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物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41.13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第一课《观潮》本文描写了作者在农历八月十八观赏钱塘江大潮的经历。
作者在海宁市的盐官镇观潮,先是听到远处传来的隆隆声,像是闷雷滚动,随后浪潮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大地颤动。
当潮头奔腾西去后,XXX仍然波涛汹涌。
作者看到一条白线向他们移来,逐渐变粗,最终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种景象被形容为“天下奇观”。
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一过程。
第二课《走月亮》本文描写了“我们”村里的一个风俗,即收庄稼前要修路。
文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了他和阿妈走在月光下的溪边,看到了小水塘里的月亮和野花的美丽景色。
他们走过小路、溪边、田埂、果园、庄稼地和菜地,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和亲情。
文章用细腻的描写和幽美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孩子的天真。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作家XXX的作品,通过五粒豌豆的命运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2.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第一粒豌豆想要成为一只鸽子,第二粒豌豆想要飞向太阳,第三粒豌豆想要成为一只鸟,第四粒豌豆想要成为一只蝴蝶,而第五粒豌豆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豌豆花。
3.五粒豌豆的结局是:第一、三、四粒豌豆被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落到了水沟里,而第五粒豌豆则开出了粉红色的豌豆花,给小女孩带来了快乐。
4.文中的小女孩靠着顶楼窗子,看着XXX微笑着,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展现出生命的美好和快乐。
1.这篇故事讲述了五粒豌豆中最后一粒豌豆的故事,它让一位患病的小女孩恢复了健康,让我明白了平凡的人也能创造非凡的成就。
2.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第五粒小豌豆被发射到长满青苔的裂缝里,让一个多病的小女孩看到了希望,当豌豆开出粉红色的花朵时,小女孩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
3.故事中的第一粒豌豆和第二粒豌豆自大,第三粒豌豆和第四粒豌豆满足现状,而最后一粒豌豆随遇而安,为住在顶楼的小姑娘带来快乐。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是谁?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送来人类新的纪元!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不,你给予我们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2.本课中出场的希腊众神简介(出示课件39-42)七、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出示课件44)主题概括: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受罚的事,赞颂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为人类谋利益而不畏强权、勇敢机智、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2.(出示课件45)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故事,认识了善良、勇敢、坚强、无私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们能幸福健康地生活,与宙斯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斗争,赞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感人。
3.(出示课件46-47)课堂演练。
4.(出示课件48)课后作业。
回家后,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普罗米修斯》节选自《一千零一夜》,这个神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故事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1.教学效果(思效)。
课文描写了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个片段。
课文重点描写的是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部分,这里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体会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惩罚之苦。
从“锁”和“啄”等词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无法忍受而且漫长的痛苦。
另外,抓住故事中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了解人物特点。
如课文中对于宙斯、火神、大力神的语言、心理的描写,加以阅读和想象,也能够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神话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一、《观潮》1.字词解析:-潮:潮水、浪潮。
-称:chēng(称呼、称赞);chèn(称心、对称)。
-盐:食盐。
-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罩:覆盖、罩住。
-蒙:mēng(蒙骗);méng(启蒙);měng(蒙古族)。
-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2.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3.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二、《走月亮》1.字词解析:-淘:淘洗。
-牵:牵引、拉着。
-鹅:白鹅。
-卵:鹅卵石。
-坑:水坑、泥坑。
-洼:水洼、低洼。
2.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展现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和浓浓的亲情。
3.写作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现代诗二首》1.《秋晚的江上》-字词解析:-归巢:鸟儿回到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主要内容:描绘了秋天黄昏时江面上的美丽景色。
2.《花牛歌》-字词解析:-霸占:强行占据。
-主要内容: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各种活动,表现了花牛的悠闲自在。
四、《繁星》1.字词解析:-昧:昏暗。
-坠:落下。
-怀:怀抱。
2.主要内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1.字词解析:-豌:豌豆。
-按:按照、按时。
-适:适合、适宜。
-恐:恐怕、恐惧。
-僵:僵硬。
-枪:手枪。
-耐:耐心、忍耐。
-探:探出、探望。
-愉:愉快、愉悦。
-曾:céng(曾经);zēng(曾孙)。
2.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各自的命运,其中第五粒豌豆在裂缝里发芽、开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3.主题思想: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以及给予他人希望和快乐的力量。
《蟋蟀的住宅》的作者亨·法布尔(1823-192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出生在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他一直向往到学校读书,可是,穷苦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供孩子读书呢!法布尔曾流浪街头,靠卖汽水、做零工等挣点钱。
他除了吃饭以外,把剩余的钱都用来买书。
法布尔最爱在田野上倾听各种昆虫的鸣叫。
在田野里,他觉得自己有许多朋友——那些昆虫好像在与自己谈心。
经过刻苦的自学,法布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了一个食宿免费的师范学校。
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教师。
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勤奋学习。
他没进过正规的大学,但他以顽强的意志,不懈地努力,自学了大学课程,依靠自学获取了硕士学位,从而又当上了中学老师。
不管自己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忙,法布尔从没间断过对昆虫的研究。
他无论走到哪里,总要东瞧瞧,西看看,注意昆虫的活动,并把观察到的情形详细记录下来,有时候一观察就是几小时,甚至一整天。
对有的昆虫,他前前后后观察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法布尔跟昆虫打了一生的交道,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他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法布尔写了一部10卷的大书——《昆虫记》,共二百多万字,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附各单元分析)01教材编排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
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
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
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
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
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
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图》《安慰》《讲历史故事》等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物1.爸爸: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全家的顶梁柱,他是一个工程师,工作很辛苦,但是很有责任心。
2.妈妈:故事中的第二主要人物,是一个家庭主妇,她负责照顾家里的一切事务,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和母亲。
3.哥哥:故事中的大哥,是一个中学生,他乖巧懂事,成绩优秀,是弟弟的榜样。
4.弟弟:故事中的小弟弟,只有四岁,他调皮捣蛋,但是非常可爱,家里的宝贝。
5.爷爷:故事中的爸爸的父亲,年纪很大了,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老人,喜欢给孩子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6.奶奶:故事中的爸爸的母亲,和爷爷一样,非常慈祥和蔼,对孩子们很关心,经常给他们做好吃的。
7.祖父母:故事中的妈妈的父母,他们住在农村,和孩子们住得比较远,但是每个假期都会来看望他们。
8.叔叔:故事中的爸爸的弟弟,是一个商人,他经常出差,但是他一回家就会给孩子们买很多礼物。
9.婶婶:故事中的叔叔的妻子,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善良和蔼,特别会照顾孩子们。
10.老师:故事中的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她非常细心负责,善于引导,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知识和快乐。
11.同学们:故事中的所有学生,他们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2.校长:故事中的学校领导,他是一个严肃而慈祥的老人,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3.女孩: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喜欢动画片和画画,经常带领同学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
14.男孩:故事中的男孩,他是女孩的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学习,互相帮助。
15.老人:故事中出现的一位老人,他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勤劳和坚持的故事,让大家受益匪浅。
16.动物们:故事中的一群动物,包括海豚、乌龟、河马、章鱼等等,他们生活在大海里,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传递出了大海的温暖和魅力。
17.渔夫:故事中的渔夫,他出海捕鱼,经历了很多风雨,但是他一直坚持着,最终收获了满满的渔获。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口语交际课文。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选取了岳飞、孙悟空、诸葛亮等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老师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基本技巧,能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技巧。
2.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和敬仰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2.示范法: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模仿。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心得。
4.评价法:对学生讲述的故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人物的故事。
2.历史人物故事素材:准备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素材,用于教学中的示范和练习。
3.评价表:制作评价表,用于对学生讲述的故事进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历史人物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为学生讲述岳飞、孙悟空、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注意讲述的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组内成员互相讲述该历史人物的故事,注意讲述的生动有趣。
4.巩固(10分钟)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大家讲述本组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结束后对讲述情况进行评价。
法布尔人物生平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2岁】,他是一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萤火虫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的粉末。
1859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
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
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
在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
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
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
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六个孩子,其中唯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
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
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
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
人物介绍
奥斯卡·王尔德,又译奥斯卡·怀尔德,全名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家。
《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
他一生只有9篇童话作品。
[1]
王尔德自幼便显示很高的天赋,他精通法语、德语和古典文学。
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
他的父亲威廉姆·怀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来到伦敦发展。
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
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
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
他是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他一生中就写过九篇童话,但每一篇都是精华,他的童话作品可以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媲美,童话集有,《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石榴屋》(又称《石榴之家》),最著名的童话为《巨人的花园》《快乐王子》《夜莺与红玫瑰》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是的,最体现王尔德才华的,不是童话,也不是短片小说,而是《道连·格雷的画像》等长篇小说,以及《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莎乐美》等戏剧作品,其戏剧作品堪称一时之绝唱
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与维维安亦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
对此,愤怒的阿尔弗莱德叫王尔德立刻上诉,告侯爵败坏他的名誉。
结果王尔德上诉失败,更被反告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committing acts of gross indecency with other male persons)。
根据当时英国1855年苛刻的刑事法修正案第11部分,王尔德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
这两年,王尔德停止了戏剧创作,在狱中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
渊书简》。
在这两部作品中,他的风格发生了转变,已很难寻见唯美主义的影响。
在王尔德服刑期间,妻子康斯坦斯与两个孩子改姓为荷兰德(Holland),移居意大利,而他社交界
和文学界的大多数朋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只有寥寥数人如剧作家萧伯纳仍挺身维护他。
1897年获释后,王尔德立刻动身前往巴黎,对于英国他失望透顶,不再有丝毫留恋。
其后他为了两名孩子曾尝试与康斯坦斯复合,但阿尔弗莱德亦同时表示想与王尔德重归如好,最后王尔德放弃两名孩子而选择了阿尔弗莱德。
王尔德在以化名居住法国期间完成并出版了《瑞丁监狱之歌》,之后与阿尔弗莱德同游意大利。
但几个月后,两人再次分手。
王尔德是19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名世。
在风流才子那颓废唯美、猖狂放浪的表面姿态下,是一颗纯美纯善,永难泯灭的童心。
而这可贵童心一经与卓绝才智结合,便诞生了《王尔德童话》。
它不仅为作者奠定了文学声名的基石,更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佳作。
其语言纯正优美堪称典范,其意境高洁悠远益人心智,值得向每一个童稚未凿的孩子、每一位葆有赤子之心的成人郑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