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PPT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0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革进程。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革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历史解释: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及特点。
家国情怀:树立对民族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自信。
知识导航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制度内容及影响西周至春秋世官制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功劳制按照才能和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西汉察举制内容: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影响: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影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朝至明清科举制内容:①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
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②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影响: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制度时期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秦汉主要是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考核的结果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时设置刺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史。
隋唐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②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魏晋南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