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基本科研业务费总体实施成效、典型成果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浙江省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8〕43号)》,加强对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以下简称省属高校院所)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稳定支持,提升省属高校院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省级财政设立省属高校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
为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用于支持省属高校院所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支持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科技人员提升基本科研能力,在科研领域的自由探索、自主创新活动。
第三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稳定支持。
鼓励省属高校院所加强青年教师、科技人员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前瞻性自主科研、提升创新能力给予稳定支持。
(二)自主安排。
省属高校院所根据自身科研需求统筹规划,自主选题、自主立项,按规定编制预算和使用资金。
(三)公开公正。
省属高校院所按照科学民主的原则,主动通过公开评议、公示等方式确定研究方向、遴选项目,确保各环节公正、透明。
(四)严格管理。
各省属高校院所应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注重绩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基本科研业务费纳入省属高校院所财务统一管理,专款专用,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标准要符合国家和省财政有关规定。
第二章职责权限第四条省财政厅负责核定基本科研业务费年度预算,及时将基本科研业务费预算下达到省属高校院所。
第五条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高校院所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评价。
第六条省属高校院所是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具体组织预算执行。
要制定中长期基本科研规划,明确研究方向和项目产生办法,并对立项项目进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科技部公布2018年度部门预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预算 299.35亿13日,科技部在官网公布科技部2018年度部门预算。
本次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含原科技部和原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本年度预算。
其中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年度预算安排说明显示,2018年财政核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预算299.35亿元。
主要用于支持如下8个方面的重点研发任务。
①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粮食丰产提质增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智能农机装备、畜禽养殖安全、食品加工贮运、林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②支撑引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节能技术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③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重点基础材料和新材料、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现代服务业、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④支撑引领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水安全、生态修复、深地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⑤支撑引领人口健康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重大疾病防控、生殖健康、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⑥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绿色建筑及其工业化、先进轨道交通,以及公共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包括变革性技术、纳米、干细胞、蛋白质、量子调控和全球变化等方向的重大科学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优势的前沿研究,未来10 年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的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战略性科学研究等方面;⑧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包括对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具有重大关键作用、已纳入或应纳入双多边政府间合作协议的重大科技合作任务,共性关键技术转移国际合作任务,以及发起或参与国际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的合作任务。
XX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高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财教〔2016〕277 号)、《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绿色通道”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厅〔2019〕6 号)、《XX学院一流建设高院建设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放管服”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来源为教育部下拨的“中央高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第三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配置和使用围绕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以提升学院服务社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队伍水平为目标,使用方向主要包括:(一)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对接国家重要战略和区域发展前沿,支持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性、支撑性和战略性研究。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持重点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原始创新,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产出一流科技成果。
(三)加强人才引育。
支持急需人才重点引进计划和院内人才系统提升计划,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四)科研奖励经费。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取科研奖励经费,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师生倾斜。
(五)其他经学院审议通过的支持方向。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四条基本科研业务费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专款专用,信息公开;目标明确,绩效导向。
第五条学院成立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审议基本科研业务费年度预算方案、中期调整方案、年度总结报告以及科研奖励经费分配方案等。
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科研和财务的院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包括发展规划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处、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第六条工作小组下设“基本科研业务费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挂靠财务处处。
秘书处主要职责包括:协调推进专项经费相关工作,根据专项资金额度和“双一流”建设需求拟订年度预算方案,根据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提出中期调整方案建议,定期向工作小组汇报有关情况,组织开展年度总结和绩效自评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03•【文号】•【施行日期】2018.07.0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2018年7月3日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深入推进“三评”改革,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改革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为关键,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推进分类评价制度建设,发挥好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形成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尊重规律。
遵循科技人才发展和科研规律,科学设立评价目标、指标、方法,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追求卓越。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和精简“三评”工作,简化优化流程,为科研人员和机构松绑减负,并形成长效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三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找准突破口,更加注重质量、贡献、绩效,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招硬招,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实效性。
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9年8月30日2018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增速加快,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1.8%;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2]之比)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3]。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4.9万元,比上年增加1.3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1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应用研究经费2190.9亿元,增长18.5%;试验发展经费16396.7亿元,增长10.9%。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5%、11.1%和83.3%。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5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691.7亿元,增长10.5%;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457.9亿元,增长15.2%。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4 %、13.7%和7.4%。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占13.7%)、江苏(占12.7%)、北京(占9.5%)、山东(占8.4%)、浙江(占7.3%)和上海(占6.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4]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和浙江。
(详见附表)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2018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9518.2亿元,比上年增加1134.6亿元,增长13.5%;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与当年国家财政支出之比为4.31%,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
科研经费总体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加,为科技创新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对我国科研经费总体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科研经费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科研经费总投入达到了1.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逐年提高,达到2.5%以上。
这表明我国政府对科研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其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逐步提高。
随着科研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的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在经费使用上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产出,避免了浪费和低效的现象。
同时,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更加透明,社会各界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有助于促进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研工作的规范发展。
再者,科研经费的投入重点逐渐向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倾斜。
随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也更加注重对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的支持。
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政府和企业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这种趋势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最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分配机制不断完善。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研经费的支持作用,我国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分配机制,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评估和监督,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同时,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如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等,以扩大科研经费的来源和提高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科研经费总体情况呈现出投入增加、使用效率提高、重点倾斜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良好态势。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研经费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8.11.01•【文号】自然资党发〔2018〕31号•【施行日期】2018.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自然资党发〔2018〕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等系列文件要求,自然资源部党组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塑科技创新格局(一)确立面向2030的自然资源创新战略夯实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
以地球系统科学观,认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拓展自然资源科学理论支撑。
突破深地、深海科学前沿。
采用集中攻关机制,突破深地、深海资源发现、精准探测等“卡脖子”技术,构建2000米到10000米多层次资源能源探测技术体系、深海能源矿产开发共性核心技术装备及试采技术体系,创新水平跻身先进国家行列,部分优势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发展调查、保护、利用技术体系。
应用发展遥感、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构建自然资源立体调查监测技术体系;集成创新国土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方法技术,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发展创建国土空间规划与集约利用理论方法,建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方法技术体系。
(二)构建重大科技创新攻关体制领衔竞争国家重大创新任务。
部系统具备科技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研发单位)应发挥创新优势,按照国家科技计划部署,积极竞争领衔国家重大、重点科技创新任务。
2018年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础扶持立项项目序号项目编号项目类型学院负责人课 题 名 称经费(万元)12242018S20001基础扶持人文学院王富宜汉传佛教生命伦理研究3 22242018S20002基础扶持人文学院张佳近代居士与佛教物质文明研究3 32242018S20003基础扶持法学院徐珉川基于语义分析智能化检索的公共法律服务案例库构建研究3 42242018S20004基础扶持法学院刘启川行政诿责法治化的类型化建构 3 52242018S20005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杨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3 62242018S20006基础扶持法学院陆璐独立担保制度于中国之发展向度研究3 72242018S20007基础扶持马克思主义学院袁利宏西方史学界资本主义全球化研究动态考察3 82242018S20008基础扶持马克思主义学院肖鹏黑格尔对现代伦理-政治共同体的建构3 92242018S20009基础扶持人文学院靳力基于政策过程的“不见面审批”改革实证研究3 102242018S20010基础扶持人文学院许博清代边塞词地域叙事研究3 112242018S20011基础扶持人文学院於璐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话语的形成3 122242018S20012基础扶持人文学院范雪抗战期间关于延安的书写与图像研究3 132242018S20013基础扶持海外教育学院胡继成现代性视域下的叔本华哲学美学研究3 142242018S20014基础扶持艺术学院杨朗北宋馆阁文人与艺术3 152242018S20015基础扶持人文学院张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的政治符号建构研究3 162242018S20016基础扶持艺术学院姚瑶日本奈良时代佛教图像的研究3 172242018S20017基础扶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洋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内涵与路径研究3 182242018S20018基础扶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晓露先秦子学视域下的庄子人性论研究3 192242018S20019基础扶持人文学院陈志明清科举与戏曲关系研究3 202242018S20020基础扶持法学院杨志琼技术驱动型金融犯罪刑法治理机制研究3 212242018S20021基础扶持法学院刘明全环境司法中预防性责任方式研究3 222242018S20022基础扶持外国语学院韩晓日语口译测试方法研究3 232242018S20023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高彦彦高铁通达的地方经济发展效应研究3 242242018S20024基础扶持艺术学院崔之进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研究3 252242018S20025基础扶持艺术学院于薇17-19世纪东亚美术研究3 262242018S20026基础扶持艺术学院李小旋两周人形装饰初探3 272242018S20027基础扶持人文学院赵政原旅游外交背景下跨国旅游合作的实现路径与模式研究2 282242018S20028基础扶持人文学院张晓青《学衡》杂志文学翻译研究2 292242018S20029基础扶持法学院单平基私法视野下的水权配置研究2 302242018S20030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陈洪涛地方政府环境态度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关系研究2 312242018S20031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朱冬梅不同再保险方式下的违约强度研究2 322242018S20032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鞠传静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安全管理策略及结果分析2 332242018S20033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李守伟基于二分网络的中国银企系统重要性研究2 342242018S20034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赵驰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定位和引入不同类型民营资本的社会福利2 352242018S20035基础扶持艺术学院孟凡行中国艺术民族志知识生产个案研究2 362242018S20036基础扶持外国语学院陆薇薇日本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研究2 372242018S20037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汪敏达平台型组织管理控制创新实验研究2 382242018S20038基础扶持外国语学院吴婷多语环境中学术交流话语的多模态研究2 392242018S20039基础扶持经济管理学院顾欣“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跨境电力贸易的合作时序与市场机制研2 402242018S20040基础扶持外国语学院李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话语研究2 412242018S20041基础扶持人文学院高广旭《资本论》与市民社会的政治哲学重构研究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创新团队项目考核表
( 2018 年度)
批准号学科类别
项目名称
批准立项时间
原计划完成时间
项目负责人电话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西南大学社科处制
一、研究工作情况(可另加附页)
二、本研究项目成果一览表(附成果复印件)
注:本表填写的项目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及项目批准号”(未标注者不统计);研究咨询报告附盖有采纳单位公章的采纳证明(注明采纳内容及价值)在本报告书之后装订。
合作成果的署名人限署名最靠前的2人。
三、经费使用情况单位: 元
三、项目负责人签章
四、所在单位意见。
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报告中国科技创新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部近日发布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报告》。
此报告基于2018年度的各类科技成果并予以综合评价,以期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引。
一、报告主体该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总体评价、领域评价、科技统计、科技新闻和附录。
其中总体评价介绍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成果的情况和概况,领域评价则涉及各个领域的重点成果和技术状况,科技统计则是对科技数据进行归纳和展示,科技新闻则主要报道了一些科技新闻事件,而附录则是对评价指标、统计方法等的解释。
二、总体评价从总体评价中可以看出,2018年度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总体水平呈现出积极态势。
总体评价分为研发投入、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综合评价。
其中,研发投入方面,我国科学研究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成果数量逐年增长。
科技成果方面,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具有国际领先地位。
成果转化方面,我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转化效益,但有些成果“出口困局”还需突破。
三、领域评价从领域评价中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高技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在2018年度具备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例如,在计算机领域,我国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领域都展现出良好的研发水平。
而在高技术制造方面,我们成功研制出了超大型压力容器、透明膜及碳纤维等高性能材料,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此外,新能源方面,我国取得了太阳能电池和光伏发电等领域的佳绩,这对于推动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技统计从科技统计中可见,我国科技实力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从科技资源统计来看,我国科研人员数量在全球占比逐年提高,而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方面所占比重持续增长。
此外,从高层次人才方面来看,我国新增院士和国家杰出青年等方面的人才逐年增加,人才储备逐渐增强。
这说明我国科技实力逐步提高,科技人才培养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五、结语2018年度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但在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科研经费总体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加,为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至目前,我国科研经费总体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我国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持续增加。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其次,企业对科研经费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不少企业纷纷增加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了科研经费的整体增加。
再次,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高校和科研
机构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越来越注重效益,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评估,提高了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此外,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结构不断优化。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我国逐渐加
大了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创新的突破。
总的来看,我国科研经费总体情况呈现出逐年增加、投入结构优化、利用效率
提高等积极趋势。
这为我国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希望未来我国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
212023年9月上 第17期 总第413期科技创新驱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 引言为加大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自2006年以来设立“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科费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可根据单位实际发展方向,自主安排该项经费,此举为科研院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基科费专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项目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激励。
2021年,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中“扩大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范围”的有关要求,财政部印发了补充通知[3],规定“科研院所可从基本科研业务费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并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且“奖励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由科研院所自主决定”。
用好奖励经费,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利用基科费创新的积极性,是科研院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根据基科费使用原则,结合资助体系,确定了“激励创新、培养人才、扶持青年”基科费奖励经费的使用原则,制定了的海洋二所基科费奖励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奖励方案),并取得初见成效。
1 基科费资助体系海洋二所基科费专项自2006年设立以来,资助体系不断优化,形成了一套分级分类的项目资助体系[4]。
重点类项目以提升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下设4个子类型:(1)预研项目,用于资助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自然资源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围绕重点区域开展预研工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提供必要性、可行性论证;(2)重点支持项目(以预研项目为前提),用于资助联合本单位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国家需求及自然资源部职能开展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3)交叉学科资助项目,用于资助以学科交叉为基础,围绕国家需求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技活动成果应用、科技活动基本情况分析科技活动指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
所谓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指在一个机构的范围之内,并列入这一机构的工作计划,由这一机构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的科技活动。
统计的科技活动,指调查范围内有组织有系统开展的科技活动。
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及科技服务活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438.14万人年,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461万人年,比上年末增加22.86万人年,同比增长5.22%。
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77.93亿元,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17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9.07亿元,同比增长10.46%。
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090.37亿元,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2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63亿元,同比增10.88%。
2018年我国科技成果登记数65720项,2019年我国科技成果登记数66520项,比上年末增加800项,同比增1.22%。
2018年我国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2019年我国国家技术发明65项,比上年末增加2项,同比下降2.99%。
科技发展是不定向的。
也就是说难以预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总体来讲未来我国学技术研究将集中在无人驾驶(车联网)、AR、VR、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