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48
社会学中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网络分析在社会学中,社会群体与社会网络分析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社会群体是指一些个体在一起,并根据某些共同特征而形成的集体。
社会网络分析则是指将社会中的关系视为网络,研究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影响的方法。
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一些个体在一起,并根据某些共同特征而形成的集体。
这些群体可以基于很多不同的因素来定义,例如年龄、种族、职业、社会地位等。
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些群体往往具有共同的语言、习俗、信念、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等。
社会群体可以是小到家庭和朋友圈,也可以是大到族群和国家。
社会群体的存在可以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并且可以为个人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提供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指将社会中的关系视为网络,并研究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影响的方法。
社会网络包括社交关系、交易关系、组织关系和信息传播等。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揭示社会关系的各种形式,例如隐性和显性、是非对错、情感程度和频率等等。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从多个层面探究社会行为,例如个体、群体、组织和社区。
通过理解社会网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进化和变化,并了解社会中的各种机制、结构和动力。
社会群体与社会网络的关系社会群体和社会网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社会网络是指个体间的关系连结,而社会群体则是由关系连接的个体而形成的集合。
换言之,社会网络是社会群体的基础。
可以通过社会网络来研究社会群体的形成和变化。
另外,社会群体也可以在社会网络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连接度。
例如,一个社会群体可以利用其社会网络来传达信息、推广产品、促进政治变革等。
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在社会学、组织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研究群体动态、群体感染、灾害影响、社会资本、组织效能等方面。
例如,在研究社会网络时,有时候会选择度中心性来衡量节点的重要性。
通过度中心性,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即关键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网络与社会集体行动分析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构建、拓展和维持着各种社会网络。
然而,社会网络对社会集体行动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网络形成、信息传播和行动动机三个方面,探讨社会网络对社会集体行动的作用。
首先,社会网络的形成对社会集体行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与他人进行联系和交流。
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观点和理念,人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网络。
这些网络的形成激发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进一步促进了社会集体行动的展开。
例如,在环保行动中,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和动员更多的参与者,快速传播信息并形成共同的声音和力量。
其次,社会网络在社会集体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通过社会网络,人们可以迅速了解到各种社会事件和公共议题的相关信息,从而引发共同的关注和行动。
当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亲身经历、观点和意见,快速聚集并形成社会集体行动的力量。
例如,"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在社交媒体上蔓延,激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抗议行动。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将更多人聚集在一起,为社会集体行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最后,社会网络对社会集体行动的形成与推动还与个体的行动动机息息相关。
社交媒体平台既为个体提供了表达自我、宣传观点的机会,也为个体提供了参与集体行动的途径。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个体可以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个体相互连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动机,从而更有动力参与社会集体行动。
例如,在某些公益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忧虑,激发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相关行动。
社交媒体平台激发了个体的参与意愿,并为集体行动提供了可持续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与社会集体行动密切相关。
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构建了各种社会网络,推动了社会集体行动的发展。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们在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的关系:(1)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中。
(2)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的类型(1)根据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情感资源网络。
(2)按社会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为: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频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弱关系则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①闭合性网络。
闭合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频繁、联系紧密。
②开放性网络。
开放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稀少、联系松散。
(7)按网络的结构模式可分为:“团体格局”网络与“差序格局”网络。
费孝通认为:①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火柴,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②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其社会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范围的大小根据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3.社会网络的功能获得实际收益,是社会网络最一般的功能。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一、名词解释1.初级群体(河北大学2018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宁夏大学2018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相关试题:社会群体(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研)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有:①成员有限;②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③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④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⑤成员难以替代;⑥群体整合程度高;⑦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2.次级群体(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研)答: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与初级群体相对,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在次级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人们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
次级群体的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等。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初级社会群体趋向衰落,初级关系淡化,次级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形式。
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内群体答: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
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
社会网络和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使用到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和Facebook等,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构建起自己的人际网络。
社会网络不仅是一种交流平台,更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往,也成为了一种群体行为的推动因素。
本文将探讨社会网络和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并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个人性格特质的影响;其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个人性格特质的影响是指个体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因此被他人接受和认可,从而被纳入更大的群体网络。
这种机制下,网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与个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外部环境的影响则更多地是基于交际需求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如工作、学习和生活等。
社会网络的演化规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也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从原始时代的部落联盟,到中世纪的商业联盟,再到现代社会的虚拟社交网络,这些群体行为都是建立在各种联系网络之上。
网络的形成和演化不仅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演化,也体现了人类交流和互动的内在机制。
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群体行为是指由大量个体构成的具有某种共同目的或特征的大型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模。
从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来看,在某些条件下,群体行为会显著地影响个体行为。
其中,群体行为的大小关系,社会网络中的群体行为讲求更为细致的组合和互动关系,通常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想法。
群体行为的演化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涉及到生死的紧急情况中,群体行为通常呈现出“互相帮助”的集体利益,这种互助行为促进了整个群体的生存和安全。
而在一些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群体行为呈现出更具代表性和个性化的属性,这种情况下,群体行为能够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本章要点】·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具有资源获取、组织管理、日常生活联系等方面功能。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主要分析社会网络的结点、位置、联系、密度等方面。
·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其存在不仅为个人自己所能够意识到,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社会群体有初级与次级群体、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等之分。
群体依靠凝聚力、规范内部关系、领导决策等因素而形成。
·初级社会群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关键概念】社会网络社会群体非正式群体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群体分析是社会结构分析的重要视角。
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交织,构成了社会网络,而在社会网络中密切互动的人们则在产生共同利益和集体意识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
社会生活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一节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们在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一项分析社会网络联系的“小世界”研究试验表明,在那些大规模的、看上去毫无组织的人口中,实际上充满各种各样的社会网络,人们之问有着广泛的联系。
甚至只要经过五六个朋友的朋友,通常就足以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联系起来。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