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49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电力交易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随着电网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生产技术的进步,建立电量能计量系统,以提高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水平和经营效益水平己成大势所趋。
在电力营销系统和电网企业化运行管理中,电能量计量系统的作用更显重要,而这一作用在电力供应形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实施错峰用电管理及用户负荷管理中更显得重要。
要真正发挥电能量计量系统的作用,系统涉及的计量范围将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电厂的电量结算关口计量点和网损、线损管理关口计量点;根据管理需要所需采集的用户电量结算关口计量点(所有的1 OkV公用变和专用变);以及根据需要(如考虑母线平衡、变压器负荷平衡等)提出的各电量计量点。
电能量计量系统主要实现电厂上网、下网和联络线关口点电能量的计量,分时段存储、采集和处理,为结算和分析提供基本数据。
若为计量计费系统,则还包括对各种费率模型的支持和结算软件。
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发展可以认为是系统架构及通信网络发展的有机结合。
能量计量系统已成为继SCADA, AGC功能之后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又一个基本功能,并在电能作为商品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国内外的现状上个世纪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能量的采集和统计处理仅作为SCADA/RTU中的一项功能。
由于受当时设备的能力限制,其采集精度、数据的可靠性、连续性均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只能作为SCADA系统监视电网运行工况之用,远未达到电能量计量和计费的要求。
当时电能量数据与常规的远动采用同一种通信规约,信息由同一台RTU通过同一通道进行传输,由主站系统按“冻结;读数;解冻”的方式统计与处理。
由于RTU的数据存贮方式、容量和远动通信规约都不支持按分钟///J、时定义的采集周期,大容量存贮和批次的数据传送,尤其是通道、主站系统或RTU本身发生故障或进行例行检修还会影响电能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
智能变电站电能量计量系统方案设计蔡利敏;刘国华;王勇【摘要】Deployment of smart substations imposes new requirements for metering system in terms of measurement accuracy and sampling rat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calibration units and configuration optionfor amart meters.Based on teh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the metering system, three options were proposed with suggestions on their applications.The second option i.e. intelligent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 signal to remote terminal unit for energy metering system by MMS network,is recmooended for smart hub substations while the first option,i.e. intelliegent electric energy meter and remote terminal unit for energy metering system organized network independently, is designed for small-scale terminal substations.The third option, by metering plug-in unit, is viable once the inspection standard and traceability procedure for amart substations are formulated and approved.%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对传统计量系统的影响,针对计量系统的计量精度要求、高采样率要求及对计量装置的检定要求给出了解决方案.根据智能变电站内计量系统的设置原则及其功能,提出了站内计量系统的3种设计方案;对不同方案特点的分析,对各方案的适用性及其组屏方式给出建议;对于现阶段枢纽智能变电站推荐采用方案二,即智能电表通过站控层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网向电能量远方终端传输电量信息;在投资较小的终端变电站可采用方案一,即智能电表与电能量远方终端单独组网;待智能变电站相关检测标准、溯源规程制订完善并获得认可后,可采用方案三,即采用计量插件.【期刊名称】《中国电力》【年(卷),期】2011(044)004【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电能量计量系统;智能电表【作者】蔡利敏;刘国华;王勇【作者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75;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75;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33.40 引言国家电网公司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出发,确定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目标。
E语言在电能量计量系统互联中的设计与应用摘要: 为满足电能量计量系统领域日益增长的扩展性、互联性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语言的电能量计量系统互联的结构模型,阐述了该方案下各类模型数据传输及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介绍了基于该平台的计量参数模型同步机制;数据传输处理进程;以及电能量计量相关业务的具体功能实现。
该系统已经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及下属各地市公司的电能量计量系统互联工程中投入现场运行。
关键词: E语言;电能量计量系统(TMR);系统互联;参数同步;数据处理;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TMR)是电网间电能结算的重要系统,是电力走向市场的重要技术保障。
[1] 为保证电力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提高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
TMR系统互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2,3]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地区相继完成了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建设,并进入了实用化运行,与此同时,各县级电能量采集计量系统也不断投入运行,并在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伴随着电能量计量系统领域日益增长的扩展性、互联性需求,浙江省电力公司同各地市公司、地市公司同所属各县级公司的互联需求日益紧迫。
1 功能需求1.1 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电能量计量系统的互联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相关应用系统由于缺少总体设计和统一规范,造成系统间数据流向不合理、通信接口复杂、难于方便地实现网络模型参数和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
二是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分散、网络模型参数得不到共享,增加了系统参数和数据维护的难度,制约了调度系统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TMR系统设备种类繁多,因各系统建设时,并未进行完备的统一考虑,省地县系统硬软件重复配置,彼此之间资源得不到共享和充分利用,若新增系统间应用或系统扩充、升级改造都比较困难。
1.2 系统互联的建设原则(1)模型共享和互联。
(2)目的端免维护。
(3)可扩展性。
三峡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改造摘要:三峡电能量计量系统目前采集处理的数据主要是三峡区域电站的关口电量数据,据根发展需要,需接入金沙江区域电站关口电量数据,因此对系统主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向家坝、溪洛渡电站关口电量信息的接入。
本文对系统改造方案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三峡;电能计量;改造1. 概述三峡电量电能量计量系统,主要实现所接入厂站关口电量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处理,并将数据上传到国调中心、华中网调和三峡梯调中心,与长江电力有关生产管理部门实现电量数据共享,为电力生产和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平台。
目前,三峡电能量计量系统采集处理的数据主要是三峡区域电站的关口电量数据,据根公司发展需要,需接入金沙江区域电站关口电量数据,及小南海电站的关口电量数据,并预留标准接口实现后续昆明调控中心和其他系统的数据通讯。
本次改造主要内容如下:·硬盘:8×500G SAS 2.5寸热拔插硬盘,阵列卡:带磁盘阵列卡ServerRAIDM5015:支持raid0,1,5,6(另配46M0930选件支持RAID6),带电池备份·扩展槽:≧6个·光驱:SATA DVD RW·电源:2个及以上热插拔冗余电源和风扇配置,AC220V,配置热插拔冗余风扇。
2.2更换采集服务器配置2台高性能PC服务器作为数据采集服务器,以集群方式工作,实现采集任务的均衡与通道备用。
数据采集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电能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与通信。
负责与外部其他系统的通信功能。
采用IBM System X系列服务器。
采集服务器参数指标:·CPU:双路6核Intel? Xeon X5660/处理器主频≧2.8GHz/缓存≧12MB·内存:24GB DDR3内存(内存最大可扩展至192GB)·芯片组:工业标准Intel 5660·网络接口:Intel 10/100/1000M网口×4·硬盘:8×300G SAS 2.5寸热拔插硬盘·扩展槽:≧6个·光驱:SATA蓝光(Blu-Ray)刻录机·阵列卡:ServeRAID-MR10i SAS支持RAID 0,1,5,带电池备份·网卡:双端口千兆网卡·I/O接口:正面:2个USB2.0端口;背面:6个USB2.0端口、2个PS/2接口、1个九针串口·电源:2个及以上热插拨冗余电源和风扇2.3网络设备改造现电量计量系统主站,采集6个厂站的关口电量数据,主站系统采用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构建冗余网络平台。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1. 引言电能量计量系统是用于测量、记录和控制电能消耗的重要设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技术规程,包括系统组成、功能要求、技术参数等内容。
2. 系统组成电能量计量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2.1 电能计量装置电能计量装置是核心组成部分,用于测量电能的消耗。
它通常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数字式电能表等设备。
2.1.1 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负载中的电流大小。
它通常由铁芯和线圈组成,将高压侧的大电流转换为低压侧的小电流。
2.1.2 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用于测量供应网络中的电压大小。
它通常由铁芯和线圈组成,将高压侧的大电压转换为低压侧的小电压。
2.1.3 数字式电能表数字式电能表用于记录和显示实时的功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数据。
它通常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2.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用于将电能计量装置获取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或其他相关设备。
它通常由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等组成。
2.2.1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它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连接。
2.2.2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或其他相关设备。
它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Modbus、TCP/IP等。
2.3 远程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是对电能量计量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地方。
它通常由服务器、数据库、监控软件等组成。
2.3.1 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来自各个数据采集器的数据,并提供查询和分析功能。
它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2.3.2 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大量的历史数据,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它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能力。
2.3.3 监控软件监控软件用于实时显示电能量计量系统的状态、数据和报警信息。
它通常具有用户友好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
3. 功能要求电能量计量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3.1 实时测量与显示系统应能够实时测量并显示各个负载的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并支持多种显示方式,如数字显示、图表显示等。
电厂电能量计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摘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发电企业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电能量的产出和投入比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电厂的重要指标。
电能管理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能量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介绍基于网络电力仪表的Acrel-3000电能管理系统在合肥电厂电能管理中的应用,系统实现了分散式采集和集中控制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电能管理。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网络电力仪表;电能管理0 引言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火力发电又是国家生、产、生活的主要用电来源。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用电需求的逐年上升,电能的消耗逐年刷新。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发电量41,4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
在有限的煤资源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浪费,不仅要从用户节约用电着手,更要从发电企业减少发电损耗着手。
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电能表的发展,电能数据的统计及管理已进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
本文就皖能合肥电厂电能管理系统为例介绍电能管理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
1 项目简介皖能合肥发电厂位于合肥市北部规划的能源工业区内,电厂始建于六十年代,属地区性电厂。
电厂新建#5机组(1×600MW)已于2009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
本项目主要对厂内#5机组各高低压回路用电状况进行自动化管理。
#5机组共包括:6kV备用段、综合段、公用段、6kV工作段、6kV脱硫段、翻车机、输煤段。
各段开关室配电柜中均安装了安科瑞电能表,详细电表配置信息如表一所示。
该电能表带有RS485通讯端口,可为上位机提供电表所采集的电参量数据。
为了能实现对电厂电能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远传和存储、预处理、线损统计及分析的电能综合管理平台,合肥电厂电能量管理系统采用了上海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Acrel-3000电能管理软件,电能管理软件把现场的电能仪表联在一起,做到了自动采集、集中控制、智能管理。
同时本电能管理系统还具备同厂内SIS (监控信息系统)以及MIS(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电能数据。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电能量计量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对电力消费进行准确的计量和监控,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保证电量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标准、设备、接线等方面,对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技术规程进行详细说明,旨在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一、技术方面1.计量精度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计量精度直接关系到电力消费的准确计量。
根据《电能计量规程》的要求,单相、三相有功电能表应符合等级0.5或等级1的精度要求,无功电能表应符合等级2的精度要求。
因此,在设计电能量计量系统时,应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高精度电能表。
2.仪表应具有完善的功能现代电能量计量仪表具有多种功能,如误差修正、预付费计费、远程抄表、数据存储等。
在设计电能量计量系统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具有适当功能的电能表。
二、标准方面1.相关标准电能量计量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215、JJG308的要求。
设计时应仔细阅读规范,确保系统符合标准规定。
2.验证标准电能量计量系统的检定、校验应按照《电能计量规程》的要求进行,并记录检定、校验结果,为后期管理和维护提供基础。
三、设备方面1.电能表电能量计量系统中,电能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实际功率需求、电压、电流等参数,选用相应的准确性能好的电能表。
同时应注意是否有可信度、兼容性、质量合格证等标志。
2.采集设备采集设备要求能够准确采集电能数据、转化为电气信号传送给上位机或电力系统。
应注意采集设备的工作特性,如稳定性、精度、可靠性等。
四、接线方面1.电缆电缆选用应根据额定电流、材料质量、耐久性等要求,正确选用合适的电缆规格。
注意电缆与其他电器设备之间的匹配。
2.接线方式接线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电能表供应商提供的安装图纸要求。
应确保电能计量系统的接线准确,不存在短路、断路和接错等情况。
以上是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的要点,应注意以上问题,并确保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并经过严格地检定和校验。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电力交易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随着电网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生产技术的进步,建立电量能计量系统,以提高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水平和经营效益水平己成大势所趋。
在电力营销系统和电网企业化运行管理中,电能量计量系统的作用更显重要,而这一作用在电力供应形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实施错峰用电管理及用户负荷管理中更显得重要。
要真正发挥电能量计量系统的作用,系统涉及的计量范围将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电厂的电量结算关口计量点和网损、线损管理关口计量点;根据管理需要所需采集的用户电量结算关口计量点(所有的1 OkV公用变和专用变);以及根据需要(如考虑母线平衡、变压器负荷平衡等)提出的各电量计量点。
电能量计量系统主要实现电厂上网、下网和联络线关口点电能量的计量,分时段存储、采集和处理,为结算和分析提供基本数据。
若为计量计费系统,则还包括对各种费率模型的支持和结算软件。
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发展可以认为是系统架构及通信网络发展的有机结合。
能量计量系统已成为继SCADA, AGC功能之后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又一个基本功能,并在电能作为商品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国内外的现状上个世纪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能量的采集和统计处理仅作为SCADA/RTU中的一项功能。
由于受当时设备的能力限制,其采集精度、数据的可靠性、连续性均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只能作为SCADA系统监视电网运行工况之用,远未达到电能量计量和计费的要求。
当时电能量数据与常规的远动采用同一种通信规约,信息由同一台RTU通过同一通道进行传输,由主站系统按“冻结;读数;解冻”的方式统计与处理。
由于RTU的数据存贮方式、容量和远动通信规约都不支持按分钟///J、时定义的采集周期,大容量存贮和批次的数据传送,尤其是通道、主站系统或RTU本身发生故障或进行例行检修还会影响电能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知名厂商如ABB, L&G, UTS等先后推出独立于原SCADA/RTU系统的电能量计量专用系统。
国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推出了自行研制的电能量计量系统例如PBS-2000, DF-6000等。
其特点是采用了独立的主站系统,专门的电量采集终端或电能量表,采用了专用通道(专线公用电信网、数据通信网等)、专用的通信规约例如IEC60870-5-102, TCP/IP等来进行电能量的采集,计算和统计考核,以适应电力市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商业化运作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的要求,相关的高新技术例如Trucluster(群集)技术,三层体系结构及DCOM部件,COW, Internet/Intranet及Web浏览器,网络安全技术等相继得到应用。
目前国内的电能量计量系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定成长阶段,网省级电网及主要城市的供电网均已配备电能量计量系统。
并有向区、县供电网发展的趋势,普及率正在逐年提高。
2003年,广东电网公司出台了相关规定,如(()一东电网计量自动化主站技术规范书》、《广东电网公司电能计量数据传输通信规约第二版》,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清远地区在2004年开始建设电能量计量系统。
至今为比,清远地区己实现了对城区所有变电站及各子公司所有用户电量结算关口计量点的电能量计量系统覆盖。
1.3发展趋势电能量计量系统经过二一f一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网络的组成、结构还是功能、性能,都日趋完善,系统规模逐渐扩大。
今后的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平台设计。
这里所说的“跨平台”主要是实现两个目标:代码级的移植不需要或很少对代码进行修改就能从一种平台移植到另一种平台;其次混合系统联机运行时能够实现异构平台之INJ的数据交换。
遵循IEC 61970/61968 CIM标准。
IEC 61970 CIM/CIS是近几年IEC 起草和讨论的标准,国内电力自动化厂家和研究机构进行了积极研究和互操作试验,为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技术规范。
图模库一体化设计。
该项功能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发成功并成功应用,降低了建立电网拓扑模型的复杂度,提高手工建模的准确性。
随着电能量系统的广泛应用,用户在档案录入和理论线损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必要开发和应用这项功能。
该项功能的开发有助以后为用户提供许多派生功能:线路拓扑着色、终端数据与线路状态一致判断、自动旁路替代、理论线损计算等;同时为用户提供了另外一种参数和档案录入的方式,便于图形化的数据统计和查询。
与配网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前几年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兴起和试点,为许多用户提供了电能量与配网进行一体化设计的想象空间,在许多地方已经呈现出台区监测、计量和就地无功补偿一体化的实现方式。
分层分布式设计。
采用结构分层、功能分布的系统构架,实现模块化的软件设计和基于软总线的“瘦客户”cis数据访问方式,提高系统开发的简易性和资源充分的共享性。
安全性。
满足《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中规定关于电能量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安全互联的要求,快速的实现数据访问和发布。
1.4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4.1论文的研究内容本人参与并完成的研究内容包括:(1)电能量计量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全面的现场调研,根据地理位置、需求关系和功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本计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系统主机、通信网络和远端采集模块。
(2)电能量计量系统的主机群硬件结构设计根据业务量和安全需求,为系统运行提供可靠的硬件主机配置。
(3)电能量计量系统通信网络部分的设计通过对电能量计量系统网络需求的深入分析,按照计量系统网络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网络通道的选型和设计。
(4)传输设备的软硬件调试在设计好传输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后,对硬件和软件进行功能和性能的调试和测试。
1.4.2论文的章节安排全文共五章,各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电能量计量系统产生的背景,介绍国内外电能量计量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为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行业标准,然后说明了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原则,最后对计量系统的特点及要实现得功能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对电能量计量系统常用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
第四章为清远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系统逻辑架构设计、系统主机架构设计和通信网络架构设计。
第五章为清远电能量计量系统不同通信技术的实施和比较分析。
第二章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方法2.1行业标准要求200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2-2004)。
该标准规定了电能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要求,可指导系统规划设士十,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端、相关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工程设计。
该电力行业标准的及时推出,为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照依据,为该电能量计量系统的顺利建设推广扫清了行业壁垒,加快了建设步伐。
2.1.1基本术语及定义2.1.1.1关口电能量计量点指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及用电企业之间通过电能结算的计量点(简称关口计量点)。
2.1.1.2电能量计量装置该装置山电能量表计、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及他们之间的连接装置组成。
2.1.1.3电能量计量系统由电能量计量表计、电能量远方终端(或传送装置),信息通道以及主站端计算机组成的系统的简称。
2.1.1.4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主站端用于电能量计量接收和处理的、性能可靠、技术成熟、功能完善、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2.1.1.5电能量远方终端具有对电能量计量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分时存储、长时间保存、远方传输等功能的设备。
2.1.1.6电能量计量现场监视设备在发电厂侧配置的,用于收集电厂上网电能量、发电机电能量、厂用电电能量等数据,完成打印报表以监督为目的的计算机装置。
2.1.2计量系统设计基本要求1计量系统应具有计量属性,数据准确、完整、可靠、及时、保密,以保证电能量信息的唯一性和可信度。
2计量系统应是系统完整、性能可靠、技术成熟、功能能完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3计量系统应具有分时段电能量自动采集,处理,传输,整理,统计,存储,档案管理,具有声光报警、旁路替代、保留原始电量数据不被修改等功能。
4依据电网的规模、地理分布、产权划分、经营机构设置等因素设置计量系统。
5计量系统必须具有可扩展性、开放性、良好的兼容性和易维护性。
6计量系统可依据重要性对某些部件采用双设备以提高冗余度。
当厂站端配有电能量远方终端时,该终端一般情况下不宜再采用双配置。
2.1.3计量系统设备功能及技术要求1采用结构模块化、测量组合化、高精度电子型电能量计量表计。
2准确度等级范围:有功电能量:0.2级:无功电能量:1.0级。
由供电能量:0.5级:无功电能量:2.0级。
3满足方向性有功和无功电能量计量,或四象限无功电能量计量。
4在标称值的0.05%-120%的测量范围内,应保持准确度等级不变。
5应具有最大需量的测量和储存。
6输出:可具有脉冲和数据接口两种输出形式,电能量输出为表底值7脉冲以继电器触点输出时:触点电压范围为 2.5X10'0次。
电能量输出为表底值。
DC (24-220) V,触点电流为l A,寿命为2.5*10*10次。
8当以数据通信方式输出时:应为RS485或RS232接口,通信规约符合DL/T645标准。
9电能量计量表计应具有自检功能,能主动向主站和现场提供相应的报警信号输出,如TV(PT)失压、TA (CT)断线,电源失常、自检故障等。
10电能量计量表应配有标准光通信口,可由手持式电能量度如期读取电能量表数据。
11电能量计量表应具有数据冻结命令的接收功能。
12电能量计量表应配有后备电池,最大连续工作时间应为35天以上,使用寿命为3年以上。
13电能量计量表具有积分周期,积分周期应为(1-60) min,由用户自选。
以1 min为积分周期时,电能量计量表应能存储7天以上的数据。
14电能量计量表具有直接远传功能时,必须具备有各种通信规约的接口。
2.1.4主站端计算机要求1主站端计算机系统应是一个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式系统,所选用的硬件平台、网络、图形接口等模块应符合最新国际标准,易于硬件设备扩充和软件应用升级。
支持与其他LAN和WAN计算机网络及不同计算机厂商设备的互联。
2主站端计算机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系统可用率>99.9%平均无故障fl寸Ib」:MTBF>20000h系统运行寿命>10年画下面响应时间<2s时钟同步保持时钟误差<t l Oms数据刷新周期可设置CPU平均负荷率<_30%(主服务器),网络负荷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