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
- 格式:docx
- 大小:13.88 KB
- 文档页数:3
垓下之围读音垓下之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2年,是刘邦领导的汉军与项羽率领的楚军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
垓下之围被视为刘邦最具代表性的军事胜利之一,也是汉朝建立的关键一步。
但是,垓下之围的读音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究竟是“gāi”还是“gài”呢?在垓下之围发生之前,刘邦和项羽都是嬴姓,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废除象征秦朝的嬴姓,改姓为刘氏。
所以,“垓下之围”的姓氏读音为“傕”。
而在“垓下之围”的围字中,“围”的音读问题是比较值得关注的。
根据语音学原理,根据多音字的音位规则,字音可以有多种读音。
那么,“垓下之围”的读音究竟应该如何呢?根据多方考证,可以得出垓下之围的读音应为“句”。
具体来说,根据明代杨译的《史记注》和清代洪亮吉的《史记纠谬》中的记载,垓下之围的读音应为“句”。
这一推断得到了许多历史学者的认同和支持。
古代文字的多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垓下之围这样的专有名词,更是需要通过相关史书和文献的考证才能确定其正确的读音。
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垓下之围读音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围应该读为“围”,有的认为应该读为“韦”。
但是,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研究和分析,还是以“句”为读音更为符合历史脉络。
在《史记》中,关于垓下之围的记载较为详细,但对于围字的音读没有明确的记载。
然而,在汉代的《续汉书》中,对于“句”字读音的记载为“旁也”。
这意味着“句”字在当时的汉语中有“围”的意思。
可以推断,在垓下之围时期,“围”的读音应为“句”。
此外,古代的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的读音差异很大。
古汉语的读音和现代汉语中的普通话读音有很大区别。
所以在考虑垓下之围的读音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当时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
根据这一点,在古代汉字音读的转写中,我们可以将“句”转写为“围”,这和现代普通话的发音规则是一致的。
总结而言,垓下之围的读音存在争议,但在多方考证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其读音为“句”。
由于古代汉字音读的复杂性,对于古代战役名称的读音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垓下之围的主要内容30字概括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垓下之围是战国时期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楚军与秦军激烈对抗,最终被秦军打败。
这场战役改变了战国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篇示例:
垓下之围是一场历史悠久的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60年。
秦国与楚国在此展开激烈的对抗,最终由秦国取得胜利,确立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第三篇示例:
垓下之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202年。
主要内容包括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对峙,最终刘备巧妙利用火攻获胜。
第四篇示例:
《垓下之围》是指战国时期发生在垓下的一场关键战役,主要内容包括秦军围困赵国军队,最终致使赵国被灭亡。
垓下之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读音
ɡāi xiàzhīwéi
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原文
司马迁《史记》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垓下之围译文垓下之围译文:项羽的军队驻守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所攻击的敌人都被降服,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大学语文垓下之围翻译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翻译: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垓下之围》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及翻译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 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史记•垓下之围》司马迁〔西汉〕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歌数阕,美人和之。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2.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田父绐曰:“左。
”老农骗他说:“往左拐。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
汉骑追者数千人。
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垓下之围翻译及赏析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垓下之围原文:司马迁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凉,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垓下之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_文言文翻译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读《垓下之围》有感
从楚汉相争的金戈铁马中回过神来,心中还激荡着那英雄末路的悲凉,好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却叹息“虞兮虞兮奈若何!”叹息英雄末路,感慨命运弄人!
一、成王败寇古今论
在秦末此起彼伏的起义运动中,楚国项氏一族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支力量,拥立义帝,整合各地反秦力量,在血与火的争斗中,一步步成为反秦的中坚力量。
巨鹿之战,项羽迎来了人生的巅峰,一战歼灭秦军主力,让诸侯降服!然而,项羽终究不是帝王之才,此时的项羽手下人才众多,民心归附。
理应礼贤下士,恢复生产,创立万世太平!然而,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打败田荣后,烧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又烧杀纪信,烹周苛,杀枞公。
弄得民怨沸腾,民心尽丧。
楚汉相争拉开了帷幕,项羽无愧于当时最伟大的军事家,在与刘邦大小百余战中,无一败绩。
但是,项羽被自己的战绩所蒙蔽,傲气是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助力,却为埋葬自己留下了伏笔。
堂堂西楚霸王岂会任用一个没有骨气的人,韩信在项羽蔑视的眼神中黯然离开,谁又能想到,四年之后,率军攻克彭城的会是这样一个忍胯下之辱的人!鸿门宴,刘邦逃得性命,亚父范增对着项羽大呼:“竖子,不足与谋”,“他日夺项王天下者必此人也!”项王的淡然,范增的疾呼;项王的无动于衷,范增的痛心疾首;项王侧目而视的怀疑,范增黯然神伤的背影。
也许,面对着乌江
流逝的江水,这一切,项羽想明白了,也许不那么明白!但这已经没有关系了,像乌江的江水一样,项羽的生命也在不断流逝!
二、霸王别姬悲情生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让后人记住的不只有那大汉天子,还有这位西楚霸王的柔情。
横戈立马,连番征战,项羽眼中多了一丝冷漠,在他眼里,生命和草芥差不多。
而今,兵微将寡,这四面响起的楚歌更成了项王的催命符!美人虞姬一曲舞罢,项王的眼中分明泛着柔情,卿本佳人,战争是男人之间的较量,为何你会卷入其中?虞姬本是一弱女子,不懂江山社稷,不知行军布阵。
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挥剑自刎,为项王做出抉择。
生,为君笑;死,为君生!英雄盖世,却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人,心如刀绞,却无力回天!深夜,项王领轻骑出逃,回首,却是虞姬那依旧迷人的容颜!
三、乌江自刎留遗恨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刘季,尔不过一市井无赖!自命不凡的我终究败在了你的手里。
乌江亭长虽然肯救我,江东子弟假使还肯称我王,可是卷土重来犹未可知?堂堂西楚霸王,率八千子弟过江,而今,只有我一人回去,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为楚汉相争拉上了帷幕。
反观项羽一生!可歌,巨鹿之战一战成名!可叹,鸿门宴上刘邦生还!可悲,四面楚歌美人自刎!可恨,不渡乌江英雄末路!
功过是非随流水,项羽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许不是一
个合格的君王,但他无愧于一个英雄。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历史的长河里自有他的一方天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英雄落幕,最感慨的当属刘邦,踩着霸王的尸骸,开创大汉万里河山,一个强盛的帝国在东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