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摄影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8.66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地搭理考复习大纲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1、天系通通级别:河外星系←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运动特点 :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3、由于地球上有生物,因此地球是一颗特其他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面条件: 包括太阳坚固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己条件:(1)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因此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因此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 (3) 地球上有液态水 ( 能形成海洋 ) 。
§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本源,它可以保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供应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经过人为转变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激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引起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 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体为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体为23 小时 56 分 4 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体为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 1) 昼夜更替现象;(2) 不相同经度出现了不相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 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辉、晨昏线,注明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
第一章照相机(10分)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快门、暗箱、输片装置、机身、取景器、测距系统等2.MC:多层加膜3.什么是焦距镜头中心到焦片的垂直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截成清晰影像时凸镜的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焦距的变化范围6mm~2000mm4.焦距与视角的关系:成反比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成反比5.光圈用f表示6.光圈的作用a.调节景深(景深和光圈成反比)b.调节进光量c.影响画面质量7.标准镜头:指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135相机的标准镜头50mm8.快门速度和标记的关系:标记数字越大,速度越快9.片速用ISO表示,片速的选择宜低不宜高10.什么是曝光组合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搭配11.曝光的原则:宁多不少第二章.摄影构图(29分)1.拍摄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景别).(方向).(高度).2.景别景别的类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以人为例来划分:远:人在整个画面中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关于环境的刻画.全:人物从头到脚都占据了画面,上下有少许的留白.中:膝盖以上部分近:腰部以上特:肩部以上,甚至是某一部分的特写,如眼睛,手部,脚部等等3.远景画面应该怎样构图?A.以宏观态势与规模为主的远景,更应讲究画面的“单纯”与简单,尤其在拍摄自然风光的时候更是如此。
B从大处着眼,选择、提炼、确定画面中大的线条的走向,形成画面的自然结构。
Eg: 河流、道路等等。
C.光线配合构图,利用光线的穿越的方向来达到升画面表现力的作用。
D适当选用前景。
4.中景:拍摄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擅长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它是以情节取胜,在电视电影中,中景是用得比较多。
5.近景: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对人物的神态进行细腻的刻画的景别。
6.方向:(正面)(斜侧)(正侧)(背面)7.高度:(平拍)(仰拍)(俯拍)8.组成一个画面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后景),空白等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自然地理学知识要点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P3-P4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圈层结构 P3地球表层或地理圈是由大气圈、岩石圈的一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
地球外部覆罩着大气圈,大气圈之下是由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以及疏松的土被层;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壳称为地壳,地壳以下为地幔和地核;生物的总体及其分布范围称为生物圈。
这些圈层的组合分布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环状分布,二是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第一章1.天文单位 P9长度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为一个天文单位。
2.光年 P9长度单位,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12km,即为一个光年。
3.宇宙的组成 P9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0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宇宙中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类。
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行星不能发光,质量也远较恒星小,绕恒星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运动,并随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质量更小,也不发光;彗星是很小的,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星云是一种云雾状的天体;河外星云是恒星系统;银河星云是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
4.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P11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
地理知识点之数字正射影像
地理知识点之数字正射影像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正射影像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像片。
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或遥感图像(单色或彩色),经逐个像元纠正,再进行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彩生成的影像数据。
一般带有公里格网、图廓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总结:从中提取和派生新的信息,实现地图的修测更新。
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都很优良。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相机品牌?()A. 佳能B. 索尼C. 三星D. 华为答案:D解析:华为主要是生产手机等电子产品,不是专业的相机品牌。
2. 相机的“快门速度”决定了什么?()A. 照片的亮度B. 照片的清晰度C. 拍摄的动态效果D. 照片的色彩答案:C解析:快门速度影响捕捉动态物体的效果,高速快门能定格瞬间,慢速快门可拍出运动轨迹。
3. 光圈越大,景深会怎样?()A. 越深B. 越浅C. 不变D. 先深后浅答案:B解析: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明显。
4. 以下哪种镜头适合拍摄风景?()A. 广角镜头B. 长焦镜头C. 微距镜头D. 定焦镜头答案:A解析:广角镜头视角宽广,能容纳更多的景物,适合拍摄风景。
5. ISO 感光度越高,照片会怎样?()A. 越亮,噪点越多B. 越亮,噪点越少C. 越暗,噪点越多D. 越暗,噪点越少答案:A解析:ISO 感光度越高,照片越亮,但同时噪点也会增多。
6. 以下哪个是“白平衡”的作用?()A. 调整照片的对比度B. 调整照片的饱和度C. 校正照片的色彩偏差D. 调整照片的锐度答案:C解析:白平衡用于校正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偏差,使白色物体呈现真正的白色。
7. 拍摄人像时,常用的焦段是?()A. 24mmB. 50mmC. 100mmD. 200mm答案:B解析:50mm 焦段与人眼视角接近,拍摄人像效果自然。
8. 以下哪种构图方式强调画面的对称性?()A. 三分法构图B. 对称构图C. 对角线构图D. 框架构图答案:B解析: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对称的特点。
9. “黄金分割”在摄影构图中的比例是?()A. 1:1B. 2:1C. 1.618:1D. 3:2答案:C解析:黄金分割比例约为1.618:1。
10. 逆光拍摄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A. 主体过亮B. 主体过暗C. 背景过亮D. 背景过暗答案:B解析:逆光下主体容易处于阴影中,导致主体过暗。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行星地球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月系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26′N23°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S°326′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则地N, 6′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则地球处于公转S, ′°263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 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3.. 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月初,依据:1地球运行至近日点,7二、昼夜交替和时差2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航拍中国第一季第三集黑龙江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北端,黑龙江的两大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仓。
北极村:是中国最寒冷的地方之一,曾创下零下52.3摄氏度的中国最低气温记录。
随着季节更迭,漠河昼夜长短的变化尤其明显。
夏季最长的白昼达到17个小时。
库尔滨水电站:冬季排出热水,周围的河流常年不冻,大量聚集在空中的水蒸汽。
夜晚,气温骤降,湿润的空气拂过大地,它们遇冷形成冰凌,聚集在树枝表面,形成雾淞奇观,它拥有4个月的漫长花期。
严寒凝固水汽,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水。
滑雪:经过一上午阳光照射,下午积雪微微发粘,这有利于增大摩擦力,让初学者更容易控制滑雪板。
滑雪速度世界记录超过了每小时250公里。
不依靠其他动力装置,这是人类在陆地上,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
封冻后的松花江,被切割成固定大小的方块。
采冰工人用冰镩撞击冰槽,直至冰块和冰面彻底分离,运往不远处的施工现场。
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一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南部:雪乡,是中国下雪最多的地方,一年中积雪天数长达两百多天,积雪最深时超过两米。
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降雪,它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区。
黑龙潭:60米深的黑龙潭深水之下,有着意想不到的温暖。
这里的冬季,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水底的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而且越往下,水温越高,因为那里有不断涌出的地下温泉。
带来地下温泉的是火山群。
黑龙江省是中国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老黑山:这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之一。
喷发的熔岩向四方蔓延,它们中的一部分,冷却凝固之后停留在这里,更多的熔岩顺着地势前进,阻塞了白河河道,最终形成了5个串珠状的湖泊,这就是五大连池的由来。
南格拉球山,被当作是五大连池的形象代表,不仅因为它是14座火山中最古老的一座,更在于它的山顶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湖泊。
历经百万年的时间,火山口形成了厚厚的腐殖土层,土壤孕育了植物,而植物阻止了雨水向外渗透,湖泊逐渐形成。
火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幽深眼眸。
人类对恐龙的探索从未停止,在这片恐龙的墓葬群中,我们也许还能挖出数百具恐龙化石。
初中地搭理考复习(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二、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 度 ~30 度为低纬度地区;30 度 ~60 度为中纬度地区;60 度 ~90 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 W和160° E。
§1.2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形成四时(春夏秋冬)。
3、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海陆分布与天气: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5、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 米,气温下降0.6 ℃。
§1.3 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有坐标: N 为北 S 为南 E 为东 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 ( 东西 ) 网确定方向。
二、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罕,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相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绝壁。
2、地形种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七分 (71%) 海洋(四大洋),三分 (29%) 陆地(七大洲)”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 P29 图 2.6) 。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一、填空: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航拍中国第一季第三集黑龙江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版图得最北端,黑龙江得两大平原就是中国最大得粮仓。
北极村:就是中国最寒冷得地方之一,曾创下零下52、3摄氏度得中国最低气温记录.随着季节更迭,漠河昼夜长短得变化尤其明显。
夏季最长得白昼达到17个小时。
库尔滨水电站:冬季排出热水,周围得河流常年不冻,大量聚集在空中得水蒸汽。
夜晚,气温骤降,湿润得空气拂过大地,它们遇冷形成冰凌,聚集在树枝表面,形成雾淞奇观,它拥有4个月得漫长花期.严寒凝固水汽,形成了不同形态得水。
滑雪:经过一上午阳光照射,下午积雪微微发粘,这有利于增大摩擦力,让初学者更容易控制滑雪板.滑雪速度世界记录超过了每小时250公里。
不依靠其她动力装置,这就是人类在陆地上,可以达到得最快速度。
封冻后得松花江,被切割成固定大小得方块。
采冰工人用冰镩撞击冰槽,直至冰块与冰面彻底分离,运往不远处得施工现场.冰雪大世界就是哈尔滨一年一度得冬日盛典。
南部:雪乡,就是中国下雪最多得地方,一年中积雪天数长达两百多天,积雪最深时超过两米。
因为拥有得天独厚得降雪,它成了炙手可热得旅游景区。
黑龙潭:60米深得黑龙潭深水之下,有着意想不到得温暖。
这里得冬季,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水底得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而且越往下,水温越高,因为那里有不断涌出得地下温泉。
带来地下温泉得就是火山群。
黑龙江省就是中国火山活动最活跃得地区之一。
老黑山:这就是中国最年轻得火山之一.喷发得熔岩向四方蔓延,它们中得一部分,冷却凝固之后停留在这里,更多得熔岩顺着地势前进,阻塞了白河河道,最终形成了5个串珠状得湖泊,这就就是五大连池得由来。
南格拉球山,被当作就是五大连池得形象代表,不仅因为它就是14座火山中最古老得一座,更在于它得山顶有一个天然形成得湖泊。
历经百万年得时间,火山口形成了厚厚得腐殖土层,土壤孕育了植物,而植物阻止了雨水向外渗透,湖泊逐渐形成。
火山拥有了属于自己得幽深眼眸。
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大全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1河流与湖泊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外流区和内流区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3.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4.湖泊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2海洋的利用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邻近我国大陆的海洋我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丰富的海洋资源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我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全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海底石油资源:我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3交通运输和旅游业1.主要铁路干线现在我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铁路.南北干线主要有:京哈—京广、京沪线、焦枝一枝柳线、宝成一成昆线,和1996年9月1日通车的京九线.东西干线有京秦—京包—京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2.主要海洋航线和港口我国已有100多个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泊位.北方沿海线以大连、上海为中心包括通往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的许多航线.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湾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国的重要港口.3.主要内河航线长江航线、珠江航线、京杭运河航线、松花江航线等.4.主要航空线全国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来,民航可通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5.主要公路线全国县一级地区已全部通了汽车.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天津—唐沽线、广州一深圳线、沈阳一大连线、厦门一福州线、上海一南京线、成都一重庆线、济南一青岛线等.6.主要管道运输管道运输主要用来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已建成和正建设中主要管道运输线有:大庆—大连、大连—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油田—青岛等,全长400多千米.从陕北向北京和从新疆到上海输气的管道也正在加紧建设中.7.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2.人文旅游景观(l)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几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2)革命纪念地: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3)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此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业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中国菜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4东北三省1.位置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6.稠密的铁路网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5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1.范围和位置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晋、豫、鲁、冀、京、津五省二市,地处暧温带和中原枢纽位置.2.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本区地形除北部的燕山和南部的秦岭、大别山外,主要有黄土高原和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鲁西北平原组成的华北平原及山东丘陵.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暖温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该区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农作物多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同期,作物种类丰富;不利条件是,水分不足,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旱碱灾害.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两月,春季和初夏降水往往不足,所以春旱威胁农业生产是比较普遍的问题.4.全国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华北地区是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棉纺织工业发达,棉纺织工业中心有北京、天津、青岛、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西安、咸阳,主要沿京广和陇海铁路线分布.5.丰富的煤炭、石油、海盐资源开滦、大同、阳泉、平顶山、京西是全国著名的煤矿.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素有"煤海"之称.华北平原和渤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很丰富,重要的油田有:胜利、华北、中原.渤海海滩盐场很多,总称长芦盐区,海盐产量高,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是我国最大的盐场.6.京津唐工业区本工业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带,是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燃料动力基地、机械工业基地、无线电电子工业基地和轻纺工业基地.工业集中分布在京津二市.7.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线主要有京广线、京沪线、京包线、京哈线等.我国第一条重载单元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线.京九线的贯通,加强了首都与深圳、香港的联系,沟通南北物资交流的同时,也对沿途地区特别一些欠发展的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8.大城市和港口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津是我国沿海地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天津港由天津、塘沽、新港三部分构成;西安是著名的古都;青岛是重要的海港;秦皇岛正在建设为现代化的煤炭出口港.。
摄影测量学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经过记录、量测、解析与表达等办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学的三个睁开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3、摄影测量三个睁开阶段的特点:4、摄影测量存在哪些问题第二章单幅影像解析基础1、像主点:摄像机主光轴〔摄影方向〕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片主点。
像主距:摄像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称为摄像机主距,也叫像片主距〔f〕。
2、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航摄飞机上的航摄仪,在空中以预定的翱翔高度度沿着早先拟定好的航线翱翔,按必然的时间间隔进行曝光摄影,获取整个测区的航摄像片。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刹时摄像机物镜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
1lfmL H〔m—像片比率尺分母,f—摄像机主距,H—平均高程面的摄影高度H=m・f〕3、相对航高是指摄像机物镜有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摄影航高。
绝对航高是有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是指摄像机物镜在摄影刹时的真实海拔高。
经过相对航高H与摄影地区地面平均高度H地计算获取:H绝二日+H4、航空摄影与成图比率尺的关系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重叠度一般要求在60%以上;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重叠度要求在30%左右。
6、中心投影:当投影汇聚于一点时,称为中心投影;正射投影:投隐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正交。
中心投影:投隐射线汇聚于一点〔投隐射线的汇聚点称投影中心〕投影斜投影:投隐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斜交I平行投影II正射投影:投隐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正交7、透视变换中的重要的点线面:① 由投影中心作像片平面的垂线,交像面于o ,称为像主点;像主点在地面上的对应点以 O 表示,称为地主点。
② 由摄影中心作铅垂线交像片平面于点n ,称为像底点;此铅垂线交地面于点N ,称为地 底点。
③ 过铅垂线SnN 和摄影方向SoO 的铅垂面称为主垂面〔W 〕,主垂面即垂直于像平面P , 又垂直于地平面E ,也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透视轴TT 。
中国地理一、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大陆架、东海大部分、南海一部分。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米),6个隔海相望国家。
3.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人口: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偏大。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侨乡:广东、福建。
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地形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3)。
30°N、38°N、45°N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2.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3.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高考地理450条必背知识点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03年神州5号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航拍中国第一季第三集黑龙江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北端,黑龙江的两大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仓。
北极村:是中国最寒冷的地方之一,曾创下零下52.3摄氏度的中国最低气温记录。
随着季节更迭,漠河昼夜长短的变化尤其明显。
夏季最长的白昼达到17个小时。
库尔滨水电站:冬季排出热水,周围的河流常年不冻,大量聚集在空中的水蒸汽。
夜晚,气温骤降,湿润的空气拂过大地,它们遇冷形成冰凌,聚集在树枝表面,形成雾淞奇观,它拥有4个月的漫长花期。
严寒凝固水汽,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水。
滑雪:经过一上午阳光照射,下午积雪微微发粘,这有利于增大摩擦力,让初学者更容易控制滑雪板。
滑雪速度世界记录超过了每小时250公里。
不依靠其他动力装置,这是人类在陆地上,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
封冻后的松花江,被切割成固定大小的方块。
采冰工人用冰镩撞击冰槽,直至冰块和冰面彻底分离,运往不远处的施工现场。
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一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南部:雪乡,是中国下雪最多的地方,一年中积雪天数长达两百多天,积雪最深时超过两米。
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降雪,它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区。
黑龙潭:60米深的黑龙潭深水之下,有着意想不到的温暖。
这里的冬季,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水底的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而且越往下,水温越高,因为那里有不断涌出的地下温泉。
带来地下温泉的是火山群。
黑龙江省是中国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老黑山:这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之一。
喷发的熔岩向四方蔓延,它们中的一部分,冷却凝固之后停留在这里,更多的熔岩顺着地势前进,阻塞了白河河道,最终形成了5个串珠状的湖泊,这就是五大连池的由来。
南格拉球山,被当作是五大连池的形象代表,不仅因为它是14座火山中最古老的一座,更在于它的山顶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湖泊。
历经百万年的时间,火山口形成了厚厚的腐殖土层,土壤孕育了植物,而植物阻止了雨水向外渗透,湖泊逐渐形成。
火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幽深眼眸。
人类对恐龙的探索从未停止,在这片恐龙的墓葬群中,我们也许还能挖出数百具恐龙化石。
地理摄影是摄影艺术题材中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在风光摄影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旅游摄影的分支。
通过地理摄影,利用地理信息和旅游美学的创意,能反映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的雄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自然景观、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遗迹、民族风貌等内容。
倘若是涉外研究,能反映世界风光及各国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一、何谓地理摄影地理摄影,通俗的讲,就是用摄影照片反映地理信息以及它们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的一种方式。
由于地理摄影的照片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并采用照片形式传播地理信息的,所以地理摄影的作品,画面形像既有纪实性、现势性、新闻性、科学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冰山:狂风巨浪已把这个北极冰山侵蚀成许多小尖峰。
这些冰山并非海水结冻所形成。
而是从陆上冰层或冰川分裂出来的,因此是淡水结成的冰。
固体水库,淡水资源因此,摄影纪实的科学性和特点,是它能够与地理信息结合的基础,也是使两者相互联系的内在因素。
2. 地理摄影不但需要地理信息美学的特点,也需要有熟练的摄影技术,它是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与地理信息美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一个不懂摄影技术的人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同样,一个不懂地理信息美学的人也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
因此,摄影者必须要有优秀的摄影技术,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地理信息美学的知识,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
即摄影者必须要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善于洞察美丽大自然的能力,结合摄影技巧的应用,取得具有深刻感染力的作品。
一般来说,地理摄影的取材要满足于:1、主题要鲜明—根据应用的具体内容,明确画面的主题内容。
2、特点要抓住—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拍摄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实现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并采用不同的摄影基调,抑扬顿挫。
3、重点要突出—结合摄影美学和地理信息的特点,尽可能在画面中重点表现主题内容,并要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原始基础上,有创新意识。
(一)、照相机的基本结构照相机是摄影的最主要工具,现代照相机的种类、式样、型号不下数千种之多,就是国产相机也有几十种。
照相机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结构大体相同。
一般相机均分为镜头、暗箱和装片三个部分。
(1)焦距(f或F)镜头的焦点距离(简称焦距),一般是以f或F=某数来标志的。
如50毫米焦距的镜头,其标志为f=50,或F=50。
(2)光圈光圈的概念——是指镜头中有若干金属薄片组成的可调节进光孔的大小的装置。
光圈是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作用是调节镜头通光的孔径,又称孔径光澜。
它是一种用金属薄片做成的虹彩(园孔),如图2—4所示,可以均匀地自由地开合。
光圈缩小,相对口径也随着缩小;光圈开大,相对口径也随着开大。
相对口径,通常以分子为1或f的分数式表示:如1:2.8、1:4、1:5.6或f:2.8、f:4……来表示。
或用f/2.8、f/4或f1:2.8等。
在对焦目标前由一段清楚范围,称为前景深。
对焦目标后的一段清楚范围叫做后景深。
从前景深到后景深总称为景深。
3. 取景器顾名思义,取景器是供拍照时取景用的“框框”,是用来选取景物,调整画面构图的装置二.感光材料1.定义—感光材料包括感光胶片和感光相纸,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感光性能指标(特性)。
结构—黑白感光材料为单层感光乳剂层;彩色感光材料为多层感光乳剂层;主要结构:保护膜层、感光乳剂层、结合层、片基、纸基和防光晕层等。
黑白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包括:感光度、宽容度、反差性、颗粒性、感色性、分辨率以及保存性;彩色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包括:感光度、宽容度、色温、分辨率以及保存性;4. 成像过程(从地物原型到影像模型)摄影景物-曝光-产生潜影(不可见影像);制作负片过程(显影-水洗-定影-水洗-晾干)-形成负片(底片,可见影像);制作正片过程(印像、放大-显影-水洗-定影—水洗-干燥)-正片(照片)。
333333333333333333333.闪光指数—每种闪光灯的闪光指数是固定的,如有18、20、24、28、32等,表示它们闪光时的发光强度。
在使用时,计算准确曝光量的方法是:距离 X 光圈 = 闪光指数;如:5米 X f4 = 20闪光指数/光圈 =灯光距离;如:20/ f4 = 5闪光指数/距离 =光圈大小;如:20 / 5 = f48.闪光摄影在地理摄影中的应用—可以在强光下进行补光;在阴雨天进行增光;可以反映近暗远亮的景物;可以拍摄近距离的小景物等。
三. 摄影三脚架它是一种可伸缩的金属套管的三角支架,用来固定照相机的。
在一般摄影中,它有许多作用:1.远景摄影时防止相机晃动;2.在黄昏、夜景、光线比较暗的地方摄影;3.自拍纪念照片;4.采用低感光度胶卷拍摄高清晰度的照片(一)滤色用的滤色镜在摄影中主要起滤色光的作用。
1.黄滤色镜—主要通过黄光,还有红光和绿光,吸收兰光和紫光。
可以产生兰天白云的效果。
2.红滤色镜—主要通过红光和黄光,吸收兰光、绿光和紫光。
可以突出红旗等信息。
3.绿滤色镜—主要通过绿光和黄光,吸收兰光、紫光、红光。
4.兰滤色镜—主要通过兰光、青光、和紫光,吸收黄光和红光。
5.UV镜—也叫去雾镜,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表现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拍摄者确定了主题以后,在现场拍摄时,根据主题思想对出现在镜头内的景物、光线、影调、空间等作一系列的安排,使画面的形式能够充分表达照片的主题,对画面造型形式进行的构思,在摄影学上就称作为摄影构图。
学习摄影构图,就是要用构图的理论来指导摄影画面的形象结构,提高地理摄影的纪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摄影图像的表现原理摄影获取的景物信息再现在画面上的都是平面图像;场景的纵深度已被平面所代替了;通过摄影构图的造型手法使得画面恢复了空间感和深远感,强化了主体形象的立体感和质地感。
摄影构图是在摄影纪实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再创作的工作过程,它包括:构思过程、组织过程和反映过程。
三.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1.画面结构要明了简洁2.画面结构要有完整的视觉印象3.画面的整体结构要均衡四.摄影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摄影内容是指所需要反映的事物信息,形式是指摄影画面结构的表现。
1.一般是内容决定形式—任何一种表现形式,总受到内容的决定和制约的。
2.形式的积极作用—良好的构图、成功的艺术形式,对内容的体现有积极作用。
3.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离开了信息内容的形式,不管它有多美,也没有意义;而不讲形式的信息内容,不管其价值有多高,总缺乏表现力。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构图!!!!一、摄影画面的构图类型二、无论是摄影、摄像,还是电影、电视的画面表现结构,实际上都与拍摄时的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1.横构图-确定画面左右延伸,显示地物信息的空间感,视野开阔,比较宽广;2.竖构图-确定画面上下扩展,显示目标信息的高度感,垂直性明显,比较高大;二、拍摄距离与构图的关系1.拍摄距离近,画面成像大,画面范围小,表现的景物少;2.拍摄距离远,画面成像小,画面范围大,表现的景物多。
二、拍摄距离与构图的关系1.拍摄距离近,画面成像大,画面范围小,表现的景物少;2.拍摄距离远,画面成像小,画面范围大,表现的景物多。
(六)线条与质感1、线条的运用-线条有:竖线条、横线条、斜线条、汇聚线、重复线。
粗线条强、曲线条柔、浓线条重、实线稳静、细线条弱、直线条刚、浅线条轻、虚线条紊动。
2、质感的运用-是指被摄景物表现结构的性质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
表现质感的方法有:摄影时的用光,摄影技术及摄影快门速度的大小等。
四、拍摄方向与构图的关系在同一水平线高度,围绕着景物的四周拍摄,叫做拍摄方向。
主要有:正面方向、前侧方向、全侧方向和背面方向等。
五、拍摄角度与构图的关系是指在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照相机镜头的仰视、平视或俯视的角度,也可以称为拍摄高度。
即为俯角拍摄。
俯摄时,视角范围十分广阔,画面上的地平线上升,4. 航空摄影地平线在画面上大都消失,景物变小而且密集。
这种拍摄方法,最宜用来拍摄城市风光、工地全景、地形地貌等照片。
2. 仰角拍摄。
拍摄时,画面上前景升高并突出,给人以高大雄伟的感觉;地平线降低,1.定义所谓摄影画面的主体,是表现拍摄内容的主要对象。
2. 主体的表现方法可以采用近景或特写、景深法、光线与角度、色彩的对比、情节和细节、最有吸引力的姿态和动作等来表现画面的主体信息。
1.定义所谓摄影画面的陪体,是用来帮助主体或主题表达内容的对象。
2.陪体的作用可以对主体或主题内容起补充说明作用;对主体或主题内容在画面上起烘托作用;可以美化完善画面的空白(如前景、后景、前陪体、后陪体等)。
摄影画面的对比造型是指在构思和组合画面时,用生动的形象进行对比照,常用某一对象与另一对象相比较,借以显示内容的本质或特征。
对比造型是摄影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包括3方面因素:1.对比的对象(被对比的对象);2.形象的依托对象(用来对比的对象);3.共同的特征因素(进行对比的基础)。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摄影画面的对比方法主要有:1. 颜色对比法—包括黑白对比(如浅色的主体与深色的背景,深色的主体与浅色的背景);明暗对比(表现主体的轮廓、质感等);色彩对比(原色与补色、间色与饱和度)等方法。
2. 形体对比法—所谓形体是指对象的形态和体积。
如采用大与小、高与矮、曲与直、竖与横、粗与细、圆与方、手与足等对比形式。
3. 概念对比法—这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包括有:虚与实、远与近、动与静、疏与密、新与旧、正与反、哭与笑、老与少、褒与贬、繁与简、平与斜等的对比形式。
3.如何理解摄影构图与画面形象结构之间的关系?3. 曝光结果—通常有可能产生3种曝光结果:➢曝光过度—影像密度过大,强光和中间亮度的层次差别消失;➢曝光不足—影像只反映强光部分的信息和层次;➢曝光准确—影像从明到暗各部位的影纹和层次都能真实表现。
➢. 确定最佳的曝光组合—根据摄影时的光源照度和景物亮度确定合适的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进行摄影曝光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可以照相机上的光圈系数(光孔大小)来控制进光量;可以照相机上的快门速度控制光线在感光胶片上的停留时间。
➢这就是确定和选择摄影最佳曝光组合的方法。
➢在不同天气摄影时应怎样控制曝光?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可以调整一档速度或一级光圈系数。
例如:晴天选择的曝光组合为f16-1/125,那么少云天气所选择的曝光组合应为f11-1/125;阴天的时候,选择的曝光组合应为f8-1/125或f11-1/60;雨天的情况下,一般选择f4-1/60或f5.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