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值得珍藏]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 格式:doc
- 大小:11.98 KB
- 文档页数:1
郎世宁作品高清全集(125张)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
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
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
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
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
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
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
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
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郎世宁《弘历采芝图轴》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郎世宁《高宗大阅兵图》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一苍水虬》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二斑锦彪》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三苍猊》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四金翅猃》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五蓦空鹊》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六墨玉璃》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七茹黄豹》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八睒星狼》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九霜花鹞》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十雪爪卢》清代郎世宁在宫廷内曾创作了《十骏犬图》轴十幅,画了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分别命为:“霜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犬”。
这中间的前九条狗都属小头长吻、腰腹收缩、四肢细劲那类品种,均为出色的擅长奔跑的猎手,敏捷强壮,速度耐力惊人,成为皇帝一行围猎时的好帮手;最后那条威猛的大狗,应当是藏獒。
从画面上所题写的字句来看,这些名犬,大都是周遍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进献给皇帝的。
从画面上看,图中的犬,无疑是由画家郎世宁所绘,因为狗采用的是西方的素描画法,造型立体具有质感,欧洲风味很足;而图画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讲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与动物的画法相比较,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这应当是由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用传统画法补画的,但署名只有郎世宁一人。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中的皇家园林植景意匠探析作者:傅俊杰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探讨清院画《十二月令图》中的植物配置与种类选择,以及不同时令的造景特点,结合相关理论著作,研究清前期皇家园林植景意匠。
《月令图》的植物配置方式多样、造园要素互妙共生,从时空一体、画境营造、情景交融等三个方面探讨皇家园林的植景审美意境,以期丰富传统园林植景意匠和植物审美文化研究。
关键词:风景园林;清院画《十二月令图》;皇家园林;植景;意匠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027-02一、引言清院画《十二月令图》画面工细优美,场景雍容华贵,约完成于乾隆初期,该图展现了清代雍正至乾隆初期的皇家园林空间场景,对于研究该时期园林各要素的营造以及造景手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文对其空间布局手法、四季植物景观变化及植景审美意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清代前期皇家园林的植景意匠。
二、空间布局特征园林中通常设置旷奥交替的空间。
一月图画面前景的入门部分墙垣凹凸,曲折闭塞,是抑景的空间处理手法,通过这种奥如委曲空间的约束性,使人收敛心神;到达庭院后空间豁然开朗,实现空间与心理上的欲扬先抑。
八月图中入门处有山石芭蕉的遮挡,将院落景观进行适当障景处理,不至于一览无余,而植物花屏门后又有巨石假山进行障隔,最后通过似隔非隔的廊柱空间才见到中部水景,获得由奥而旷的意外奇趣。
山水地形脉源贯通。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充分利用自然的山水,在叠石造池的过程中,追求磅礴之势。
《月令图》所展现的皇家园林面积较大,园内山水与园外的自然山形地貌等贯通交融。
山势呼应上,七月图中远处有主山巍峨,近景处客山体积不大,与主山呼应,形离而势连,构成了完整的画面;又如九月图中,群山及置石一脉相连,岗连阜属,如同主山伏脉所露的龙骨,东西相望,前后相续。
此外,通过山体、楼、台形成园林制高点,获得山色湖光共一。
故宫十大镇宫之宝加入时间:2008年5月28日点击:636 次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
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
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
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
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
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
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
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
清宫旧藏。
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
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
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中的皇家园林植景意匠探析
《十二月令图》是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姊妹篇,描绘的是十二月的宫廷生活和皇家园林
的景象。
其中,植景意匠是整幅画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首先,画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如松树、梅花、竹子等等,构成了皇家园林的独特景观。
在这些植物中,松树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
宋代儒学认为,松树具有高洁清贞、植根
深厚、不怕严寒等美德,因此被视为长寿、坚贞和永恒的象征。
在画中,松树高耸入云,
形态挺拔,矗立在皇家园林之中,突显了皇家园林的气势和威仪。
另外,画中的松树还呈
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姿态,有挺立的老松,也有侧身倚树的嫩松,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和变
化性。
其次,画中的梅花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植物,也在画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梅花是
冬季最早开花的花卉之一,寓意着生命和希望。
画中的梅花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的梅花,另一种则是还未开放的蓓蕾。
前者给人以美好、温馨的感觉,后者则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些梅花的点缀,为整个画面增色不少。
此外,画中还出现了许多其它的植物,比如盛开的荷花、垂柳、竹子、太湖石等等。
这些植物都是古代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为整个画面营造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
总之,植景意匠在《十二月令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画面增色,丰富了
视觉层面,更是表达了古代园林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E-mail文化传播网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E-mail文化传播网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模拟翻书(多片超链接切换)双向翻页单击右页,正向左翻单击左页,逆向右翻模板设计制作:SM2011.10.1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万寿图》卷〔图一〕,绢本,设色,分上下两卷,尺寸相同,均为纵45厘米,横3939厘米。
画家用纪实手法描绘康熙帝六十岁生日前夕銮驾由畅春园还宫,沿途接受官民仰瞻的欢庆场面。
每卷卷末各附楷书图记一篇,无印鉴款识。
图卷保存完整,画面洁净,曾作为《万寿图》原本多次展出、出版。
笔者最初注意到这件作品是在2015年5月,当时直观的感受是图卷的艺术水平不佳,较之稍早精工富丽的《康熙南巡图》差距明显,内心不免疑惑。
要知道,最初主持此项工程的宋骏业此前曾主持过《康熙南巡图》的绘制,经验丰富,他本人也善画,曾跟随王翚学习。
继宋之后主持此事的王原祁更是山水画大家,与《康熙南巡图》的领衔画家王翚齐名。
而参加具体绘制的也都是能代表宫廷绘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有的还曾参加过《康熙南巡图》的绘制。
因此,不论从哪方面讲,《万寿图》的质量都不该如此。
虽然这种比较并不能成为判定是非的根据,但它至少引发了我们研究的兴趣。
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图卷的疑点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诸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本文以史料记载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传世实物,对故宫藏清《康熙万寿图》卷作了综合考证。
指出此图并非《康熙万寿图》原本,也不是宫廷画家绘制,而是嘉庆二年以刻本为蓝本,由苏州织造奉旨承办的一件水平不高的应急之作。
关键词 故宫 清代 康熙 万寿图 宫廷绘画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万寿图》非原本考王幼敏〔图一〕 《康熙万寿图》 卷 (部分) 故宫博物院藏DOI:10.16319/ki.0452-7402.2016.04.008多迹象表明,它不仅不是《康熙万寿图》的原本,而且也不是根据原本制作的副本,它的出身另有玄机。
一 《康熙万寿图》的创作缘起这还得从“康熙庆生”说起。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适逢皇帝玄烨六十岁生日。
京城内外官员、百姓自畅春园至神武门数十里内“结彩张灯,杂陈百戏”为皇帝庆生。
康熙帝八岁即位,其时已逾半个世纪,海内承平,一派盛世景象。
内府名画《寒林高士图》轴,是明代晚期吴门著名画家钱榖创作的一幅作品,现珍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钱榖的作品存世不多,画风自具面貌,弥足珍贵。
《寒林高士图》轴构图平稳,笔墨精妙,意境怡淡清寂,具有文人画的灵秀之气,是钱榖晚年创作的一幅佳作。
钱榖生平钱榖,字叔宝,号悬罄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钱榖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第二十一世孙。
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家道中落,至钱榖时已是家贫如洗。
然钱榖勤奋好学,又受祖上书法、绘画基因遗传的影响,少时便学习绘画,后有幸拜在“明四家”之一、著名吴门画家文徵明的门下。
钱榖在绘画方面得到文徵明的亲授,画艺精进。
他不但擅画山水,人物画更是得其师神韵。
在学画的同时又饱读了文氏藏书,故在绘画理论方面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钱榖喜读书、爱抄书,亦擅长书法,其行书宗法宋苏轼,篆书学秦李斯和唐李阳冰,楷书得唐虞世南、欧阳询之精髓。
但因其画名太大终掩其书名,成为吴门画派绘画大家。
《寒林高士图》轴的艺术风格《寒林高士图》轴,纸本,墨笔。
纵73.5厘米,《寒林高士图》轴,是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代著名吴门画家钱榖晚年创作的一幅佳作。
此图以墨笔行之,构图平稳,笔墨精妙,意境恬淡清寂,具有文人画的灵秀之气。
重要的是画上还钤有“乾隆五玺”,说明钱榖的这幅《寒林高士图》轴,不仅是清宫旧藏,并且还是真迹精品,是内府名画。
内 府 名 画—明钱榖《寒林高士图》轴开封市博物馆 唐冬冬““横26厘米。
1967年开封市博物馆征集人员在本市征集。
画面描绘的是寒林冬景中,杂木枯树下,站立一位戴冠着袍,双手抄于胸前,胡须飘然的高士。
作品左上部落“己卯春,彭城钱榖”款。
款下钤“钱氏之宝”白文篆书印和“悬罄室”朱文篆书印。
此图曾入藏清宫,有“乾隆五玺”可鉴:作品右上部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形篆书印,之下钤“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形篆书印。
作品左上部钤“乾隆鉴赏”白文圆形篆书印,之下钤“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形篆书印,再下又钤“宜子孙”白文方形篆书印。
龙舟竞渡图系列龙舟竞渡图系列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此《龙舟竞渡图》系列,内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池竞渡图卷(元代王振鹏绘)、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五月,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舟夺标图卷、龙舟竞渡卷(清代王概绘)、龙舟竞渡图页、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五月竞舟。
1,《龙池竞渡图》(元代王振鹏绘)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依卷尾所题,本卷正是描绘北宋崇宁间三月三日,在金明池龙舟竞渡争标,万民同乐之景。
卷首绘御座大龙舟在四艘龙头、虎头船的前后摇旗护送下,昂首向前。
池中央水殿楼阁、平台拱桥相连;水秋千、水傀儡等水戏活动在行进间开演;卷尾高大的宝津楼矗立,而十二艘龙虎船,正敲鼓迅檝,朝标竿急驰。
观览画中旗飞桨扬,似闻锣鼓震天,龙舟竞渡的壮景可谓形容得淋漓尽致!但因对画中若干跋印存疑,故本卷或为元以后的临仿本。
(介绍参考)2,《龙舟夺标图卷》(元代)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纸本墨笔,纵25X横114.6厘米。
本幅无作者款识,有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印记4方。
墨线白描界画楼阁反映了元代建筑绘画最为典型的时代新风,宫廷画家王振鹏则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
他曾先后两次画过《金明池夺标图》卷,描绘的是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每年皇室在宫廷后苑金明池举办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由于王振鹏颇负盛誉并受到当时贵戚大长公主的赞赏,引得后人纷纷临摹,至今传世的摹本和改绘本仍有七八本之多。
此卷笔法秀劲细密,纯用白描、舍弃设色的表现手法更使画面千繁万复而不显阻滞拥塞,给人细腻、明洁、素雅之感。
殿阁巍峨,龙舟争渡,旌旗猎猎,橹桨奋动,动态的舟船和众多的人物活动打破了静态楼阁的沉寂,赋予了通常流于平板的建筑画紧张的情节和热烈的气氛,反映出王振鹏建筑画的风格特点。
正如虞集所评:“振鹏之学,妙在界画,方圆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动,不为法拘。
”(介绍参考)3,《龙舟竞渡卷》(清代王概绘)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彦芬(郑州)藏清至民国《清供图》赏析“清供”者,《辞海》有词条:“清雅的供品。
旧俗于节序或祭祀时,以清香、鲜花、素食等为供品。
如新岁每以松、竹、梅于几案,称岁朝清供;乡居素食淡茶谓之山家清供。
宋人林洪有食谱《山家清供》之作。
虽然是讲饮食,却意在突出山居幽士的清雅韵致。
”关于《清供图》,《美术辞林》也有词条:“清供,一般多画岁旦(岁朝)时案头常见、象征吉祥或某些寓意之事物,如佛手、瓶梅、石榴、柑橘,以至水仙、天竹松枝之类,画家信手拈来,用以遣兴,或象征一年之吉利。
”上述可谓,蕴含了中国人生活中最雅致、最精微的文化内涵。
“清供”一词,在宋代开始流行,宋人常于案头放置供观赏的陈设品,为书斋、厅堂添情趣。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等;二是指古器、盆景等供玩赏的物品。
旧时清供分类很细,大致有文房清供、案头清供等,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
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博古清供、端阳清供、中秋清供等。
复杂的岁朝清供图有十多种物象,简单的仅一花一瓶。
一些花草植物、瓜果蔬菜、杯盏花瓶……看似寻常的物象,背后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曰:“岁朝,岁旦。
”《岁朝清供》是清供中很重要的题材,专为过年而设,以此来表达人们对岁朝图 国画 民国·徐绪如徐绪如,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侄女、徐世章之女,善山水人物,出手不凡,有才女之称。
26新年增福增寿的美好祈愿。
历代诸多画家创作此类作品,如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将其推向高峰,使之成为生活美学的典范。
笔者多年来收藏清供题材书画三十余件,特择其佳者与有缘人共赏。
王墨林,名维翰,江苏兴化人,同治十三年(1874)三甲189名进士,著名画家,兼擅书法。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等有载其工画能书。
卒于乡,年84岁。
王墨林的《岁朝清供图》便是很典型的、具代表性的。
画面左上方有署款:“岁朝图,光绪戊寅嘉平月,墨林王维翰。
月令I :月节令行乐之香熏长在手不必辟寒犀关键i 'l醒清人绘胤禎十二月景行乐图之「腊月赏雪」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I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踏雪寻诗”絹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天公留雪待嘉平,飞霰来时晓未明。
病士拥衾催暖酒,闭门不听扫瑶琼。
J f苏辙《猎月九曰雪三绝句》)时入年终,冰封天地,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将一年的气温推向新低。
人们蜗居在房屋内,封闭门窗,燃炭取暖,围炉而坐、围 炉而饮,火炉炭盆俨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
这一段时间 的节令行乐活动往往也于室内,围绕着火炉或者火盆进行,而其中最为风雅者非焚香莫属。
寒冬腊月,没有比这时候更适合焚香的了。
一方面为了防寒而封闭房屋的门窗缝隙,空气不流通,香气留存更为长久。
另外一方面,焚香需要燃炭,炭火在促进香料 挥发的同时又可以用来取暖,一举两得。
此外,天气寒冷,空气清冽,人们对于香的感受更为敏感。
故而焚香成为了冬日腊月间人们行乐的主題之一,正如元代孟昉在《天净 沙•十二月》中言:「日光洒洒生红,琼葩碎碎迷空,寒 夜漫漫漏永。
串销金风,兽炉香霭春融°正因如此,古代 还流传着一些以香避寒的故事。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时入贡,每至大寒,于室焚之,暖气翕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
」唐代冯贽《云仙杂记》亦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宝云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不燃薪火,暖香一柱,满室如春,人归更取余烬。
」冬日焚香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以「纸阁焚香」最为有趣。
宋人冬日为了御寒会在厅堂中搭建小室,采用四扇纸屏——三扇围墙,一扇为顶’垂帘为障’故而称为纸 阁。
这种纸阁规模很小’在其中焚香’香气久聚不散’正是陈敬在《陈氏香谱》中所讲的适合焚香的「深房曲室」。
而 在这小室内,三五好友促膝而谈,焚香饮茶,实为冬日一乐。
除了室内纸阁焚香,还有在室外焚香追求冷香效果的,故宫博物院藏《胤镇十二月景行乐图》之「腊月赏雪其画面左上绘一楼阁,楼阁一层门窗大敞,三女子围坐闲谈,桌上置有一三足香炉,当是焚香场景。
治闺闷:扑蝶、斗茶、打马球!今天我又无聊了!身体里的小懒人建议我可以听歌,看小说,追剧或者打游戏,上上之选为睡觉从遥远的古代赶过来的男人们,摇头晃脑说可以游名山,喝小酒来消磨时光那被养在深闺,拘在深宫的女人们,如果她们也得了团子这种“病”,会怎么治?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等来了假日,她们在荡秋千,、放风筝提问:春意浓,花花草草都破土而出,解了胸中的闷气。
领到清明假期的人,或扫墓,或旅游,那一直被藏在闺房里的古代小姐们,她们也能出去玩么�幔�1L:春风吹啊吹,终于要来吹散闺闷了。
每年临近寒食或者清明,花草的活力也“长”到了古代妇女们的身上。
她们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去干啥呢,?当然是去荡秋千啊。
这唐代的时髦活动,嫔妃宫女们抢着参加;明代更不得了,出了一个“秋千节”,惹得三宫六院都笑开了花。
搭一个精致的秋千架,美人再往秋千上一坐,秋千荡啊荡,彩裙飘啊飘,不是仙女,胜似仙女。
难怪唐玄宗发了个弹幕说,这是“半仙之戏”2L:还可以去放风筝。
据说风筝最早叫纸鸢,有人拿它传递军事情报,也有人拿它玩耍。
这爱放它去和天空耍的人里头,有小孩,也有女人。
女人放风筝的乐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能让林黛玉的病根都放了去。
李渔在《风筝误》里说,还能阴差阳错生出姻缘来。
光说不唱是吊人胃口,你听民歌《十姐妹放风筝》,唱的是风筝,播的是爱情小剧场――“三月寒食是清明,姐妹十人去踏青,捎带放风筝。
大姐放了一个小张生,二姐放了一个喜莺莺,二人把亲成。
三姐放了一个杨宗保,四姐放了一个穆桂英,二人把枪拧。
五姐放了一个梁山伯,六姐放了一个祝英台,二人下山来。
七姐放了一个牵牛郎,八姐放了一个织女星,二人下天宫。
九姐放了一个是唐僧,十姐放了一个孙悟空,试图去取经。
姐妹风筝已放完,欢欢喜喜回家转,大地好春光。
”人生得以意须尽欢,我们在打阴阳师,她们在踢毽子,、扑蝶提问:即使闷在家里,我们还有电脑、电视、手机化身暖男,可调戏可把玩可消磨时光。
那闺阁里的古代女子们,在家玩什么?1L:踢毽子算一个。
藏拍推荐 RECOMMENDATION帝木与良工的天人合一文:雨田 图:五觉斋南方有嘉木,名金丝楠,号称帝木,自古为中国帝王专用。
其天然生有织锦般的金黄丝光,质密而温和,故金丝楠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珍贵的木材。
高贵不凡的价值、千年沿袭的传统让这种木材成为了名贵的收藏品。
如果仅仅因为木材的名贵而收藏不免暴殄天物,历史上,楠木大材一直被用于建筑帝王的宫殿和庙宇,而楠木中最为优质的的金丝楠木则用作宝座、床榻、衣柜、经匣或是死后的棺椁,但若把金丝楠作为雕刻的载体,以独立的艺术品形式面世,又将会如何?《十二月令》之农历八月《十二月令》之农历五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因缘合一当步入五觉斋的那一刻,陈设考究的空间飘溢着淡淡幽香,主人的书房中,书柜、百宝箱、书案无一不闪烁着楠木的金光,主人对这种帝王之木的珍爱已不言而喻。
然而,主人真正的心头好还不仅限于此,十几幅悬于墙上的金丝楠薄浮雕作品才是他心血之作。
五觉斋主人名叫郑华星,他不仅是这些金丝楠作品的收藏者,也是金丝楠薄浮雕作品的始创者。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缘”字,多年前,郑华星偶然识得金丝楠,其木质的幽香以及其所蕴含的皇者气质让他喜欢上这种名贵木料,进而决意收藏。
他遍及楠木产地收购,却发现很多金丝楠建造的旧房子被纷纷拆毁,当地人正另起新屋。
不少名贵木材被用作薪柴,让当时的郑华星倍感痛惜,他决定只收集老楠木,也算是对那些即将被烧掉的金丝楠木的抢救。
在他看来,旧建筑上拆下来的楠木梁柱,不仅经过长久岁月的浸润阴干,而且饱受天地之灵气,木性最佳。
一般刚砍伐的楠木材需要经过二三十年的阴干才能使用,现代开采的楠木往往急于求成而采用烘干技术,这样的楠木的肌理纤维已受到损伤。
另一方面,只收老料也不至于引发滥采之风。
郑华星介绍,上等的金丝楠经年摩挲,如婴孩肌肤,柔和光滑。
其自身的纹理本就优美动人,且木质坚韧不朽,可以精雕细刻。
[绝对值得珍藏]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绝对值得珍藏]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2008-12-20
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2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3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4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5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6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7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8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9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0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1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2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3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4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5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6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7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8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19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20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21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22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23高清晰全套清院十二月令图轴全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