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1.王献之练字 课后作业(A组-基础篇)【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717.00 KB
- 文档页数:8
11 王献之练字教学要求1.会认“凳、缸、懈”3个生字,会写“聪、夸、模”等11个生字。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1.品读讲述王献之练字故事的段落,体会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2.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两条绿线内的3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述了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教具准备:字帖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
1.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2.师导言: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
大家刚才欣赏的书法作品中的汉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它们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书法家王献之吧!3.简介王献之生平。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
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并有“小圣”之称。
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4.师: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当然也不例外。
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2019新教科版三语下11王献之练字教案及作业题答案11 王献之练字教学要求1.会认“凳、缸、懈”3个生字,会写“聪、夸、模”等11个生字。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1.品读讲述王献之练字故事的段落,体会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2.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两条绿线内的3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述了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教具准备:字帖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
1.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2.师导言: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
大家刚才欣赏的书法作品中的汉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它们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书法家王献之吧!3.简介王献之生平。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
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并有“小圣”之称。
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4.师: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当然也不例外。
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
篇一:王献之练字阅读答案___________王羲(x9)之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
他练字很勤奋,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老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写着,琢磨字体。
日子久了,他把衣服都划破了。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砚。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字也像父亲一样专心。
王献之练了几年字,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就问他父亲:“爸爸,写字有秘诀吗?”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就叫人抬了十八口大缸来,缸里装满了水。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全明白了。
琢磨()渐渐()有名()(1)王羲之练字很勤奋,简要写出文中的两个事例: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献之明白了写字的秘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寿星--乌龟乌龟是一种古老而又长寿的爬行动物.它有一个又宽又短的身体.外面包着沉重坚硬的甲壳.爬行时好像一辆有生命的小坦克在慢慢地前进.乌龟的头颈很灵活.又细又长.平时伸出甲壳寻找食物.一遇到危险.长脖子就立刻缩进甲壳中.敌人面对它的硬壳.一点办法也没有. 乌龟的硬甲很有意思.由十三块小甲组成.每块小甲的形状都是六角形的.所以有人给它取了个外号.叫“十三块六角 . 乌龟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300岁左右.而其他动物的寿命就要短多了.例如.大象能活70岁.老虎50岁.猪20岁. 1.填空. (1)乌龟有的身体. 的甲壳. 的头颈. (2)乌龟还有一个外号.叫 . (3)乌龟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岁. 2.在括号里填上加粗词的近义词. (1)爬行时好像一辆有生命的小坦克在慢慢地前进.( ) (2)一遇到危险.长脖子就立刻缩进甲壳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保护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已满目疮痍! 在黄河源头.一位藏族牧民指着一座大草山对我说三十年前那整座山上都长着草二十年前那山头上没草了山腰与山脚上还有现在那山头与山腰上的草都没有了只有山脚上还有一点. . 这位牧民感叹道:“人口靠牲口.牲口靠吃草.草场坏了.人就要倒霉了. 目前.3.8万平方公里的黄河源区正全面面临着沙漠化的严重威胁! 在甘肃省靖远县.一位常年吃黄河水的老乡对我说,“现在黄河水污染很严重.我们吃黄河水就是吃毒啊! 这位老乡诉苦时显得痛苦而无奈.眼下的黄河已成了沿岸城镇.厂矿的污水排放沟.垃圾堆埋场.黄河正变成可怕的黑河! 在鄂尔多斯高原.我去毛乌素沙漠里探访统万城遗址.统万城是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首都.史载.统万城在筑城之时.周围是广阔的水草丰美之地.后来.不合理的人为开发终使水草丰美之地演变成毛乌素沙漠.衰落在一片沙漠中的统万城遗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口警钟.一部启示录:如果不好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就是自掘坟墓! 在郑州市的黄河大堤上.一位在附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乡指着远远高于大堤外郑州市地面的黄河河床不无忧愁地对我说:“这河床一年比一年高了. 下游的黄河如一柄利剑高悬于中原大地上.如何让黄河长久安澜无疑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们的母亲河在哭泣.我们的家园在凋零! 母亲河已到非举全社会之力不足以从根本上解除大患的地步! “保护母亲河的呼声四处响起! 有一句名言道:“有信心而没有行为是死的.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切实的行动比呼吁更重要. 1.在第二自然段的空缺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根据第二自然段中藏族牧民说话的意思.在横线上写上他接着可能会说的话. 3.给下列每个词搭配两个伙伴. 4.选择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母亲河已到非举全社会之力不足以从根本上解除大患的地步! [ ] a.母亲河不要用全社会力量就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b.母亲河只有用全社会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c.母亲河就是用全社会力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大患. 5.文章是围绕“这一句话来选择和安排材料的.用一句话概括所选的四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鹿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小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1.写音节.抄词语. 2.“斑斓的彩衣实际上指 .作者把小鹿当做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为什么说小鹿像“飞跑的小树 ? 4.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刻苦自励的人文学家鲁迅年轻的时候.父亲长期有病.家境贫寒.在南京读书时.他由“江南水师学堂转学到“路矿学堂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给学生的津贴多一点.可以用来买些课外读物.供自己课外进修. 为了买书.他节衣缩食.用粗糙的大饼充饥.穿中式的夹裤过冬.为了御(yù)寒.他不断地吃辣椒.想借它来刺激体温. 在班里.他的年龄最小.但理解力记忆力却很强.而且生活上的困难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他勤奋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总是最好的.得到学校颁发的许多奖章.有一次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为了买书.也把它卖掉了.他认为书籍比奖章更重要.他孜(z9)孜不倦追求的.是对人们有益的学问.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简朴.刻苦自励的人. 1.写出第一.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2.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篇二:王献之练字阅读答案父子练字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
《王献之练字》基础练习1.拼一拼,写一写。
chēng zàn() fǔ mó() shuǐ gāng()cōnɡ mínɡ() cán kuì() shí dèng()答案:称赞抚摩水缸聪明惭愧石凳2.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吗呢吧啊①秘诀?有。
你明天早晨到屋后的小花园去看看()!②别人都称赞您的字写得好,您有什么秘诀()?③这一池的荷花多美()!④小蜻蜓,你在告诉小朋友什么()!⑤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答案:①吧②吗③啊④呢⑤呢3.写出划线字的近义词。
①他常常受到人民的夸奖,渐渐自满起来。
夸奖——()自满——()②献之听了,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顿时——()惭愧——()③猎犬机警地完成了任务。
机警——()④西沙群岛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美丽——()富饶——()答案:①称赞骄傲②立刻羞愧③机敏④漂亮富足4.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①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到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5.课文阅读。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到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园里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面。
你把这十八口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①王献之看到父亲一大早就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练写字,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读完选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
《王献之练字》习题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晋.代不懈.()鱼缸.()()聪.明()顿.时()随.手2.看拼音写汉字múfǎng()kuājiǎng()zàn měi()fǔmō()tíng dùn()cán kuì()dâng zi()jùhuì()3.在括号里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渐渐(逐渐慢慢)夸奖(称赞歌颂)抚摩(抚摸抚养)自满(自卑自大)爱好(喜好爱心)温和(温柔暖和)二、综合题1.“顿”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这个字的第二画是。
2.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地球有吸引力,()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2)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高大,()庄严。
(3)我问小刚:“你()参加美术小组,()参加航模小组?”(4)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美术组,()航模组。
”3.修改病句。
(1)王献之是最伟大的晋代书法家。
(2)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三、提高题齐白石齐白石是我国杰出的画家,他的画举世闻名。
许多人纷纷拜访齐白石,要他介绍经验,传授画画的秘诀。
齐白石在一次接待客人时,诚恳地说:"作画并无秘诀,全在一天也不能空闲。
"这的确是他的经验之谈。
齐白石从四十六岁起就定居北京,从那时开始,他坚持每天都要画画,从来没有间断过。
他八十五岁那一年,有一天,一连画了四张画。
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够累的了。
但他还是继续画,坚持又画了一张。
画完以后,他在画上题了几行字:"昨天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举:a、往上抬;b、提出c、全;d、推选举例()举世闻名()举目()(2)杰:a、才能出众的人;b、超过一般水平。
11.《王献之练字》教案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课题: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
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简介王献之生平。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
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
(板书课题)二、学习交流: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学习交流(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学生自读后回答。
(聪明、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
(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4)汇报。
(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三、创新训练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四、小结: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
入木三分
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记”啦,等等,名目繁多。
单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
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
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
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
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
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作为一个书法家,王羲之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腕力,增强书写时的笔力,也严格要求后人。
他的儿子王献之,很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
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他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
王羲之对此很满意,他高兴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家。
”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
这件事说明,书法家的笔力是下苦功夫练。
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
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
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
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
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并有“小圣”之称。
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11.《王献之练字》说课稿教材分析《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通过故事的阅读、学生懂得了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才的道理。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学生在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人物心理进行交汇,在想、说、议中内化语言,在看、听、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结合本课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理解“自满、惭愧、兴冲冲、聚精会神”等词语,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一课一得法。
教学过程一、体现语文特点,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这正是新理念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由读、快速浏览读、角色品读、全班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达到感知课文,理解内容,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全过程。
二、把握训练重点,一课一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做到了“一课一得”。
那就是整堂课都围绕“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读书方法来展开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
每次读我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初读感知概括课文内容,快速浏览结识王献之,细读感悟想象课文情景,品读体会人物心理,学生在这节课上真正有所收有所获。
三年级下语文同步试卷王献之练字_教科版1.先补全词语,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通红聚()会()坚持()()勤()苦()2.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内括号里。
《王献之练字》是第()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改变自我,()故事。
通过阅读课文使我明白得()的道理。
3.辨字组词炮()坦()难()匠()锯()阶()跑()但()推()匣()据()价()4.填写反义词傲慢()懦弱()丑陋()愚蠢()5.选词填空。
尽管难道依旧1.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他()随地乱扔废物。
2.小明()跑在队伍的最后面,但()坚持跑完全程。
6.按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冷:1、温度低()2、不喧闹()3、不热情()7.照模样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例:翠鸟(一动不动地)凝视着水面。
1.雨()下起来了。
2.海水()漫上沙滩。
3.一群小孩跑过来,()捡起苹果来。
8.选词填空。
奖励夸奖1、王献之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他慢慢自满起来了。
2、他给我一个专门大的()。
9.连词成句。
1、王羲之亲小孩大书法家晋代王献之的是2、看看你改日早晨小花园到屋后的吧去10.巧手连一连。
诗圣王羲之书圣吴道子医圣杜甫画圣张仲景参考答案1.满脸通红;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勤学苦练;造句一定要通顺合理。
【解析】2.六;王献之;脚踏实地猎取成功的;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才的道理【解析】3.炮弹、逃跑;坦克、然而;困难、推脱;木匠、匣子;电锯、收据;台阶、价值;【解析】4.谦虚;勇敢;漂亮;聪慧;【解析】5.1、难道;2、尽管、依旧;【解析】6.冰冷;冷清;冷淡;【解析】7.迅速地;缓慢地;轻巧地;【解析】8.夸奖;奖励;【解析】9.1、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亲小孩。
2、改日早晨你就到屋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解析】10.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解析】。
11.《王羲之练字》课堂实录一、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
接下来请你们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生1:课文主要讲了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师:概括得真精练。
谁能再来说一说练字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生2:王献之在屋子里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他选了一个送给他父亲看。
他父亲没说什么,拿起笔来在“大”字上面加了一个点,变成“太”字。
……(学生将整个故事详细的讲了一遍。
)师(始终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你的复述能力真强。
二、学习交流师:在课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生1: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王献之。
生2:我认识了一个从小就练字的王献之。
生3:我认识了一个写一手好字的王献之。
生4:我认识了一个自满的王献之。
师:“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生:自满就是骄傲。
师: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生:自满就是王献之满足自己的成绩。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师:你说得真对。
这就是故事的起因,也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做上标记。
师: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
小献之这样的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课说的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这个故事呢?师:这就是课文的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这一部分,并动笔画一画。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夸他,挺生气的。
师:噢?你怎么知道父亲挺生气的?生:他写的字根本就不好,还去炫耀。
师:这也正体现了小献之的什么?生:自满、骄傲。
师:谁能说说从哪个句子中体现出来了?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师:他读得怎样?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他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王献之的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