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部分(5)
- 格式:pdf
- 大小:133.25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内容概括
摘要: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和重要思想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挫折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它的背景和兴起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密切相关。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是一个贫困的乡村教师,他提出了“拜上帝教”和“平均地权”的口号,呼吁民众反对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民和贫苦人民的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期,太平天国军队在洪秀全的指挥下,打败了清朝的军队,取得了若干胜利。
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分裂,运动陷入了停滞和挫折。
后期,太平天国军队在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它表达了广大农民和贫苦人民对封建统治和剥削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2021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五答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要知识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二大B.七大C.六届六中全会D.八七会议2.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中法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战役B.枣宜战役C.豫湘桂战役D.台儿庄战役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伏击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5.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A.《对华政策纲要》B.《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C.《反共产国际协定》D.《大陆政策》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7.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A.东北抗日联军B.东北义勇军C.东北人民革命军D.抗日游击队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是()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齐头并进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0.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2.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蒋介石在1931年7月的方针是()A.“绝对不抵抗”B.“以华制华”C.“自强之术,必先练兵”D.“攘外必先安内”13.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4.1941年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全面体现党关于根据地建设基本方针的是()A.《论持久战》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A.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C.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D.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收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及澎湖列岛16.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1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洛川会议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土地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C.减租减息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A.晋西事变B.陇东事变C.平江惨案D.皖南事变21.毛泽东比较完整阐明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2.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24.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25.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述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持久战》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6.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A.第十九路军抗战B.卢沟桥抗战C.华北事变D.一二九运动27.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经验主义B.宗派主义C.官僚主义D.主观主义28.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的战役是()A.长沙会战B.豫湘桂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29.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中共七大C.洛川会议D.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3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A.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B.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C.防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D.独自抗击日本侵略者参考答案1.C2.C3.D4.A5.A6.C7.A8.B9.B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B 22.D 23.B 24.D 25.B 26.D27.D 28.B 29.C 30.A(二)多选题1.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是()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C.关门主义D.一切服从统一战线2.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第五、六分册)(参考《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历史科)》)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单元导读】●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连续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催生了强烈的球王图存意识。
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率领太平军,纵横十数年,横扫大清王朝半壁江山。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刺激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相号召,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现代化之路。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和必然性?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1)内因:“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
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但统治者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之中,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外因: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的主要目标。
2、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1)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2)道光帝命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对华战争。
(辨析:虎门销烟确实同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有关,但战争爆发的责任不在中国;即使没有虎门销烟,只要侵略扩张受阻,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英军军舰驶入南京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三、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
1.东北易帜。
(识记)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2.官僚资本。
(识记)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的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3.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领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些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
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4.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简单运用)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③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④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5.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简单运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
其成员是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
他们一方面不甘心向国民党反动统治妥协,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的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企图在反革命的国民党和革命的共产党之间另设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6.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的土地属于农民。
地主及其旧式富农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向他们收取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
地租剥削不仅侵占了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侵占了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必要劳动。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5)
一、列强侵略中国
(一)军事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860)
(3)中国边疆危机(1世纪60—80年代)
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略新疆,英国进犯西藏。
(4)中法战争(188—1885)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7)日本侵华战争(1931.9.1—1945.8.15)
(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193年“九一八”事变193年“一.二八”事变”
193年“七七”事变” 193年“八一三”事变
(二)政治侵略
、强签不平等条约
(1)各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42)及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中俄《瑷珲条约》(1858);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0);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或《伊犁条约》)(1881)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