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初三北师大版3.9振兴民族文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0 KB
- 文档页数:4
《振兴民族文化》一、选择题1、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将五千年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交融于一体。
这一壮丽的“盛典”诠释了中华文化()①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②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③与其他文化相比,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④各国间文化差异性并不存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我们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到()①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②吸收发达国家的文化③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④抵制落后国家的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3、目前,广大青年人对一些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津津乐道,并且热烈庆祝。
相反,对一些本国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却差不多淡忘了。
对此我们应该()A、全盘吸收外来文化B、通过立法禁止国外的节日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D、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月30日,中国爱乐乐团在德国柏林举行的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演出。
“中国文化年”是为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所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将在德国各大城市举办涉及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电影、展览、对话论坛等领域的500多场活动,给德国民众提供近距离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1)在外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什么意义?(2)你准备怎样做一个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答案:一、选择题1—3 ACC二、材料分析题(1)①有利于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②有利于扩大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提高我国的知名度。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2)①我要努力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外国文化。
②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树立全球意识,要善于学习各国文化的优点、长处。
③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振兴:教案探究教案探究一、教案的背景和意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综合体现,它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浪潮涌起,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振兴民族文化,就必须有力地加强对其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自己的文化。
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园中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深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传统,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在这一过程中,教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规划和设计,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强理解、提高创新能力的作用。
因此,本教案将重点围绕如何振兴民族文化展开讨论,介绍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丰富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参与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体验,同时也增强了讲解的视角与语言能力。
二、教案素材1.资料提供了民族文化振兴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和人物传记。
2.实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本教案将采用实景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民俗活动等,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3.实践学生将会分小组参与到文史、读书、手工等方面的实践中,在直接实践操作过程中深度了解文化精髓与历史底蕴。
三、教案设计我校语文教师张老师因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担任这次教案的主讲教师。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名词解释我们会对名词解释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给学生普及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内涵,例如诗、书、画、音乐和舞蹈等。
2.历史展示然后我们会介绍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历史时间线,并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变迁和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这一综合概念。
3.观摩活动学生将会前往博物馆、古迹等观摩活动,根据观摩进行多角度体验民俗文化。
北师大版初三政治《振兴民族文化》说课稿范文
为大家带来了初三政治振兴民族文化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我将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的相关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说教材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内容是第六课《振兴中华,共担责任》的第一框,我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包括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提高综合国力是振兴中华的基础,振兴中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六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最后一课,是在此前各课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的教育。
本框内容主要阐述振兴中华需要大力提高综合国力。
从学生情况来看,本课有关综合国力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从两会”热点,利比亚撤侨,胡锦涛访美等国内外重大时事等事例中理解综合国力的一系列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
在课堂学习活动积极开展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探讨分析我国国家地位的现状,从而得出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提高综合国力,走和平发展道路。
《振兴民族文化》学习目标一、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二、明白中华文化的大体内容。
3、知道民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制造力和凝聚力当中。
学习重点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进展进程中都做出过庞大的奉献。
学习难点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制造力和凝聚力当中。
教学方式搜集资料法。
教学进程一、自主学习。
一、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中华文化的大体内容有哪些?①元宵(汤圆)②粽子③挂灯笼,猜灯谜等④赏月,全家团聚等⑤饺子、年糕等⑥赛龙舟、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配香囊等⑦月饼⑧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吃年夜饭、拜年,贴对联,放鞭炮,走亲戚等。
4、有人以为“民族文化已经没有魅力了”这种观点对吗?什么缘故?五、民族文化没有中断的缘故是什么?二、合作研讨:(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三、展现讲解:(抓住机遇,亮出风度!)四、活动:活动一:精挑细选。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请你在以下选项当选出符合材料的一项()A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B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C福泽世界的科学工艺D出色纷呈的文学艺术E细致完备的伦理道德F充满聪慧的哲学思想活动二:快速抢答。
母亲具有仁爱之心,博爱精神。
请你说说母亲节的具体时刻,并说说这种仁爱之心、博爱精神的力量来自于哪里。
活动三:感恩在线。
(3)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不计功利、不计“支出”和“收入”的。
你打算采纳什么形式来回报你的母亲呢?活动四:擦亮双眼。
(4)“民族洋节时兴国节衰。
”面对这一现象,咱们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上要怎么去做?课堂小结:背诵: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民族文化大体内容。
3、中华民族的国学是。
4、中华民族文化没有中断的缘故是什么。
强化文化认同知识整理知识概览1.文化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
同时,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2.我们应该在文化交往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我们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认同民族文化,就要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重铸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知识整理知识概览情景导入重难突破卷轴、汉服、斗笠、兵刃、牌坊、庙宇、宫殿、面条、豆腐、鞭炮、轿子、包子,甚至瓷器上的纹路……《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融入了好莱坞式的幽默的同时,将中国元素运用得恰到好处。
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提示: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要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
情景导入重难突破1.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文化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
同时,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2.正确对待民族文化。
(1)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自尊,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根基。
首先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要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2)对待灿烂的民族文化,不可妄自菲薄,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重铸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123451.如今,可口可乐饮料、麦当劳快餐、NBA篮球赛、苹果手机……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悉,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节教育振兴民族教案第二节教育振兴民族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的基础地位;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能力:通过分析教育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探究我国教育的现状,学会分析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差距。
3、知识: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教育是一种力量;认识到我国教育的严峻形势;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
难点:面对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优势压力,如何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育是一种力量一、导入:1、介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案例:再累也要读书,再忙也要读书,再穷也要买书2、同时结合教材引言部分材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的题目。
问:(1)为什么台湾新读书主义如此倡导?总统如是说?(2)知识和书籍带给我们什么?通过共同的探讨,引出话题:知识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知识的获得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一种改变我们生活、振兴民族的伟大力量。
二、新课学习:教育是一种力量。
(一)你说我说:请同学们说说从过去到现在,你所感受到的、或听到的、或看到的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
(比如衣、食、住、行、用等等)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知识改变生活”的材料,并作简单分析。
(二)我来思考为什么生活中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教师(归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生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科技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教育是基础,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种力量。
(三)七嘴八舌出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教材p56阅读空间狮子和羚羊要竞争必须“学会奔跑”寓意深刻,对人而言,教育更是一种力量。
第9课振兴民族文化第9课振兴民族文化第二站强化文化认同教师寄语: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理解中华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2、知道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增强处理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冲击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我们在文化交往中应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2、认同民族文化就要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设置法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1、随着进程的逐步加快和我国不断深入,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国外的文化产品涌入国门,带来了大量的。
2、我们应该在文化交往中增强对的认同;认同民族文化,就要不断民族文化,发展。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为指导,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的,的、、的文化。
课堂探究: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1、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冲击的原因是什么?2、外来文化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3、什么是文化认同?4、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5、面对不健康的文化,我们应怎么办?6、你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点什么?7、请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8、请你设计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口号。
9、从XX年起,国家将清明节设为公共假日,你觉得国家假日办的这一做法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10、XX年的清明节期间首次有3天假期,相当于一个小黄金周,你能从环境的角度给扫墓踏青的市民一些合理的建议吗?日二、合作研讨:(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三、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巩固提升:基础篇.我能行①②③④⑤⑥⑦bcda1、提到日本,人们会想到和服、寿司、樱花;提到英国,人们会想到绅士风度;提到巴西,人们会想到足球;提到埃及,人们会想到金字塔……这说明()a日本吸引人的东西比别人多 b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学习c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 d各国就这些东西吸引人2、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使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诗词格律优美、意蕴丰富,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振兴民族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难点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设置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看看图片—巍峨的万里长城。
上下三千年,绵延十万里,万里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气势、丰富的内涵著称于世,成为民族历史的丰碑、民族文化的宝库。
二、学习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你还会联想到什么?民族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特点:(1)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2)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
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各抒己见:“夜郎文化”或者为“贵州古代文化”或甚至就是“贵州文化”。
贵州高原自古以来是我国一个民族交往、结集的大走廊。
18个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世居其间。
他们栖息在高山深箐、江河之滨、山间坝子里,创造、积淀着丰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着贵州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政治初三北师大版3.9振兴民族文化教案
课题: 16、振兴民族文化课时 1
教学目的要求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极强的生命力;发展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分析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民发展中的作用和处理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冲击问题的能力;树立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丰富民
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教学方法与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个人补充栏导入:
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概要展示中华文化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自主学习提示:
1、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各民族在中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2、民族文化的意义(价值、作用)=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
3、民族文化的特点;
4、如何看待和应对外来文化涌入中国?
5、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6、什么是先进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二、教学过程: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福泽世界的科学工艺;④精彩纷呈的
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⑥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
(——各民族在中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五千年薪火相绵延不绝,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刘明,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力……
3、民族文化的意义(价值、作用)=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
民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历经劫难而不便倒的力量源泉。
生命力——历史悠久;
创造力——创造灿烂的刘明;
凝聚力——传统文化塑造精神统一人们信仰产生凝聚力。
如年文化——团圆意识,这就是民族的凝聚力。
3、民族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4、如何看待和应对外来文化涌入中国?
⑴看待: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
繁,大量国外文化产品涌入国门。
文化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冲击着民族文化。
⑵应对:①在文化交往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②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③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文化的竞争和交流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和拒绝一切腐朽的和落后的文化,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5、如何正确地看待外来文化?
采取平等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加以吸收,同时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
6、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⑴汲取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⑵同时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
⑶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7、什么是先进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⑴含义:课本P110
⑵建议: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以民族文化的认同,又要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
三、当堂训练:
1、2007年12月16日,经过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 日放假办法》公布,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三个节日
为法定节假日。
这一规定( C )
①表达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②表达了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继承 ③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手持竹简的810名士子,齐诵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与蜿蜒耸立的长城……它们形象地表现了( A )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印刷术等中国“四大发明”的不朽魅力 ③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我国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材料一:国庆60周年游行中的江西花车
请你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并作出回答:
(1)以上材料表达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
哪些观点?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江西;②实施科教兴赣战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③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江西文化独具
材料二: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中江西花车名叫“崛
起江西”。
它以“红色历史·绿色崛起”为核心设计理
念,造型元素紧扣红色江西、文化江西和科技江
西。
两侧巍峨的井冈山缩影,耸立的南昌八一起
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浮雕,将中国革命的
历史、人民军队的历史、江
西的历史融为一体;五彩的水纹和祥云图案,描绘了建设中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江西优美的生
态环境;北斗黎明、红日开启,青花瓷球、花开
六瓣,寿桃呈献、杜鹃争艳,卫星升起、太阳能
电池板两翼伸展,这4组高难度的动作,讲述了
文化江西从传统工业文
明到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预示着江西的明天更
加美好。
江西花车设计大气、主题突出,要素集中,紧密联系江西的红色革命历史,形象地展示了江西美好的发展前景,具有鲜明的江西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现代气息。
特色;④新时期我们应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江西的崛起做出贡献……
(2)请你为江西的崛起献计献策。
(至少两条)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赣战略;②坚持改革开放,树立开放意识,大力引进外资、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请您欣赏: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中国2017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
“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
“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
“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
吉祥物主体以“人”为核心创意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这样的城市才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2017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了2017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7”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17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寓意着本世纪初两项超大型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倾诉着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