太极拳呼吸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18.47 KB
- 文档页数:2
陈式太极拳的拳式呼吸陈式太极拳的拳势呼吸采用腹式逆呼吸法。
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加大肺活量。
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于胃部之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
由于腰肾的左旋右转,因此,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是结合的。
因此,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式是非常严谨的。
拳势呼吸是指合、虚、蓄、收、化的动作为吸气,开、实、发、放、打的动作为呼气。
是在意识指导下呼吸行气与武术动作的协调,有着强健内脏器官功能以及增强抗击能力与加强爆发力量的作用。
因此,陈式太极拳家一般都练成“虎背熊腰” “膀阔腰圆”的健壮体格。
在推手互喂、试验发劲时,通常采用哼、哈、咳三种发声。
哼音是用螺旋劲向上打放,使对方腾空掷出。
哈音是用螺旋劲向远打,意欲将对方拍透墙壁。
咳音是用螺旋劲向下打意欲将对方打入地中。
这种发劲试验都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发声,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发劲练习,将气势体现出来。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缠丝劲有顺缠、逆缠两种。
手的顺缠是手外旋掌心由内向外翻,顺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拇指,依次至小指。
手的逆缠是手内旋掌心由外向内翻,逆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小指,依次至拇指。
顺缠、逆缠,始终“搠劲"似柔非柔、似刚非刚的劲不丢。
腿的顺缠里往外上而向下斜缠,以膝头向裆外旋转。
丹田劲由腰隙经大腿根里边向上而外,经环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缠至足根大钟穴,分注足五趾肚。
腿的逆缠,以膝头向裆内旋转,内劲从五趾肚向上经原路线斜缠至腰隙归丹田。
凡攻击的动作,不论顺缠或逆缠,为动、为分、为离心力。
丹田劲运至四梢,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气、发劲重心下沉,劲往前发,谓之“丹田劲走四梢"。
凡防御的动作,不论顺缠或逆缠,为静、为合、为向心力。
意气从四梢回归丹田,肩带肘,肘带手;胯带膝,膝带足,吸缠丝劲弧形螺旋劲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它是在意识指气、蓄劲气聚胃部,蓄势待发,谓之“四梢劲归丹田"。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太极拳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功夫,已经被推崇为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
以下是一些练太极拳的简单方法和技巧。
1. 注意呼吸:太极拳强调呼吸调节,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缩紧。
另外,要注意吐纳的时机和频率。
2. 精力集中:太极拳是一种内在的锻炼,需要集中精力放松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3. 慢慢练习:初学者应该将练习的速度放慢,掌握每个动作的技巧,并逐渐加快速度。
4. 重视基础动作:太极拳里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基础动作,初学者应该着重练习这些基础动作,打好基础。
5. 多次重复: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多次重复,直到做得非常熟练。
6. 注意力量的控制:太极拳的力量处于内在状态,掌握对力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7. 保持身体平衡: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练习时要时刻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失去重心。
总之,要学好太极拳,需要耐心和毅力,并且一定要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和力量的控制。
太极拳呼吸法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只能要求精神集中,专心练习拳架动作,不可注意呼吸。
否则顾此失彼,徒劳无益,增加思想负担,结果不但呼吸练不好,就练动作也难练,因为任何紧张情绪,都会影响呼吸的自然深长。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技术要求是开吸合呼。
在变换姿势时吸气,掌或拳向前进击出呼气,所谓起吸落呼。
拳论讲:“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太极拳之呼吸原则上是以自然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为主,初练时不刻意追求动作配合呼吸,取其自然呼吸法为好。
在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腹式呼吸法。
做动作凡是开、实、伸、进、落、俯、往、放、打、击、刚、上、左为呼气;为对应的合、虚、屈、退、起、仰、来、收、化、引、柔、下、右则为吸气。
下面是几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方法。
一、“起与落”呼吸是手臂动作起落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举至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都应用鼻子呼吸。
如24式太极拳中的起势和收势,都手臂向上举起时吸气,当手臂下按时呼气。
二、“开与合”呼吸是手臂动作开合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向里合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收脚抱球两掌相合吸气,两手前后分开时呼气。
三、“升与降”呼吸是身体重心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身体重心上升时吸气;当身体重心下降时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单鞭下身重心下降时呼气,当重心上升时吸气。
四、“屈与伸”呼吸是手臂与身体动作的屈和伸与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吸气;当手臂由屈到伸时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的如封似闭,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吸气;当两手前按时呼气。
五、“蓄与发”呼吸是全身和手脚动作与呼吸相配合。
如24式太极拳揽雀尾的棚,两手抱球是一个蓄劲时吸气,弓步前棚是发力时呼气。
六、“化与打”呼吸是手臂攻防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引化防守时吸气;当手臂进攻击打时呼气。
如24时太极拳揽雀尾中的捋为引化是吸气,棚时为进攻击打是呼气。
太极拳采用什么呼吸1、太极拳采用胸式呼吸胸式呼吸的运动先是胸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体面完成吸气。
然后胸肋复还原位,双肩也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贮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
而腹式呼吸先是横膈下降,腹壁外张造成脚廓扩大,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腹壁松回原位,横隔膜回升,于是肺内贮气便被压出而完成呼气。
2、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由于腹式呼吸吸氧量大,对胸廓及肩廓的运动幅度影响较小,因此,在太极拳运动中常采用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方式。
在腹式呼吸中又可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
顺腹式呼吸是当吸气时小腹微微隆起。
逆腹式呼吸是吸气时小腹微微凸大。
它们都是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动,是通过横隔膜的不断升降和胸、背及腹部肌肉的弧形松沉和旋转运动,形成柔、匀、细、长的呼吸节奏。
3、太极拳采用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又称混合式呼吸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改变。
采用这种呼吸法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是特别提倡的。
自然呼吸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对呼吸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
初学者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任何要求,此时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也时常有停顿,不能做到节节贯穿、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力。
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自然呼吸法是不可缺少的,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4、太极拳采用发声呼吸法发声呼吸是口鼻出声的呼吸形式。
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动作要求和技击时的情景,利用呼吸的短促吸气和呼气的特点,使呼吸在发劲时产生“哼哈”二声。
在太极拳运动中常采用的是四两拔千斤的柔化动作,但是也有很多发劲动作,为了使发劲有渗透力,发声是一种最好的辅助方法。
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促使肌肉具有较高的弹性,还能使肌肉得到放长,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动,以气催力,以声助威。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运动,以其缓慢、柔和、连绵流畅的动作而闻名。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太极拳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太极拳动作要领1.脚步:太极拳的脚步主要有丁步、虚步、仆步、行步等。
无论是什么步法,脚的动作都应该轻盈、稳定。
尽量保持脚尖着地,尽量避免用力踩地。
2.腰部:太极拳要求腰部不僵硬,而是要灵活自如。
腰要领先手、身、胸、背、头,起到统领身体的作用。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腰要随着手的动作产生扭转,形成太极拳独特的腰部功夫。
3.手部:太极拳的手部动作要求柔和、圆滑、慢行快用。
手腕应该自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受伤。
手部的动作要以指尖为主要力点,从而使动作更加流畅,增加力度。
4.姿势:太极拳的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不要过度僵硬。
在太极拳的姿势中,要注意身体的均衡,保持正直的身姿,在动作中保持稳定。
同时,要注意保持头部的直立,避免向前或向后倾斜。
5.呼吸: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深、长、缓慢。
在太极拳的动作过程中,应该做到舌抵上腭,鼻腔呼吸,气沉丹田。
呼吸要与动作相结合,以达到调整内气的目的。
二、太极拳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放松: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放松。
放松能够让肌肉更加灵活,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2.注意呼吸:太极拳的呼吸是一种很重要的调整内气的方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结合,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注意力的集中:太极拳中的动作要领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力的集中以掌握好动作的要领。
同时,注意力的集中能够提高练习的效果。
4.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练习的运动,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不要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练习。
5.注意锻炼平衡能力: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脚步是很重要的。
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增强平衡能力,但是初学者容易失去平衡,所以要注意锻炼平衡能力。
6.避免用力过猛:太极拳强调的是柔和、缓慢的动作,不要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肌肉酸痛或受伤。
练太极拳到底是开吸合呼还是合吸开呼,总算弄明白了太极拳运动中开合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太极拳运动中开合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强调开吸合呼还是合吸开呼?初学太极拳时,只能自然呼吸,与开合的意念配合不起来。
及至纯熟,便会懂得拳势呼吸。
关于拳势呼吸的规律,太极拳理论中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开吸合呼,另一种是合吸开呼。
其中本质分歧,是对开合的含义理解不同。
一些古籍拳论述说过于简练,后人引用时未能深入理解其开合的原意,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例1:“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
例2:“……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
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
合便是收,开即是放。
”——李亦畲《五字诀》。
上述两例如何理解呢?例1是说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劲的转换要断而复连,因而在收的过程中,已有放的成分:收转瞬即变为放。
例2是描述并解释何谓合与何谓开的。
它明白地说,气之由上而下谓之合,气之由下而上谓之开。
这里所说的气,并非呼吸之气,而是内气。
陈炎林先生曾这样说明呼吸之气:“……且至艺高时,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可分为上下二层(俗谓先天气、后天气)。
呼时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降人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人,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迫上。
此种境界,俗日气通。
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之”。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所谓合是指运动时下层气(先天气)降入丹田,而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的过程。
他的主张是开吸合呼的。
李亦畲又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
表面上看,好像李亦畲在这里强调了合吸开呼。
其实不然,这里之合,不代表防,而开也不代表攻。
因下文“提得起”是说练拳者自身的精神能提得起,意向上提,气亦随之;气行则劲随,亦能以此劲将人拿起来。
拿是发提拿之劲,可见吸气时也有发劲。
太极拳的⼋种呼吸⽅式在太极拳运动中,正确运⽤呼吸⽅式,能促使呼吸与动作、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内外合⼀,进⽽可以为太极拳的健⾝和技击创造良好条件。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是⼀种极具韵味的⽂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种⾼级的健⾝⽅法。
下⾯就说说太极拳的⼋种呼吸⽅法。
⼀、“起与落”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当⼿臂举⾄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
都应⽤⿐⼦呼吸。
如陈式⽼架⼀路的起势和收势,都⼿臂向上举起时,就应均匀地吸⽓,当⼿臂下按时,就应当均匀在呼⽓。
⼆、“开与合”的呼吸:这⾥主要指的也是⼿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当⼿臂向⾥合时,应当均匀地呼⽓。
如陈式⼀路的懒扎⾐。
当双⼿⼤逆缠弧形转开时,应当均匀地吸⽓,当双⼿顺缠弧形⽽合。
同时脚跟内侧擦地成侧⼸步时,应当均匀地呼⽓。
三、“升与降”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体重⼼的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体重⼼上升时,应当均匀地吸⽓;当⾝体重⼼下降时,应当均匀地呼⽓。
如陈式⼀路的斜⾏拗步,当⾝体下降做斜⾏拗步时,应当缓慢均匀地呼⽓;⾝体重⼼上升准备做上三步时,应当均匀地吸⽓。
四、“屈与伸”的呼吸:这⾥主要指的⼿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臂屈肘回收时,应当均匀地吸⽓;当⼿臂由屈到伸时,应当均匀地呼⽓。
如陈式⼀路的上三步,当⼿臂随腰缠丝屈肘微屈的过程,应当均匀地吸⽓;当右⼿臂随脚向前伸,左⼿向后时,应当均匀地呼⽓。
五、“蓄⼒与发⼒”的呼吸:这⾥主要指全⾝和⼿脚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如陈式⼀路的掩⼿肱拳,当全⾝和⼿脚蓄劲时,应当均匀缓慢地深吸⽓,当右拳内旋迅速向右斜前⽅发出时,应当迅速地⼤呼⼀⼝⽓,⿐嘴⼀块呼。
蓄劲如拉⼸,吸⽓相对的长,发⼒如射箭。
呼⽓相应地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内旋与外旋”的呼吸:这⾥主要指⼿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太极拳呼吸方法目前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种,一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呼吸方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呼吸方法自然呼吸大家好理解,后两种不太好理解。
所以我把后两种的呼吸方法用区别对比的方法来加以阐述。
总之,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大。
首先,各门派的太极拳,起吸落呼两者都是一样的要求,什么叫起吸落呼?如所有太极拳的起式,均是两臂慢慢向上抬起时,为吸气。
两臂慢慢向下落时,为呼气。
第二,他们的不同点是,逆腹式呼吸是合吸分呼。
而腹式呼吸是分吸合呼。
如逆腹式呼吸在抱球式,或两臂向回拉时,为吸气。
两臂向外或向上走势时,如野马分鬃或斜飞势就为呼气。
而腹式呼吸则相反。
第三,气沉丹田,两者也是一样的。
但有些同志还不太清楚什么叫气沉丹田,我不从理论上阐述,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清楚了。
如练举重的,气必须沉到丹田,否则他就不会举出你要举的重量。
练太极拳也一样,气沉不到丹田,你在实战的技击中,你就发不出力。
所以过去的老拳师在传受太极拳时总是强调,要气沉丹田,怎样气沉丹田?我举的例子是一方面,另一面就是要求以意领气,气到力到,以气运身。
第四,是口鼻呼吸法,两者也是一样的。
口鼻呼吸法,就是在练拳时用鼻子吸气,口呼气。
呼气时口不须张大。
呼吸要慢匀。
第五, 在练太极拳时,还遵循两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静和松与呼吸相结合,两者也是一致的。
在练拳时要慢慢入静,头脑无杂念,逆腹式呼吸气才顺,在加上全身放松那就如虎添翼,就会很快进入气功态,当然任督二脉也就任转自由了。
目前大多数练太极拳的都在练逆腹式呼吸,如果没有老师的当面的指导,最好不要强调配合呼吸了。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我国源远流长的养生健身法——导引术和吐纳术,在公元前四世纪已见于老子、庄子、孟子诸人的著作中。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其意为呼吸的一开一合要自然,气息要由粗到细,由细到微,绵绵不断。
太极拳呼吸的正确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
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 元穴-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 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3、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
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4、气时使身体下实上虚,上体圆转自如,盘稳若盘石。
呼吸时和动作协调一致很重要。
可猛吸猛呼或憋气。
、。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
(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陈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拳种,合理的练习陈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在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欢迎阅读!方法一:虚领顶劲主要就是要求头部的前顶与后顶之劲,能起到领起周身精神的作用,使脖后两条大筋竖直,是全身得到放松。
方法二:准头纳气准头位于鼻尖正中微下方,注意此处纳气则会心作鼻孔吸气,有助于上丹田的气机纳收与潜转,并能促进心气下沉积横脑膜的下降效果,有利于中气的团聚与潜转。
方法三:腧口纳气在松肩垂肘、含胸塌腰和束肋合腹及负阴抱阳的基础上,利用命门吸肚脐呼的方法,引导脊背诸腧(穴)口随着身体动作的开合,同时张驰、吞吐有序,以助背部阳经之气上运,促使牵动往来气贴背的完成。
方法四:皮毛要攻所谓攻,就是竖的意思,是指在全身肌肤放松缠绕运动过程个,使卫气增强,周身毛发进然竖起,并引导毛孔随着周身肌肉的松动缠绕及动作的开合和呼吸的过程,有弛张吞吐之感觉,形成了陈氏太极拳毛孔呼吸的能量。
方法五:气沉丹田是指身桩端正,中气贯串,腹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息息归根,似乎有内气徐徐送往腹部与命门之间(前七后三)的感觉,决不可使力硬压小腹,但又要做到束肋合腹,确保以意行气(身功、心静、意专、气敛、神舒)十分自然。
方法六:气育鼓荡是指腹式呼吸运动中,利用横隔肌的升降活动,引导肺部和腹肌有规律地收缩及舒张,以便调整腹体的聚合达于自然化的需要,逐渐形成腹内“气机鼓荡、腾然有序”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腹内之气充盈后,向命门形成冲震作用,任督二脉之气方能做到升降协调自然。
与此同时,注重周身的旋转、蛹动及动作的开合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用于加强丹田的运聚能力,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决不可急于求成,以防产生弊病。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1、轻松柔和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太极拳健身原理太极拳健身原理太极拳健身原理1、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
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
所以说,太极拳健身在呼吸上很是注重。
太极拳健身原理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
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太极拳健身原理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
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
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
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调、电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时,却又导致了人体皮肤保暖、散热功能的下降。
由于汗毛变懒、汗遥壅塞、肌肤的通透性弱化,人体内脏分泌物、沉积物以及病毒等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阴阳温热失衡,这样那样的疾病便会不染自生。
而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
(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7.8.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份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呼气时上层之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先天之气)反降之丹田:吸气时上层之气由鼻吸入,下层之气反由丹田逼上.此境界俗日“气通”。
凡是习练太极拳至相当程度,经名师口传面授均能达到.然而初练者可不必过分求之,以免妨碍拳式姿势的正确。
初步的练习者只要求达到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和顺即可。
比较正规的太极拳是不可以急功近利的,它要求人们专心思想,不想想东想西的。
2、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太极拳要求的'呼吸有一逐步渐进的过程。
初练一二年之内.着重注意架势的正确就可以了,可以暂且不讲究呼吸,只是听其自然.慢慢形成太极拳呼吸方法。
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刻意屏气等方法勉强使气沉丹田,势必易入歧途。
经二三年练习后.姿势拳架逐渐正确,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气之呼吸运用就不可不加注意了。
若不明此理,日后难以达到太极拳之较高境界。
3、呼者为实、为发、为开很多书籍中说,打太极拳都要注意呼吸中的气,自然和本身要相结合,该呼吸的时候呼气,该吸气的时候吸气。
盖吸者为虚、为蓄、为合:呼者为实、为发、为开。
知之然后身体能灵活,否则虚实不清.真谛全失。
近代普通的太极拳教习授徒一般分为内外两部.内部为呼吸.外部为拳式,但往往是只教外部,不传内部。
因授之不得其法,反滋弊端,还不如听其自然为好。
练习日久.或能知其诀窍。
4、收手为吸,下降为呼说来太极拳的呼吸也没有什么诀窍。
在架势练习中,大抵出手为呼.收手为吸.下降为呼,上升为吸;在推手练习巾,按为呼.挤为呼,捋为吸,棚为吸;被捋为自然小呼吸。
5、心静则不致有误此小呼吸乃求心静.心静则可看清对方之行动,而不致有误。
如被挤、被按.不能再吸时.则改为呼,使__之气散于四肢。
在大捋中之呼吸.闪为呼,靠为呼。
按为呼,捋为吸,被靠为吸,被捋为小呼吸.转身将按未按时.亦为小呼吸。
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太极拳的特点在于呼吸方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人养生的重要运动。
那么在打拳时怎样呼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
欢迎阅读!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呼吸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呼吸方式,一种是自然呼吸,另一种是拳式呼吸。
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
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
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
拳势呼吸就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联系。
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为呼,蓄劲为吸,不管是哪种呼吸,基本都是细、匀、深、长,是太极拳不变的运动规律。
练太极拳的最重要原则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用意不用力”。
这指的是在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让所有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轻运动,不使用拙力,并且灵活变换。
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
这个原则应该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过程之中,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
用意指导动作,太极拳虽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但更重要的是用意,“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而且讲究“练意”,“练气”(腹式呼吸),“练身”(运动肢体内外)三者密切结合。
练习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全部精神都集中到动作上,引导动作,做到意动形随,练习太极拳要做到内外三合。
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即行跟着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
意不中断,动作也不中断,这就是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法。
这种练法会使练习者本人感到意趣环生,在旁观者看来动作显得柔和优美,好像行云流水,风吹杨柳那样自然、活泼。
练太极拳时,未动之前,姿势要端正,呼吸自然,存想丹田脐下小腹部,屏除杂念,专心一致。
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势呼吸法陈式太极拳的呼吸一般是鼻吸鼻呼为主,口呼气相配合,采用逆腹式呼吸,在做发劲动作时,有时可采用喷气呼气法。
除喷气外,一般要求呼吸要深、匀、细、长、缓,呼吸与动作密切结合。
在呼吸结合动作时,呼吸不可勉强,不可憋气。
虽然有意识地调节呼吸,但要使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不可勉强去做,而要注意全身放松,采取纯自然的呼吸。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心静体松,呼吸自然。
第一段第一式.起势(本动一次呼吸):开步站立提脚时吸气,横开步落脚时呼气。
第二式.右金刚捣碓(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捋棚和转体右捋时吸气,擦脚平推时呼气;虚步撩掌和提膝举拳时吸气,震脚砸拳时喷气(气从鼻中短促有力地呼出)。
第三式.懒扎衣(本动两次呼吸):托拳转体时吸气,分掌划弧时呼气;擦脚搭腕时吸气,马步侧掌时呼气。
第四式.右六封似闭(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旋腕时吸气,下捋棚挤时呼气;棚刁托掌时吸气,虚步双按时呼气。
第五式.左单鞭(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推收时吸气,转体提勾时呼气;提膝擦脚时吸气,马步立掌时呼气。
第六式.搬拦捶(本动两次呼吸):转体成拳时吸气,转体横拳时喷气;划弧翻拳时吸气,转体横拳时喷气。
第七式.护心拳(本动一次呼气):下载双拳和跃转抡拳时吸气,马步合臂时呼气。
第八式.白鹤亮翅(本动一次呼吸):擦脚插掌时吸气,跟脚分掌时呼气。
第九式.斜行拗步(本动两次呼气):转体绕臂时吸气,踏脚擦脚时呼气;左转提勾时吸气,马步展臂时呼气。
第十式.提收(本动一次呼吸):扣脚合手与收脚收手时吸气,提膝推按时呼气。
第十一式.前趟(本动一次呼气):擦脚右捋和转体旋掌时吸气,马步分掌时呼气。
第十二式.左掩手肱捶(本动两次呼气):提膝吊捶时吸气,擦脚叠臂时呼气;转身旋臂时吸气,弓步打拳时喷气。
第十三式.披身捶(本动吸气):披身捶时吸气。
第十四式.背折靠(本动呼气):背折靠时呼气。
第十五式.青龙出水(本动两次呼吸):转体绕臂和转体旋臂时吸气,撩弹收拳时喷气;马步发拳时,急吸换气后,再喷气。
太极拳呼吸规律
太极拳呼吸规律
第一种:自然呼吸,这种呼吸方式针对于初学者。
初学时,由于自身动作不协调或是身体肺功能不够强健,肺活量不足,所以要求自然呼吸,不可为了配合动作故意拉长。
第二种:深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学过一段时间太极拳的学员。
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尽量把呼吸做到深,细,绵,匀,长。
第三种:逆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于高级学员,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以达到引动内气,疏通经络的效果。
第四种:胎息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用丹田呼吸。
象婴儿一样用脐呼吸,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
稍停再作重复。
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最终的呼吸为体呼吸,是真正的呼吸,以全身肌肤及毛孔呼吸。
于天地同呼吸,做到天人合一。
练习太极拳时,开为呼,合为吸,在一呼一吸中体内积聚强大的能量流,及产生内气。
内气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流。
其强弱决定人体的健康程度。
虽然内气与生俱来,但其盛衰是离不开后天的充养,只要科学合理练习太极拳就能使内气汇聚和增强,进
而利用这充沛强大的内气增强体质,防身御敌。
养生馆重点讲的就是养生保健,就是要求我们在安逸清静的意识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姿势导引吐纳,使人自身具有的先天之气在短时间内汇聚,饱满,充实,壮大,鼓荡,渐渐贯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充实全身。
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行于心,则心火不亢,胃水不寒;内气行于肺,则升降自如,肺气下,纳于肾,气沉丹田,运动而不气喘;内气行于肝,则肝火得平,脑清目明;内气行于脾,则运化保健,后天之本生机旺盛,肌肤健美光泽;内气行于血脉之间,则营卫无滞;内气行于肌肤毫毛则感觉灵敏,梢节充足。
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