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例2、例3)第四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14
《解比例》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2.4:1.5= 6:()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外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师:未知项可以用字母X表示,这个比例可以写成2.4:1.5= 6:X。
如何把这个比例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独立完成,师板书:2.4 X=1.5 x6。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订正答案。
4、教学例3师:这一比例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1.5/2.5=6/X。
如何把这一比例转化成方程的形式?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求解过程。
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解法。
第四单元比例第4课时解比例【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 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 会解比例.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想一想, 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 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二、自主探究1.自读课本例2并答复以下问题.〔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2〕设模型高x米,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3〕想一想, 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并求出未知数的解.可以把比例改写为:〔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3.小结:通过例2的学习, 想一想, 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 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4.试一试:三、课堂达标1.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数, 使比例式成立.8:6=4.6:〔〕 6.3:〔〕=5:9〔〕:45=3:3245:7.5=〔〕:232.解比例.3.m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 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第2课时图形与分类整理【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认识, 会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搭.难点:会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数据.【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下面一组图形.师:观察这些图形, 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些都是平面图形.生2:这些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2.揭示课题. 对!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和找规律. 〔出示课题〕二、复习讲授1.复习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及用平面图形拼成的图形.出示教材第94页第2题的图片.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师:它们都属于什么图形?生2:平面图形.师:对! 你还看到了什么?生3:有小朋友们用这些图形拼搭的小房子、帆、船、人.生4:我还看到了小朋友们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拼一拼.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 下面我们也来拼一拼, 好吗?生:好!学生活动:②4个□拼图, 看看可以拼成哪些图形.②试着用学过的图形, 拼成一个有趣的图案.汇报、交流、展示.小结:刚刚我们探讨了图形有拼组, 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 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 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创造家, 快乐吗?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 去获取更多知识吧.2.复习分类与整理.〔1〕出示水果卡片图, 进行分类.师:这是小红收集的水果卡片, 你能帮小红把这些卡片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生1:按水果的种类分可以分成3类. 第一是苹果, 第二类是梨, 第三类是桃.生2:我是按卡片的形状分的, 也可以分成3类. 第一类是□, 第二类是○, 第三类是△.生3:我是按卡片颜色分的, 也可以分成3类. 第一类是红色的, 第二类是黄色的, 第三类是蓝色的.师:大家想出了按水果的种类、按卡片和形状、按卡片的颜色等方法来分类. 下面我们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一下, 填在表中, 看谁整理得最快! 最好!〔2〕出示统计表, 进行整理.出示统计表, 学生分类整理、填表.水果苹果梨桃张数卡片的形状△□○张数卡片的颜色绿色黄色蓝色张数展示、交流. 讨论:分类整理时, 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小结:在数图形个数时, 可以按图形分类, 一种图形一种图形地数. 数每种图形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这样, 数据的收集才会准确, 没有遗漏.3.应用稳固. 出示教材第94第3题.师:这里有很多图形卡片, 可以怎样分?生1:按颜色分.生2:按形状分.师:如果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 可以怎样分?生3:按号码上的数分成单数和双数两类.生4:可以按是红色的和不是红色的分成两类.生5:可以按是和不是分成两类. ……师:有道理, 只要你自己定的标准有道理, 就可以分类.师:刚刚我们想出了很多方法给这些图形分类. 下面请大家, 按题目的3个要求分一分, 并统计出每种图形小卡片的张数填在表中. 学生分类、统计、填表. 汇报、交流.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此题是数图形的练习, 同时渗透了统计思想. 教师说明题目的要求后,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1〕让学生分类整理、统计.〔2〕根据统计整理的结果答复3个问题.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玩得开心吗?谁愿意来说说, 你在这里有什么收获?〔让生畅所欲言, 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四课时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5,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的第6~9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灵活运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课件出示例5)。
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师出示解答过程,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
你看懂了吗?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