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辐射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办证工作总结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09.12.17•【字号】鄂环办[2009]70号•【施行日期】2009.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办证工作总结的通知(鄂环办[2009]70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境保护局:按照国家2009年完成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工作的统一要求,我省许可证发放工作已进入尾声,请各地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资料建档工作。
各地要以此次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工作为契机,收集辖区内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单位的环境影响环评文件(报告表或登记表)、《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表》、《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等资料,整理归档备查。
二、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资料上报工作。
接受Ⅳ、Ⅴ类放射源委托发证的地方,向省厅上报《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表》,《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的纸质文本一式两份,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电子文本一份。
三、认真填写办证工作相关报表。
按照《放射源一览表》、《射线装置一览表》、《2009年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情况统计表》(附后)的Excele格式,逐项完整填写报表内容,做好办证统计工作。
四、认真做好办证工作总结。
《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发放工作是今年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实现涉源单位和射线装置发证率双双达到100%,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各级辐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各地环保局要认真做好办证工作总结,为以后辐射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办证工作总结、办证资料及《放射源一览表》、《射线装置一览表》和《2009年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情况统计表》请于2010年1月15日前上报省环保厅辐射环境管理处。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通知(鲁环函〔2009〕130号)各市环保局:为完善、规范建设项目有关电磁辐射环境的安全管理,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保护群众身心健康。
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从事电磁辐射活动或伴有电磁辐射活动,已列入《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附件中(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8号)(以下简称《办法》)的建设项目(见附件),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工作,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越权审批。
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划定的规划限制区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幼儿园、学校、医院、大型办公场所等敏感建筑。
二、各类火力发电厂、热电厂、风电厂、核电等送变电工程及其他工程配套建设的豁免水平以上的自备输变电工程、轻轨和干线电气化铁路工程配套的输变电站工程等,在编制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同时,必须按要求单独编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其结论应作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据;否则,不得审批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已办理工程审批手续但无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应在接到此通知后3个月内补办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三、建设居住小区、学校及幼儿园、医院、大型办公场所等对辐射环境敏感的建筑物,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必须对辐射环境本底水平(包括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放射性本底水平)进行评价,并独立成章。
符合要求的,方可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凡未对辐射环境本底水平进行评价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不得受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已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但尚未投入使用的上述对辐射环境敏感建筑物,在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对其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并作为验收的依据。
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通过验收,同时应当查找原因并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重大辐射事故
一个重大辐射事故指的是发生在核设施或其他放射源中的事故,导致大量辐射泄漏或散布到环境中,对人类、动物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重大辐射事故:
1.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的爆炸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该事故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并导致了长期的辐射影响。
2. 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由于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
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导致核反应堆核燃料棒过热,产生大量辐射泄漏。
该事故使数千人被迫疏散并导致环境受到污染。
3. 邻水石棉尘肺症事件(2003年):中国湖南邻水县石棉厂
的事故,数百名工人暴露于放射性石棉尘埃中,导致成千上万的肺部疾病和死亡。
4. 邻水汞污染事件(2009年):中国湖南邻水县的一个汞制
造厂泄漏了大量的汞,导致当地水体、土壤和食物受到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重大辐射事故提醒我们核能和其他放射性源的潜在风险,加强安全措施和监管对于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2009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2010-07-30/tabid/75/InfoID/17876/Default.asp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9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2009年,全省环境保护紧紧围绕“坚持…两保一高‟(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保障发展需求,实现环境容量高效利用)、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达标率分别为94.9%和92.6%,较上年分别上升1.4个和1.7个百分点;省辖淮河流域10个出省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或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达标率分别为96.7%和86.6%,同比上升1.0个和3.9个百分点;全省地表水83个省控河流断面COD浓度年均值由2008年的27.3mg /L下降为25.7mg/L,下降5.9%;氨氮浓度年均值由2008年的3.61mg /L下降为2.53mg/L,下降29.9%。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例为90.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99.5%,同比保持稳定。
虽然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当前全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极其脆弱,加上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结构型污染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等诸多因素,致使全省污染减排压力日益加大,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环保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水环境状况与上年相比,2009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0.43降至0.34。
省辖四大流域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其次是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全省监控河段总长度为7979.4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4253.4 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3.3%,比上年减少3.4个百分点,减少274.8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1049.7 公里,占13.2%,比上年增加3.2个百分点,增加248.6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633.3公里,占7.9%,比上年增加4.2个百分点,增加338.7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2043.0公里,占25.6%,比上年减少3.9个百分点,减少312.5公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放射源安全防护工作实施责任制管理的通知(2009)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18•【字号】新政办[2009]42号•【施行日期】2009.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放射源安全防护工作实施责任制管理的通知(新政办[2009]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全面完成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2009年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中有关辐射环境管理的内容要求,市政府对放射源的安全与防护实施责任管理。
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辐射环境安全防护工作,行政一把手要对本辖区内的辐射环境安全防护工作负总责,要采取坚决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放射源的监管力度,要求所有在用放射源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合法运营,所有闲置废弃放射源限期安全送贮,彻底消除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环境安全。
二、市政府决定成立由各县(市、区)行政一把手、主管副职、放射源使用单位的法人代表和专职管理人员、各县(市、区)环保局长、市环保局有关负责同志、市环保局执法人员等人分级组成的责任小组,对各自辖区内辐射环境安全防护工作实行责任管理。
三、各责任人应对负责的监管对象加强监管,切实负起责任。
并负责监管所辖闲置废弃放射源的送贮工作,产生的闲置废弃放射源,必须马上送贮。
一旦出现污染事故,市政府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新乡市2009年辐射环境安全防护工作责任人一览表二○○九年三月十八日附件新乡市2009年辐射环境安全防护工作责任人一览表。
东莞市天然环境辐射水平调查随着核与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利用,了解辐射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人工辐射危害至关重要。
为摸清东莞市辐射环境质量现状,了解东莞市天然辐射水平及其分布规律,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及规划,开展本次调查工作。
标签:天然环境核与辐射调查1调查范围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河口东岸,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东莞市成土母质主要有变质岩、花岗岩、红色砂页岩、沉积岩和第四纪近代沉积物等五种类型。
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丘陵、埔田片;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城镇、沿海和山区片;红色砂页岩主要分布在莞石公路两侧;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山区片;第四纪近代沉积物主要分布于埔田、沿海、水乡片等。
按照成土母质种类及分布原则,在我市32个镇街进行布点调查。
2方法与仪器2.1点位布设方法东莞市32个镇街共分为城区片、水乡片、丘陵片、沿海片、山区片和埔田片6个片区,本次调查以片区为单元布点,每个片区同时测室内、道路及原野的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和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以及室内空气中的氡浓度。
2.2调查方法对道路、原野λ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按照不同路面材料适当分配比例,测量时,道路点应选在道路中央,距周围建筑物一般大于10米。
对室内建筑物内测点选在室内中央,距墙大于2米。
对土壤中核素分析的土壤样品采集,采用二分法采集混合样。
2.3测量仪器本次调查所用仪器设备、分析方法及标准依据如表1所示。
3结果与分析3.1环境天然γ辐射水平东莞市道路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表2)范围为(3.3~14.8)×10-8 Gy/h,平均值为(7.7±2.7)×10-8Gy/h;原野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表3)范围为(8.1~9.3)×10-8 Gy/h,平均值为(8.8±0)×10-8Gy/h。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09.05.27•【字号】豫环文[2009]142号•【施行日期】2009.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工作的通知(豫环文〔2009〕142号)各省辖市环保局: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31号令)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辐射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辐射工作单位人员的素质,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将2009年度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培训方式1、为了充分发挥各省辖市环保局辐射监管作用,加大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的力度,省环保厅将按照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批权限进行委托培训。
各省辖市环保局根据自己的情况,向省环保厅提交书面申请,呈报培训方案,经同意后,按照审批权限负责组织对本辖区辐射工作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
2、省环保厅负责组织全省环保部门辐射监管人员的培训;负责组织由省环保厅核发许可证辐射工作单位人员的培训。
二、培训计划1、全省辐射工作单位人员培训班共分七期;全省环保部门辐射监管人员的培训班一期,培训计划见附表,具体培训日期另行通知;2、省辖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对使用Ⅲ类射线装置和Ⅴ类放射源辐射工作单位人员的培训;3、国家级培训班将根据国家培训计划和要求由省环保厅另行通知组织参加。
三、培训内容1、省环保厅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主要以放射性基础知识、事故案例分析、防护要求与防护经验介绍、现场监督检查与应急情况的处理、各种实践的介绍、法律法规等内容。
根据情况可分为工业和医疗两部分。
2、省辖市培训班的培训内容由省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省环保厅要求安排培训内容。
四、培训要求1、辐射安全培训教材和合格证书由省环保厅统一印发。
2009年辐射环境
2010-06-05
状况
2009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设备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除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周围局部环境综合场强略超国家标准外,其它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
环境电离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空气中氚化水活度浓度为正常环境水平。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西南和西北诸河、南水北调、浙闽区河流、重要湖泊和水库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监测值处于同一水平。
开展监测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限值。
近岸海域海水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均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限值内。
开展监测的土壤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监测值处于同一水平。
运行核电厂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江苏田湾核电厂安全运行,外围辐射环境连续监测系统所测的γ辐射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年均值分别为103.1nGy/h、124.5nGy/h和101.5nGy/h,处于所在地区的天然本底范围内,未监测到超过国家标准剂量限值的核电厂排放事件。
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周围关键居民点空气、降水、地表水及部分生物样品中氚活度浓度,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江苏田湾核电厂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氚活度浓度与核电站运行前本底值相比有所升高,但其对公众产生的附加剂量远低
于国家规定的限值。
运行核电厂外围各种环境介质中除氚外其余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明显变化。
其它反应堆及核燃料循环设施周围环境电离辐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陕西省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研究设施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土壤和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饮用地下水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限值。
包头核燃料元件厂、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西北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北龙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等核燃料循环设施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正常环境水平,其余环境介质中也未监测到企业生产、加工、贮存、处理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异常升高。
铀矿冶及伴生放射性矿周围环境电离辐射中核北方铀业有限公司本溪铀矿、中核浙江衢州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中核赣州金瑞铀业有限公司、衡阳新华化工冶金总公司、中核金原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分公司、南宁新原核工业有限公司七○一矿、贵州原核工业七六一矿、贵州原核工业二七六厂、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等铀矿冶设施周围环境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气溶胶、沉降物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地下水和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铀和镭-226活度浓度未见异常;但极少数铀矿冶设施因矿石运输沿途散落,造成矿区边界和运矿公路周围个别监测点位γ辐射剂量率高于运行前水平;同时受历年排放的废水和尾矿坝渗漏水的影响,部分铀矿冶设施周围环境个别监测点位放射性核素铀和镭-226活度浓度高于《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GB23727-2009)规定的限值。
白云鄂博矿等部分伴生放射性矿的开采、冶炼、加工活动对企业周围局部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
电磁辐射设施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周围局部环境存在超标现象。
开展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环
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个别大型广播发射台周边环境敏感建筑物部分监测点位环境综合场强略超《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开展监测的各输电线和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H/T24-1998)规定的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和公众全天候辐射时的工频限值。
措施与行动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环境保护部加快核与辐射安全法规的编制进程,完成《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和《核与辐射安全标准体系》。
完成《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部门规章等一批法规。
规范核设备的行政审批工作,加强核安全监督检查。
加强运行核电厂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和运行经验反馈工作。
加强在建核电厂和拟建核电厂项目监管与审评,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把好源头准入关。
坚持“受理有前提,不批不准动”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推进新项目工作。
加强辐射安全许可工作的规范化,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源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察。
【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保护部依据《2009年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健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机制,构建科学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完成辐射环境国控网的监测,完成9项监测方法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开展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运行绩效考评工作。
完成东北边境地区核辐射应急监测和国庆六十周年核与辐射安保应急备勤监测。
开展了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电磁环境影响监测,修订完成一批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标准。
全面推进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核与辐射监测能力建设项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签订66份合同。
完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重要核设施共21个在线预警监测点和4个数据中心的建设,初步形
成了连续动态、数据共享的重要核设施辐射环境预警监测网络。
有关省、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完成4辆现场应急监测车和4套车载移动实验室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