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编高考物理总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考核题库100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26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单选题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是一个恒量B.在相等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相等C.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率可能先减小后增大2.舞狮作为中国传统节目,在中国广受人们欢迎。
某次舞狮表演中,两位表演者需先后从高台跃下,为保证舞狮道具不因拉扯而损坏,要求两位表演者默契配合,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相继跳下。
已知高台距离地面,两人之间的舞狮道具长,表演者可认为由静止下落,设表演者落地后速度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完成该表演动作(从第一位表演者开始跳下到第二位表演者落地)经历的总时间最长为( )A.1.0sB.1.2sC.1.4sD.1.6s3.地铁刹车后匀减速进站,晓燕同学利用照相机拍下了地铁停下前最后2 s 初和最后2 s 末的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地铁相邻两车门之间的距离为4.5 m ,地铁刹车前的速度为15 m/s ,则地铁刹车后行驶的路程为( )A.45 mB.50 mC.60 mD.70 m4.子弹以初速度垂直射入叠在一起的相同木板,穿过第20块木板后的速度变为0,可以把子弹视为质点,已知木板的长、厚度均为d,认为子弹在各块木板中运动的5m h = 1.8m L =210m/s g =0v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飞机着陆后以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时的速度大小为60 m/s ,则它着陆后12 s 末的速度为( )A.12 m/sB.-12 m/sC.132 m/sD.06.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的运动B.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为负C.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D.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一定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7.2024年3月3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AS700“祥云”载人飞艇完成首次转场飞行.假设该飞艇从地面由静止升起,先加速再减速,减速到0后悬停在空中.在整个过程中,加速时可认为飞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可认为飞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若飞艇在该过程中运动的总时间为t ,则飞艇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8.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它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B.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C.该质点末的速度大小为D.该质点第内的平均速度为9.火车以的初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加速度,当时火车的速度为( )A. B. C. D.23m/s 11m/s 5m/s010m/s v =20.2m/s a =25s t =15m/s 14m/s 10m/s 026m /s 1a 2a 232x t t =+2m/s2s 2s 8m/s10.电子设备之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以通过蓝牙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已经配对过的两电子设备,当距离小于某一值时,会自动连接;一旦超过该值时,蓝牙信号便会立即中断,无法正常通讯。
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2023·江苏选择考·T10)达·芬奇的手稿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实验:一个罐子在空中沿水平直线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沿途连续漏出沙子。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图中能反映空中沙子排列的几何图形是()【解析】选D。
以漏下的沙子为参考系,罐子向右上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为g,方向向上,水平方向上加速度为恒定加速度a,方向向右),加速度大小、方向恒定,对于每一瞬间落下的沙子都满足该条件,即任何时刻落下的沙子都在罐子的左下角且跟罐子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恒定,所以,沙子排列的几何图形为一条直线,故D正确,A、B、C错误。
2.(2023·山东等级考·T6)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连续经过R、S、T 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是RS的两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公交车经过T点时的瞬时速度为()A.3m/sB.2m/sC.1m/sD.0.5m/s【解析】选C。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则有:+2=10m/s,+2=5 m/s。
设公交车加速度大小为a,RS间的距离为x,则ST间的距离为2x,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2-2=-2ax2-2=-2a·2x,联立解得:v R=11m/s,v S=9m/s,v T=1m/s,故C正确,A、B、D错误。
3.(2023·浙江6月选考·T4)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从O处行走到B处的照片。
轨迹OA段是直线,AB段是曲线,巡视器质量为135kg,则巡视器()A.受到月球的引力为1350NB.在AB段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C.OA段与AB段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D.从O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OAB轨迹长度【解析】选B。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则巡视器受到月球的引力一定小于1350N,故A 错误;巡视器在AB 段做曲线运动,合力一定不为零,一定有加速度,故B 正确;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位移为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的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从O 到B 的位移大小不等于OAB 轨迹长度。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word 整理版一、选择题1.倾角为30°的长斜坡上有C 、O 、B 三点,CO =OB =10m ,在O 点竖直的固定一长10m 的直杆AO 。
A 端与C 点、坡底B 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同时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右图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 AC 和t AB 分别为(取g =10m/s 2)A. 2s 和2sB. √2s和2sC. √2s和4sD. 4s 和√2s【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几何知识确定出AC 与AB 的倾角和位移,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两球的加速度a ,由位移公式x =12xx 2求解时间.由几何知识得,AC 的倾角为x =30°,位移x xx =10x ,AC 的倾角为x =60°,位移x xx =10√3x ,沿AC 下滑的小球,加速度为x 1=x sin 30°=5x /x 2,由x xx =12x 1x xx 2得x xx =√2x xx x 1=√2×105x =2x ,沿AB 下滑的小球,加速度为x 2=x sin 60°=5√3x /x 2,由x xx =12x 2x xx 2得x xx =√2x xxx 2=2x ,故A 正确. 2.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 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 2C. 质点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0.75m/sD. 质点在1s 末速度为1.5m/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得:x x =0.5+0.5t .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 x=v 0t+12at 2,得:x x=v 0+12at ,对比可得:12a=0.5m/s 2,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2×0.5=1m/s 2.初速度为 v 0=0.5m/s ,则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B 错误.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末速度为 v=v 0+at=0.5+1=1.5m/s .则质点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为x ̅̅̅=x 0+x2=0.5+1.52=1x/x,故D正确,C错误.故选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要写出解析式,采用比对的方法求出加速度和初速度,明了物体的运动情况后,再由运动学公式研究图象的信息。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车,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 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 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5s ,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6m/s 2.求:(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小轿车驾驶的最短时间;(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答案】(1)5s (2)40m 【解析】 【分析】 【详解】(1)从刹车到停止时间为t 2,则 t 2=0v a-=5 s① (2)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 x 1=v 0t 1② x 1=15 m③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 2,则x 2=2002v a -④x 2=75 m⑤小轿车从发现物体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 x=x 1+x 2=90m ⑥ △x=x ﹣50m=40m ⑦2.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40 km/h ,若这位旅游爱好者开出1/3路程之后发现他的平均速度仅有20 km/h ,那么他能否完成全程平均速度为40 km/h 的计划呢?若能完成,要求他在后的路程里开车的速度应达多少? 【答案】80km/h 【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设总路程为s,后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总路程为s前里时用时后里时用时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解得由结果可知,这位旅行者能完成他的计划,他在后2s/3的路程里,速度应达80 km/h3.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因高铁的运行速度快,对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高铁列车上安装有多套制动装置——制动风翼、电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等.在一段直线轨道上,某高铁列车正以v0=28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长突然接到通知,前方x0=5km处道路出现异常,需要减速停车.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t l=2.5s 将制动风翼打开,高铁列车获得a1=0.5m/s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减速,减速t2=40s后,列车长再将电磁制动系统打开,结果列车在距离异常处500m的地方停下来.(1)求列车长打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多大?(2)求制动风翼和电磁制动系统都打开时,列车的平均制动加速度a2是多大?【答案】(1)60m/s(2)1.2m/s2【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解列车长打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2)根据运动公式列式求解打开电磁制动后打开电磁制动后列车行驶的距离,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解列车的平均制动加速度.【详解】(1)打开制动风翼时,列车的加速度为a1=0.5m/s2,设经过t2=40s时,列车的速度为v1,则v1=v0-a1t2=60m/s.(2)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t1=2.5s,列车行驶的距离x1=v0t1=200m打开制动风翼到打开电磁制动系统的过程中,列车行驶的距离x2 =2800m打开电磁制动后,行驶的距离x3= x0- x1- x2=1500m;4.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 图,试根据图象求:(g 取10m/s 2) (1)t =1s 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s 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答案】(1)160N (2)158; 1.25×105J (3)71s 【解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 =2s 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162t v a t ==m/s 2=8m/s 2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得f =m (g -a )=80×(10-8)N =160N (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s 内下落了 39.5×2×2m =158m根据动能定理,有212f mgh W mv -= 所以有212f W mgh mv =-=(80×10×158-12×80×62)J≈1.25×105J(3)14s 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5001586H h t v '--==s =57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 t 总=t +t ′=(14+57)s =71s5.(13分)如图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木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倾角θ=37°。
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要通过前方一长为1.(2022·全国甲卷)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L的隧道。
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
已知列车加速所用时间至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少为()A.+B.+C.+D.+【解析】选C。
由题知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则列车进隧道前必须减速到v,则有v=v0-2at1,解得t1=,列车进隧道时至完全出隧道前匀速行驶,有t2=,列车尾部出隧道后立即加速到v0,有v0=v+at3,解得t3=,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t=+,故选C。
2.(多选)(2022·全国乙卷)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
则()A.4s时物块的动能为零B.6s时物块回到初始位置C.3s时物块的动量为12kg·m/sD.0~6s时间内F对物块所做的功为40J【解析】选A、D。
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μmg=2N。
0~3s内,对物块由动量定理有:(F'-f)t1=mv3,解得v3=6m/s,则3s时物块的动量为p=mv3=6kg·m/s,故选项C错误;设3s后经过时间t物块的速度减为0,由题图可知3~6s内水平力大小F'=4N,由动量定理有:-(F'+f)t=0-mv3,解得t=1s,则物块在4s时速度减为0,则4s物块的动能为零,故选项A正确;0~3s 内,物块发生的位移为x 1,由动能定理有:(F -f )x 1=m,解得x 1=9m 。
3~4s 过程中,对物块由动能定理有:-(F'+f )x 2=0-m,解得x 2=3m 。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练习卷---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一个同学在研究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用闪频照相连续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已 知闪光周期为130 s ,测得x 1=7.68 cm ,x 3=12.00 cm ,通过计算可得小球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 2,图中x 2是________ c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9.72 9.84【解析】 根据逐差法可得a 1=x 3-x 22T 2,a 2=x 2-x 12T 2,求平均值可得a =x 3-x 14T 2=9.72 m/s 2,根据a =x 2-x 12T 2得x 2=9.84 cm.2.(2018·高考全国卷Ⅲ)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 、L 1和g 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9.80 m/s 2,L =30.0 cm ,L 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 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L -L 1)g(3)0.20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直尺尽可能保持竖直方向的运动,乙手指尽量靠近直尺但不能接触(写出任意一条即可)【解析】:(2)直尺释放之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由h =12gt 2得t =2h g =2(L -L 1)g.(3)将数据代入上式得t =0.20 s.(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直尺尽可能保持竖直方向的运动,乙手指尽量靠近直尺但不能接触等.3.(2019·重庆市南开中学月考)某同学使用有透光狭缝的钢条和光电计时器的装置测量重力 加速度(图甲).在钢条下落过程中,钢条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若再次挡光,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实验中该同学将钢条竖直置于一定高度(下端A 高于光控开关),由静止释放,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t 1和t 2.(1)用游标卡尺测量AB 、AC 的长度,其中AB 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其值为________ mm.(2)该同学利用v AB =AB t 1及v AC =ACt 1+t 2,求出v AB 、v AC ,再利用测量的时间t 1和t 2,可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v AB 、v AC 及给出的时间表示);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则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74.3 (2)2(v AC -v AB )t 2偏大【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74 mm ,游标尺上第3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0.1×3 mm =0.3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74 mm +0.3 mm =74.3 mm. (2)该同学利用v AB =AB t 1,v AC =ACt 1+t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表示钢条运动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v AC-v ABt1+t2 2-t12=2(v AC-v AB)t2.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A到C的实际时间大于t1+t2,所以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其真实值偏大.4.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丙所示.(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cm.(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答案】(1)1.010(2)1.0 2.5(3)平均速度滑块【解析】(1)d=10 mm+0.05 mm×2=10.10 mm=1.010 cm.(2)v1=dt1=1.010×10-21.0×10-2m/s≈1.0 m/s,v2=dt2=1.010×10-24.0×10-3m/s≈2.5 m/s.(3)v1、v2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5.小张同学想研究一遥控电动车的运动情况,他找来一个塑料瓶,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瓶内装上墨水,通过调节开关使墨水缓慢滴下,然后将这个装置固定在车的尾部,如图乙所示.使车从静止开始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前进,然后他在离出发点不远处,选择墨水滴间距离较大处的一个点为起点,用卷尺依次测量这个点后面的10个点到这个点的距离,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1)小张制作的装置相当于物理实验室中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2)通过表中数据,你认为小车在所记录的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测量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小张同学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测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打点计时器(2)先做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3)相邻两墨水滴滴下的时间间隔T秒表从某滴开始下落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数到第n滴开始下落时停止计时,则时间间隔T=tn-1【解析】:(1)小张制作的装置相当于打点计时器.(2)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表所示.可以看出,开始时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逐渐变大的,后面两点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不变,说明开始时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再进一步分析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变化,相邻两点间距离的差值如表所示.可以看出,刚开始时相邻两点间距离差在逐渐变小,说明小车的加速度在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3)要测量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还必须知道相邻两墨水滴滴下的时间间隔T,要测量时间间隔需要用秒表.测量方法是从某滴开始下落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数到第n滴开始下落时停止计时,则时间间隔T=tn-1,注意n不可太小,一般取30滴以上.6.某同学使用有透光狭缝的钢条和光电计时器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图a).在钢条下落过程中,钢条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若再次挡光,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实验中该同学将钢条竖直置于一定高度(下端A高于光控开关),由静止释放,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t1和t2.(1)用游标卡尺测量AB 、AC 的长度,其中AB 的长度如图b 所示,其值为________mm.(2)该同学利用v -AB =AB t 1及v -AC =AC t 1+t 2,求出v -AB 、v -AC ,再利用测量的时间t 1和t 2,可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v -AB ,v -AC 及给出的时间表示);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则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偏大”或“偏小”).【答案】:(1)74.3 (2)g =2(v -AC -v -AB )t 2偏大【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74 mm ,游标尺上第3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0.1×3 mm =0.3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74 mm +0.3 mm =74.3 mm.(2)该同学利用v -AB =AB t 1,v -AC =AC t 1+t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表示钢条运动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v -AC -v -AB t 1+t 22-t 12=2(v -AC -v -AB )t 2.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A 到C 的实际时间大于t 1+t 2.所以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其真实值偏大.7.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端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x ,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表中所示.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 、测量值x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下图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xt-t 图线;(3)由所画出的xt -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x t =-12at +v t (或x =-12at 2+v t t )(2)见解析图 (3)2.0【解析】:(1)沿斜面向下是匀加速运动,反过来也可以看成是初速度为v t 的沿斜面向上的匀减速运动,由位移公式有x =v t t -12at 2.由于要画x t -t 图象,所以可将上式变形得x t =-a2t+v t .(2)xt-t 图线如图所示.(3)由x t =-a 2t +v t 可知图象的斜率k =-a 2,所以a =-2k =-2×(1.22-1.71)0.78-0.29m/s 2=2.0 m/s 2.8.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 是水平桌面,Q 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 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 s 和4.0×10-3 s .用精度为0.05 mm 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d ,其示数如图丙所示.(1)滑块的宽度d =________ cm.(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 1=________ 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 2=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 1和v 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 【答案】(1)1.010 (2)1.0 2.5 (3)平均速度 滑块 【解析】(1)d =10 mm +0.05 mm×2=10.10 mm =1.010 cm. (2)v 1=d t 1=1.010×10-21.0×10-2m/s =1.0 m/s v 2=d t 2=1.010×10-24.0×10-3m/s =2.5 m/s (3)v 1、v 2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9.(2019·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020高考物理运动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答案)1.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 m,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 m/s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
则该车()A.超速B.不超速C.无法判断 D.速度刚好是60 km/h答案:A2.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8 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A.16节B.17节C.18节D.19节答案: A3.(多选)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 m,由上述条件可知()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 m/s2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 m/s2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 m/s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5 m/s答案:BD4.为了研究汽车的启动和制动性能,现用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分别进行实验。
让甲车以最大加速度a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再以最大加速度a2制动,直到停止;乙车以最大加速度a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加速度a2/2制动,直到停止。
实验测得甲、乙两车的运动时间相等,且两车运动的位移之比为5∶4。
则a1∶a2的值为()A.2∶1 B.1∶2C.4∶3 D.4∶5答案:B5.从同一高度同时以20 m/s的速度抛出两小球,一球竖直上抛,另一球竖直下抛。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10 m/s2。
则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A.3 s B.4 sC.5 s D.6 s答案:B6.物体以20 m/s的速度从坡底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返回坡底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
已知上坡和下坡两个阶段物体均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上坡和下坡的加速度不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讲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a=Δv/t )1.(单选)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B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2、(单选)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答案 B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3.(多选)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D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减小 C .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 .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CD A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C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5.(单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6.(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答案 B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7.(单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B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8. (单选)如图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答案:CA .100 m/s 2,方向向右B .100 m/s 2,方向向左C .500 m/s 2,方向向左D .500 m/s 2,方向向右 9.(多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14m/s 2B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8m/s 2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6m/s 2【答案】AD10、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 v 1=L Δt 1=0.10 m/s v 2=L Δt 2=0.30 m/s a =v 2-v 1Δt ≈0.067 m/s 2. (2) x =v 1+v 22Δt =0.6 m.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基本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①v =v 0+at . ②x =v 0t +12at 2. ③v 2-v 20=2ax(2)两个重要推论 ①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2= s t .中间位置速度v s 2=√v12+v222.②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aT 2.(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 1.(单选)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B .C .D . 【答案】A2.(单选)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 内的平均速度小3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答案】C 7.(单选)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s 内的位移为它最后1s 内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 5 mB . 11.25 mC . 20 mD . 31.25 m 【答案】B 3.(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 内的位移比第14s 内的位移多0.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小球加速度为0.2m/s 2B . 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C . 小球第14s 的初速度为2.8m/sD . 第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答案】AB4.(单选)如图是哈尔滨西客站D502次列车首次发车,标志着世界首条高寒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运营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D502次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 D 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 B .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度,921公里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求:(1)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刹车后6s 内的位移.解答: 解: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第1s 内位移为:x 1=代入数据,得:9=v 0+ 第2s 内的位移为:x 2=v 0t 2+﹣x 1, 代入数据得:7= 解得:a=﹣2m/s 2,v 0=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为:t==则汽车刹车后6s 内位移等于5s 内的位移,所以有:==25m 故答案为:2,256.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位移为6 m ,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 内位移为2 m ,求: (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阶段检测卷(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某人从井口静止释放一颗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为表示小石子落水前的运动,下列四幅图像可能正确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成质点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地面为参考系D.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而言,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3.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 m。
“奋斗者”号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奋斗者”号一定可视为质点的是()A.估算下降总时间时B.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C.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D.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4.在某次驾驶车辆过程中,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有2 km拥堵,通过时间25分钟”,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2 kmB.此处的2 km为该拥堵路段的路程C.可以根据此信息求出此时车辆的瞬时速度D.通过前方2 km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3 m/s5.高铁出行舒适、便捷,成为一种新颖时尚的旅行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列车8:12从杭州站出发指的是时刻B.营业里程1.8万千米指的是列车运行的位移C.计算列车通过某隧道口的时间时,列车可以看成质点D.从杭州到长沙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列车的最大瞬时速度6.百米赛跑时小明到达终点的撞线速度是9.1 m/s。
这里的“速度”表示()A.瞬时速度大小B.平均速度大小C.瞬时速度方向D.平均速度方向7.如图所示为小车运动时的v-t图像。
由图可知,小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在t=10 s时的速度大小是4 m/sD.在t=0时从静止开始运动8.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共历时2×103 s,位移2×103 m。
最新精选高考物理复习题库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
(100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五校联考)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L 时,速
度为v ,当它的速度为v 2
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A.12
L B.22L C.14L D.34
L 2.(2014·上海闵行期末)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图1
3.(2013·福建四地六校联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后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的位移是( )
A .3.5 m
B .2 m
C .1 m
D .0
4.(2013·福建师大附中联考)一物体自空中的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1 s 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 ,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 )
A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B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C .在A 点,速度方向向下
D .在A 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
5.(2013·浙江温州八校联考)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