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壮壮:电影圈就像是黑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11.1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壮壮顶着“艺术导演”的头衔足有30年。上世纪80年代,他的电影就被说“看不懂”,他自嘲是拍给21世纪的观众看的。一部《蓝风筝》为他带来盛大声誉的同时也让他禁拍十年,十年后他拍《小城之春》和《吴清源》,后者甚至没公映。这与同为第五代的张艺谋、陈凯歌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不少人因此把田壮壮当艺术大师般推崇。

田壮壮早在1988年就拍了一部让全中国都舞起来的《摇滚青年》,十多年前开始想着怎么移植香港贺岁片,想在购物中心里开电影院,攥着中国最早的校园电影院线批文跑了很多年,为了帮年轻导演拍片自己屁股后面欠了几百万:“我希望中国有一个很好的电影市场,只是连法都没有健全就有市场不是扯淡吗?”

田壮壮已经57岁了,从小就喜欢在屋顶高处待着的他选择在电影学院教书远离电影圈的是非:“我挺不喜欢圈里的人争来斗去,里面的行帮形式近似黑社会”;他无法远离的是电影,他一生的目标是将电影这巨石推向山顶:“过程中可能很累,可能会倒退,但终归是往上挪,尽管可能还没挪到山顶,电影产业就没了。”

大陆电影市场尚未形成

时代周报:你一直强调自己没有“转型”,但《狼灾记》的故事内容和演员阵容都让人觉得这是个挺商业的片子,如何看制作与观众之间的落差?

田壮壮:做电影的人和看电影的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很职业地在做电影。对于拍电影的人,要在职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个性,比如说张艺谋的《英雄》和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两部片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两个人都做得很职业,所以投资人会认可,市场也会认可。如果要是贾樟柯拿《十面埋伏》的钱拍《三峡好人》,那他就明摆着是黑钱,反过来给《三峡好人》的钱让张艺谋拍《十面埋伏》,我估计也只能拍一个山寨版的。投资人的职业性,体现在他要找到最好的、最大范围能够吸引观众进来的组合,在预算之内把电影完成然后在市场上实现预期,所以老江(江志强)为《狼灾记》选择这样的演员和合作班子,一定有自己的设想,这也是从投资人的职业出发。

时代周报:你曾说过“什么题材到我这儿都会拍得不商业”,投资人不会很紧张吗?

田壮壮:其实我们把商业谈得太简单了,对商业的问题太简单化了。商业是一个职业化的事,这种职业化会有很多很多的形态,如果去细分好莱坞的商业电影,讲述情感、历史、励志的很多电影,仔细一分析其实里面的商业元素并不是特别多,特技也很少,比如《廊桥遗梦》,比如《低俗小说》,怎么能算是商业电影呢?多违反常规呀!明星不明星,结构不结构的,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呢?为什么会卖得那么好?

时代周报:我们现在也开始模仿好莱坞的商业类型,比如说《机器侠》、《非常完美》。

田壮壮:《机器侠》可以从《变形金刚》、《蜘蛛侠》、《终结者》这类片子的制作、结构、故事上扒回很多东西,但是扒得再好都不会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并不是说中国的电影人不行,而是它并不是今天中国电影市场上最主流的东西。为什么呢?就说《变形金刚》,二十年前《变形金刚》的动画片就进入中国市场,过了一阵子,变形金刚玩具就进来了,一个擎天柱卖一百八十多块,后来中国版就开始出现了……你想变形金刚给中国带来了多少东西后,隔这么久它的电影才出现,这二十年里已经涵盖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在追它?像我一个朋友,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特别迷大黄蜂,他说一听有大黄蜂就想去看《变形金刚》。

时代周报:这一类电影的缺乏,是因为电影市场发展历史不够长?

田壮壮:其实,我到现在也不认为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真正完全形成了,连一点法也没有,怎么可能有市场?这不是扯淡吗?要有了法之后,才能够保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否则你可以随便让一个产品终止,你可以随便让一个产品永远不得销售。假如有法律,从一开始我肯定要注册,然后再生产,这个过程中会根据你的市场法来决定要拍一个怎么样的产品,但是我既然通过质量认证就有权利存活,不能我花了成百上千万,你一句“对不起,不能卖”就全废了,这是没有道理的。我觉得这法律的问题事太大了归不了咱们管,可能在中国叨了一

两百年都叨不清楚。

“六十年没什么大师级电影”

时代周报:电影市场化推进的同时,人们觉得有艺术成就的大师越来越少了。

田壮壮:知识分子希望在某一个阶段有大师出现,甚至渴望发现大师与大师同代,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大师就跟会计师一样,把算错的账算算清楚,在百废待兴的时候需要大师来整理思路,像毛泽东这样,而现在是不需要有大师的一个时代,因为所有东西都非常程序化地走,从解放到现在,这种高度程序化下能出一个好的创造者,那就太奇怪了。可能你们会不同意,但是我觉得,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好电影有很多,但是真正能流传下来的大陆电影,我不认为有多少部。

时代周报:近十年有没有让你真的喜欢的国产片?

田壮壮:真的挺难找到的,觉得这个电影挺棒、可以作为教科书用的,还真没有。只是觉得还行吧,里边还带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不纯粹的东西。

时代周报:这几年在国际上拿过大奖的华语片算不算呢?

田壮壮:你认为今天的国际电影节还和以前一样吗?我认为电影节八届以后就变了,换了一个主席就变了,你把戛纳电影仔细数一遍,偶尔隔六七年会出来一部特别棒的,威尼斯跟柏林就更加没法看了,完全变成一种平衡了。所以别把电影节当回事,我觉得电影节是一个推广的平台,它会被做成像一个电影的聚会的一个推广,各个电影节实际是把国际上各地方的电影做个大盘点。

时代周报:你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包括贾樟柯的《小武》,这些都不算经典吗?

田壮壮:还是不行。一部经典电影,首先有一个历史价值观的判断,再一个是故事的提炼取向的判断,你说的这些电影在历史的一个时期可能挺辉煌,再过十年八年看就可能会有问题。比如在《黄土地》最红的时候,有人写评论说他看第三遍的时候忽然否定了看第一遍的信任,因为看第一遍时是完全被一个新的电影形态打蒙了,当看第二遍第三遍时,就比较冷静,会发现里面有很多问题。中国很多电影是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但那不过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紫砂壶”,从哲学意义上、超越历史进入永恒的大师级电影,我们还没有。包括《小武》也是那个时期的“紫砂壶”,它是一部好的电影,但不是一个巅峰之作。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顾长卫的《孔雀》都是这样。真正的大师作品,那个给你的力量,我操,绝对是三天五天缓不过劲来,那些东西不能多看,是伤身体的。你得吃好的,喝好的,然后抽个时间看一部,天天看那怎么能受得了。

??????

?????? 我讨厌圈里这样争来斗去

??????? 时代周报:前一阵王小帅说过整个第六代好像被市场抛弃了,你觉得呢?

田壮壮:这里面有个选择的问题:导演要是选择亿元票房俱乐部,得有一个好的制片和体系看中你,拿出那么多钱去配合,然后你就飘飘地上去了;要么就是选择一些个人觉得重要的东西,一旦你选择了就不能对市场说为什么不放我的电影,因为你先放弃了一个市场的原则;还有一种状况是你一只脚在这边,一只脚在那边,这船要是并行的时候还能够带你一段,要是分开了,你就掉下去了,当然这里面跟国家的电影制度和电影产业有很大关系,可说得苛刻点人还是应当自律一点,你尽力而为就好,别那么多抱怨。

这辈子你想住好房,想美女如云地跟着你,那你就拿电影弄钱,别把自己说得那么高尚。你不想拿电影挣钱,就别抱怨说没人找我去投资,你可以找一个DV自己去拍戏,你可以把自己伟大的思想记录下来,十年八年以后或许有人会发现这有一个大师咱们没发现。

时代周报:一个人既要把电影拍好,又想着怎么吸引人家过来看,还要想办法把钱揣在自己兜里,根本不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