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基础和地下室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46
地下工程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总则1.1 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3 项目概况1.4 施工组织管理1.5 施工安全保障1.6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第二章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1 基坑开挖2.1.1 地质勘察分析2.1.2 方案选择及施工方法2.1.3 配套工程施工2.2 地下连续墙施工2.2.1 墙体结构和材料选择2.2.2 施工工艺及工艺流程2.2.3 质量控制和检测2.3 基础地下室施工2.3.1 设计深度及结构形式2.3.2 地下室支护方案2.3.3 地下室开挖及分块施工第三章地下管道施工方案3.1 排水管道施工3.1.1 设计要求及选材3.1.2 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3.1.3 管道测试及验收3.2 供水管道施工3.2.1 管道布置及施工3.2.2 保温隔热及防腐处理3.2.3 管道连接及试压验收3.3 电力通信管道施工3.3.1 管线敷设及接头处理3.3.2 电缆敷设及连接3.3.3 电力通信管道验收第四章地下建筑施工方案4.1 地下车库施工4.1.1 结构设计及方案选择4.1.2 施工工艺及设备配套4.1.3 地下车库装修及竣工验收 4.2 地下商场施工4.2.1 地下商场结构设计4.2.2 商场区域功能布置4.2.3 空调通风及消防系统施工 4.3 地下通道施工4.3.1 通道结构设计及选址4.3.2 通道施工及材料选择4.3.3 通道安全设施及验收标准第五章地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5.1 施工质量控制要求5.1.1 材料选用及检测5.1.2 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 5.1.3 现场监测及记录5.2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5.2.1 地下结构验收标准5.2.2 地下管道验收标准5.2.3 地下建筑验收标准第六章地下工程安全管理6.1 施工安全生产责任6.1.1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6.1.2 安全操作规程及管控 6.1.3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6.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6.2.1 施工现场封闭围栏6.2.2 施工作业安全检查6.2.3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第七章地下工程环境保护7.1 施工环境污染控制7.1.1 污水污染防治措施7.1.2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7.1.3 噪音污染控制措施7.2 生态环境保护7.2.1 施工区域植被保护7.2.2 施工区域生态修复7.2.3 施工废弃物处理及处置结语地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地下工程的特点,结合工程设计及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建筑构造复习第一章墙和基础构造设计实心砖墙的构筑方式:标准砖规格为53mm*115mm*240mm,以1:2:4为其基本特征。
砖与砖砌筑灰缝一般为10mm左右。
实心砖墙的砌筑方式有全顺式、一顶一顺式、一定多顺式、每皮顶顺相间式及两平一侧式等。
砌筑原则:横平竖直,错缝搭接,避免通缝,砂浆饱满。
砂浆分类:常用粘结材料的主要成分——水泥、黄沙、石灰膏。
级配——不同材料配合的重量比。
水泥砂浆的强度和防水性能高于混合砂浆;混合砂浆的和易性优于水泥砂浆。
+-0.00以下用水泥砂浆砌筑,以上用混合砂浆。
强度——主要考虑抗压强度。
和易性——保持合适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达到易于施工操作,并成型密实、质量均匀的性能。
门窗过梁:过梁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个别也有采用砖砌平拱和钢筋砖过梁的形式。
但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砖砌平拱和钢筋砖过梁不宜采用。
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不应超过1.8m)。
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不应超过2m)。
防潮层: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在底层室内地面的混凝土层上下表面之间,即+-0.00以下约60mm(一皮砖)的地方;当底层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水平防潮层应设在各个不同标高的室内地面以下60mm处的墙体中,同时还要在上下两层水平防潮层之间,高出地面沿墙的内侧还应做一层垂直防潮层,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
(P5图1-5,1-6左,1-7)散水坡:散水坡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坡度约5%;散水坡宽度不小于600mm,并应稍大于屋檐的挑出尺寸。
应严格按规范分格留缝。
(P7图1-9)墙身的加固:2.加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
圈梁配合楼板的作用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整体刚度及增强墙身的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身开裂。
在抗震设防的建筑中,结合构造柱与圈梁一起形成骨架,可提高抗震能力。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
钢筋砖圈梁宽度同墙厚,高度4-6皮砖,砌筑砂浆不低于M5,钢筋分上下两层布置并嵌入砌体灰缝中,水平统长钢筋不宜少于6%6,间距不大于120mm。
•房屋建筑学第一章房屋建筑学绪论1.(单选题)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B.建筑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C.商场属于建筑物D.电塔属于建筑物参考答案:D2.(单选题)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下面全属于构筑物的是()。
A.学校.堤坝B.住宅.电塔C.工厂.商场D.烟囱.水塔参考答案:D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建筑三要素的是()。
A.建筑功能B.建筑技术C.建筑形象D.建筑经济参考答案:D4.(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大量性建筑的是()。
A.学校B.医院第七章墙体构造11.(单选题) 散水的构造做法,下列哪种是错误的()。
A. 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
B. 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C. 散水与墙体之间应整体连接,防止开裂。
D. 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
参考答案:C12.(单选题) 隔墙按其构造方式可以分为()。
①块材隔墙;②轻骨架隔墙;③板材隔墙;④半砖隔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13.(单选题) 下列关于幕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建筑幕墙由面板和支撑体系组成B. 幕墙可相对主体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C.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围护墙,可承重D. 按面板材料的不同,常见的幕墙种类有玻璃幕墙、铝板幕墙和石材幕墙参考答案:C14.(单选题) 适用于室外的墙面装饰方法有()。
①抹灰类;②涂料类;③贴面类;④钉挂类;⑤裱糊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C15.(单选题) 下列关于墙体保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内保温复合墙保温层设在建筑内侧,会占用一定的使用面积B. 相对于外保温,内保温更利于室温稳定C. 外保温复合墙保温层设在建筑外侧D. 外保温复合墙便于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参考答案:B第八章楼地层构造第九章楼梯构造1.(单选题) 为了减轻行走的疲劳,楼梯梯段的踏步步数一般不宜超过()。
建筑构造复习题第一章建筑构造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2、基本模数:数值为100mm,用M表示。
3、标志尺寸: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4、构造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为标志尺寸减去缝隙尺寸。
5、实际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实有尺寸。
实际尺寸和构造尺寸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规定。
二、单项选择题1、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层数是建筑的( B )。
A、使用面积B、建筑面积C、结构面积D、交通面积2、下列数据不符合建筑开间模数的是( B )。
A、3000mmB、3200mmC、3300mmD、3600mm三、填空题1、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2、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可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3、建筑按规模和数量可分为大型性建筑和大量型建筑。
四、简答题民用建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答:民用建筑通常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部分组成。
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墙(或柱):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的外墙,其作用是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内墙主要起分隔空间及保证舒适环境的作用。
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建筑物中,柱起承重作用,墙仅起围护作用。
楼地层:楼板层----楼板是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按房间层高将整幢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楼板层承受家具、设备和人体荷载以及本身的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6墙体与基础⑴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答: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
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得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根据墙体与门窗位置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法墙体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⑵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答:结构布置方式主要指承重结构的布置。
砖混结构的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四种:①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由于横墙起主要承重作用且间距较密,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对抗风力、地震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但是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
纵墙只承受自身的重量,主要起围护、隔断和联系的作用,因此对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这一布置方式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②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其特点是内外纵墙起主要承重作用,室内横墙的间距可以增大,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强而横向刚度弱。
为抵抗横向水平力,应适当设置承重横墙,与楼板一起形成纵墙的侧向支撑,以保证房间空间刚度及整体性的要求。
此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的空间、墙位置在同层上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但对在纵墙上开门窗的限制较大。
相对横墙承重体系来说,纵墙承重体系楼刚度较差,板材料用量较多。
③双向承重体系:即纵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
双向承重体系在两个方向抗侧力的能力都较好。
房屋构造与识图习题答案卜洁莹徐勇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房屋构造与识图习题答案主编卜洁莹徐勇鹏副主编牛佳刘卓参编姜轶高会艳贾凇陈越乔博主审严峻机械工业出版社2前言本习题答案与卜洁莹、徐勇鹏主编的房屋构造与识图习题集配套使用。
本习题答案由卜洁莹、徐勇鹏任主编,牛佳、刘卓任副主编,姜轶、高会艳、贾凇、陈越参编,严峻主审。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给予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3目录第一章房屋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立体的投影第四章剖面图和断面图第五章民用建筑概述第六章基础与地下室第七章墙体第八章楼地层第九章屋顶第十章楼梯第十一章窗与门第十二章变形缝第十三章民用建筑工业化第十四章工业建筑第十五章房屋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知识第十六章建筑施工图4第一章房屋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1.1线形练习1.完成图形中左右对称的各种图线。
2.在空白位置抄绘下列图形。
561.2图样的比例及尺寸标注按给定比例量取尺寸,并标注在图上(尺寸数字取整数)。
7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2.1三面投影图1.将立体图的图号填入对应的H 面投影图括号内。
(1)(2)(3)(4)(5)(6)(7)(8)(9)(10)(4)(2)(1)(7)(6)(5)(10)(3)(9)(8)82.将立体图的图号填入对应的V 、W 面投影图括号内。
(1)(2)(3)(4)(5)(6)(6)(5)(3)(4)(2)(1)93.根据立体图将投影图中的漏线补齐。
104.已知形体的两面投影图及其立体图,补画其第三面投影。
(1)(2)(3)(4)115.已知形体的立体图,画出其三面投影图(从立体图上量取尺寸)。
(1)(2)12(3)(4)132.2点的投影1.已知A 、B 两点的立体图,求作其投影图。
2.已知各点的两面投影,画出它们的第三投影和立体图。
143.已知空间点A (25,10,20)作三面投影图和立体图(单位mm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蒋刚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第六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与防护规划§6.1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规划一城市的主要灾害系统1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大雾、干旱、暴风雪等;海洋灾害:包括海啸、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海水回灌等;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塌陷、地面沉降等;地震灾害:包括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砂土液化、城市火灾、河流与水库决堤等;2 人为灾害:大城市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市政基础设施陈旧和经济与社会财富高度的密集化,导致城市人口众多,住房密集,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引起的城市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核事故、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
3 战争灾害:城市是未来敌人空袭的重要目标,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灾害所带来的灾难。
4 次生灾害:由以上灾害等所诱发的其他灾害,如火灾、水灾等,一般被称为次生灾害。
灾害可能造成城市建筑物倒塌,给排水、供电、煤气、燃料、广播、电视、通信中断,水、陆交通瘫痪,工业设备破坏、生产停止、人员伤亡等,使城市失去正常运转功能。
二综合规划对策与实施1 建立健全的城市灾害预测、观测、监测、监视、警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城市气象观测系统;建立健全城市防汛自动测报系统和机构;建立健全工程地震监测网和地震及地基稳定动态监视系统;建立健全城市消防观察报警系统;配备完整的城市防核袭击、防化学报警系统;建立城市人口应急疏散系统,建立防空袭报警系统;2 建立城市人口应急疏散系统: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发展,按照城市遭受不同情况的灾害要求,实施人口就急疏散转移,确定不同灾害情况下人口的疏散转移数量、方法、路线、地域等;3 地面建筑空间①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区域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要求,科学的规划和控制城市整体形态发展及建设规划;②城市整体结构布局要合理,能满足防空、防灾要求。
如对生产、生活、文化、金融、贸易、科技、港区等分区的要求,区与区的分隔要求,区内的避难场地间的道路连接,核工业、化学工业源的布点及安全间隔的要求等;③城市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间距规划指标要综合考虑,满足防空、防灾、抗震、救灾及防火要求;④规划城市新区的绿化、空地、公共用地指标不低于20%-25%,其中一部分可以作为防空、防灾、救灾、疏散、集结用地使用,并按照防灾要求进行绿化控制;⑤控制城市市内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高度;⑥建立城市应急交通道路系统。
工程技术手册(讨论稿)目录第一章地基与基础第二章地下室部分第三章住宅第四章公共空间第五章屋面第六章门窗工程第七章立面设计第八章防水工程第九章环境设计第十章商业设计第一章地基与基础一、勘察方案1.0勘察方案的具体措施能否满足保证勘察质量1.1勘察单位应有质量保证体系;1.2质量保证措施中是否有工序控制表,控制表中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的内容一般包括:1.2.1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满足设计和工期的要求;1.2.2钻探点的放点定位控制;1.2.3岩性的鉴定、分层记录及标贯深度、锤击数的准确;1.2.4岩土分析试验项目符合标准,数据准确;1.3勘察报告的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勘察报告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结论明确,能充分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建议的地基方案经济合理,提供各岩土层承载力、桩端承载力、磨阻力的依据充分,数据可靠;1.4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全面合理,如放火、防触电,施工场地机械有无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等.2.0勘察工期能否满足设计进度要求.2.1勘察工作尽量结合项目发展计划和设计进度计划,作出合理安排,如可能应提前进行;2.2各阶段具体勘察工作的工期要合理安排,符合设计进度要求,同时应能保证勘察工作质量;2.3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布点要与场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作到经济、合理;2.4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是否全面,是否与建设场地实际情况符合;2.5现场勘察精确布点后,对复杂的建设场地要进行勘探点复核,特殊地段(地形变化较剧烈;岩土层特性差异较大;其它对建筑物沉降和变形有较大影响的特殊情况)适当加密钻孔.二、桩基选型1.0可根据详勘报告并结合各类桩基的工程特性、经济性,确定可选用的桩基类型,提出意见;2.0组织技术讨论会或研讨会,对各类可以使用的桩基类型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吸收专家和其他技术单位的意见(公司各有关部门均可参加);3.0根据建筑物四周环境条件、建筑物层高、基坑支护等条件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桩基形式;4.0桩基的承载力取值是否合理,对预制桩可通过提前试桩来确定,对人工挖孔桩、冲钻孔桩可通过现场施工取样和地质报告相互对应来确定,持力层的确定应经济合理,施工参数的取值应合理,且施工时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