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多元教学是捷径 1.学习内容应丰富 2.教学方法应多样
三. 改变评价是法宝 1.改变对学校的评价 2.改变对教师的评价 3.改变对学生的评价
四. 成才路径有多种
(考试、保送、特招、国际班、直升)制度
几点体会: 1.坚持 2.探寻 3.变化
3.学校原因 教学方式简单 评价手段单一 4.社会原因 缺少多元人才培养方法 缺少多元人才评价体系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 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 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 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
四. 策略探讨 一、转变思想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 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 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三. 原因探究
1.个人原因 2.家庭原因 3.学校原因 4.社会原因
1.个人原因
(1)生理原因 智力偏低, 身体偏差 (2)心理原因 成绩靠后,毅力缺乏 2.家庭原因 重智轻德, 方法简单,评价单一 关系复杂,经济薄弱,忽视教育
二、必要性探讨
1.班级管理无法回避的现实 2.班级学业水准提升的增长点 3.教师的职业生涯职责和使命
一个农夫砍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 一座小木屋。他仔细打量了剩下的树根,心想 :把这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哇!于是就将它 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 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根带回家,精心雕 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
魏书生说:“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千万别把教育当成一种 体力劳动,凡事总要动脑筋想办法”。我们面前的学困生,有 的属于“学业不良型”,有的属于“表现不良型”。论“学业 ”,他们不会比爱迪生还差,论“表现”,他们更不可与“犯 人”相提并论。面对极具可塑性的青少年学生,作为教师,我 们怎能忍心给他们贴上“树根”的标签而放弃转化呢?转化学 困生是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教师要有耐心、恒心,当然 也不能当苦行僧,要掌握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