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输入输出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76
1.如果认为CPU等待设备的状态信号是处于非工作状态(即踏步等待),那么在下面几种主机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中:()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主程序与设备是并行运行的。
A.程序查询方式 B. 程序中断方式 C. DMA方式解: A C B2.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
A.子程序入口地址 B.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 C. 例行程序入口地址解: C3.利用微型机制作了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处理的系统。
在该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受采样的数据,将其放到主存的缓冲区内。
该中断处理需时x 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时y秒。
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秒_____次的中断请求。
A.N/(n×x+y) B. N/(x+y)×n C. Min(1/x, n/y)解: A4.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占用一个____的时间。
A.指令周期 B. 机器周期C. 存储周期D. 总线周期解: C5.通道的功能是:(1)________,(2)______。
按通道的工作方式分,通道有______通道、_______通道和______通道三种类型。
解:(1)执行通道指令,组织外围设备和内存进行数据传输;(2)执行CPU的I/O指令,以及向CPU报告中断。
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数组多路通道6.在教科书图8.7中,当CPU对设备B的中断请求进行服务时,如设备A提出请求,CPU能够响应中断吗?为什么?如果设备B一提出请求总能立即得到服务,问怎样调整才能满足此要求?解:(1)CPU不能响应中断(2)因为同级中断不能嵌套,而A、B设备属于同级中断(3)如果想要设备B一提出请求即能得到服务,则应该使设备B为最高优先级,这里可将设备 B单独接至3级IR,处于最高优先级。
8.设某机有5级中断:L0,L1,L2,L3,L4,其中断响应优先次序为:L0最高,L1次之,L4最低。
计算机组成原理黑皮书笔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解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基础。
黑皮书系列是该领域最经典、权威的教材之一,对于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领域。
它是从硬件角度探讨计算机的结构、功能、性能和工作方式等问题,为软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黑皮书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概念和原则,以及其中涉及的各种技术和工程实践。
第二章:数字逻辑电路数字逻辑电路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组成部分,负责完成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和控制。
其中包括布尔逻辑、数字信号和逻辑门电路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们能够了解到计算机中各种数字组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连接方式。
第三章: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中实现软件和硬件交互的桥梁。
指令系统规定了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指令集合,而汇编语言是一种底层的程序设计语言,用于编写与硬件直接交互的程序。
本章节将介绍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
第四章: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的运行。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了解CPU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指令周期、流水线技术、缓存等重要概念。
第五章:存储器和存储系统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本章将介绍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存储技术和存储系统的设计原则,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内存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本章将介绍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接口标准和通信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方式。
第七章:计算机总线计算机总线是各个硬件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的纽带。
本章将介绍总线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总线的性能和扩展技术。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案第一章:微处理器概述1.1 微处理器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微处理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3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1.4 嵌入式系统与微处理器的关系第二章:微处理器指令系统2.1 指令系统的基本概念2.2 常见的指令类型及其功能2.3 指令的寻址方式2.4 指令执行过程第三章:微处理器存储系统3.1 存储器的分类与特点3.2 内存管理单元(MMU)3.3 存储器层次结构与缓存技术3.4 存储系统的性能优化第四章:微处理器输入/输出系统4.1 I/O 接口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2 常见的I/O 接口技术4.3 直接内存访问(DMA)4.4 interrupt 与事件处理第五章:嵌入式系统设计概述5.1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5.2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与评估5.3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5.4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第六章:嵌入式处理器架构与特性6.1 嵌入式处理器的基本架构6.2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与特性6.3 嵌入式处理器的发展趋势6.4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considerations 第七章:数字逻辑设计基础7.1 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7.2 逻辑门与逻辑函数7.3 组合逻辑电路与触发器7.4 微处理器内部的数字逻辑设计第八章:微处理器系统设计与验证8.1 微处理器系统设计流程8.2 硬件描述语言(HDL)与数字逻辑设计8.3 微处理器系统仿真与验证8.4 设计实例与分析第九章: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9.1 嵌入式软件的基本概念9.2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中间件9.3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9.4 嵌入式软件编程实践第十章: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分析10.1 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10.2 嵌入式系统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10.3 嵌入式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10.4 嵌入式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11.1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架构11.2 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1.3 物联网设备的硬件与软件设计11.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二章:实时操作系统(RTOS)12.1 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2.2 RTOS的核心组件与特性12.3 常见的实时操作系统及其比较12.4 实时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嵌入式系统功耗管理13.1 嵌入式系统功耗概述13.2 低功耗设计技术13.3 动态电压与频率调整(DVFS)13.4 嵌入式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案第十四章:嵌入式系统可靠性设计14.1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概述14.2 故障模型与故障分析14.3 冗余设计技术与容错策略14.4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评估与测试第十五章:现代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15.1 现代嵌入式系统设计挑战15.2 多核处理器与并行处理15.3 系统级芯片(SoC)设计与集成15.4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微处理器概述重点:微处理器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一、填空题;1.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中,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之间进行。
2.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它有自己的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
3.并行I/O接口和串行I/O接口是目前两个最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接口技术。
4.在计算机系统中,CPU对外围设备的管理,除了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外,还有方式、方式和方式。
5.程序中断方式控制输入输出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使A 和B 并行工作。
6.DMA控制器按其A 结构,分为B 型和C 型两种。
7.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A ,它有自己的B 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CPU只负责C 功能。
8.通道有三种类型:A 通道、B 通道、C 通道。
9.二、选择题:1.下面有关“中断”的叙述,______是不正确的。
A.一旦有中断请求出现,CPU立即停止当前指令的执行,转而去受理中断请求B.CPU响应中断时暂停运行当前程序,自动转移到中断服务程序C.中断方式一般适用于随机出现的服务D.为了保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以后,能正确返回到被中断的断点继续执行程序,必须进行现场保存操作2.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_。
A. 子程序入口地址B. 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C. 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的地址D. 主程序返回地址3.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其转换是通过______。
A. 移位寄存器B. 数据寄存器C. 锁存器D. 指令寄存器4.下述I/O控制方式中,主要由程序实现的是______。
A. PPU(外围处理机)方式B. 中断方式C. DMA方式D. 通道方式5.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要占用______的时间。
A. 一个指令周期B. 一个机器周期C. 一个时钟周期D. 一个存储周期6.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是______。
A. 一条指令执行结束B. 一次I/O操作开始C. 机器内部发生故障D. 一次DMA操作开始7.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_。
计算机系统基础袁春风第二版课后答案计算机系统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等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袁春风老师编写了《计算机系统基础》第二版,并在课后附上了一系列的习题与答案。
本文将就该书第二版的课后答案进行论述和解答。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等。
通过学习本章,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总体结构,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如布尔代数、逻辑函数、逻辑门电路等。
同时,还涉及到数字系统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设计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存储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等。
同时,还涉及到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存储器的组成原理。
通过学习本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指令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执行方式等。
同时,还涉及到指令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的编码方式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中央处理器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等。
同时,还涉及到CPU的指令执行过程和数据传输方式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总线与I/O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和I/O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等。
同时,还涉及到总线的分类和总线的组织方式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总线和I/O系统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是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核心课程。
采用系统观、构造观和工程观的教学设计,研究冯诺依曼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指导大家进行系列组成原理实验,提升智能硬件设计及软/硬协同计算机系统编程能力!提升研究生入学组成原理备考能力。
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学科系列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的结构、工作原理、内部运行机制和设计方法。
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建立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
课程学习为研究生考试、后续课程(如系统结构,并行编程、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的学习,参加IT企业招聘等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MOOC 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创造性提出基于构造观、系统观、工程观的教学设计。
其中,构造观重在培养软/硬功能部件设计方法,提升部件级的设计能力;系统观强调硬件结构对软件执行正确性及性能的影响,提升学生软硬协同的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观训练考虑工程制约因素,选择恰当技术、优化工程的意识,提升系统实现能力。
2.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结合教学团队多年系统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经验,参考国际一流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先进经验,引入了易学易用的免费开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本着理论实践一体化、实验目标系统化、课内课外协同化等原则,建立了逐层递进、立足计算机系统、设计型实验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系列原创的课程实验,引导学生从逻辑门电路开始逐步设计运算部件、存储器、数据通路和控制器、流水线冲突冒险机制直至完整的MIPS 流水CPU来深入理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授课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内部运行机制和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建立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素养和软件协同的系统观,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测试1、8086 CPU对I/O接口的编址采用了()。
A、I/O端口和存储器统一编址B、I/O端口和寄存器统一编址C、I/O端口独立编址D、输入/输出端口分别编址2、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用一个()时间。
A、指令周期B、机器周期C、存储周期D、总线周期3、某中断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取样的数据,并将其保存到主存缓冲区内。
该中断处理需要X秒。
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要Y秒,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秒()次中断请求。
A、N /(NX + Y)B、N /(X + Y)NC、min[1 / X ,1 / Y]D、max[1 / X ,1 / Y]4、中断向量地址是()。
A、子程序入口地址B、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C、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的指示器D、中断返回地址5、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
A、通用寄存器B、堆栈C、存储器D、外存6、在单级中断系统中,CPU一旦响应中断,则立即关闭()标志,以防本次中断服务结束前同级的其他中断源产生另一次中断进行干扰。
A、中断允许B、中断请求C、中断屏蔽D、中断保护7、周期挪用方式常用于()方式的输入/输出中。
A、DMAB、中断C、程序传送D、通道8、一台计算机对n个数据源进行分时采集,送入主存,然后分时处理。
采集数据时,最好的方案是使用()。
A、堆栈缓冲区B、一个指针的缓冲区C、两个指针的单缓冲区D、n个指针的n个缓冲区9、通道对CPU的请求形式是()。
A、自陷B、中断C、通道命令D、跳转指令10、描述PCI总线中基本概念正确的句子是()。
A、HOST 总线不仅连接主存,还可以连接多个CPUB、PCI 总线体系中有三种桥,它们都是PCI 设备C、以桥连接实现的PCI总线结构不允许许多条总线并行工作D、桥的作用可使所有的存取都按CPU 的需要出现在总线上11、如果机器采用中断方式进行输入和输出,发生中断请求条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