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3.00 KB
- 文档页数:12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小城镇是指人口规模在1万到10万之间,具有城镇特征和基本功能,并承担相应地区内对农村和城市的支配和辐射作用。
目前,我国正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力争打造一批环境宜人、生态和谐、产业支撑、公共服务完善的小城镇。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3万个小城镇,其中良好开发的仅有一小部分,多数小城镇尚未充分发展。
一方面,缺乏规划导向、市场化机制、政府投入等支持因素,急需政策的引导和推进;另一方面,由于土地、人口等资源的不足,规划建设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薄弱小城镇基础设施是支撑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很多小城镇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其发展。
2.经济发展落后小城镇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传统行业为主,新兴产业比例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对经济发展带动力不足。
3.公共服务不足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影响居民生活和城镇吸引力。
4.户籍限制制约发展户籍限制让小城镇难以从农村吸引到人才,导致人才流失,生产力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1.创新产业发展发挥小城镇自身特色,培育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升级。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缩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城镇更具吸引力,带动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4.打破户籍限制减缓户籍对人才流动的限制,让优秀人才选择来到小城镇发展,增强小城镇的人才和创新储备。
四、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1.政策引导建立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引导机制,推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字】调研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促进农民与小城镇的融合,推动小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决策依据。
×月×日,×××率建设局、规划局和国土局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镇就小城镇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进行专项调研。
同时对当前防汛安全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镇位于绥宁县东北部,×××穿境而过,东南临×××,西接×××、×××,北抵×××。
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
距县城67公里。
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5300余户,2万余人。
镇政府所在地×××村。
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
有耕地万亩,水田万亩,旱地万亩,园地万亩,林业用地万亩。
近年来,该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XXXX年以来,市、区、街道和社区建设中虽已投入XXXX多万元,但年均投入仅XXX多万元,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按目前的规定,新建一个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分别需交纳城市根底设施配套费XX元、人防易地建设费XX元,所占的建筑成本比例大。
目前全区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达XX个,占XX%。
这些居委会居财收入匮乏,仅依靠市财政对一个新建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补助XX万元,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办公场所建设问题。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关于城乡建设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品鉴。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
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
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
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
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精选8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篇一一、基本情况三塘乡阿定村会是地处三塘乡西部,距三塘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道路为水泥路,距县城35公里。
东与隆德村会相接,南与连城村会相连,西连中枢镇阿平村会,北与中枢镇及箐门村会毗邻。
辖阿定、小阿定、水井3个村民小组。
有农户308户,人口1404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人,劳动力8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6人。
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拔2297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900毫米。
二、农业农村经济情况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7亩,人均耕地1.78亩。
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6.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8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三、制约阿定村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一)生存条件恶劣。
阿定村会处于石山区,土地贫瘠,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二)农民增收渠道少。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
(三)农业增产不增收。
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四)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农村产业调整的盲目性,好多农户欠债累累,加之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五)村内劳动力严重不足。
由于该村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尤为困难。
为此,村内80%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是到周边弥勒等县承包土地搞种植,因而村内发展农村产业无劳动力支撑。
(六)农民收入入不敷出。
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还处于僻。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篇一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迅速推进,如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繁荣农村经济“双赢”?最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到××镇进行了典型调查。
××镇是××县的一个边远乡镇,距县城57公里,与重庆市××县××镇毗邻。
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5年起步,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征地200余亩,建房11.7万平方米,改造旧房3.2万平米,新建街道12条,硬化道路33600平方米,新增程控电话1500余门,水、电、气、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等设施逐步完善。
20xx年全县文明场镇竞赛考核评比中,该镇以99.5分获得第一名。
原创:发展小城镇,不仅改变了××的场镇面貌,而且使××镇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集散中心,场镇呈现出人气旺、商气活、财气浓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预计今年全镇可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433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元,同比增加150元。
该镇的主要作法是:一、坚持“四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和扩张××镇作为一个农业镇,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就农业抓农业肯定不行,引进大企业的可能性也小,怎么办?镇党委、政府经过思索,决定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镇利民、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农村经济起飞的载体来抓。
于是,“城建兴镇”战略便成为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在整个场镇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四高”为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一是高起点规划。
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整个场镇进行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范文(四篇)第1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一、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把**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我们认为县委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
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1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5311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1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15.1%、6.1%、9.1%、7.2%、1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
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
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
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25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优秀6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篇一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实施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城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xx镇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部署,着力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在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二、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
xx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较大。
1998年xx镇承办了全省精神文明现场会,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列全区第十五位。
199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是全省百强乡镇之一。
特别是近几年,x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坚持大观念、大视角、大动作的原则,多元投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小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功能不断增强。
1、突出了基础设施建设。
x镇坚持立足长远,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的原则,采取向上争取一些、自筹解决一些的办法广筹资金,全面改善了小城镇交通、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道路建设。
结合中心路商贸饮食服务一条街建设,投资159万元修建了1。
5公里的白色路面,完成了主街两侧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安装路灯40盏,铺设人行道3公里,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100万元,新建了西环路1。
64公里的白色路面,为减轻中心路的交通压力和拓宽镇内商业开发空间奠定了基础。
拓宽了东西两条大街,整修巷道73条,镇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砂石化,彻底改变了过去车难行、人难走的状况。
二是加强给排水建设。
全镇投资60万元,修筑地下排水管道1200多延长米;投资8。
5万元,铺设自来水管线7。
4万延长米,入户率达到100 %。
三是加强通讯、有线电视设施建设。
投资90万元,新上了光缆程控电话,安装电话3041门,入户率达到60 %,方便了信息交流,活跃了镇域经济。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成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本文将就小城镇建设这一话题展开调查研究,探讨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小城镇建设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规模较小的城镇,以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回应“乡愁”的呼唤。
目前,全国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处于全面推进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8000多个小城镇在建设之中。
小城镇建设的显著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领域广泛。
既包括乡村的改造和升级,也包括新建城镇的开发。
目前,国家政策将精力主要放在升级改造上,以使小城镇更好地服务周边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城镇规模较小。
小城镇往往是指人口规模在5万以下的城镇。
相比大城市而言,小城镇人口规模较小,土地资源有限,投资力度相对较小,这也使得小城镇建设更为注重环保和节能。
3. 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是农村,因此小城镇发展要从农业入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势头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小城镇作为城乡经济融合的桥梁,应该扮演着更加优秀的角色。
但是一些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尚不充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发展空间和后劲缺乏。
2. 环保和节能问题需要重视。
小城镇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相对有限,城市建设应该重视环保和节能。
但是一些小城镇在建设中,过于注重规模而不注重环保,一些环保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产业发展缺乏引导。
小城镇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规划和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引导。
为了避免盲目的投资过度,产业规划更应该注重市场需求和资源充分使用。
三、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的建议1. 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对小城镇的建设实施评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多元化发展小城镇的经济。
引导和发展小城镇的多元化经济,推动土地的有效利用。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格式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解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
1. 小城镇的基本情况
2. 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3. 小城镇的环境保护
4. 小城镇的公共服务
5. 小城镇的产业发展
三、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研,获取综合全面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
1. 小城镇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
2. 小城镇规划建设: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风格等。
3. 小城镇环境保护: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
4. 小城镇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状况。
5. 小城镇产业发展:包括主导产业、就业情况、创业环境等。
五、调研建议
1.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 加强小城镇规划管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3. 关注小城镇环境保护问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4. 多元化发展小城镇产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六、结语
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的调研结果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小城镇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三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8点:(1)城镇建设发展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相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约130天,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
近年来,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开始实施小镇建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规划建设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足、品位低的现象。
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聚集在城镇中心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市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素质低,街道综合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普遍不高,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足,摊位设置、混乱、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小、混乱、市场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足等(3)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建设曾经自由发展,无序、杂乱、不协调、科学性不足。
此外,原计划水平低,县城镇系统计划和详细计划不足,建设发展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
突出的表现是建筑风格混乱,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住宅各自排队,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调查显示,目前小镇建设规模较大,但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规划,雨天积水,给人们旅游带来不便。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小城镇建设调查个人总结寒假期间,我参与了一次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地调查和学习,我对小城镇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首先对小城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包括城镇规模、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等。
通过走访当地政府和居民,我了解到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环境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亟待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例如,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我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
同时,我还提出应加强对小城镇人才培养的重视,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收集数据时,由于部分居民对调查工作的抵触心理,导致数据收集工作进展缓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积极与当地居民沟通,耐心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最终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性。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城镇建设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不足、对部分专业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
针对这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锻炼和提高。
总的来说,这次小城镇建设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还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述职报告】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篇1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镇位于**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
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
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
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的**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同时,对**中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篇一】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摘要: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小城镇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好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小城镇建设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探究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之道.关键词:农村;小城镇;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既然农村区域经济和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那么要想做到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就要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白阻碍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探索解决之道,为区域经济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可能.一、当前区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小城镇发展占用农村区域发展用地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面积也不断扩大.需要建设更多的高楼大厦和商务住宅区,因此,对于土地面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有效数据显示,1997年至2013年建设占用耕地3700万亩,同期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增加5100多万亩,可见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土地面积的占用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于用电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大,大量的农田被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对于中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利.经过小城镇建设征用的土地,土质难以恢复原貌,土地受到化工原料的污染,肥力下降,土地贫瘠,还含有有害物质,不适合继续耕种.(二)城镇化发展挪用大部分建设资金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建设的项目众多,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虽然耗费的资金较多,但是城镇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因此,地区在发展城镇化建设上,不惜耗费巨额资金,将地区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相对于城镇化建设而言,农业区域发展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但周期长,收益率不高,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对农业投资上,很多地区都不够重视,导致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低,生产面积小,难以做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此外,城镇化建设征用耕地的费用较低,而且征收的资金也多用于城镇化建设,导致农业发展更加困难.二、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反之,城镇化发展还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以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完善土地制度首先,应完善相关的土地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面积.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保障城镇建设的足够面积,这就需要在建设城市建筑时,采用高科技技术,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建筑物高度.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土地征收制度,对于居民点分散的地区进行统一规划搬迁,实现农业生产用地的集中,方便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要不断研发农产品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产品的产量.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不多时,尽可能将城镇化扩展的方向转向其他相近的地区,尽量不占用农田和耕地.(二)发挥财政的调控作用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功能,国家的财政支持是城镇化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也是保障城镇化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财政对于两者间的宏观调控,首先,要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投资.中国是人口大国,13多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保证粮食的稳定产量.为了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财政应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进行投资,为大型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提供便利.对于农民购买的机械化产品实施优惠补贴政策,让农民买得起设备,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另外,对于农业生产的其他所需工具和产品,也要适当进行补贴,保证农民的生产成本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农产品价格也要进行调节,保障农民的劳动和收入成正比.在农产品品种研究上,加大财政对于农产品品种的研究投入,为农民提供更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三)以体制改革激活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改变当前小城镇投资的单一化局面,实现对于农村区域经济投资的多元化,利用市场来间接调控经济.这就要求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要完善优化,对于城镇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土地的征用,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对于小镇的相关建设方面,进行公开的招标,吸引资源向城镇汇集;还可开创合资项目,吸引投资,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城镇经济发展好了,自然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除了通过城镇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要加强农村自身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新型的农村合作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提倡、帮助农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村地区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应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三、小结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好了,能推进城镇化向城市化迈近,也能推动自身的城镇化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除了上述的相关推进措施外,还有很多经济调节方法,需要在区域经济建设中不断摸索、探究.【篇二】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调查情况报告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调查情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流失、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创新创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
希望本报告能对相关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一部分:引言1.1 背景小城镇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城市压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城镇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2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方法2.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官方统计数据、学术研究报告、媒体报道等。
2.2 实地调查我们采取了实地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了一些小城镇的发展情况。
我们参观了一些小城镇,并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第三部分: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3.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
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制约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3.2 人才流失由于小城镇的人才吸引力不足,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小城镇到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小城镇的人才流失问题。
3.3 环境污染一些小城镇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还损害了小城镇的形象和经济发展。
第四部分:问题的原因分析4.1 政府投入不足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有限。
这导致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4.2 创新创业机会不足小城镇的创新创业机会相对不足,很难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这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一、小城镇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使全省小城镇迅速崛起,一批各具特色的明星城镇已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全省城镇化水平极大提高。
到20XX年底,全省已有建制镇846个,比1978年的105个增加近8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3%,比1978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小城镇已经成为全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成为湖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
总的来看,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在解决人口聚居、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农村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1、新的农村人口聚居点。
费孝通教授早在改革初期就认为,新型的小城镇可能成为防止人口过度集中的“蓄水池”,今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释放出长期关闭的传统农村的大量人口,如果没有缓冲和蓄积这股息流的中间体,势必引发显而易见的社会恶果,何况中国在几十年里也决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建成十多个人口在千万上下的现代化大城市来容纳这股人口巨流,因此新型的小城镇正可以发挥拦阻和蓄积人口流量的有效作用。
2、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大影响。
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农村经济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乡镇企业对农村、对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我们也深知,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乡镇企业虽然已经完成了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创业时期;但分散、粗放经营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分散化、小型化在许多地方带来了环境污染、滥占耕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
社会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限制了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阻碍着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甚至危及着乡镇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乡镇企业迫切要求集中联片发展,从而客观上要求发展小城镇。
乡镇企业连片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更好地积累资金,而且可以成为乡镇企业摆脱分散化、粗放型生产困境的重要途径,对于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提高,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小城镇发展调查报告**镇位于**省**市东郊,是区位、交通、地理位置都优越且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新兴集镇,像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大地。
她紧依**市区,是**东大门。
东距省会合肥50公里。
312国道和宁西铁路、合武铁路横穿全镇,淠史杭总干渠流径镇西北15公里,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是皖西地区迎接省会和东部大中城市辐射的受力点。
镇内有多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镇西有著名的法学鼻祖皋陶墓和西周东城都遗址,镇南有龙盘卧伏的龙穴山,镇北有如诗如画的白鹭洲公园等,均的旅游开发价值。
全镇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现辖26个村,1个街道,总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7.5万亩,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财政收入20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近年来,**镇抓住机遇,优势,凝心聚力,发展。
在农业,以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为口着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生产结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站能人大户,现拥有示范园44个。
兴皖科技园、金土地科普示范园、天业种鹅、双墩生态农业示范园、骏达鸵鸟、天润乳业、和平牛蛙、金峰梅花鹿、大汉盆景呈星星燎原之势,沿淠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正在抓紧实施。
该镇在抓住科技兴农牛鼻子的,发展乡镇工业和个私经济。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业园,筑巢引凤,2004年全镇私营企业营销收入达2.5亿元。
,已了精工齿轮、凯旋汽运、鑫隆改装、人伟板鸭、中联房地产、建筑建材等支柱企业和近千个个私私营大户。
以长途货运为主的汽车运输业是该镇个私经济的一大。
凯旋、安凯、金安、富强四大汽车运输公司,挂户车辆达2000多台,总资产超两亿元,在苏、浙、鄂、粤、闽等省占有的市场份额,货运半径达1500公里,年运输营业额达1.8亿元。
在汽车运输业的带动下,**镇的汽车改装、汽车贸易、汽车配件、货运信息服务、按揭保险服务等相继兴起,并带动了房地产、餐饮、住宿、洗车、加油、汽车修配等行业的发展。
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镇党委、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方针,**市东城框架和建设标准,高标准严要求,“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法、建设一盘棋”。
为改造旧镇区、建设新镇区。
采用“拓路带房、房地生财、聚财建镇”和出让开发权的办法,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集镇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的0.31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6平方公里,人口由0.7万人发展到2.3万人。
集镇基础设施,功能齐全,主要街道水泥化,供水、供电、供气、供奶、信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寻常人家。
集镇还建有大型停车场3处,宾馆、饭店、休闲中心等生活娱乐设施多处,新兴的卫星集镇框架已。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
2002年**镇被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2004年7月被命名为**省首批“文明小城镇”,**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二、**镇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小城镇建设能如此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在看到成绩的,**镇小城镇建设,也的问题,在:1、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操作性强的规划依据,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
集镇总体规划方案组织技术评审,规划起点较低,体现地方,而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随意规划的。
2、城镇人口3万人,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较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气息淡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效益也难。
这是当前城镇化的最大难题。
供水、供电、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高,了德隆乡城镇化的进程。
3、城镇建设管理不少问题。
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低,也不好。
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管理未的综合管理体系。
环境卫生管理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位。
4、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已困扰我乡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的。
投入过少、机制不活,问题有: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长。
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污水率、垃圾无害化初始阶段,环境污染还重;城市基础建设投融机制未完全,资金来源,投入。
5、信息闭塞,人口外流严重。
经济发展较慢,建设资金。
轻壮年人口大涌向县城或县外务工、经商、办企业,很少有人愿意在乡镇投资,人气,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6、城镇建设管理,重建轻管的。
一人员少,队伍力量,监管位。
另一,长期规划住宅小区让城郊农民建房,农民连片建设新村,使城郊农民随意自建住房、杂乱无章。
至今配备正规科班出身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也或建设管理制度,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
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建设的。
dat淘言小范文网网三、小城镇建设建议与措施1、城镇规划体系,规划编制。
抓好县域城镇体系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衔接工作。
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严把规划设计资质关,搞好组织和审定工作。
到2010年县城区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
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扩好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景观设计,城镇建设。
2、乡村布局。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县乡行政区划方案,用5年乡镇行政区划。
有计划地把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差的村、边远村及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的农户到城镇落户。
3、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在全县耕地总量平衡,和区、市、县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尽量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
并且妥善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
保留进城务工或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城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农民依法土地的流转。
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土地结构,土地集约化和效益。
使用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对分散的农民居民点搬迁改造、退宅还田。
对原宅基地已复垦的农户,经县级批准,允许在小城镇异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设。
4、鼓励农民进城入城定居。
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进城镇经商为工的农民,持经劳动审签的两年聘用合同或居住满两年的暂住证等可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进城镇农民其子女入学、就业等享有集镇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学校收取借读费。
5、发展工业经济。
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优势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
培育乡镇民营经济,优化乡镇工业布局,发展工业小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连片发展,小城镇内工业企业原则上都应工业小区发展,并享受制定下发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工业小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市场等要素集聚。
6、抓好经济。
当地资源和优势,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烟叶、肉牛、肉猪、能繁母猪、桑蚕、蔬菜及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地方经济,打响产业品牌,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农民增收,小城镇实力。
“公司基地农户科研”五位一体要求,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型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扶持能产业优势、规模和绿色食品。
农业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建设科技转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载体。
7、繁荣产业。
营造的发展环境,发展小城镇服务产业。
主要发展以商贸、物流、交通等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现代流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小城镇商业网点,搞好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边贸活动,鼓励县乡商贸流通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旅馆、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发展社会服务业、信息服务、搞好能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农产品流通,拓展农产品市场,小城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挖掘小城镇的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等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基础设施建设。
县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扶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对需过境公路改造的乡镇,由地方组织实施,交通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优先解决镇域内过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为市的问题;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护,改造和乡镇供水设施,对在收取的水资源费,除按规定上缴外,其余留乡用于水资源规划、保护及水利设施建设。
9、争创文明城镇。
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活动为载体,创新城镇规划、建设、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
城乡清洁工程生态型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整洁优美、秩序的城镇形象,风气端正、工作高效的形象,文明礼貌、精神振奋的居民形象和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形象,由点到面、连线成片、的城镇发展格局,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
10、强化小城镇综合管理。
小城镇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等内容。
措施健全管理队伍,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
运用宣传,对居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居民支持、管理,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城市管理的社会风尚。
11、健全小城镇建设和激励机制。
城镇建设与交通、土地、水利、环保联动机制,土地、市容、交通、治安、社区管理搞好综合,是要加大环境管理机制。
小城镇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市、镇二级小城镇工作考核责任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各级党委、创新工作机制,小城镇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