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doc
- 格式:doc
- 大小:48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重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阅读教材P31第1、2自然段)1.体液调节: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其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点拨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体液调节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激素,还包括参与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其他调节因子,而激素调节的研究对象只有激素。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阅读教材P31~P32)1.体温恒定的调节(1)体温平衡(来源和散失)(2)体温调节的过程①体温低于正常体温②体温高于正常体温(3)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2)调节过程(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和意义(阅读教材P 33第1、2自然段) 1.关系: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节影响发育和功能内分泌腺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点拨 机体的大多数生命活动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一般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是主要的调节方式。
连一连判一判(1)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 ℃,由此可判断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分析:此人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在炎热的环境下,建筑工人仍然能够维持正常体温,此时的散热途径几乎只有汗液蒸发这一条了。
(√)(3)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分析: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
(4)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由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中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 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补充练习〗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 A .电荷 B .局部电场 C .局部电流 D .电势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 )完成的A .突触B .突触小体C .突触前膜D .突触后膜 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B .感受器的兴奋性C .中枢突触的数目D .效应器的兴奋性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如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5.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A .感受器B .效应器C .感受器和效应器D .协调中枢 6.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 .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比较长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7.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下丘脑8.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是体液调节的因子。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34.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而是密切联系,彼此协调。
5.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代谢产热;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6.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其散热主要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
7.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参与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9.在寒冷环境中,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
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
10.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
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11.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
12.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有激素、CO2等,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
3.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表现为:①神经调节可控制体液调节;②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
一、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填表]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原理: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2)体温调节过程:2.水盐调节(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2)调节过程:[填图]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CO2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也是体液调节(√)(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3)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达到动态平衡(√)(4)长时间不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5)抗利尿激素增加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6)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2.下列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方式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A.H+B.胰岛素C.组织胺D.递质[解析]选D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由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属于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观点和作用机制。
2. 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
3. 能够分析并诠释生活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际案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探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互相作用- 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理解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作用机制-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制作PPT课件。
3.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模拟神经系统的玩具等。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干系。
2. 讲解新课:分步骤、分层次地讲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知识,包括神经元、神经激动、激素等观点,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和调节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干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互相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如糖尿病、甲亢等疾病的成因,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医学手段进行干预。
6. 总结归纳:最后,教师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干系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在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7. 课后作业:安置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教室表现和学生作业情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据此调整和完善后续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互相作用干系。
2. 掌握影响神经-体液调节的因素,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体液调节除激素外,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稳态调节。
(2)概括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各自在维持稳态上的优势。
(3)以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为例,概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关系。
(4)运用人体稳态与平衡观,结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说出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二、教学重点(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特点的比较。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关系。
三、教学难点对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分析。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图片展示过山车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探讨1、心跳加速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不受意识控制。
2、心跳、呼吸加快与神经调节有关,肾上腺素是由交感神经控制肾上腺的分泌,由此说明,神经系统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来调节心脏活动,也就说说,人体对复杂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通常既需要神经调节,又需要体液调节。
那么什么是体液调节呢?(二)讲授新课1、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调节物质(体液因子):激素(主)、组织胺、NO、CO、CO2等。
(3)传递方式:主要由细胞外液进行运输,然后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作用:调节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
如组织胺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发炎及胃酸分泌等。
如CO2含量升高→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脑干)→传出神经→肺呼吸运动加强→排出CO2→体内CO2含量稳定。
(应用:临床上给患者输氧时,通常输入含5%左右的CO混合气体,以刺激呼吸中枢。
)2(4)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且以激素调节为主。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比较只有体液调节:单细胞动物、多细胞低等动物(如腔肠动物水螅、珊瑚虫等)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以神经调节为主。
3、体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往往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二者的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说教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2章第3节的内容。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以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为例,重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在这节内容中,要注意突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维持稳态的贡献,并注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
⑶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用比较的方法区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图解,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识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关注自身的健康。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四.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我任课的班级属于普通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
七.说学法1.利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2.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当堂习题的训练区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八.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对实例的分析侧重不同,体温调节以教师引导为主,通过问题串,帮助学生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4.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
【学习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学习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自主学习与点拨】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预习完成】
1.等化学物质(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等),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只有调节。
但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的共同调节。
【思考与交流】
1.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有何区别?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随着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
2.两种调节方式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如下表)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神经系统的功能。
【练习巩固】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人体的体温调节
【预习完成】
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2.人的体温调节有双重调节机制。
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3.体温平衡的意义:维持机体,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思考与交流】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5)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6)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7)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二)人体的内水盐平衡的调节
1.水盐平衡也是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的。
是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由下部的一些神经细胞制造,然后储存于中,再由释放出来的。
2.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可产生渴感、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进水的,从而控制渗透压的稳定。
【思考与交流】
1、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2、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是什么?
【练习巩固】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更准确、更迅速、更持久
B.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C.人体饮水不足时,由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D.人体下丘脑受损时,可能会影响到水盐平衡、体温恒定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本课时必须记住的知识】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神经调节于体液调节的关系;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随堂检测】
1、激素、CO
2、组织胺都可对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其调节过程中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都是化学物质 B.都是由细胞产生
C.都能促进机体的生理活动 D.都通过体液的运输
2、人体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静脉点滴1L生理盐水⑤高温下劳动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有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液减少
4、下列哪项不是
..体液调节的特点()
A.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B.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C.作用时间比较长 D.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5、抢救危重患者时,输给患者的氧气中需加入少量CO2,这是因为()
A.刺激呼吸中枢,使患者呼吸加深加快 B.使患者吸入气体接近空气成分
C.使患者吸入气体变酸 D.使患者吸入气体变碱
6、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A.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支配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
B. 在下丘脑的支配下,通过分泌激素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
C. 通过有关神经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代谢减慢,产热减少
D. 通过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提高皮肤温度
7、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正确的是()
①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③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8、人体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上,这是通过下列哪项实现的( )
A.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C.神经---体液调节
D.反馈调节
9、下列关于抗利尿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喝水多,抗利尿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多
C.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D.出汗多,抗利尿素分泌少
10、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组织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11、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
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
(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通过轴突传导到,进而引起小泡中递质的释放。
(3)由图可知,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
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增加。
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12、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B是______。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
量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
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
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这种调
节属于______调节。
(4) 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
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
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
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
使其分泌______,促使血糖含量升高。
该
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
(6)是______。
【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