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
- 格式:ppt
- 大小:570.50 KB
- 文档页数:43
测量平均速度课本实验再现一、实验原理:tsv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 三、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1s 。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1t ,将小车通过的路程1s 和所用的时间1t 填入表格中。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2s 和所用的时间2t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4)利用公式tsv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v 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 ,即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11t s v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22t s v =。
(5)整理器材四、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拓展训练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C.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D.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 段的路程50.0cm =B.如果测得段的时间 2.5s AC t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BC v ,可以将小车从BC v 点静止释放4.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 )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 BC t t <B.AB BC t t =C.AB BC v v >D.AB BC v v <5.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思考】同学们,你如何得到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测路程s 、_______测时间t 。
3、其它器材: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
(1)木块:调整斜面______,进而调整小车运动快慢。
一般使坡度______(较大/较小),计时更准确。
(2)金属片:①避免小车滑落;②便于测量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调整木块位置,使木板保持合适的倾角;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标记好小车的起点,然后用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③释放小车的同时时启动_______计时,当小车撞击________时停止计时,测得t1。
(有时会重复两次步骤③,这是为了多次测量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④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重复步骤②③④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时间t2和速度v2。
5、实验数据记录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t2=v2=课前导入知识清单小车 木块木板 刻度尺金属片秒表6、测量下半段路程速度v3①下半段路程s3=__________;②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________; ③v3=33t s =_________。
7、结果分析(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是速度越来越_____(快/慢)的______(变速/匀速)直线运动; (2)v1、v2、v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二.现代测速方法超声波测距(测速):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与此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并得到时间t ,仪器由s=vt 自动测得发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原理】 v =st 。
【探究装置】刻度尺:测量 距离 。
停表:测量 时间 。
金属片:确定终点位置,便于测量 时间 。
【探究过程】 1.实验操作(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2)用 停表 测量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 v 1=s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 s 2 ,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 2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2.数据记录及计算次数 路径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 ·s -1 1 全程s 1 120 5 0.24 2 上半段s 2 6030.2 3下半段s 360 20.33.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不同 ,在斜面上做 变速直线 运动,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越来越 大 。
【交流评估】(1)小明同学在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时,当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可知,所测上半答:偏小;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测量时间偏大,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t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2)张亮同学在测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时,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答:偏小;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时所测出的小车到达终点的时间大于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时间,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可知,所测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t【释疑点】(1)实验中,应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2)实验中,斜面坡度要适中,若坡度过大,下滑过快,不方便计时;坡度过小,可能不会下滑。
(3)读取小车运动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采取相减法。
重点测量平均速度【典题】(202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v=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t1= 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v2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