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精品课件—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461.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四章法律及其调整机制第一节法律制度的构成一、法制一词的含义1、规范2、共同调整的对象或调整方法(二者为一体的)3、指一国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的全部(法律系统,外延比前两者大)legal systel of england(英国法律制度)•第三种含义即包括静态意义上的法(法条law in paper),也包括动态意义上的法律运行.(law in action, living law)第二节法律及其调整机制•要解决的是法律使用来干什么的?•一、法律调整机制的定义•根据一定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专门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诸方面组织、规范、控制、调节。
•例如:两人打架如何解决?•(道德的,宗教的,拉开,裁决)•二、法律调整对象(作用对象)•人与人之间的意志行为•(法律对人的内心作用很难客观、直观的判断,而道德不需要直接评判标准的,法律调整范围小了,但功能强大了)•例如《二十四孝经》(王祥卧冰,卧冰秋鲤)•三、法律调整的特点•1、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
例如,物权•2、法律调整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行为。
(意行合一)•3、法律调整的是具体的社会关系。
(具有具体性,不包括社会生活发生的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及社会运动,例如,文革、二战)•4、法只调整重要的社会关系,既对社会正常存在和运转的社会关系。
四、法律调整机制一、法律调整的过程•1、法律贵发开始生效阶段•2、产生法律关系阶段•社会关系被法律调整--法律关系。
••A、没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B、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一种是原来社会没有规定,后来有了法律条调整。
另一种是原来有法律调整,后来不适应,作了修改。
例如,古代法中的内容。
《摩奴法典》•3、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获得实现,转化为主体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阶段。
二、法律调整机制要素•1、现行法律规范(2009年缅甸果敢地区武装冲突)•2、法律关系•3、实现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4、法的适用•法律调整机制分为•1、专门法律机制•2、社会机制•3、心理机制。
法理学A课件精编2010版绪论:法学概述一、何谓法学?法学是以法的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近代之前,法学并未独立,只是从属于神学、哲学。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趋向精致,使得立法开始制订部门法,并出现了法律体系的时候,职业法学家阶层形成了,于是法学产生了,进而形成了以法律体系为基础的法学体系。
法学体系即由各法学分支学科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学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划分: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还有部门法专史学、比较部门法学,归属相应的部门法学,而整体的历史研究和比较又构成独立的法制史学和比较法学。
如:宪法——宪法学、宪法史学、比较宪法学。
2、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把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概括范围广、抽象程度高;而应用法学与法的实践有直接的联系。
而法理学是典型的理论法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二、法学的功能和形态法学对于人类社会,承担了三个方面的功能:1、初级功能:通过理解社会中的秩序而发现社会秩序背后的规则;2、高级功能:通过编织意义而促进社会成员之间达成基本的共识;3、终极功能:通过批判社会现实而树立起一个社会所必须的正义准则。
法理学的课程体系包括:本体论——演进论——运行论——价值论——关联论本体论是哲学中研究世界本原或本性问题的部分,康德哲学中的“自在之物”(物自体),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彼岸世界。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象与本质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通过现象可认识本质:没有不可认识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
本体论之第一章法的概念§1 法的定义一、法、法律的词义(语源)(一)古汉语中“法”的词义在汉语言中,“法”字的古体是“灋”,商鞅变法,改“法”为“律”。
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这是古代的神兽裁判思想(法官服饰上均有这些图案)。
“律,均布也。
《法理学》(90分) 第一章法学
第四节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
第四章法的概念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法的作用
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第二节法的分类
第三节法的效力
第六章法的要素
第二节法律概念
第三节法律规则
第四节法律原则
第七章法律体系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权利和义务概念
第三节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第四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十二章法律程序
第二节正当法律程序
第十四章法律演进
第四节法制改革
第十五章全球化与法律发展
第二节全球化下的法律发展趋势
第十七章法的实施
第二节执法
第三节司法
第十八章法律职业
第二节法律职业技能与伦理
第十九章法律方法
第二节法律推理
第三节法律解释
第四节法律论证
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
第一节法与秩序
第二节法与自由
第三节法与效率
第四节法与正义
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
第一节人权的概念
第二节法对人权的保护
第二十三章法与政治
第一节法与政治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法与国家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
第四节法与民主
第二十六章法治与社会建设
第一节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三节法治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