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三次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8
《计算8、7、 6加几的各种方法》三次备课记录学校:齐庄小学教师姓名:徐晓旭
教学反思:
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
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一年级数学组(一)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教学,是建立在第一册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能根据具体情景列出加减法算式和第二册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和选择合适算法的过程,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4.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单元结束时,要求达到每分钟计算5题左右。
(三)单元知识结构图(四)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五)练习题分析及错题的分析。
1、学生数数数不清。
如数珠子,有些学生会数多或数少,特别是当物体以不按规律摆放的时候,学生更数不清,这表明了学生手脑不够协调,应加强对学生数数方法的指导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让学生圈一圈,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还可以做一些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游戏。
2、个别学生改练习的原题目,以达到“对”的目的,如书29页第4题(森林医生) 4 ,有学生改为 4 0 ,没弄清楚相同数+ 5 3 + 5 3————————位要对齐的道理。
3、听算速度较慢,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老师一直比较注意给学生听算,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力,让其耳、脑、手能协调发展,但班里有五分之一的孩子觉得有困难。
老师尝试了一些新方法让学生克服困难,先让学生同桌进行耳语听算训练,再过渡到老师面对全班听算,现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进步。
4、学生对计算题不注意审题,加法算成减法,减法算成加法。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训练学生开口读算式再计算的习惯,再训练他们心读再算的习惯,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六)单元课时分配。
共计10课时,其中:小兔请客:1课时采松果:1课时青蛙吃害虫:1课时练习二:1课时拔萝卜:2课时练习三:2课时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机动:1课时(七)教学案例:小兔请客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小兔请客”,21页练一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定稿)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天府路小学一年级数学组(合作)20XX年3月14日三加与减(一)一、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二、单元教学目标:1、总目标★知识与技能⑴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⑵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问题★方法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增强数学意识,加强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课时子目标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小兔请客》教学目标:⑴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⑵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课题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采松果》教学目标: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⑵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课题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青蛙吃害虫》教学目标: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⑵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题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拨萝卜》教学目标: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地加减法的意义。
⑵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课题五: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回收废品》教学目标:⑴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⑵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三、单元知识结构图四、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备课人X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这一单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另一部分是“比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教材分析帮助学生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含义的理解,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有序地进行数数;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图。
2.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数一数1课时 1 12.比多少 1课时 1 1单元教学策略本单元作为数学学习的起点,重在激发学习兴趣与基础概念建立。
教学策略上,通过直观教具与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认识数与图形。
注重实践操作与情感体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 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加以识别。
2.使学生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
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明学生汇报,在汇报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礼物盒,说说什么物体面是什么形,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二、互动讲授◎知识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1.摸一摸。
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2.画一画。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图。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实物,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
3.通过分一分,认识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我想将这几个图形分成三类,应该怎么分?在小组内用学具图形,动手分一分,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小组内进行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师: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方法。
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结果。
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
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立体图形的面,再次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面在体上;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爱上新数学一年级第三堂单元名称车站大风吹活动时间90分钟学习目标1.培养加法运算的能力,为乘法的学习打下基础;2.培养推理能力;3.培养逆推能力;学习内容科目四教具明细数棒、吸铁石活动时间教学内容对应页数车站大风吹引起动机15分钟一、复习东东的假期二、引入:1.图片展示: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下面的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师:地铁站,莫斯科的地铁站,修的漂亮吗?师:你们看到的地铁站是什么样子的?离你家最近的地铁站是哪一站?2.地铁站师:A学校,B家,C昂立,D玩具店,E书店,F小吃一条街,G国色天香,H梦幻岛,I欢乐谷,J寺庙,K植物园,L动物园,M巧克力工厂,N艺术馆,O流浪宠物馆,P外国馆,Q海洋馆3.白板上用数棒5排列出来,然后讲题4.每到一个地铁站需要花5分钟的时间,那么,东东从昂立出发,要去玩具店给姐姐买白雪公主,他坐地铁花多长时间呢?5.那他从玩具店出发,到国色天香去,要花多少时间呢?发展活动15分钟三、课本练习1.让小朋友在课本上的横线上写上5,代表5分钟,然后完成1、2、3题;2.等小朋友做完三道题之后,老师提问:我从H出发,可以走哪些路线?3.那么,十分钟之后,我走到哪里了?4.小朋友自己先做,然后请部分小朋友上台来走他的那条路?5.那么,从H出发,15分钟可以走到哪里?请没上台的小朋友上来做6.那么20分钟呢?7.完成课本P8上面的题8.思考:要把每个站都要走完,至少要走多少分钟?P7、P8自主操作15分钟四、课本练习1.自己独立完成课本剩余的两道大题2.先完成的同学,将你们想去的地铁站名称写上去,并分享,然后老师问你从哪里到哪里需要花多少时间P8休息10分钟小朋友们上厕所和喝水车站大风吹引起动机10分钟五、知识点轰炸1.师: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可以一个站一个站到的?2.师:一级一级爬的是什么?3.师:楼梯、阶梯、登山、找宝藏;4.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登山,我们要去的是黄山去看天上的云;5.登山:白板上展示登山的图片,总共12个歇脚点,每一个歇脚点有一个问题,第一个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回答对,那么第二个第三个等,就抽同学回答;6.完成后,登上山顶了,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天上的云了7.备:生鸡蛋:家里有20个鸡蛋,老母鸡每天下一个鸡蛋,老奶奶每天吃两个鸡蛋,请问:它可以连续吃多少天鸡蛋?发展活动20分钟六、寻宝藏8.故事引入: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她叫做王琴琴,她非常喜欢数学题,有一天,她得到一张宝藏图,展示宝藏地图,她一看图就知道宝藏在哪些位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9.她非常想知道那个宝藏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每一关给我们的考验是什么吧10.同学们现在每位同学都有一张关卡题,把它找出来,得到关卡题的同学完成自己的题,完成后可以帮助同桌的同学也完成他的题;11.全部完成过后,有代理的数学老师王琴来统计你们的第一第二第三。
数学⼀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计划个⼈备课时间:2012.9⼀、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是⼩学⽣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阶段通过让学⽣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法5以内数的⼝算,为学⽣了解数学的⽤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写数字和初步建⽴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标1.使学⽣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整。
会⽤5以内各数表⽰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个和第⼏个。
2.使学⽣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词語(⼤于、⼩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
4.使学⽣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理解的⽅法⼝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5以内各数表⽰⽇常⽣活中的⼀些事物,初步建⽴数感,运⽤数学来表⽰⽣活中的事物并进⾏交流。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写数字和初步建⽴数感、符号感。
2.解决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但不给学⽣讲这些名称。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0课时。
第1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个⼈备课时间:2012.9 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年级上册教材P14-16教学⽬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整,2.能⽤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常⽣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数感,并能进⾏交流。
3.会⽤5以内各数表⽰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数感。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卡⽚5张以内,1-5的数字卡⽚,实物投影仪。
⽣:1-5的数字卡⽚,5根⼩棒。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成问题师:⼩朋友们,喜欢⼩动物吗?你们在哪⾥看到过它们?今天⽼师带你们去动物园好不好?但是,⽼师还有要求:同学们不能只顾玩;还要仔细观察,动物园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由回答。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自己备)一、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方案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备课方案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各数大小的比较、5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合、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10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备内容1~5的认识(1课时)→1~5各数的基数含义;1~5各数的顺序;1~5各数的写法比大小(1课时) →比大小;认识符号“”“”和“=”;会读、写不等式第几(1课时) →“第几”的含义;区分“几个”和“第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1课时) →加法的含义;加法的计算方法分与合(1课时) →4的组成;5的组成;3和2的组成减法(1课时) →减法的含义;减法的计算方法0(1课时) →认识0;有关0的计算备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掌握“0”的含义,会读写0,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2.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通过认识“+”和“-”,渗透符号化思想。
单元复习备课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指名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三、课堂练习
2、圈一圈。
(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形的。
二、
有()个,有()个。
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五、给△涂上颜色。
一年级数学上册准备课3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年级数学上册准备课3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一年级数学上册准备课3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
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女生?(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
(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
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4)认1~10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