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4211290.html,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作者:黄昕璐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4期

【摘要】投资是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投资效率的高低也备受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而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效率。尽管我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改善,但从整体来看,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普遍不高。这是企业投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参考现阶段各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对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分别从会计信息质量、投资效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投资效率;会计披露

投资是企业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问题,关系着一个公司未来的发展,同时投资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必然会影响这个国家企业的发展,政府也会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管理,在“投资”这一问题上就毫不例外。相关学者在关于何种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的研究中发现包括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以及信号传递三种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解释了它们对投资效率的作用原理。委托代理的兴起使管理者和投资者分离,管理者为了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会选择向投资者隐瞒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加上管理者承担的风险和投资者也有所不同,即使一些项目的净现值为负,他们也仍然选择投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投资效率。

一、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综述

Jones(1991)在其研究中建立了著名的 Jones 模型来研究不可操纵的应计项目,这一模型能够容纳较大的样本,能进一步提高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Dechow 和 Soloan(1995)又发现 Jones 模型在收入被操纵时会产生误差。因此,他们根据 Jones 模型添加了收入确认的盈余管理。他们还认为这一模型优于其他此类研究模型,更具有可靠性。

葛家澍(2005)在其文章中指出企业公开的会计信息必须达到其规定的质量标准,其中最本质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这些信息对于投资决策者而言就是没有价值的。同时,根据这些无价值信息做出的决策必然是错误的、有风险的。

上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会计 文献综述

会计文献综述

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 文献综述 引言: 20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再到后来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等,说明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本文在此对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下就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信息化特征及变化 刘国辉(2009)认为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蒿俊晓(2011)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进步,财务信息数字化、财务信息交换与公布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下财务会计工作的主流,网络财务系统的建立,为计算机财会全面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软件保障。 二、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 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刘丽、胡艳(2007)指出ERP系统中,通过设置大量的信息首先由业务部门或生产部门整理,核算并录入完成。ERP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最后再肘打印的凭证正进行审核。另外ERP中会计模块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原有数据向新系统的转移。在现有的ERP环境下,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即企业制造费用按照车间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各产品直接人工、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作为标准进行分配。比较便利。王莹(2010)ISCA模型:杨周南(2003)提出ISCA模型,一是建立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题·单选题】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的是()。 A.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公允价值模式改为成本模式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D.因追加投资,使原投资比例由50%增加到80%,而对被投资单位由具有重大影响变为具有控制权,故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D 【解析】选项A、B和C的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违背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确认预计负债 B.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提供可比信息 D.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入账 【答案】D 【解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核算,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其他选项不符合。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与规范、市场创新不断深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WTO的加入和QFII的引入使得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投机思维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缩水,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经成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投资价值是一种资产投资理论,它是非强调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其精髓在于如何寻找及评估价值,投资价值者的原则是市场价格远低于股票内在价格,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定位分析,选择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并应用投资技巧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最大的盈利目的。 一.白酒类市场宏观分析 夏芳在《茅台进入下降通道高端白酒市场或生变数》一文中讲述茅台的涨价和降价这一事实,通过记者采访白酒专家铁犁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的回答作为开题,展开对白酒降价原因的分析,专家们认为茅台的降价是因为价格过度飞涨,导致不少经销商大量囤货,价格下降时对囤货的消化:另外,限制“三公”消费也是价格下降的主因,去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开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机关事务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白酒企业追求“伪时尚”?》,郭佑辰在文章中认为“无酒不成席”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酒习惯,它所指的是餐桌上要有酒,而且越是重要、正式的场合越是不能离开酒,尤其是白酒。从市场发展来看,白酒这个特殊的产物,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地位、层次、品位、圈子等特征的价值联想,还能出色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对白酒选择特点为:对白酒有选择差异大,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因为消费心理差异之大,选择白酒品牌往往差异很大,且消费者众口难调,优质及低劣的白酒在市场上会同时存在;伪时尚趋势明显,目前的中高端白酒消费,基本以商务、政务宴请为主,而宴请方主要是满足对方或自己的某种心理欲望。白酒品牌的选择不仅能体现主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而且还能折射出主人的生活品位及个性性格等特征,“时尚”开始成为一些消费者心理诉求的重要要素,但白酒,自古以来和时尚都相距甚远。 田聪和王建强的《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认为,白酒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白酒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很大。现状分析:在1996 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值801.3 万吨,至2004年一直处于衰退状态,从2004年开始,,我国白酒行业一路稳步回升,产量逐年增长,幅度逐步递增。另外,由于白酒是一个粮食消耗性产业,与国家倡导的环境保护政策不太吻合,国家可能会在产业政策上对白酒行业进行结构性限制与整合,重新进行资源配置,鼓励大中型白酒企业发展,这对大多数中小白酒企业将会很不乐观。一.白酒产量波动原因分析: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其次是替代产品的发展。二.白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一)从“品牌战”到“品类战”,,我国白酒产品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茅台、五粮液的第一集团。其次是以泸州老窖、洋河、郎酒等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竞争相当激烈,各品牌都想从第二集团脱颖而出,成为继茅台、五粮液之后的第三品牌。(二)其他酒类对白酒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酒类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取消关税壁垒,洋酒大量进入,国内的啤酒、保健酒、黄酒、加上国际葡萄酒等都给白酒行业的扩张带来了压力,不断蚕食着白酒的市场份额。三、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高端白酒市场继续垄断,2010 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的销售额整个白酒行业销售额的百分分别为39%、37%、7%;中高档酒竞争加剧,低档酒销量减少,调查显示,有32.5%的消费者择20- 40 元的白酒,38.7%的消费者

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会计论文:试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企业会计作为一顶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企业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拟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原因;对策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向会计主体外部提供会计信息。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清晰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然而,近几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以至于影响企业投资、纳税及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各个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并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批评指正。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从微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若是国家资产的投资,则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产生了投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还本付息的结果。若国家银行是其债权人,则造成了呆账或死账,形成了金融风险。若公众是其债权人,则形成了债务纠纷。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有可能进入瞎指挥、盲目管理的状态,并使企业的商誉水平大幅度下降。从宏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收入有可能被大量地偷逃,国家就得不到应有的国库收入,国家机器就不能得以顺利地运转。国家应征收的税收收入大量散失在社会上,就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激化社会在分配上的矛盾。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传递给全国、全社会的信息失去真实性,影响所及诸如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误导作用。基层会计信息失真,给微观主体的决策也会造成决策失误的后果。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效益状况等数据虚假,会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物质性,使所有市场参与者面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风险,而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会计信息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 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试行了各种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绩效与生产经营者的个人收入挂钩,以隶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的高收入,自然会努力工作,但在某些主客观原因不能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时,为了保护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不致减少或丧失,自然会将目标转到篡改其经营业绩的财务资料上,通过作假帐来达到预先确定的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目的。这种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带有普遍性的。学会计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434211290.html,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Abstract:The disclosure quality research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of accounting research.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product of systematic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activities.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objectivity, relevance, clarty, comparability, substance over form, importance, prudence and timeliness. As capital market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capital market order,which restricts the market economy high-spe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Therefore, sol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blems,finding ways to improve the listed compani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 is still need to seriously discuss in the pres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not sufficiency and falsity, identify the timeliness may affect China listed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ut forward improving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qualit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so on.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Disclosure Quality;Accounting Information;Influ- encing Factors;Research

会计信息质量外文文献及翻译

会计信息质量在投资中的决策作用对私人信息和监测的影响 安妮比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瓦特史考特廖,多伦多大学 约瑟夫韦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简介 管理者与外部资本的供应商信息是不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如何影响金融资本 的投资的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会计质量越好,越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和对融资成本的约束。与此相一致的可能性是,减少了具有更高敏感性的会计质量的公司的投资对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威尔第和希拉里发现,对企业投资和与投资相关的会计质量容易不足,是容易引发过度投资的原因。 当投资效率低下时,会计的质量重要性可以减轻外部资本的影响,供应商有可能获得私人信息或可直接监测管理人员。通过访问个人信息与控制管理行为,外部资本的供应商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降低了会计质量的重要性。符合这个想法的还有比德尔和希拉里的比较会计对不同国家的投资质量效益的影响。他们发现,会计品质的影响在于美国投资效益,而不是在日本。他们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不同的是债务和股权的美国版本的资本结构混合了SUS的日本企业。 我们研究如何通过会计质量灵敏度的重要性来延长不同资金来源对企业的投资现金 流量的不同影响。直接测试如何影响不同的融资来源会计,通过最近获得了债务融资的公司来投资敏感性现金流的质量的效果,债务融资的比较说明了对那些不能够通过他们的能力获得融资的没有影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们限制我们的样本公司有所有最近获得的债务融资和利用访问的差异信息和监测通过公共私人债务获得连续贷款的建议。我们承认,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可能较低获得债务融资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偏见拒绝了我们的假设。 具体来说,我们确定的数据样本证券公司有1163个采样公司(议会),通过发行资本公共债务或银团债务。我们限制我们的样本公司最近获得的债务融资持有该公司不断融资与借款。然而,在样本最近获得的债务融资的公司,也有可能是信号,在资本提供进入私人信息差异和约束他们放在管理中的行为。相关理论意味着减少公共债务持有人获取私人信息,因而减少借款有效的监测。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我们预测,会计质量应该有一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财务创新文献综述

1内部控制信息化 刘志远、刘洁(2001)1从内部控制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入手,阐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点与新问题。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但信息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也给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主张把信息作为控制的关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出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几个关键步骤。 王海林(2008)2对IT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对IT控制、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SOX法案、COBIT、ITIL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或研究的内部控制框架或法律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工程实施体系、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模式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分析。 石爱中(2007)3提出信息技术可以降低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可以将人为控制变为程序控制,并使控制变得灵活可靠;可以形成手工条件不可能设置的控制,增强控制的功能;可以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控制效果。并提出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五个角度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具体内容。 陈志斌(2007)4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关经营决策的信息可以实现对经营决策过程及其影响的实时、充分、同步的反映,大大降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信息的实时传输成为信息化生态环境中企业的一项基本特征。此时,传统生态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依然存在但可能有所减弱。并提出信息化生态环境中企业将面临许多新的特殊风险,诸如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的治理风险、软件中内控机制漏洞风险、系统运转的不稳定性风险、操作的人为风险等。 杨雄胜(2011)5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下,各工作岗位通过计算机软件固化流程,打破以前管理普遍面临时空分隔局限,保证岗位实时作用,可以克服有些业务环节岗位功能缺失问题,即尽职在位不缺位;各环节的相关岗位既协配又制约,程序手续衔接紧密,有效克服以前管理经常碰到的工作越位问题,即负责到位不越位。这样的内部控制,必然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自动实时计量并报告己成现实,计算机至现在己不再是一个应用的手段,而是一个生存的必需环境,如此,内部控制必将由关注过去控制现在变成预期未来调控现在,从而会针对更多不确定性做出相机控制,从而与风险管理自然而然融为一体。 骆良彬、张白(2008)6提出信息技术波及各行各业,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的信息化过程对企业的影响极其巨大,它革命性地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 1刘志远, 刘洁.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 会计研究, 2001,12:32-36. 2王海林. IT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讨[J]. 会计研究, 2009,11: 63-68. 3石爱中.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改造[J]. 审计研究, 2006,6: 3-7. 4陈志斌. 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 会计研究, 2007,1:30-37. 5杨雄胜. 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 会计研究, 2011,8: 46-52. 6骆良彬, 张白.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 2008, 5:69-7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或者融资等经济决策、评估上市公司过去经营状况和预测未来经营业绩、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状况或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的功能也日益明显和突出,而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关乎其使用者经济决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关乎资本市场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更关乎社会经济的正常和有效运行。因此,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便成为一个必然的研究课题。通过认真品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难看出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属性、会计信息监管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层面,而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也大多从定性的角度进行研究,虽然有一部分涉及到了定量评价甚至是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是由于评价标准不够合理或者评价方法不够适用等原因,未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评价做出突出的贡献。 鉴于此,拟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出发,重点探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模型。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现状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系统不尽完善的情况,总结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合理界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形成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并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披露等诸多环节充分考虑在内,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细分,建立相应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设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模型,并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应用于具体的上市公司实例,最终得出较为理想的评价结果,证实了两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定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改善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有效评价的现状,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种量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好方法,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中文内容提要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是信息发展的新世纪。随着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信息技术正在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进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会计作为处置信息、运用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当然也会接受面临被信息技术冲击的挑战。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财务会计在会计记录、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进而对以此为基础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与此同时也关于防备会计信息质量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要两面性,会计信息系统也是有利亦有弊,可以为企业创造出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把新的不足和新的挑战带给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这一背景,就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Abstract I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the new centu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changing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hanging people's thinking habit. Accounting as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 activities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is also fac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lleng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mode of management to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of each unit, to play a decisive role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However,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n the one hand, for enterprises to create huge benefits, on the other hand, but also to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has brought new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This text combin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discusses it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Key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influence

会计信息失真文献综述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班级:08级会计学2班作者:周清清指导老师:刘斌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财务造假和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估计在9875亿元到12570亿元之间,占GDP的13.6%到16.8%。其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所引起的损失至少占总损失的40%。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根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将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作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本文献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表现以及危害,从而提出治理对策。笔者主要查阅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中国期刊论文网、万方数据库和图书馆馆藏图书等资料,共搜索出多篇论文作为支撑材料,主要的文献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浅析》、《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探析》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等。下面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现状一些专家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涵 1.1 上市公司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市场的产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发展的平台。由于上市公司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征,所以绝大多数中小股东游离于企业之外,成为企业的外部经济人,中小股东等广大利益相关者只能依据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对于上市公司乃至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上市公司及其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 雷俊红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讨》一文中描述: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载体。会计信息的特征表现如下:(1)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它有使用价值,表现在它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作出关于资源使用的合理决策,从而使资源的使用能为自己带来价值增值得极大

会计 文献综述

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 文献综述 引言: 20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再到后来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等,说明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本文在此对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下就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信息化特征及变化 刘国辉(2009)认为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蒿俊晓(2011)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进步,财务信息数字化、财务信息交换与公布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下财务会计工作的主流,网络财务系统的建立,为计算机财会全面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软件保障。 二、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 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刘丽、胡艳(2007)指出ERP系统中,通过设置大量的信息首先由业务部门或生产部门整理,核算并录入完成。ERP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最后再肘打印的凭证正进行审核。另外ERP中会计模块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原有数据向新系统的转移。在现有的ERP环境下,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即企业制造费用按照车间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各产品直接人工、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作为标准进行分配。比较便利。王莹(2010)ISCA模型:杨周南(2003)提出ISCA模型,一是建立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AIS);二是为了确保AIS安全有效

会计信息质量的分析(一)

会计信息质量的分析(一) 最近几年我们目睹了太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骗局,如琼民源、PT红光、大庆联谊、郑百文的欺诈,ST猴王、蓝田股份以及“世纪黑马”银广夏的虚幻神话,都让人触目惊心!这些被揭露曝光者,有人把它比喻为冰山的一角,而那些没有被揭露出来的,估计不在少数。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证券市场频发的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引发全行业信誉危机。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有会计领域外部的因素,也有会计领域内部的因素。外部因素,这里暂且不论,就内部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会计本身有其局限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制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制度原因包括三个构成部分:一是非正式约束的缺陷,这个方面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业务素质等;二是正式约束缺陷,即会计规范的缺陷,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的缺陷;三是实施机制的缺陷,即由于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导致执行中对准则的偏离。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价值投资的基本方法就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关系到分析的准确性。为了更好的分析会计信息,在

分析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分析师们要求寻找以下五个问题的答案。 1.公认会计准则的质量:公认会计准则是否不完善?如果对未来的预测是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的,而公认会计准则却没有包含与企业价值相关的所有方面,那么价值评估将是不完善的。但公认会计准则的质量也是影响预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预期的收益如何计算决定了我们如何准确也估算价值。 2.审计质量:企业的行为是否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准则或是完全的欺诈?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行为是适当的,企业也许会根据惯例而不采用公认会计准则。企业是否在客户没有做出明确认应收款?是否没有确认要求确认的费用或是失摊销成本?是否在使用公认会计准则不允许的会计方法?要回答这些问题,会计师通常要对这些业务很熟悉。所以审计?量把握是审计师的职责范围,需要对审计失效或审计师可能利用准则中的灰色区域接受企业管理层的某些操纵行为保持警惕。

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USEFUL FINANCIAL INFORMATION Hierarchy of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改变 通读2010年8月FASB出版的概念公告之后,我发现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特征方面新的概念公告同1989年推行的概念公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下面我简要的陈述一下前后两个时期推行的概念公告的不同之处以及我对这些改变的理解和看法。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划分上,新旧概念公告就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旧的概念公告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划分出发点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比如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这一特征是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只有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理解会计信息才能达到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效果,等于说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的出发点。然而在新的概念公告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层次划分的出发点则是从信息本身的特征出发的,把会计信息划分为两个层次。 新旧公告在关于会计信心的普遍约束条件上都认为收益大于成本(benefit>cost)是会计信息的普遍约束条件。会计信息也是一类重要的资源,当我们为取它的成本高于其为我们带来的收益时,这个信息就显得没有必要了。但是在对待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特征上,新旧公告有着很大的分歧,1989年的概念框架中,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是会计信息确认的一项重要特征,是一个信息要不要予以采纳公布的重要确认条件。然而,在新的概念框架中,并没有把重要性这一特征作为会计信息确认的标准,只是把这一特征归纳入了会计信息的另一个质量特征相关性特征,是相关性特征的一个表现。关于这个改动,我个人认为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结果,80年代,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很多信息不能得到筛选和保存而被排除在外,但是这些信息仍然对企业管理者有着一定的价值,只是被“冷落”了而已。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处理大量的信息,能够对很多信息予以记录报告,这样就使得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这一特征弱化了。这是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关于新旧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类上,1989年的概念框架基础信息质量特征是相关性(relevance)和可靠性(reliability),然而2010年的概念框架里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却是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表述(faithful representation)。 Faithful 取代了relevance。1989年概念框架用可靠性去描述现在我们说的如实表述(faithful representation),同时列出如实表述(faithful representation),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和中立性(neutrality)作为可靠性的三个方面。然而,不幸的是概念框架并没有对可靠性做出清晰的解释。大众对准则的评价表明大众缺少对可靠性的普遍理解。一些信息使用者关注于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而忽略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另一些信息使用者则注重信息的如实表述这一特征同时关注着中立性。这都说明了性息的使用者并不能对性息的可靠性有很好理解以及形成一定概念。 在1989年的概念框架里,相关性(relevance)下面分别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反馈价值(feedback value)和及时性(timeliness)。可靠性下面也划分为是那个部分: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如实表述(representational faithfulness)和中立性(neutrality).在2010年的概念框架里,会计信息划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基础质量特征(fundamental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和加强性质量特征(enhancing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在基础质量特征下划分为两个部分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表述(faithful representation),相关性下划分为三个部分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证实价值(confirmatory value)和重要性(materiality)。如实表述下分为三个部分:完整性(complete ),中立性(neutral)和如实性(free from error)。加强型质量特征分为四个部分:可比性(comparability),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从划分的层次就可以看出2010年出版的概念公告和1989年的相比改变还是很大的,划分的依据和方法也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适应了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符合企业会计的发展方向。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 述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证券市场也开始兴起。各国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金融市场,并且众多的投资者开始对公司股票进行投资。于此同时,各国的投资者也开始研究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从最初国外投资者的三大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来对其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判断。随后在简单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出现了杜邦分析体系来分析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格雷厄姆在运用杜邦分析法投资失败后,总结出了投资价值的分析方法。其后,其他投资者在投资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多因素分析方法和公司成长性的分析方法。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较晚,但是国内的投资者根据国外的投资价值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适合中国国内股票行情的投资价值研究方法,如相对价值法等等投资价值分析方法。 关键词:投资价值、财务分析、杜邦分析、相对价值 一、前言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已经逐渐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而在金融行业中,证券行业备受关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证券行业进入发展困难时期,虽然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支持中国证券业的发展,但是大众投资者仍然信心不足。拥有投资者的证券公司,其公司业绩和投资价值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2014年年末,国内证券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股市行情被各类投资者

或投资机构看好。而证券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也是各类投资者看好,纷纷投资上市20家证券公司。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证券行业的大公司,投资者也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投资的机会。 对于投资价值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如格雷厄姆的投资价值分析方法,分析公司未来的价值,还有国内的相对价值分析法,适合于国内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分析。这些投资价值理论,对分析海通证券的投资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投资价值研究综述 财务指标分析法能够对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但是由于每个公司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不同会影响到指标的可比性。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杜邦公司推出了一套能够全面分析公司财务业绩的体系,利用三大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其理论基础为: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X资产周转率X权益乘数,而在以净资产收益率为综合指标的核心公式里边,销售净利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权益乘数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通过对三项基本能力的衡量最终计算出目标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杜邦分析体系所运用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仍然只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综合,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而企业的现金流量决定着企业的存亡,所以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只是因为在20世纪初,现金流量表并未问世。随着现金流量表的出现、财务指标运用的推广和人们对财务指标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大评估机构和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