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比 改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24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生物体中细胞分裂的两个基本过程。
它们在某些方面相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相似点:
1. 都是细胞的分裂过程,旨在产生新的细胞。
2. 都包括一系列的细胞周期阶段,如G1期(生长期)、S期(复制DNA期)、G2期(前期)和M期(分裂期)。
3. 都需要细胞的准备工作,如DNA复制。
异点:
1. 有丝分裂发生在体细胞中,而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配子)中。
2. 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完全一样的细胞,每个细胞都与原细胞有
相同数量和种类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细胞,每个细胞只有
原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目。
3. 有丝分裂只进行一次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4. 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过程,减数分裂是产生配子以
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
5. 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对应的染色体在形状、长度和位置等方
面基本相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对应的染色体在形状、长度和位
置等方面有所不同。
总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
在目的、细胞类型、细胞次数和染色体排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人为的划分为几个时期,而且各个时期又各具特点。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它们发生在细胞内的变化,属于微观世界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
本节知识是理解遗传学的基础,属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对本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遗传学学习。
本文将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发生部位、各期特点以及生物学意义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将采用比较教学中的图表法来阐述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概念及特点比较1、有丝分裂:植物体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是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其特点是染色体有规律的变化,其本质是遗传的变化。
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
2、减数分裂: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所进行的特殊的有丝分裂。
其特点是:(1)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2)一个母细胞分裂成四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3)子细胞中具有双亲遗传性状。
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变化特点的比较注:M、N——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
用M、N以示区别由以上表格可总结出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生对象。
减数分裂只能发生在二倍体或多倍体生物细胞中,出现在动物配子的形成和高等植物在花粉粒和胚囊形成以及在具有世代交替的植物孢子形成过程。
有丝分裂则在多数植物单倍体时期及双倍体时期都存在着。
2、子细胞的数目。
有丝分裂每个母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而减数分裂经过一次分裂是产生四个子细胞,而且子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3、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期I位于赤道上染色体数目不同。
有丝分裂中期只存在有两条染色单体,而减数分裂则是成对的位于赤道板面上的。
即:此时赤道面上有四条染色单体。
它们分别成对的位于赤道面上。
4、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及遗传性状。
减数分裂只有母细胞的一半,且兼具双亲遗传性状。
有丝分裂则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性状。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减数分裂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但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分裂后形成的细胞里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而有丝分裂则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也分裂一次,分裂后所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变化;二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主要出现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之中,并且前期比有丝分裂的前期更为复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要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并且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交叉、互换。
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
减数分裂中的两次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已经完成。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没有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在不同的生物中,减数第二次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的长短是不同的,有些生物具有短暂的间期,而有些生物则在末期I结束以后,会立即进入前期II变换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掌握它,以提高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灵活、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下面就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谈谈笔者的教学体会。
1.从表格式、坐标式的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表格式。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表格式表示(见表1、表2)。
(2)坐标式。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也可用坐标曲线表示(图1、图2)。
2.从图解式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三看”图形(表3)。
注:若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则只看细胞的一极。
根据表3判断图3中4个细胞分裂图中,哪些属有丝分裂,哪些属减数分裂的图像。
分析图A:一看染色体数目是3,为奇数,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像。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在过程和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比较,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
一、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核期、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和有丝分裂期四个阶段。
有丝分裂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以及真菌等生物。
有丝分裂的主要功能是分裂细胞,产生两个具有完整染色体组的子细胞。
1. 有丝核期有丝核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包括有丝核形成和染色体准备两个过程。
在有丝核形成过程中,原核细胞核膜解体,形成两个原丝核。
染色体准备则是指染色体以复制形式存在,即每个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 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主要特点是纺锤体的形成。
纺锤体是由纺锤丝、星结和纺锤体极等结构组成,起到引导染色体运动的作用。
3. 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三个阶段,纺锤体将染色体从细胞核的中央分离,运送到细胞极点。
这一过程称为分裂。
4. 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期是有丝分裂的最后一个阶段,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分开,每个子细胞获得一套完整的染色体。
随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每个细胞具有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
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仅在生殖细胞中进行。
它包括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两个阶段,目的是形成配子细胞,即性细胞。
通过减数分裂,配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并重新组合基因。
1. 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Ⅰ是减数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包括交叉互换、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三个过程。
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样可以使得基因在配子细胞中重新组合。
染色体分离则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开,每个子细胞获得一套含有减半的染色体。
2. 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Ⅱ是减数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与有丝分裂相似,但没有染色体复制过程。
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识别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首先应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概括为下表:时期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图形特点有同源染色体,且有联会和四分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
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
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期图形特点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旁;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后期图形特点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极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末期图形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有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裂起始细胞 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染色体复制次数 一次 一次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连续两次着丝点分开时期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不发生发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不发生 发生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N →2N 2N →N核DNA 含量的变化 2C →4C →2C2C →4C →2C →C 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子细胞个数两个四个相同点染色体都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均有子细胞产生;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相似【归纳总结】: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数量的变化曲线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图像的识别【归纳总结】:识别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像规律2.请在图像下方的横线上写明是哪种分裂方式哪个时期,以及判断的依据依据:依据:依据:。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
M期一般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10%。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有关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注: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
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
(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概念: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一、真核细胞分裂类型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二、概念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针对体细胞)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
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前)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2条染色体=4条染色体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1个四分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图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三、各分裂期特点及分裂图象比较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减Ⅰ(有同源染色体)减Ⅱ(没有同源染色体)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每对染色体散乱在纺锤体中央,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交叉互换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同源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染色体整齐排成两排),与减Ⅰ前期一起叫‘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向两极的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四、数量变化及其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为依据,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N,DNA=2N则有丝分裂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4N 4N--2N DNA分子2N--4N 4N 4N 4N 4N--2N染色单体0--4N 4N 4N 0 0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卵)原细胞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卵母)细胞)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2N 2N N N 2N 2N--N DNA 2N--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染色单体0--4N 4N 4N 4N 4N--2N 2N 2N 0 0减数分裂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解判断方法:1. 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主要找到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的)2. 有同源染色体的,看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等)如果有行为变化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3、从图解式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三看”图形注:若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则只看细胞的一极。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一、真核细胞分裂类型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二、概念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针对体细胞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前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2条染色体=4条染色体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1个四分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图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三、各分裂期特点及分裂图象比较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减Ⅰ有同源染色体减Ⅱ没有同源染色体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每对染色体散乱在纺锤体中央,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交叉互换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同源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染色体整齐排成两排,与减Ⅰ前期一起叫‘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向两极的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四、数量变化及其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为依据,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N,DNA=2N则有丝分裂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4N 4N--2N DNA分子2N--4N 4N 4N 4N 4N--2N染色单体0--4N 4N 4N 0 0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卵原细胞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卵母细胞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2N 2N N N 2N 2N--N DNA 2N--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染色单体0--4N 4N 4N 4N 4N--2N 2N 2N 0 0减数分裂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解判断方法:1. 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主要找到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的2. 有同源染色体的,看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等如果有行为变化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3、从图解式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三看”图形注:若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则只看细胞的一极;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如果染色体数为偶数,则进行第二看;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则进行第三看;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4、从细胞分裂结果来认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1看子细胞数目;1有丝分裂的结果产生2个子细胞; 2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细胞;3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2看子细胞的形态变化1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相同;2精子形成过程需要经变形阶段; 3卵细胞的形成不经变形阶段,但型体大六、细胞分裂中几个概念的分析1、基本概念理解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相互配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不同的一般指性染色体,如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分裂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2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分裂消失于后期,减数分裂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3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2、几种数量关系1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2染色单体数:若有染色单体,则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为零3DNA分子数:若有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4三者之间的关系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染色单体数=2倍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其他时期: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0;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5细胞数目关系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 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七、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产生配子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1,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2,减Ⅰ末期模仁重现,但染色体并不解旋成染色质3,减Ⅱ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间期,直接进入前期没有DNA复制,但又中心体倍增; 4,精子或卵细胞的来源问题个体染色体组成AaBb①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相同如Ab,Ab—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b②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互补”如AB,ab——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B,ab;同一个精原细胞AaBb③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有相同也有“互补”如AB,aB——来自同一个体AaBb的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④两个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相同如AB,AB——来自第一极体AB⑤两个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互补”如AB,ab——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AaBb 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两个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相同和互补如AB,Ab——来自同一个体AaBb不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5,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子细胞名称:①有丝分裂:体细胞②减Ⅰ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产生次级精母细胞产生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③减Ⅱ产生的是:精细胞或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或第二极体产生精细胞或第二极体产生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练习:1. 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A.4、8、8 B.2、4、8 C.8、16、16 D.8、0、82.已知某植物种子胚乳细胞中含有18个染色体,该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根尖生长点某细胞染色体数目形态清晰且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此时细胞内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个数分别是:A、6和6;B、18和36;C、12和24;D、24和483.一个卵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其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和实际种类是A 16和1B 8和4C 16和2D 8和24.某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n,则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精子中的DNA含量应依次为:A 2n,2n,4n,n,nB n,4n,2n,n,nC 2n,4n,2n,n,nD n,4n,2n,n,2n5.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分别是A 4,8,8B 2,4,8C 8,16,16D 8,0,86.某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1:1 B.1:2 C.1:3 D.0:47.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能产生极体的生物是A.雄鸡B.玉米C.变形虫D.母牛8.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A.4∶1B.2∶1C.1∶2D.1∶19.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A.2种和2种B.4种和2种C.2种和4种D.8种和4种10.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B.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1.如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下图是某些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设有关生物均为二倍体:A B C D E F G1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图有;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有;2图A中的细胞有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3图E和图A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和;4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别是,不含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13.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图 1 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14.2014·江苏,28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__;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完美图表对比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中,同学们经常感到难做的是一些图形和图象题,特别是关于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同学们把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以及数目背诵的滚瓜烂熟,可一做题目,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原因在于没有理解,或是没有把变化规律与图象联系起来。
不过还有一点是有些高考辅导书,不管是教师用书还是学生用书,把一些图象画的模糊甚至画错,把学生搞得不知所措。
下面是我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1、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如下:(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色体为2N)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的含量2a→4a4a4a4a4a→2a染色体数目2N2N2N2N→4 N4N→2N染色单体数目0→4N4N4N→000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图象可以表示为: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染色体的变化是后期一开始就从2N→4 N,而到末期结束的那一瞬间从4N→2N。
所以其图象是末期结束的瞬间下降到2N。
有些书中的图象从末期开始就是2N了,是错误的。
在瞿中和、王喜忠和丁明孝的《细胞生物学》中,这样描述的: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即进入末期(telophase)。
……到达两极的细胞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新装配[1]。
显然此时细胞没有分开,染色体还没有减半。
只是到了末期结束时,细胞才一分为二,染色体才减半的。
1、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为2N)]①性源细胞[精(卵)原细胞]②初级性母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③次级性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④性细胞[精(卵)细胞]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DNA分子2a→4a4a4a4a4a→2a2a2a2a2a→a a 染色体2N2N2N2N2N→N N N N→2N2N→N N 染色单体0→4N4N4N4N4N→2N2N2N2N→000同源染色体N N N N→0000000正确的图象表示为:减数分裂原则1:染色体加倍:只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