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式计算初三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式进行计算分析,让进一步理解有关式的相关计算。
2、通过不纯物中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理清复杂计算的思路。
3、通过计算的体验,总结一些规律和计算技巧。
一、有关化合物化学式的简单计算【基础回顾】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化学式,从量的角度可以进行哪些简单计算【小结】1、相对分子质量2、物质中其中一种元素化合价3、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4、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5、物质中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巩固练习】1、有关尿素[CO(NH2)2]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46B。
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氢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2:4C。
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 D。
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算式为:l00%2、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
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A。
+1B。
+2C。
+3D。
+43、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请你根据上面几个方面对Al2O3进行快速的计算。
(已知:相对原子质量Al-27,O-16)【引导学生思考】利用①相对分子质量、②物质中其中一种元素化合价、。
③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④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⑤物质中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数据,能否求算化学式呢二、求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例1、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球传递。
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则丙烷的化学式是例2、当前高效能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产生能量的高达33%。
已知砷化镓中,A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Ga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砷化镓的化学式是为例3、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
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计算专题复习-化学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学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进行简单的化学式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3.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4. 化学式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2.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3.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书写规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式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式解决问题。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式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化学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化学式的概念,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如分子式、离子式等。
3. 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介绍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合价的表示、电荷的表示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化学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与讲解: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6.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化学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2.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六、教学设计: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化学式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多媒体教学设施。
2. 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3.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内容。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编写详细的教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化学式实例和练习题。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确保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
八、教学延伸:1. 化学式的拓展知识:介绍一些化学式的拓展知识,如化学式的变形、化学式的分类等。
计算专题复习-化学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包括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关系;(3)能够运用化学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化学式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化学式的定义;(2)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离子式、结构式等。
2.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1)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2)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3)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的换算。
3. 化学式的实际应用(1)溶液的配制;(2)化学反应的计算;(3)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化学式的计算方法;(3)化学式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2. 教学难点:(1)化学式计算中的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2)化学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化学式的计算方法;3. 设计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复习共安排2课时;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计算方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化学式的概念,举例说明化学式的表示方法;b.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化学式计算的方法;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过程和结果;3. 练习与巩固: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c. 学生根据点评进行修改,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化学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 理解原子、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合物名称或化学式进行计算和推导。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 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式的推导。
2. 化学式的计算。
四、教学内容:1. 化学式的基本概念2. 原子、元素、化合物的关系3. 化学式的命名与写法4. 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方法五、教学准备:1. 教案、黑板、彩色粉笔2. 教学实验器材:化学元素模型、分子模型3. 学生练习册、试题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化学式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式的重要性。
2. 学习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通过案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技巧。
3. 练习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来解决问题。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和推导方法。
5. 布置化学式练习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展示各自计算和推导的结果,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八、教学总结:1. 总结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 强调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方法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能力。
九、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探索更多化学式计算的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准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局部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刘金顺一、复习目标能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有关纯净物、不纯物、溶液等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中考命题落点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与溶液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依据实验数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化学计算题解题指导 1.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计算步骤:(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简单,但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正确书写化学式(2)正确配平化学方程式(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注意事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给出体积需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
例1、工业上使用一种“渗铬(Cr )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钢铁制品的抗腐蚀能力。
其中一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FeCl Cr CrCl Fe +=+。
已知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28g ,则生成铬的质量为多少克?( Cr :52 ) ( 26g )(2)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时,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进行化学计算时,要注意“纯度”与“杂质质量分数”的区别。
“纯度”是指在一定质量的不纯物质中纯净物质(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而“杂质质量分数”是指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所占的质量分数。
所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杂质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100%100%100纯度不纯物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而杂质质量分数⨯=⨯=%100例2、小强为了探究某炼铁厂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数量关系的应用:化学式计算——九年级化学4.4化学式与化合价(二)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元素的摩尔质量化学式中元素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元素摩尔质量=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个数。
其中,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以碳的原子质量为基准,即为12。
举例说明,将氧气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来,根据化学式O2可以知道氧气中有两个氧原子,因此其摩尔质量为2*16=32g/mol。
2.计算分子的摩尔质量化学式中分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分子的摩尔质量=元素摩尔质量之和。
例如,将硫酸分子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来,可以得出其分子式为H2SO4,因此其摩尔质量为2*1+32+4*16=98g/mol。
3.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元素质量百分比是指化合物中某个元素的质量在化合物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元素质量百分比=元素的摩尔质量/分子的摩尔质量*100%。
例如,将硫酸分子的质量百分比计算出来,可以得到其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32/98*100%=32.65%。
第二部分:化合价的计算化合价是指化学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一种特定的化学行为,因此它是描述化学化合物性质的重要因素。
化合价的计算方式取决于每个元素的原子序数,并且它可以通过以下规则计算得出:1.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未成对电子的数量。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其原子结构中有6个价电子,如果与氢元素的原子结合使得两个电子成对,那么其未成对电子的数量为2,则氧的化合价为2。
2.在已知的一组元素之间,元素的取优子为所有元素各自化合价之和。
例如,将氢氧化铜中的铜元素的化合价计算出来,可以得到铜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9,其原子结构中有29个电子,如果与氧原子结合时铜元素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则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3.对于多价元素,可通过多种化合价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例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由于其原子结构中有7个价电子,因此可以形成+1,+3,+5和+7四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对应氯化氢、氧化亚氯酸、氯酸和高氯酸等化合物。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4. 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采用示范法,演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4. 示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练习。
5.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书写和计算练习,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演示文稿。
2. 化学方程式的实例和练习题。
3. 分组讨论的指南和问题。
4. 作业布置和反馈表格。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2. 足够的桌面和椅子,以便学生进行书写和练习。
3. 白板和标记笔,用于板书和解释化学方程式。
4. 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工具的安全使用,避免划伤。
化学式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化学式的基本概念1.1 化学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介绍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符号组合。
解释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通常由元素符号和下标组成,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量。
1.2 化学式的读法与书写规则教授化学式的读法:化学式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读取,读作“元素符号+下标”。
介绍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先写金属元素,再写非金属元素。
第二章:化学式的计算与平衡2.1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介绍化学式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化学式中元素的下标来计算各元素的原子数量。
举例说明化学式的计算过程:以化学式H2O2为例,计算其中氢和氧的原子数量。
2.2 化学反应的平衡解释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物的总质量。
介绍平衡符号:在化学式中使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用等号(=)表示平衡状态。
第三章:化学式的变换与转化3.1 化学式的变换介绍化学式的变换:通过化学反应,化合物中的元素可以发生价态变化或者新的化合物。
举例说明化学式的变换:以FeCl2和FeCl3的反应为例,展示铁元素的价态变化。
3.2 化学式的转化解释化学式的转化:化学式可以通过反应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压力等,发生结构或者组成上的改变。
举例说明化学式的转化: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展示化学式H2O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过程。
第四章:化学式的实际应用4.1 化学式在工业中的应用介绍化学式在工业中的应用:化学式是化学工业中合成材料、制备药品等过程的基础,通过化学式的计算和控制,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化学反应。
4.2 化学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解释化学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化学式是化学研究中的基本工具,通过化学式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第五章:化学式的练习与拓展5.1 化学式的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化学式的计算和变换来解决问题,加深对化学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式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计算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量;
3. 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应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教学准备:
1. 化学式计算的PPT课件;
2. 学生用的计算器;
3. 化学式计算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 通过举例引入化学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式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学习化学式的基本表示方法(10分钟)
1. 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包括简式、结构式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化学式的书写。
三、计算元素的原子质量(15分钟)
1. 讲解元素的原子质量的概念;
2. 演示如何计算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质量;
3. 给学生练习计算元素原子质量的题目。
四、根据化学式计算摩尔质量(20分钟)
1. 讲解如何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应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演示计算摩尔质量的步骤;
3. 让学生练习计算摩尔质量的题目。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式计算的重要性;
2. 布置化学式计算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
1. 在下节课开始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解,及时纠正错误;
2. 发放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初步体会化学式计算的意义。
(2)通过开动脑筋和出谋划策两个环节的学习,逐步学会用化学式的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化学式的基本计算三、教学难点:用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学方法:突破策略教学重点通过水的三种基本计算示范和总结进行强化,通过试一试中过氧乙酸三种基本计算的练习和比一比中氢氧化钙三种基本计算的练习来纠错和巩固。
教学难点通过1 个水分子的计算到10 个水分子的计算由微观到宏观的思路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式计算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铺垫,然后再通过开动脑筋和出谋划策两个环节来进行纠错和巩固五、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⑴ H2O化学式有哪些含义?2、新课导语:原子有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有无质量?看样计算?3、新课:P84--85面学生自习:根据化学式可以进行哪些计算?师生归纳:根据化学式可以进行三种计算老师引导:例1:以SO2为例说明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解:SO2的相对分子质量=学生练习:求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①P2O5 ② NaOH ③ Ca(OH)2 ④ 4H2SO4总结解题方法:例2:求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求H2O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解:在H2O中m(H):m(O) =学生练习:求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①SO2 ② HNO3 ③NH4NO3④CO(NH2)2总结解题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例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解:在H2O中w(H)=学生练习:求下列加点元素的质量分数①SO2②Ca(OH)2③NH4NO3师生总结:某元素质量分数=例4: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将20克水完全电解可得到氢气多少克总结::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巩固练习:4、思维拓展(1)加热12.25g氯酸钾(KClO3)能制得多少克氧气(2)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在一个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了大型户外广告,称其生产的优质碳酸氢铵含氮20%为全球最高,试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是否属于虚假广告.板书设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学式的计算教案与反思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领会并弄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②掌握根据已知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二.教学——学习重难点: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质量分数及某一元素的质量。
有关化学式计算的格式三.导入新课复习HO的表示意义怎样2生:交流与讨论,回顾师:指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的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分子的质量呢?生:类比的方法指出用相对分子质量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的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怎样求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呢?生(1)齐声朗读H2O的微观意义,即: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交流讨论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6×1=18(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学生动笔练习)师生互动,小结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和求法.[例]计算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2×1+16×1)=36[练习]计算3HNO3、 (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2.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例]计算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
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同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之比。
O中H、O元素的质量比=(2×1)∶(16×1)=2∶16=1∶8(化为最简解:H2整数比)练习:计算二氧化碳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C)∶m(O)=(12×1)∶(16×2)=12∶32=3∶8计算硫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N)∶m(H)∶m(S)∶m(O)=(2×14)∶(1×8)∶32∶(16×4)=7∶2∶8∶16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教案大坝中学王润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练习纠错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三、教学难点: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计算。
四、教学方法:阅读理解,练习反馈,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⑴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查一查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H C O N S Fe(2)引入: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学习方法及目标:本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要求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学习,互帮互助,希望各组组长能及时讲解,起到带头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如组长遇到无法完成的问题,请及时与老师联系.老师板书课题2.学习相对分子质量(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87页有关内容,理解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怎样计算(2)合作交流.出示例题:计算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各组的同学相互帮助完成并指明板演.再完成练习: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H2 ,CO2,SO2 ,NH4NO3指明板演,无法完成的组长再讲解帮助。
(3)老师点评,总结方法。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1)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阅读87页内容,理解什么是元素的质量比,组长检查自学情况;(2)合作交流老师出示例题:计算Fe2O3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板演.接着练习:完成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①SO2②NH4NO3(3)老师点评,总结方法。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理解什么是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怎样计算?(2)组内交流组长询问组员的学习情况,相互讲解,完成课本例题;(3)班内交流老师出示练习:⑴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⑵计算64t二氧化硫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各小组同学分别完成,同时指名板演,再共同检查(4)老师点评,总结方法某元素质量分数=三.课堂训练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是Fe2O3.,试计算:(1)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2)氧化铁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4)如有100吨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五.作业布置课本89页7题,选做8题板书设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格式。
2.过程与方法(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逐步养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结合亲身体会,培养严谨求实、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难点: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质量比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回顾反思,温故知新—→自主合作,探究例题—→交流共享,总结方法—→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媒体选择: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展演、练习,课件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引入新课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在科研中也会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请看一段视频。
教师播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的视频。
它有三级推进器,在二子级推进器中,其上部是装有液氢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的氧化剂箱。
当确定需要液氢燃烧剂为45t时,填充多少吨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的质量比2.根据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设问40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 45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且成正比例是我们计算的依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1.小组活动:自学例题1,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1)在例1中哪几种物质与计算有关?这些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2)请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补充完整① 设;②写出反应的;③ 写出的质量比④ 列出;⑤求解⑥简明的写出。
专项复习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能根据提供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加强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整理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整体思路:本专项复习内容为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的专项复习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单项复习,对有关计算的点逐一进行梳理并加以强化;二是综合练习,在单项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和运用,具体设计见如下学案:
专项复习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P:31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1)SO2(NH4)2CO3CaCO3BaSO4
设计意图:练习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加强对相对分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2)二氧化碳硫酸铝
碳酸钠氢氧化铁
硝酸铜高锰酸钾
设计意图:根据物质名称写化学式,了解化学式的读法与写法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计算开始,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参与度。
2)(NH4)2SO4中氮、氢、硫、氧的元素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难度逐渐加大,要求学生更细心。
3)醋酸(CH3COOH)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强化答案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若没有先对元素进行排序就直接填比值,答案是无效的。
3、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1)求Al2O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难度较低,学生参与度高。
2)求氢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难度加大,先根据名称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再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体现化学式书写的重要性。
4、根据物质质量求其中某元素的质量
【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1) 9g水中氧元素有g。
设计意图:常规简单计算。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更细心,强调答案填写的完整性(此处答案必须带单位)。
3)等质量的CO与CO2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难度逐渐加大,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5、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求物质质量
【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1)g二氧化硫含20g硫元素。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计算开始,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参与度。
2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物质间的某种联系进行相关计算,知道解题的多样性(算数法、代数法、原子对应法)。
3)若CO与CO2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与CO2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难度逐渐加大,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此题原子对应法最快捷)
6、根据已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关键:确定原子个数比)
【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
1)在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求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设计意图:掌握元素质量与原子个数的转化,能够根据元素质量比推求化学式。
2)在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求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设计意图:在上一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形,突出题目的灵活性。
综合练习
一、常规类
设计意图:常规计算,学会综合运用。
第一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第二题,了解化学
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吗啡,鸦片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C17H19NO3
(1)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吗啡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元素质量比为;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则
(1)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个原子;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碳、氧、氢、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120k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某农田需1.4kg氮元素,则应施 kg 尿素。
(4)某农田去年用了60千克尿素,今年要与去年肥分相当(氮元素质量相等),可施用用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 。
二、标签类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常见物入手,知道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
重要性。
1、钙,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缺钙会导致发育迟缓,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
钙易导致骨质疏松,所以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量的钙。
市场上销售的某品牌补钙剂的说明书
如右所示。
试回答:(1)该咀嚼片是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求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3)每片钙片中含钙元素为多少?
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牙齿和骨骼中,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 ]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右图是小青同学收集的纯牛奶的包装说明
阅读答题:
(1)一盒牛奶中至少含钙克
(2)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 ]中钙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保留0、1%)
(3)若人体每天需要0.6克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
则一个人每天至少喝盒牛奶。
三、广告类
设计意图: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判断广告的真实性,提高学习兴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某氮肥厂生产的碳铵[NH4HCO3]样品广告语为“我厂碳铵,全国第一,含氮量高达21%”,请通过计算辨别该广告是否为虚假广告。
(碳铵样品中杂质不含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