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 KB
- 文档页数:3
《西亚》教案(粤人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四川省合江县佛荫镇初级中学校宋文献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3、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4、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最近的关于西亚地区的新闻导入:西亚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新课教学:一、“两洋三洲”之地[读图]:读图7.40《西亚国家和地区图》,确认西亚的范围: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本区主要的海峡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注意提示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简要介绍有关“中东”的知识。
[讨论]: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教师解读气候特点: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讨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枣椰树。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居民情况如何?介绍该地区主要农牧业及特产。
二、世界石油宝库[过渡]:西亚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3.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教学难点:1. 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课题,介绍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可以通过投影地图或地球仪展示西亚的位置,并简要介绍西亚的地理特点,例如西亚在欧亚大陆的西南部,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重要地区等。
Step 2让学生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介绍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势起伏、沙漠草原、高原山脉等。
同时,也要介绍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Step 3让学生了解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展示西亚的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人口密集区、主要经济中心、主要产业等。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西亚的文化特点和重要城市。
Step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于西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展望。
Step 5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西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鼓励学生加深对西亚的了解和研究,并提出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到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了解到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中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教案:古代西亚国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3.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重点:1.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2.古代西亚国家的社会结构;3.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4.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教学难点:1.分析古代西亚国家的衰落原因;2.把握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建筑和艺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古代西亚国家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在地图上发现了哪些古代西亚国家?2.你对这些国家有了哪些初步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释,并简要介绍古代西亚国家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2.古代西亚国家的社会结构;3.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4.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三、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回答问题,然后分享给全班。
问题如下:1.总结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特征。
2.分析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特征。
3.探讨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四、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个古代西亚国家的案例,并让他们分析该国家的衰落原因。
例如:巴比伦帝国。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思考,提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并展开讨论。
最后,全班共同总结可能的原因。
五、概括归纳(10分钟)六、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后来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西亚国家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西亚【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西亚“五海三洲之地”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输出路线,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西亚民族和宗教特色。
【重点】1.运用地图,认识西亚“五海三洲之地”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重要性。
2.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输出路线,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输出路线,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展示图片,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西亚的冲突包括位置之争、淡水之争、石油之小组合作完成(1)位置之争:___________________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___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___海峡是咽喉要冲。
(2)淡水之争:西亚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匮乏。
(3)石油之争:________________及沿岸石油资源丰富,各大国争夺,控制石油。
(4)宗教之争:___________教、__________教和___________教共同奉【板书设计】一、五海三洲之地—位置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淡水三、世界石油宝库--石油四、阿拉伯国家--宗教【课堂训练】1.西亚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是海洋的是()A.黑海B.阿拉伯海C.里海D.红海2.西亚地区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连接两大洋的捷径()A.苏伊士运河B.马六甲海峡C.土耳其海峡D.巴拿马运河3.西亚的农业特色是()A高寒农业 B 灌溉农业 C 生态农业D 立体农业4.下列国家中,不是石油输出国的是()A.伊拉克B.伊朗C.沙特阿拉伯D.阿富汗5. 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A. 地中海沿岸B. 波斯湾沿岸C. 红海沿岸D.阿拉伯海沿岸6.读“西亚某资源输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西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识别主要的国家、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2)掌握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了解其在世界中的地位。
(3)了解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统计数字,说明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西亚地区的水资源争端和冲突。
(4)阅读资料和图片,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对战争的反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1. 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亚洲西部,东临波斯湾,西濒地中海,南接阿拉伯海,北靠黑海。
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家。
2. 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周边地区,产量和输出量均占世界首位。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3. 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西亚地区水资源匮乏,主要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
水资源的争夺是导致地区争端和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西亚地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各种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交织在一起,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较为突出。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西亚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西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石油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状况、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亚地区水资源争端和冲突的理解和看法。
4. 总结:总结西亚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强调地理知识在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亚地区的资料,加深对西亚地区的了解。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石油分布、水资源状况、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1、记住西亚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知道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城市。
3.记住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主要产油国,输出路线和地区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在西亚填充图上准确填出西亚主要的地理事物。
2.通过读图,填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人地环境内在联系的学习,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和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难点: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石油外云路线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具准备:西亚图(板图)、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世界图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世界图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亚,如果从南亚继续西行。
我们会来到一个弥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的地区,这里到处可见身披白色长袍、头带头巾的阿拉伯人,还可以看到圆顶的清真寺。
那大家猜猜,会是哪一个地理区域呢?一、西亚的范围和国家1、教师在世界图上指出西亚的位置,学生说出起海陆位置:亚洲西南部,西接非洲,南临印度洋2、学生讨论完成P46活动题,熟悉西亚的国家,并提问: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国家有哪些?二、西亚的位置1、学生讨论完成P46活动2、3,而后上台指出西亚联系的五海三洲(过渡)西亚地处“五海三洲”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引导学生阅读图2-18,设问:(1)我国的丝绸之路西起我国的哪个城市?向东通过了西亚地区吗?可以到达哪些地区?(2)我国的丝绸之路有什么地理意义?3、学生齐读P47最后一段文字,了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4、学生讨论完成P46活动4、5题,了解西亚的海上交通地位,按如下思路:(1)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有哪几条海上航线?哪条最近?(2)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了什么海和什么海?间接沟通了哪两大洋?(3)本区除了苏伊士运河外,还有哪两个重要的海峡?(4)学生完成P46表格5、学生自读“霍尔木兹海峡”,了解其在世界的重要性。
教案初中地理西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主要的国家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西亚的石油资源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以及其在全球的地位。
3. 引导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讨论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图片,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教学重点:1. 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西亚的石油资源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 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文化差异。
教学难点:1.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西亚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西亚》。
2. 相关地图、统计数字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闻媒体对西亚战争的报道,引发学生对西亚地区的兴趣,突出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西亚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了解主要国家和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2. 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石油资源(10分钟)1. 运用地图和统计数字说明石油在西亚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2. 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析其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四、水资源状况(10分钟)1. 读图了解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2. 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五、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10分钟)1. 阅读资料和图片,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
2. 分析西亚地区的宗教矛盾,培养学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
六、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西亚的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水资源状况和文化差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统计数字和资料的运用,使学生了解了西亚的地理位置、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状况,以及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资源观,使其能够从多角度看待地理问题。
西亚教学设计西亚教学设计西亚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自然环境的特征【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提问)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西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地形以高原为主。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知识储备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初中地理湘教版西亚教案
首先,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西亚的位置和范围。
指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地图来了解一个
地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和重要的
宗教城市,了解这些城市在西亚地区的重要地位。
接着,让学生找出西亚地区的临海、海
峡和运河,分析这些水道对西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分析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
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西亚地区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
的资源优势和劣势,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引导学生关注西亚地区的石油
资源、水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伊斯兰教在
西亚地区的重要地位,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文化。
同时,引导学生尊重各种宗教信仰,培
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了解西亚地区的基本情况后,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宗教城市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使学生认识到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培养学生的民
族团结意识。
初中地理西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3)了解西亚的居民和经济状况,包括主要产业、贸易等。
(4)分析西亚石油资源对世界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认识西亚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2)运用统计数据,了解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讨论西亚地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全球资源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亚的地理位置(1)位置范围: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交汇处,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2)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叙利亚、阿联酋等。
2. 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旱少雨,气温较高。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3)河流:河流较少,水资源匮乏。
3. 西亚的居民和经济(1)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等。
(2)经济:以石油开采和出口为主,此外还有农业、旅游业等。
4. 西亚石油资源对世界的影响(1)西亚石油储量丰富,约占全球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
(2)西亚石油产量和输出量较高,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3)西亚石油资源争夺引发地区冲突和战争。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 小组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亚石油资源对世界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国家或地区,分析其石油产业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西亚地区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西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居民和经济状况。
3. 分析:讨论西亚石油资源对世界的影响,如石油储量、产量、输出量等。
4. 实践:让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区域地理西亚(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39—41页,了解西亚的概况,并完成导学案。
(2)小组合作搜集相关信息并汇总。
二、教学课题区域地理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三节西亚三、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认识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尤其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五海三洲之地”。
2.了解西亚的居民和经济。
2.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以及主要的输出路线。
过程与方法培养读图分析能力,搜集并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角度了解西亚石油资源对世界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增强其对时事热点的敏感度。
四、教学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直观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教学中强调图表运用,引导学生思虑问题。
五、教材分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西亚的地理概述,包含其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二是居民和经济。
西亚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十分典型的干旱环境。
西亚作为典型的干旱环境,农业发展中的节水具有很大的特色和学习性。
二是西亚的石油世界闻名,它在世界的能源构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三是西亚的战略地位,西亚一直是某些大国的争夺目标,所以纷争不断,由此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对时事热点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的敏感度。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并且在活动中探究,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做有效尝试和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西亚的石油资源分布及输出。
2.了解西亚石油主要输往地区,及主要的海上运输路线。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结合地图说出重要的输油线路,并指出其经过的重要海域、海峡、运河。
初中地理西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西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西亚的石油资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亚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西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西亚的石油资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西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西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哪个吗?(2)回答:最大的沙漠是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阿拉伯半岛所在的地区——西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让学生阅读地图,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
(2)讲解西亚的范围: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阿曼等国家。
(3)讲解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伊朗(德黑兰)、伊拉克(巴格达)、叙利亚(大马士革)、约旦(安曼)、黎巴嫩(贝鲁特)、以色列(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拉姆安拉)、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巴林(麦纳麦)、卡塔尔(多哈)、科威特(科威特城)、阿联酋(阿布扎比)、阿曼(马斯喀特)。
4. 课堂讨论(1)讨论西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讨论西亚的石油资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了解了西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西亚的石油资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西亚(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西亚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
2.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从海陆空三个五方面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
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树立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西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2.西亚的农牧业生产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
西亚的农牧业生产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小测试复习上节内容--南亚,那么我们今天有学习一个从没有平静过、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地方,--西亚。
导入新课图片1-2
【讲述新课】
(板书并展示课题)一、五海三洲之地图3
活动1、展示图片4,了解西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2、(读图探究)读教材P47页7-21图,了解西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分析其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3、展示图片5-9,质疑,为什么西亚从来不平静、为什么西亚
成为世界的一个热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初中社会古代西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西亚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掌握古代西亚文明的成就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参与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西亚文明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教学重点:古代西亚文明的成就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古代西亚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你们对古代西亚有哪些了解?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西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西亚文明的成就,如文字、雕刻、建筑等。
2. 分组讨论:古代西亚文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古代西亚文明的案例,如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金字塔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古代西亚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 强调古代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古代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2. 选择一个古代西亚文明案例,分析其文化特点和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参与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西亚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对古代西亚文明的成就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初中地理西亚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掌握西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3. 了解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及其分布;4. 掌握西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开发情况;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西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3. 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及其分布;4. 西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开发情况。
教学难点:1. 西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2. 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及其分布;3. 西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开发情况。
教学准备:1. 地图册;2. PPT课件;3.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地区的位置和特点;2. 提问:你们对西亚地区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国家?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及其分布;2. 讲解西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开发情况;3. 分析西亚地区的问题和挑战。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西亚地区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教师点评并补充;3.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社会实践;3. 开展西亚地区主题的班会或知识竞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西亚》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
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关注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讲授新课
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
1.西亚的纬度位置。
2.西亚的海陆位置。
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一孔之见:这是本区的一个优势,也是本节的一个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西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知识讲解中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学生看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
教师转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看中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里还有什么企图呢?
一孔之见:由问题回到热点话题,从中探究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原因,从而引出另一个重难点。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发表观点
教师导入:丰富的石油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敏感的地区,谁控制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石油。
(板书:丰富的石油资源)
师生互动:观看有关西亚的石油资源的影视图片,共同读图分析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
教师点拨、归纳: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出油多。
教师补充:除了上述几点外,西亚石油成本低,易于开采,运输方便。
由于这些特点,西亚石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产油区所无法比拟的。
提问:西亚地区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读图《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国统计表》、《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表(1995年)》,分析本地区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学法指导:读图──合作──探究──归纳
一孔之见:西亚石油的这些特点,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垂涎不已,因此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该地区石油的掠夺,使该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问:西亚这么多石油都是供自己国家用的吗?如果出口,输出路线又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结合《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讨论、分析。
师生互动: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学生结合挂图归纳。
互动中间注意渗透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归纳小结:石油资源是西亚人民的宝贵财富,可以说是西亚人民的命根子。
我们应该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边,支持西亚产油国为保护石油资源、维护石油权益的斗争。
学生活动:自由阅读书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明确它在国际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孔之见:加强第三世界的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又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鼓舞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文化,长大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教师转接:结合前面所学的《东南亚》、《南亚》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西亚的优势。
提问:西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有什么特点呢?西亚的居民、国家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读《西亚地形图》自由讨论。
师生互动:观看西亚的民族风情、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情况的影视图片。
(画外音: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新月形的沙丘;地面上河流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气候干热、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体包起来;树木很少……阿拉伯民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并向真主祈祷,
向未来祝福)(板书: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讨论l: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讨论2: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展示:播放一段有关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的影视片段和枣椰树的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活动:读书上的阅读内容“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回答:
1.以色列为什么要发展节水农业?
2.以色列是怎样发展节水农业的?它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归纳小结:西亚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气候干燥、炎热,沙漠广布,高原为主。
艰苦的自然条件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但西亚人民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区优势: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通过大量开采石油运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此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
但是由于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因此西亚的一些产油国都在考虑当石油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本国经济的问题。
学法指导:先通过读图、观看影视图片作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阅读书上的相关资料、自由讨话探究学习掌握知识。
最后再扩展到资源利用问题上。
一孔之见:简要小结点明西亚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意志,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资源利用观。
三、小结
延伸与探究:西亚的发展给我们有所启示:近在我们的身边,远在我们的大西北与西亚在自然条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或气候干燥,或沙漠广布,或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北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现在,党和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随着大西北的进一步开发,我们都面临着一次千古难逢的机遇与挑战,能否从西亚地区的发展中借鉴其能适合我们的经验?就此试写2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孔之见:“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联系我国西部大开发,从西亚的发展中获得启迪,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国情,从而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反思
从各种传播媒体中了解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结合本节知识能力要点进仃台作探究式的学习,可以使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使整个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
此其一。
其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了《西亚》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从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而这样的知识是极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