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用语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书信常用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书信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
古人书信用语如下:
1. 致敬之辞:
- 拜启(称呼对方)
- 敝函(谦称自己的信函)
2. 自我介绍:
- 窃书生某某(自称为书生某某)
- 忝居某职(谦称自己的职位)
3. 表达问候:
- 问安(向收信人问好)
- 寒暄(共同寒暄)
4. 表达感激:
- 谢恩(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 深感钦佩(对对方的品德或才能表示钦佩)
5. 表达关切:
- 关心(对收信人的身体或工作等表示关心)- 承蒙关照(对对方的关心表示感激)
6. 结尾祝愿:
- 谨启(结束语)
- 祝安(对收信人的祝福)
以上词汇在古代书信中常见,展现出古人交际时的礼貌与情感表达。
古代友人书信常用语在古代社会,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使得古人能够在长距离之间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关心和问候。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友人书信中常用的语句,让我们一起回顾古代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问候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往往以问候开始。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问候语:1.致问安:愿你安好!2.善意问侯:近来可好?3.报平安:特来报安。
这些问候语简洁而亲切,能够表达友人之间的关切和问候。
询问新闻古代友人书信常常是为了了解对方的近况,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询问新闻的语句:1.询问近况:近闻你安康否?2.询问生活:可知生活过得如何?3.询问家人:家中亲友安好否?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表达关心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除了询问新闻,还常常表达彼此的关心。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表达关心的语句:1.抒发关切:近闻君遭困苦,心中无比忧虑。
2.询问病情:听闻你患病,不胜担忧。
3.祝福身体健康:敬祝身体早日康复。
这些语句展现了友人之间的关心之情,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深厚。
告知消息友人书信往来的目的之一是告知彼此一些重要的消息。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告知消息的语句:1.报告好消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特来报告新近好事!2.告知变故:你可知道最近发生的变故?唉,我不得不告诉你了。
3.传递信息:特以此书转告。
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及时了解一些重要的消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
结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友人之间能够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关心。
本文介绍了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语句,包括问候语、询问新闻、表达关心和告知消息等。
希望这些常用语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友人书信的特点,并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得当。
友情万岁!。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人付书信的雅称
古代书信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人在书信中使用的雅称也是一种文化表达。
雅称是指为了尊重对方、表达自己礼貌的称呼。
下面介绍一些古人付书信时使用的雅称。
1. 仆射: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称呼,大臣对君主使用,表示对君主的尊重和忠诚。
2. 臣子:指大臣对君主的自称,表达对君主的效忠和敬爱。
3. 不才:表示自谦和谦虚,常用于信末签名处。
4. 藩臣:指边远地区的大臣对君主的自称,表达效忠和保护国家的决心。
5. 子民:君主对百姓的自称,表达关爱和责任。
6. 驾前:指百姓对君主的自称,表示对君主的尊重和依附。
7. 拙笔:表示自己的文笔不好,是自谦的用语。
8. 恭敬: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
9. 奉启:表示向对方致意,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恭敬。
以上是一些古人付书信时使用的雅称,每个称呼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古代信函的谦词
在古代的信函中,使用谦词敬语是非常普遍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谦词敬语。
1.敬语:用于表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礼貌。
如:阁下、大人、贵驾、台端、钧座等。
2.谦词:用于表示自己的谦逊和尊敬。
如:臣、仆、小的、愚、鄙、不才、不佞等。
3.礼貌用语:用于表示礼貌和关心。
如:敬请、敬候、恭候、拜托、遵命等。
4.问候语:用于表示对收信人的关心和问候。
如:安好、康泰、福安、顺颂等。
5.结尾用语:用于表示信函的结束和敬意。
如:顿首、敬上、谨启、敬具、顿首顿首等。
在古代信函中,使用谦词敬语是非常重要的礼节,它不仅体现了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重,也表达了写信人的谦虚和敬意。
古代书信的常用语,中国人独有的浪漫!见字如面,中国人独有的浪漫,那些古代书信的常用语,你都了解吗?祝愿【谨具微仪,聊资献岁】【译】准备了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姑且充当新年献礼。
【谨具薄仪,藉申贺悃】【译】准备了微薄的礼物,谨表祝贺之意。
【附陈微赆,用抒离情】【译】附上微薄之物为你践行,以此抒发分别之情。
【奉上菲仪,用佐卺筵】【译】送上一点薄礼,请用在婚礼喜宴上。
时节【春寒料峭,善自珍重】【译】初春寒冷,请多多珍重。
【兹际炎暑,希自珍卫】【译】正值炎暑酷热之际,希望你对自己的身体予以真心爱护。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译】马上入秋了,到时候凉意渐浓,请您多多保重身体。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译】北风突起,寒潮快要逼近,想必你在寓中一切都好?致友人【顷接手示,如见故人】【译】见到您的亲笔来信,就像见到您一样。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译】收到您的信,就像与您会面一样。
【鄙寓均安,可释远念】【译】这边一切平安,不必惦念。
【幸各事安适,足告雅怀】【译】幸运的是,这里一切顺利,还请您放心。
致家人【久不通函,至以为念】【译】好久没有通信了,非常想念你。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译】时刻思念着家乡,可惜只能心向往之,在梦寐中求得。
【睽违日久,拳念殊殷】【译】许久未见到您,思念的心情越加殷切。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译】已经分别了一个多月了,非常地想念你。
表歉意【远隔邮途,未遑趋贺】【译】相距太远,没有时间前往祝贺。
【路远事牵,不克赴会】【译】路途遥远被很多事情牵扯着,不能去见你了。
【不当之处,尚乞谅宥】【译】有做的不合适的地方,还请见谅。
【诸多烦渎,惶愧奚如】【译】多次打扰您,很是过意不去,实在抱歉。
表仰慕【久钦鸿才,时怀渴谒】【译】一直以来都钦佩您的才干,常常渴望能去拜见您。
【仰企慈仁,无时或释】【译】仰视您高尚的人品,内心没有片刻改变。
【企慕高风,未亲芝宇】【译】敬仰钦慕您高尚的人品,但是还没有拜见过您。
古代书信礼貌用语
在古代,书信中的礼貌用语非常丰富且讲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书信礼貌用语:
1. 敬启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2. 敬复者:表示对来信的回复,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3. 拜启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是一种更为尊敬的表达方式。
4. 敬呈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通常用于下对上的书信。
5. 谨启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是一种更为恭敬的表达方式。
6. 敬邀者:表示邀请对方参加某项活动,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恭敬。
7. 拜请者:表示请求对方做某事,是一种更为尊敬的表达方式。
8. 谨致谢意:表示对对方的帮助或好意表示感谢。
9. 此致敬礼:表示书信的结尾,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10. 拜别者:表示告别,是一种古雅的表达方式。
这些用语在古代书信中非常常见,它们不仅表达了写信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
古代用与书信开头的句子
1.致亲爱的友人:这是一种常见的书信开头,用于写给朋友或者熟人的信件。
2. 问候君安:这是一种尊敬的称呼,用于写给长辈或者上级的信件。
3. 奉问近况:这是一种礼貌的问候,表示写信人关心收信人的生活状况。
4. 敬祈安康:这是一种祝福语,用于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健康和平安的祈愿。
5. 望来信佳音:这是一种期望的表达,表示写信人希望收到收信人的回信,并希望听到好消息。
6. 颂首敬礼:这是一种军旅用语,用于写给上级或者同事的信件,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敬意。
7. 恭祝节日快乐:这是一种针对节日的祝福语,用于写给朋友或者家人的信件。
8. 谨启:这是一种正式的信件结尾语,意思是“此致”。
9. 此致敬礼:这是一种正式的结尾语,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敬意。
10. 敬祝:这是一种祝福语,用于正式信件的结尾,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未来的祝愿。
- 1 -。
古代书信的用语以及用法古代书信的用语以及用法1.提称知照语信笺首行的称呼包括三部分:姓名、称呼和提称知照语。
提称知照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师长:函丈;专鉴、赐鉴。
平行:大鉴、台鉴、英鉴。
宗教界:道鉴、文鉴、清鉴。
文教界:道席、清鉴。
政界:钧鉴、勋鉴。
军警界:钧鉴、钧座、幕下。
部门主管:钧鉴。
2.信末颂候语颂候语也叫祝颂语、致敬语,它分为“请候语”和“安好语”两部分。
“请候语”有如:即颂、恭颂、顺颂、敬请和叩请等,其中恭颂、敬请和叩请是对长辈而言的。
“请候语”之下的颂候语有:平行:台安、台祺、大安。
宗教界:道安、法安。
文教界:教安、文祺、道安。
财经界:商祺、筹安、财安。
军政界:政安、勋祺。
有权责者:钧安、钧祺。
3.正文中的常用套语正文中的常用套语主要有:台端、阁下——你尊函、大函;来函——你的来信领悉敬悉、收悉——已收到顷接——刚收到荷蒙——得到你如蒙俯允——如果得到你的答允兹因——这因为是项、是日、是次——这一项, 这一天, 这一次未克作覆——未能回复特此函达——特别写这封信给你至深感铭——十分感激4.启告语信末除了写明自己的身份姓名,还应加上启告语。
启告语又称具名语,他是信函署名之后的谦词。
如:尊长:叩、叩上、叩禀、谨禀、敬禀、拜上、百拜、再拜。
平行:谨启、手肃、上言、上书、鞠躬、鞠启、脱帽、敬上、顿首、谨肃、谨复、敬启、亲笔、谨献(送礼信用)。
晚辈:示、字、白、谕、手白、手谕。
用于庆贺:叩贺、拜贺、敬贺、恭贺、谨贺、仝(同)贺、序贺(几代同贺)。
5. 启封语文言书信受信者名称之后的开启语,又叫启封语。
开启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平行:台启;大启。
上行:钧启,福启,安启,勋启。
下行:收启,手启,启,收。
文教界:文启。
女性:玉展,懿启,慧启,芳启。
居丧者:礼启,素启。
宗教界:道启,惠启。
公函:公启,台启。
机密信函:钧密启,密启。
古代书信开场白
1.亲爱的xxx:
开头直接称呼收信人的名字,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例如:亲爱的朋友/亲爱的先生/亲爱的女士,等等。
2.大人/尊敬的大人:
适用于向上级、长辈、尊贵的人写信,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之情。
例如:尊敬的先生/尊敬的夫人,等等。
3.敬启者:
一种比较正式的开场白,表示写信人向收信人致敬。
例如:敬启者/敬启者先生/敬启者女士,等等。
4.xxx先生(女士)敬上:
简单明了地起步,称呼收信人的姓名,并以敬上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例如:李先生敬上/王女士敬上,等等。
5.叩首(拜启):
非常正式和庄重的开场白,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崇和敬仰。
例如:叩首先生/拜启女士,等等。
古代书信常用语书信文雅礼貌用语轻伊蜻蜓书信文雅礼貌用语。
平辈之年长者,也可适选用。
平辈亲友。
平辈之年幼者。
函丈、帐下、讲席、座右、道席。
函丈、教师的席位。
平辈妇女。
敬上/谨上/谨启。
大函细读,尊意俱悉。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书不尽意,余言后叙书未尽情,余候面叙。
古代书信交流常用语拾零焦耳学记:古代书信交流常用语拾零学记:古代书信交流常用语拾零.此复,即颂时绥;书信贺寿语选用法:书信中向别人祝寿,可在"谨祝"、"遥祝"、"恭祝"之后加上适当的贺词,例如:寿星高照,寿比南山,福寿双全,健康长寿。
书信候复语选用法:书信中要求对方回信可用下列语句:1.敬候回谕;书信中常见的祈请用语可分三类:①请求关照:倘蒙照拂,铭感无已;书信结束语选用法: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1.纸短情长,不胜依依;常用书面语十分位常用书面语书信常用用语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书信候复语选用法书信中要求对方回信可用下列语句敬候回谕立盼赐复万望从速函复唯乞速复为盼如蒙速复无任感激先生意下如何望即示郑书信结束语选用法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纸短情长不胜依依即此搁笔余容后续书不尽意余言面禀临书仓促不尽欲言琐务缠身恕不多言草率书此不成文理匆此草就祈恕不恭。
放歌渔者的社交礼仪瑞春放歌渔者的社交礼仪。
古代书信常用语古代书信常用语。
中文书信用语写信标准格式中文书信用语写信标准格式中文书信用语写信标准格式。
餐巾的正确使用法餐巾的正确使用法餐巾的正确使用法。
西餐礼仪——如何摆置刀与叉西餐礼仪——如何摆置刀与叉西餐礼仪——如何摆置刀与叉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代中国的信件通常采用书信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
落款等部分。
在称呼上,常见的有“某某先生”、“敝人某某”、“臣某某”等,具体的称呼取决于写信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关系。
信
头一般写明日期、地点等信息,以便确定信件的时空背景。
在正文部分,古人写信通常非常注重礼节和表达方式。
他们会
使用一些固定的套语和敬辞,如“敝人谨启”、“敢问尊驾近况何如”等,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关心。
同时,他们也会用一些辞藻
华丽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以增加信件的文采和艺术性。
古代中国的信件内容通常包括问候、寒暄、询问近况、表达感谢、道歉、请求帮助或者传递消息等。
在写信时,古人非常注重言
辞的恭敬、委婉和客气,避免直接表达过于直接或冒犯对方的观点。
在落款上,古人一般会写上自己的姓名、官职、住址等信息,
以示真实身份和方便对方回信。
有时候,他们还会附上自己的印章,作为信件的认证和保密手段。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信件格式与用语注重礼节、尊重和委婉,
注重表达情感和意思,同时也注重身份和认证。
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文化传统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重视。
古代书信常用语14类文化人还在用导读:本文古代书信常用语14类文化人还在用,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代人的交流,比古人方便得多,QQ、微信使得天涯变成咫尺,即时性的交流没有了古人见信如晤面的期待,现代人很难想像古人“家书抵万金”的感受。
现代人快递包裹很多,却没了一纸信箴的牵挂,现代人很少有写书信的了,甚至连笔也很少拿起,不由得让人怅然若失。
看下面这些常用书信语,让我们回味书信曾经的美好。
其实这些常用语中的大多数我们还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另外如果使用电邮,这些常用语也有所裨益。
家书抵万金(资料图图源网络)一启始1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惠”是敬辞,表示对来信的珍重。
你给我的信我都看了,感到非常欣慰。
2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示”是对来信的敬称。
刚刚得到了你的信,就像看到你一样。
3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好久没有通信了,我非常想念你。
4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我的上一封信,想必你应该看过了。
5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笺”原指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来题咏或写书信,后来就成了书信的代称。
近来很荣幸能多次和您书信交流,对您的厚谊深情很感恩。
6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接到你写的信,饱含着深情厚谊,使我感动和愉快。
7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多次得到您的亲笔信,里面流露着您的热情真诚。
8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
前段时间我给你的信,想来应该已经到了你的手上。
9 捧读知己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读好友的来信,就好像看到了老朋友本人一样。
10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捧读知己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资料图图源网络) 二思念1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驰系”相当于“驰念”。
分别后一个多月,深深地想念你。
2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暌违”是分散隔离的意思。
“拳”有诚挚的意思,特别是叠用的时候。
分开的日子久了,真诚的思念更加深厚。
勋鉴书信敬语,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等。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未寒未寒即 8月 14日日期
未来铣日期16
梗命令
哿说
书信起首语
膝下。
子女敬对父母。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阁下。
敬对高级官员。
“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
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
唐赵璘《因语录》
麾下。
敬对军队将帅。
足下。
敬对上辈或同辈。
“悲乎足下。
”晋文公念介之推。
懿座。
敬对长辈妇女。
钧座。
敬对仕宦。
座右。
敬对师长。
“适之先生座右”俞平伯致胡适
砚右。
同学间。
执事。
敬对对方,意为不敢直陈。
“使下臣犒执事。
”
有道。
“霖生先生有道”毛泽东《致刘揆一》
函丈。
敬对老师或前辈。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礼记·曲礼》
讲席。
敬对老师或前辈。
道席。
敬对老师或前辈。
教席。
敬对老师或前辈。
撰席。
敬对从事笔墨生涯的。
著席。
敬对从事笔墨生涯的。
“适之吾兄著席”竺可桢致胡适
手足。
兄弟。
鉴。
对晚辈或很亲密的同辈。
赐鉴。
对上级,长辈。
“中山先生赐鉴”蔡元培致孙中山。
钧鉴。
对上级,长辈。
比较庄重。
勋鉴。
收信人地位较高。
道鉴。
凡尊对方学问高深。
台鉴。
惠鉴。
同赐鉴。
较轻。
礼鉴。
收信人居丧。
览。
同鉴,较轻。
青览。
姻长或世交前辈给晚辈或给交情深厚的朋友。
此外:披览、手览、知悉、览悉、收悉、奉悉、阅悉等。
二、信末启禀语
字。
尊亲属对子侄,如父字、母字。
示。
对晚辈和下属。
谕。
对晚辈或上属。
如披读钧谕,盥诵瀚谕。
上。
进献。
叩。
对长辈。
叩禀。
拜禀、跑禀、肃禀。
谨禀。
百叩、谨上、恭上、匍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