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三要素的对比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23.71 MB
- 文档页数:30
色彩与视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
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
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
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
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
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
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
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1)邻接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
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
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
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1)对比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
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
简述色彩三要素的关系一、前言色彩是人类视觉感知的基础,也是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色彩的运用中,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是决定色彩表现力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色相、明度、饱和度在色彩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二、色相1. 色相概念及特点色相是指颜色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它是人眼对光波长不同反应产生的感受。
常见的颜色有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种,它们分别对应了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
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更多种类的颜色。
2. 色相在设计中的应用(1)选择合适的基调:在设计时需要选择一个主导颜色作为基调,这个基调就是所选用颜色的主要成分之一。
比如,在广告海报或产品包装上使用红色作为主导颜色可以增强其视觉冲击力。
(2)搭配其他颜色:不同颜色之间有着协调或对比的关系,所以在设计中需要将不同颜色搭配使用。
比如,黄色和紫色是互补色,它们搭配使用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明度1. 明度概念及特点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和暗度,也就是颜色的明暗变化。
在颜色中,越接近白色的颜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的颜色明度越低。
2. 明度在设计中的应用(1)调整整体氛围:在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来改变整体氛围。
比如,在室内装修中使用浅灰或米白等低明度的颜色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2)突出重点:通过调整某一元素或区域的明度可以使其突出于其他元素之上。
比如,在海报设计中将主要信息区域设置为高亮部分可以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四、饱和度1. 饱和度概念及特点饱和度是指颜色纯净程度,也就是颜色与灰阶混合程度。
当一种颜色与灰阶混合时,其饱和度就会降低。
相反,当颜色与其他颜色混合时,其饱和度就会增加。
2. 饱和度在设计中的应用(1)调整视觉效果:通过调整颜色的饱和度可以改变视觉效果。
比如,在网页设计中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可以吸引用户注意力。
(2)搭配其他颜色: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也需要考虑饱和度的因素。
初中美术色彩的对比和面的感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色彩的对比和面的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比,色彩的鲜明度和对比度可以被凸显出来,从而加强了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面的感则是指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和组合方式,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赏者的感受。
下面将从对比和面的感两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美术中色彩的运用。
一、对比的运用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差异。
在初中美术中,可以通过对比使色彩更加鲜明和强烈,从而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运用:1.色相对比:通过选择色相上相互对立的颜色进行组合,例如红与绿、蓝与黄、紫与黄绿等,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这种对比方式能够使画面更加饱满和充满动感。
2.明暗对比:明暗对比是指色彩的亮度和暗度之间的对比。
通过在画面中设置明亮和暗淡的区域,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并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3.冷暖对比:冷色和暖色之间的对比可以产生冷暖交融的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巧妙地运用冷暖色彩的对比,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气氛和情绪。
通过对比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眼球,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面的感面的感是指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和组合方式,它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赏者的感受。
初中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布局面的感,使作品更加有层次和丰富。
1.平衡的面的感:平衡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均衡和调和。
在色彩运用上,可以通过将明亮和暗淡的色彩、冷色和暖色进行适度的搭配,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和谐。
2.运用面的面积的感:在画面中,通过对颜色的面积进行不同的安排和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一幅描绘大自然的作品中,大面积的绿色可以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而小面积的红色则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利用对比强化面的感:通过对比的运用,可以加强面的感的效果。
例如在画面中设置一个大面积的明亮色彩,与周围的暗淡色彩形成对比,可以使该区域更加突出,吸引观众的目光。
通过合理运用面的感,可以使作品达到画面的统一和和谐,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精选10篇)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难点: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2、新授:(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5)师生总结梳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学生作品展评:五、收拾与整理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篇2一、教学分析教学章、节:第三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第一节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对比。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目的:通过对色彩对比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的配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色相对比构成2、明度对比构成3、纯度对比构成难点:明度、纯度的九调式对比教学方式、手段、课时:授课、多媒体演示、1课时。
从色彩三要素的角度赏析高更的山谷
高更的山谷是一幅色彩强烈、明快、充满张力的油画作品。
从色彩三要素的角度来看:
1. 色相:整幅作品以黄色、绿色和紫色为主要色调,其中,黄色占主导地位,突显了整幅画的温暖和活力。
绿色则代表了大自然和生命的活力,而紫色则代表了神秘和梦幻。
这三种色彩相互配合,让画面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变幻。
2. 饱和度:高更运用了高饱和度的色彩,让画面更加鲜明生动。
尤其是黄色和绿色的饱和度非常高,令人感到愉悦和温暖。
而紫色则通过低饱和度营造了一股神秘、梦幻的氛围。
3. 亮度:画面中的亮度变化明显,整幅作品分为明暗两部分。
左下角的小麦地和其旁边的建筑物是亮度较高的部分,展现了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感觉。
而右上角的山谷部分则是亮度较低的部分,营造了神秘且具有挑战性的氛围。
总的来说,高更的山谷以其多彩的色彩和明暗对比,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幅非常出色的油画作品。
摄影构图中常用的“色彩对比”色彩作为摄影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摄影中,除了构图和光影外,最影响照片美观的就是色彩了。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时,由于色彩的灰艳、明暗程度等不同而显现出各自的个性差异,相邻区域之间的色彩会彼此影响,从而形成色彩的对比。
解读:摄影构图中常用的“色彩对比”,都有哪几种,都有什么用?不同的色彩之间存在着色相、明度、纯度、面积、位置、形状以及生理和心理感受的差异性,这种差别的大小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强弱。
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对比,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
色彩对比的含义色彩对比主要指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即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通过拾色器上的HSB来认识色彩三要素一、色相对比色相是各种色彩的名称和相貌,色相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颜色名称,例如红色、橙色、蓝色、黄色、绿色。
通俗讲,色相对比就是指两种同相貌颜色的对比。
色相对比根据色相环中的色相差异,色相对比可分为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中差色对比、对比色对比、补色对比。
1、同类色对比色彩差在色相环上的跨度在15°以内的色相对比,简单来说,也就是同一颜色但明度不同的色彩,如淡黄、黄、深黄。
它们只有亮暗(明度)的不同,而无色别上的根本差异。
这样的色彩配置在一起,跳跃性不大,能给观者视觉上造成舒缓、和谐、协调的感受。
向日葵从浅黄到深黄的同类色对比如果只是寄希望于自然界提供的同类色,创作思路还是显得窄了些。
通过摄影技巧,有意地将原本不能同时出现的同类色组合使用,则更高明一些。
在同类色对比中,往往需要强化明度、纯度,来避免画面单调、模糊。
红色的枫叶做前景,焦点至于最红色的叶子之上,近处的叶子则虚化成了梦幻的光斑效果,服务于主体枫叶。
各种深浅不同的红既拉开了空间层次,又实现了同类色对比。
另外,可以采用多重曝光,将不同位置的同类色叠加在一个画面内。
2、邻近色对比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在15°~45°之间的称为邻近色对比,如黄色和绿色。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篇一」色彩的对比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什么是色彩对比,它在生活应用在哪些方面,‘教案’色彩对比教案。
这些是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欣赏生活与大自然的图片、多方面引导学生在了解、感受色彩对比美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而运用色彩对比的视觉规律来表现美。
也为下节课色彩调和奠定基础。
学生人数为30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上课材料的分发使用和相互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讲解。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具、学具: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老师准备十二色相环及各种彩纸动物剪影。
3.学生准备的作业纸、各种条状或块状彩纸。
课堂教学实录:一(师生互动激趣,创设情境)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
课堂气氛轻松,这时抓准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生答:对比现象。
3.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师: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
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
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教案《‘教案’色彩对比教案》。
(出示课题)二、(边说边学自主学习)贴(强烈对比的字和色相环)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
(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
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产生的视觉现象,是由光的波长和强度决定的。
1.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3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和复色。
第二章:色彩对比的概念2.1 色彩对比的定义: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2 色彩对比的类型: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2.3 色彩对比的作用:增强画面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章:色相对比3.1 色相对比的概念:色相对比是指不同色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色相对比的类型: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3.3 色相对比的运用:通过色相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第四章:明度对比4.1 明度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是指不同明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明度对比的类型:明度渐变对比和明度突变对比。
4.3 明度对比的运用:通过明度对比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第五章:饱和度对比5.1 饱和度对比的概念:饱和度对比是指不同饱和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饱和度对比的类型:饱和度渐变对比和饱和度突变对比。
5.3 饱和度对比的运用:通过饱和度对比使画面更加鲜艳和富有活力。
第六章:色彩对比的实战应用6.1 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主题。
6.2 色彩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create visual impact and guide the viewer's gaze.6.3 色彩对比在摄影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增强画面效果,突出主题。
第七章:色彩对比的案例分析7.1 案例一:分析一幅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2 案例二:分析一个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3 案例三:分析一幅摄影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第八章:色彩对比的练习与创作8.1 练习一:绘制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绘画作品。
新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色彩的比照)教案教学设计色彩的比照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局部。
教材中北京故宫养心门的图片中,红与绿、蓝与橙等颜色的强烈比照使人赏心悦目,再加上绿树与红墙相照应、蓝天和橙色的琉璃瓦相映衬,使养心门更加绚丽多彩。
民间工艺品中,无论是泥玩具还是民间工艺布鞋中,比照色的搭配使色彩更加丰富,富于装饰性。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想比照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跳跃等美感。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比照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比照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情意:感想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感情及比照的形式美感。
能力:观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比照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色彩的比照关系,感受比照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比照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图画纸、水笔〔钢笔〕、铅笔、色卡纸、胶水、圆规,水粉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出课题检查教具,稳定情绪。
2.引出课题:色彩比照3.放影幻灯片,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激发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比照。
二、艺术研究1.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色彩感受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伊顿〔著名的色彩大师〕: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3.色彩的X色彩是如何产生的?〔1666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4.光源有那些:太阳光,灯光,火光2、四季花的生长环境、季节以及所蕴含的人格美和品行美。
色彩三要素和色彩的视觉效果所谓的“色彩三要素”就是指分别和比较各种标准和尺度,即色相明度彩度,并把它们用来研究色彩的视觉效果。
(一)色相色相也称色别——不同色彩的原貌,它反映不同色彩各自具有的品格,并以各种色彩。
通常所说的红、橙、黄、绿、青、紫等色彩名称就是色相的符号。
世间万物,色彩缤纷,人们的肉眼所能识别的色相是很少的。
如何提高辫色力,事艺术领域的工作人员搞好设计创作至关重要,只有善于去比较,善于从大致相似彩中,发现其间的差别,如红色有朱红(红偏黄)、大红(红偏橙)、曙红(红偏紫)、深红(红偏青),绿色则有黄绿(绿偏黄)、青绿(绿偏青)等差别,它们的种种色差造成的环境给人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各种情调。
图3-1-2是以三原色为核的色环,包括三个原色、六个标准色以及介于这标准色之间的中间色,即红、橙、黄、绿、青、紫等以及红橙、橙黄、黄绿、青绿、青紫和红紫十二种颜色的物质色十二色相。
这十二色相以及由它们调合变化出来的大量颜色相,彩色。
图3-1-3为光色十二色相环,以及色彩中的黑、白二极色再加上介于黑白之间中灰色通称无彩色;金、银光泽耀眼,称为光泽色。
前面阐述的物体的颜色是要依靠光来显示,但光色与物质是不同的,光色的原色为红、绿、青混合之后近于白(图3-1-4);物质色的原色为红、黄、青,混合之后近于黑,(二)明度明度,即色彩明暗的程度。
不同色相的明暗程度是不同的,如图3-1-6,光谱中的各种色彩,以黄色的明度为最高,由黄色向两端发展,明度逐渐减弱,以紫色的明度为最低,处于光谱的边缘;同一色相的色彩,由于受光强弱不一样,明度也不同,如同为绿色就有明绿、正绿、暗绿等区别。
同一面红旗,由于受光情况不同,静止的和迎风招展的红旗,就会产生浅红、淡红、深红、暗红、灰红等层次,则立显红旗的立体感。
图3-1-7 为色的明度的立体层次。
(三)彩度彩度又称纯度或饱和度,系指颜色的纯粹程度。
当色素量达到饱和程度时,该色彩的特性才能充分地被显示。
浅谈色彩三要素相互关系的运用摘要:实际的色彩运用上,它们总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三位一色彩某一要素的改变,势必也引起另外两个要素的改变,比如把标准的红色从明度上变暗,色相就变成了深红,从原来的红的色相角度来看,纯度也降低了,这便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文将探讨色彩三要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一、色相,顾名思义即颜色的相貌,就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相特征。
色相又称为色种,就是颜色的种类名称。
如黄色、蓝色、橙色等,同一类颜色还可分为各种色相,如黄可分为柠黄、淡黄、中黄、桔黄等,灰色还可分为蓝灰、紫灰、黄灰等等。
每个名称代表一块颜色的色相。
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便是波长的别名。
色相是色彩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属性。
客观世界,色彩缤纷,由于物体质地上的干差万别,加之色彩的明暗变化,纯净程度的不同,环境影响各异以及对比变化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数量惊人的色相。
肉眼所能判断的至少可达几万种。
所以我们讲色相,主要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色彩。
而在这上万的色相中的绝大多数是无法加以取名的,只能大致说这是偏黄的灰绿,那是暗枣红等以表达各种不同的色相,因此我们必须训练自己具有敏锐准确的色相辨别能力。
观察色相要善于比较,即使相似的几块颜色也要从中比较出它们的差异。
如红色有朱红、大红、曙红、玫瑰红、深红的差别;还可分出朱红是红中偏黄,大红是红中偏橙,曙红是红中偏紫,玫瑰红是红中偏蓝,深红是红中带黑等不同色相;再如黄色就有淡黄(黄中偏白),柠黄(黄中偏绿),中黄(黄中偏橙),土黄(黄中带黑),桔黄(黄中带橙)等。
熟悉和了解颜色的色相,就能使我们能认识色彩和调合色彩。
二、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颜色本身的明度。
如在十二色相的色环中,黄最明,紫最暗,其它各色皆处于灰与深灰之间。
把色环上各色摄成黑白照片后,就可以清楚看到这种各色相之间的不同明度关系。
有些色彩画被摄为黑白照片后,黑白效果差,画上的物体模糊不清,就是没有掌握好各类色块间的色相的明暗度及深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