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oracle数据库安全
- 格式:ppt
- 大小:406.00 KB
- 文档页数:67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Oracle数据库安全数据库高可信安全HAP=数据库机制+ DBV机制一、Oracle提供的主要安全性措施身份认证功能(Authentication):识别访问个体的身份数据访问的机密性(Confidentialty):保证敏感数据访问的机密性。
数据完整性(Integrity):保证数据不被篡改。
授权能力(Authorization):保证被授权用户对数据的查询和修改能力。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确定对指定数据的访问能力。
审计能力(Auditing):提供监测用户行为的能力。
私有性(Privacy):提供对敏感数据访问的私密性。
高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证数据和系统提供不间断服务的能力。
代理管理能力(Delegated Administration):提供对用户帐号的集中管理功能。
二、Oracle的安全性领域:Profile控制Oracle利用profile机制来管理会话资源占用,同时也管理用户密码的安全策略。
通过profile我们可以实现:某个特定用户最多只能占用系统百分之几的CPU时间?某个特定用户连接到数据库之后能存活多长时间?某个特定用户连接到数据库之后多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就将被系统中断连接?用户登录密码输入错误多少次之后就将自动锁定用户?用户密码的长度和包含的字符必须符合什么样的规则?用户密码在多少天后将自动失效并要求设定新密码?用户权限控制(Privilage)Oracle通过角色(Role),权限(Privilage)等的一系列授予(Grant)和回收(Revoke)操作可以有效的进行用户的权限控制。
通过权限控制我们可以实现:某个特定用户只能读取而不能修改另一个用户的表数据。
某个特定用户只能运行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几个存储过程或者函数。
某个特定用户自己能够拥有修改某些数据的权力,但是却无法给其它不拥有这个权限的用户授予修改该数据的权力。
Oracle数据库安全配置规范Oracle数据库安全配置规范1.概述1.1. 目的本规范明确了Oracle数据库安全配置方面的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而提出的。
1.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XXXX使用的Oracle数据库版本。
2.配置标准2.1. 帐号管理及认证授权2.1.1.按照用户分配帐号【目的】应按照用户分配账号,避免不同用户间共享账号。
【具体配置】create user abc1 identified by password1;create user abc2 identified by password2;建立role,并给role授权,把role赋给不同的用户删除无关帐号2.1.2.删除无用帐号【目的】应删除或锁定与数据库运行、维护等工作无关的账号。
【具体配置】alter user username lock;drop user username cascade;2.1.3.限制DBA远程登录【目的】限制具备数据库超级管理员(SYSDBA)权限的用户远程登录。
【具体配置】1. 在spfile中设置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NONE来禁止SYSDBA用户从远程登陆。
2. 在sqlnet.ora中设置SQLNET.AUTHENTICATION_SERVICES=NONE来禁用 SYSDBA 角色的自动登录。
【检测操作】1. 以Oracle用户登陆到系统中。
2. 以sqlplus ‘/as sysdba’登陆到sqlplus环境中。
3. 使用show parameter命令来检查参数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是否设置为NONE。
Show parameter 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4. 检查在$ORACLE_HOME/network/admin/sqlnet.ora文件中参数SQLNET.AUTHENTICATION_SERVICES是否被设置成NONE。
如何提高Oracle数据库平安性笔者今天就谈谈自己对这两种操作模式的理解,并且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跟大家一起来提高Oracle数据库的平安性。
非归档模式是指不保存重做历史的日志操作模式,只能够用于保护例程失败,而不能够保护介质损坏。
如果数据库采用的是日志操作模式的话,那么进展日志切换时,新的日志会直接覆盖原有日志文件的内容,不会保存原有日志文件中的数据。
这么说听起来可能比较难理解。
笔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会清楚许多。
如现在Oracle数据库中有四个日志组,日志序列号分别为11、 12、13、14。
当数据库事务变化写满第一个日志组文件(序列号为11)时,Oracle数据库就会自动切换到第二个日志组文件(序列号为12)中。
依次类推。
当第三个日志组文件(序列号为13)写满时,就会切换到第四个日志组(序列号为14)。
当第四个日志组(序列号为14)满时,其就会切换到第一个日志组(序列号为15)。
这里,序列号虽然与刚刚第一个日志文件组不同,但是日志组仍然是同一个。
此时,由于数据库的操作模式选择为非归档模式,所以第一组日志文件(序列号为11)中的内容并没有归档。
新的日志文件的内容将直接覆盖第一个日志组文件中的内容。
假设第一个日志组文件(序列号为15)满时,切换到第二个日志文件组时,新的内容又会在第二个日志文件组没有归档的情况下,直接覆盖日志文件12中的原有数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非归档操作日志模式的一些特点。
一是当检查点完成之后,后台进程可以覆盖原有重做日志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日志切换时,后来的日志文件内容可以在以前的日志文件内容没有归档的情况下,覆盖原有日志文件的内容。
如此的话,当出现数据文件损坏时,数据库管理员只能够恢复到过去的完全被分点。
如数据库有四个日志组。
如果在日志组序列号为16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进展了完全备份。
而在日志组序列号为28的时候数据文件出现了损坏。
此时,由于中间的日志文件内容被覆盖掉了。
ORACLE数据库安全解决方案
《ORACLE数据库安全解决方案》
ORACLE数据库安全一直是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
它存储了公司的核心信息,包括客户资料、员工信息和财务数据等。
为了保护这些关键数据,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严密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在ORACLE数据库安全的解决方案中,加密技术被广泛应用,它通过将敏感数据转化为密文,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数据库审计和监控也是关键的安全措施,它可以追踪数据库的所有活动,并通过实时警报和日志记录来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
另外,访问控制也是ORACLE数据库安全解决方案中的核心
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角色和权限管理来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从而降低内部和外部威胁的风险。
此外,强化密码策略和多因素身份认证也是保护数据库安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登录数据库,并提高登录安全性。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也是保护ORACLE数
据库安全的关键手段,它可以迅速恢复数据以应对病毒攻击、硬件故障和自然灾害等安全事件。
另外,定期的安全漏洞扫描和补丁更新也是保护ORACLE数据库安全的有效方法,以及
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ORACLE数据库安全解决方案》需要综合利用
加密技术、数据库审计和监控、访问控制、密码策略、多因素身份认证、备份和恢复、安全漏洞扫描等多种手段来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安全。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安全措施,才能确保ORACLE数据库的稳定和安全性,从而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