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市场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375.00 KB
- 文档页数:22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结构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供需关系和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度、市场进入壁垒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市场结果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结构及其影响。
一、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是市场经济中最理想的市场结构。
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存在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是标准化的,市场信息透明、对称,并且不存在市场进入壁垒。
企业之间没有垄断地位,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是市场竞争程度高、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此外,市场进入门槛低,新企业容易进入市场并与现有企业竞争,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竞争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资源有效配置。
由于市场信息透明,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差异和价格来做出选择,市场机制能够迅速调整供需关系。
此外,企业之间的强烈竞争也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二、垄断市场结构垄断市场结构是市场经济中另一种常见的市场结构。
在垄断市场结构中,市场上只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卖家,而买家数量较多。
垄断卖家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价格和数量来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买家对市场行为相对无力。
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是企业具有市场控制力,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和产品差异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企业通过垄断地位在市场中获得超额利润,而不需要过分关注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
然而,垄断市场结构常常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垄断卖家可以操纵价格和市场供求关系,从而限制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动。
这种情况下,垄断卖家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提高价格水平,从而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垄断市场的存在还会阻碍其他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限制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垄断市场结构之间的一种市场形态。
第二章市场结构根据经典的SCP理论框架,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起点。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根据企业之间垄断和竞争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章在对市场结构的概念和类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从产品的替代程度的计量、单个厂商垄断势力的计量、产业的垄断和竞争程度的计量等角度分析了市场结构的相关衡量指标。
第一节市场结构概述一、市场及市场结构的概念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等范畴构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其中,市场结构是决定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
市场结构作为现代产业组织特别是SCP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起点。
因此,如何对市场及市场结构进行定义是研究产业组织理论首先触及的难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都使用市场这一名词,并赋予其不同的涵义。
比如说,当我们提到农贸市场时,它是指一种狭义的、有形的市场,往往是指商品进行交易的场所,有着明确的空间和方位;而当我们提到市场调节、市场交易时,它是指一种抽象的机制,是一个社会范围内买卖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
由于市场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一是地理角度;二是商品角度;三是行业角度。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常把产业等同于市场。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定义是指同一产品(服务)或相近替代品买卖关系的总和。
判定依据是测度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
若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该数值越大,说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从而判断这两种产品同属一个市场。
但在实际操作中,什么样的交叉弹性才为较大,缺乏明确的标准。
经验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先从给定的商品开始,然后考察该产品的替代品,再考察这些替代品的替代品,依此类推,直到发现替代链中有明显的差别。
经济学原理知识:什么是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市场内部的组织形式,是指市场中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互动方式、竞争程度及市场的潜在入口。
根据市场竞争的程度,市场结构分为垄断、寡头、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等几种类型。
市场结构对市场价格和市场运作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没有任何一方对市场价格有影响力。
此时,商品的价格不受任何人的控制而始终保持在市场均衡水平。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决定了市场价格和生产的规模,供应商无法在市场上操控价格,因此,市场价格相对较低。
例如,早期的农贸市场就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的卖方和买方虽然众多,但是某些卖家或某些买家对市场价格拥有一定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还取决于市场中的垄断程度。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一些巨头公司可以利用其规模优势来操纵价格。
此时,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市场均衡水平,从而导致市场效率低下、消费者利益减少。
例如,电信、石油和银行等行业就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寡头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有少数几家有影响力的大公司或者垄断企业,它们控制着市场价格。
在寡头市场结构下,市场价格通常会高于市场均衡水平,可以通过一定的垄断定价策略实现。
这样的垄断企业通常与政治和经济力量联系紧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例如,美国航空公司市场、欧洲航空公司市场都属于寡头市场。
垄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仅有一个卖方,不存在竞争,单一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垄断定价或者拒绝供给来操纵市场价格。
在这种市场中,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远高于公平水平,而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相对较低。
这些垄断公司有时会受到政府调控,例如石油市场有关部门管制。
此类市场结构的例子有地方电力公司和某些工业部门。
市场结构是制定各种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它对企业的运营、消费者的福利、行业的发展都有影响。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的效果是不同的。
例如,完全竞争市场具有高效和公平的特点,而垄断市场则具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特点。
服务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第一章:市场结构概述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所涉及的各个竞争者之间的数量和相对实力。
市场结构通常根据市场参与者数量和产品差异性进行分类。
根据经济学的戈登型模型,市场结构的分类包括充分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寡占市场。
在服务业领域,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高度关注购买者品质感受的个性化、购买者在购买服务前通常不能真正地预测服务的品质,市场参与者的规模和实力不尽相同等。
因此,服务业的市场结构与制造业和原材料产业的市场结构有所不同。
第二章:服务业的垄断和寡头垄断在服务业中,垄断企业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结构,例如多伦多的两家电信公司TELUS和Bell Canada。
这两家公司占据了多伦多电信服务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这种垄断市场结构可能导致虚假市场和非有效竞争,因为垄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设定价格。
另外,服务业中也存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例如快递行业和电视广播行业。
这些市场结构由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完全控制。
这些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导致质量下降和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变得非常有限。
第三章:服务产业的充分竞争在一些服务产业中,市场结构表现出充分竞争。
例如供应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服务的公司。
这些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导致了价格和质量的不断改变,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得消费者的选择更为多样化。
但是,充分竞争也可能导致某些竞争者弱势无力,在面对更强大的竞争者时被迫退出市场。
此外,竞争也可能导致企业实现短期目标,但无法长期经营。
第四章:竞争格局服务业的竞争格局会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份额的分配。
竞争格局可以根据市场结构的特点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相互独立:每个竞争者都有自己的市场份额,竞争者之间没有互相交流的机会和动力。
服务业中例如维修服务和美容行业。
2.有限交流:市场分布在两个或更多的市场份额中,竞争者对价格和分销等信息进行通信,但是所有竞争者坚决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例如游戏制作和体育比赛服务。
第二章市场结构根据经典的SCP理论框架,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起点。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根据企业之间垄断和竞争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章在对市场结构的概念和类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从产品的替代程度的计量、单个厂商垄断势力的计量、产业的垄断和竞争程度的计量等角度分析了市场结构的相关衡量指标。
第一节市场结构概述一、市场及市场结构的概念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等范畴构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其中,市场结构是决定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
市场结构作为现代产业组织特别是SCP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起点。
因此,如何对市场及市场结构进行定义是研究产业组织理论首先触及的难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都使用市场这一名词,并赋予其不同的涵义。
比如说,当我们提到农贸市场时,它是指一种狭义的、有形的市场,往往是指商品进行交易的场所,有着明确的空间和方位;而当我们提到市场调节、市场交易时,它是指一种抽象的机制,是一个社会范围内买卖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
由于市场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一是地理角度;二是商品角度;三是行业角度。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常把产业等同于市场。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定义是指同一产品(服务)或相近替代品买卖关系的总和。
判定依据是测度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
若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该数值越大,说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从而判断这两种产品同属一个市场。
但在实际操作中,什么样的交叉弹性才为较大,缺乏明确的标准。
经验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先从给定的商品开始,然后考察该产品的替代品,再考察这些替代品的替代品,依此类推,直到发现替代链中有明显的差别。
这种替代性的明显变动成为区分商品是否同属一个市场的界限。
而美国的横向兼并指南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方法——SSNIP分析方法(a small but significant and non-transitory increase in price,小幅度的有意义且并非短暂的提价):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上涨5%时,如果消费者会部分转向其他替代商品,则这些替代商品就被视为与该商品处于同一市场。
结构是指构成一定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及特征。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其内容主要包括:(1)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2)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3)买卖双方的关系;(4)市场内已有的买方和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上述关系综合反映了某一市场的垄断与竞争关系。
因此,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
二、市场结构的类型(一)琼·罗宾逊的市场结构划分罗宾逊夫人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中根据竞争和垄断程度的不同,并参照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能力等因素,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四种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又叫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挠,没有外力控制的竞争市场。
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产业的集中度很低,市场上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且每个买者打算买进的产品数量与每个卖者打算卖出的产品数量在市场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是微不足道的,以致个人的买卖行为对市场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2)所有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这样生产者无法通过产品差别来控制价格;(3)不存在任何进入和退出障碍,所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
因此,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垄断、竞争程度最高的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
其市场结构的特点是:(1)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2)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0;(3)进入壁垒非常高,限制了其它竞争者的进入。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个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
它的主要特点是:(1)少数大企业控制了整个产业,他们的生产和销售在整个产业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产业集中度高;(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潜在的竞争者很难进入市场。
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完全竞争。
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业内企业数目较多,且每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因此,产业集中度较低;(2)产品有差别;(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二)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贝恩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中,根据产业内前四位和前八位厂商的市场集中度,将市场结构分为六类,如表2.1所示。
(三)植草益的分类方法日本著名学者植草益运用本国1963年的统计资料,对不同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类,如表2.2 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第二节市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及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等。
决定市场结构的上述诸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决定市场结构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市场结构中其他因素也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该产业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变化。
由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或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三种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一、市场集中度(一)市场集中度的含义在经济领域,集中是指国民经济和部分产业中少数大企业占了较大部分资源的现象,通常可以分为一般集中与市场(行业)集中。
一般集中研究整个市场(国民经济)的集中状况,常用最大若干个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市场集中研究的是特定行业的集中状况。
由于市场是由买卖双方组成的,相应的市场集中度可分为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
在现实经济中,买方集中仅限于某些特殊产业,如某些中间产品和资本物品市场,因此,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一般以特定行业市场卖方集中为主要研究对象,本书所讨论的市场集中即是指市场卖方集中度,即市场上的某种产业内少数企业在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般来说,集中度高就表明在特定产业中少数大企业拥有较大的经济支配能力,或者说具备一定程度的垄断能力。
因此,即使这些大企业在主观上并没有使用垄断力量的动机,但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在客观上已经表明他们具备了垄断能力。
因此,市场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垄断和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经济学家谢勒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国家的产业集中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他在对6个国家的酿酒、烟草、纺织、涂料、石油精炼、制鞋、玻璃瓶、水泥、普通钢、润滑轴承、冰箱、蓄电池等12个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烟草、玻璃瓶的集中度普遍较高,制鞋、涂料、纺织等产业的集中度一般较低。
这种现象说明,尽管存在国别、市场规模、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共同的、客观因素决定着产业集中程度,使得各国之间的产业集中程度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1.市场容量的变化一般来说,市场容量的变化会改变单个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当市场容量扩大时容易降低集中度,而在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时容易提搞集中度。
这是因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一方面会抵消企业通过自我积累或购并扩张所形成的市场集中,另一方面也为新企业的进入创造了商机,并为产业内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可能性;而在市场容量不变或缩小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往往借助于各种价格或非价格策略排挤、压制竞争对手,并迫使部分竞争者退出市场,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遏制新企业的进入,因此,整个产业的供给能力会向优势企业集中,单个或少数几个经营效率比较高的企业的集中度会逐渐提高。
一般来说,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对提高集中度的促进作用大于市场容量扩大对降低集中度的作用。
原因是大企业常在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时加强兼并,而在市场容量扩大时率先发展;只有在出现很高的市场容量增长率并超过大企业的扩张速度时,才有可能导致集中度的降低。
2.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从而实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
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规模经济水平越高,大企业的效率越高,其竞争能力越强,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就越大,市场集中程度越高。
在竞争压力下,为了取得成本优势,企业必然会把企业规模扩大到最佳规模水平,追求规模经济利益。
但是,一定时期内特定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弱小企业或被淘汰,或被兼并,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整个行业的集中度提高。
这一点在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等产业表现尤为突出。
3.范围经济性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相联系。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联合生产时可以实现生产技术上的整合效应,如使用共同的投入,共享一种无形资产,工艺流程的密切合作等,从而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
如果一个产业内部或相关产业存在显著的范围经济收益,那么从事一体化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效率往往更高,在市场竞争中更能占据有利的地位,这样一来该产业内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的企业很难生存,同时这种成本优势也为新企业的进入设置了障碍,这样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市场上就稳居操纵和支配地位。
4.追求垄断的战略性行动企业本能地具有追求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的动机。
在市场竞争的强制作用下,企业总是试图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限制产业内的竞争行为,力争达到一定的垄断地位。
企业追求垄断的战略多种多样,如采用掠夺性定价排挤竞争对手,采用限制性定价、通过对技术、资源等关键要素的垄断等设置市场进入壁垒,遏制潜在竞争者的进入等。
这些追求垄断的厂商行为往往与厂商追求规模经济的行为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市场力量向个别企业集中。
5.政策与法律环境政府的经济贸易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都会对市场集中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有些政策或法律会促进市场的集中,如生产许可证、特许经营政策、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政府订货、金融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等;有一些政策或法规则会抑制市场的集中,如禁止垄断法、反卡特尔法、公平交易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另外还有一些政策兼有两方面作用,如专利法,既有利于拥有专利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抑制市场集中,又有利于大企业发挥研究开发优势,促进市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