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5.2《图形的变化》课件 苏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733.50 KB
- 文档页数:12
什么是视角
难易度:★★
关键词:画立体图形
答案:
人眼到视平面的距离视固定的(视距),视平面左右两个边缘到人眼的连线得到的角度就是视角。
【举一反三】
典例:看教室黑板上的同一幅画,是离黑板近,视角大;还是离黑板远,视角大呢?是离黑板近看得清还是远看得清呢?由此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思路引导:本题考查视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视角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人眼到视平面的距离视固定的(视距),视平面左右两个边缘到人眼的连线得到的角度就是视角.根据视角的定义可得:离黑板近视角大,离黑板近看得清.结论:视角大,看得清.
标准答案:离黑板近视角大,离黑板近看得清.结论:视角大,看得清.
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图形的变换,对于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图形有哪些运动?学生回答:平移、旋转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立体图形、图形的变化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和图形的变化。
这一章的内容是学生从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过渡的关键章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图形的变化,如平移、旋转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体图形的的基本知识,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二维图形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但立体图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另外,图形的变化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学会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来变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2.图形的变化规律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同时,结合“实例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团队协作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立体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立体图形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同时,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如柱体、锥体、球体等。
5.2图形的变化
一、选择题
1.经过平移或旋转不行能将甲图案变为乙图案的是().
2.如图中, 4 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此中,能够经过平移△ ABC而获得的三角形有() .
A.0 个
B.1个
C. 2个
D.3个
3.将图甲旋转 180°后,获得的图形是().
4.如图,假如把图中任一条线段沿方格线平移
的 3 条线段首尾相接构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A.4 步 B.5步 C.6步1 格称为“1 步”,那么要经过平移使图中
) .
D.7步
二、填空题
5.平移线段 AB,使点 B挪动到点 C的地点,若 AB=10cm,BC=8cm,则点 A 挪动的距离是cm. 6.如图,线段CD是线段 AB 经过向左平移格,再向下平移格后获得的.
7.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只改变图形的.
8.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绕着它的一个锐角极点旋转后它的直角极点落到原斜边所
在的直线上,那么最小的旋转角是.
9.如图,把甲图案“扶直”属于变换.甲图案与乙图案形状、大小完整同样,若让甲图案与乙图案重合,还需变换 .
三、解答题
10.如图,经过平移,小船上的点 A 移到了点(1)请画出平移后的小船.
(2)该小船向下平移了格,向
B.
平移了格 .
A
B
参照答案
一、 1.C 2.C 3 .D4. D
二、 5.8 6 .2,37 .大小形状地点8. 45°9.旋转平移
三、 10.解:( 1)图略 .
(2) 4;左; 3 .。
第5章 走进图形世界 5.2 图形的运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 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 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2. 初步感知旋转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知识点01 图形的运动1.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图形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
2. 只改变大小,不改变形状的图形运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即学即练1】1.自行车的车轮辐条是一条线,当车轮飞速旋转时,辐条就飞速转动形成( ) A .点 B .线C .面D .体【答案】C 【分析】根据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可得答案. 【详解】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辐条(线段)飞速转动形成面(圆), 故选:C .知识点02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即学即练2】2.将下面四个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能够得到如图所说的立体图形的是(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B.C.D.【答案】A【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结合常见立体图形的形状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面动成体结合常见立体图形的形状得出只有A选项符合,故选A.知识点03 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变换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微点拨】1.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的两个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描述平移现象时,要描述成“某物体或图形向某方向平移了几个单位或多远” 。
2.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个要素:一是旋转点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三是旋转角度。
描述旋转现象时,要描述成“某物体或图形沿某一点按某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
图形的变化
在动手实验中领会图形的平
: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
:长方形纸绕它的一条边旋转;直角三角尺绕它的
举出生活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二、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在点划线一旁空白的方格中画图,使点划线两旁的图形完全相同.:.
任务2:(1)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的,将准备好的纸片沿虚线剪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图(
:.
三、拓展提升
任务1:将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相等的一边拼在一起,尝试拼出所有不同的图形.
:.
.右边四个图形中,形成方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4.如图所示,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P、Q、M、N四组图形,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 数学1.2 活动 思考第二章 有理数2.1 正数与负数 正整数、负整数。
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①能够写成分数形式mn (m 、n 是整数,0n ≠)的数叫做有理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2.3 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2.4 绝对值与相反数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小。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运算律 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6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乘法运算律 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③分配律:()a b c a c b c +⨯=⨯+⨯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 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2.7有理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na -----幂,a 为底数,n 为指数。
(平方、立方)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
5.2图形的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试验了解平面图形如何通过旋转变化成立体图形,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原理。
2、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积累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平面图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立体图形,简单图形拼成复杂的图形。
【学习难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想象和动手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体会图形的变化。
2.运用动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及运动的观点解决有关图形变化的问题。
【课前预习】1.填一填(1)图形是由、、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线与线相交得到。
(2)立体图形都是由围成的。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2.想一想(1)长方形纸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呢?(2)你能把一张纸片沿一条直线剪去,然后能组成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吗?动手做一做。
【问题情境】你能从下面的现象中分别联想到什么图形?(1)夏天的夜晚,天空中一颗流星飞逝而过;(2)动画片中,孙悟空舞动如意金箍棒;(3)把一元的硬币竖立在桌面上,让它快速旋转。
【自主探究】1、想一想从上面问题中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2、连一连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3、说一说构成下面每个图形的一个基本图形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由基本图形变换而成的?【应用探究】例1:右图中,旋转1周得到左图立体图形的为()A B C D例2:如果把下列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相等的边拼在一起,可以拼出几个不同的平面?并画出图形。
做一做:1. 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的边拼在一起,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说出每个图形名称。
2.下图沿点划线折叠后形成怎样的图形?请试着画出来。
(1) (2) (3)3.下图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将图沿虚线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