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拾遗 一 华彩乐段
- 格式:pps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20
储望华《新疆随想曲》演奏分析作者:赵梓媛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新疆风格钢琴作品为背景,以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为切入点,通过解析演奏技法,探究民族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体现。
【关键词】储望华;新疆随想曲;演奏分析;民族元素【中图分类号】J624;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一、储望华生平及其成就储望华,著名钢琴家、作曲家,14岁时他创作的第一首二胡独奏曲《村歌》就引起了音乐界不小的关注,从此便开始了两年的作曲学习。
储望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后,在钢琴教育家易开基老师那里学到了规范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也并未放弃对作曲的研究。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钢琴作品《海淀是个好地方》,从此开辟了他的钢琴作品创作之路,还有《江南情景组曲》《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等这些闻名的钢琴作品,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色,他的作品在音乐会的舞台和钢琴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1982年,他获得了墨尔本大学的奖学金并决定远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在澳大利亚学习的过程中,他认真学习现代作曲技法,并将我国的民族音乐与之结合,开始了室内乐、交响乐、合唱作品等多领域的创作,最终获得了墨尔本大学的作曲系和钢琴系双硕士学历,主要作品有交响乐《灰烬星期三》《丝绸之路》、合唱作品《华夏情怀》、钢琴协奏曲《南海儿女》等,还有独奏曲《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一些富有中国民族情的作品,为中国音乐创作走入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新疆随想曲》创作背景及曲式分析《新疆随想曲》是储望华创作的一首极具民族地方特色的钢琴曲。
1977年初,他受邀为郑秋枫的《美丽的孔雀河》编配钢琴伴奏,并为其激昂优美的旋律所打动,于是思路大开,当时也正值“四人帮”粉碎后的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都展现着一派日新月异、安定团结的景象,于是储望华把这种自由开放的乐思运用到《新疆随想曲》的音乐创作中。
西音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2.完全自由的即兴创作不属于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3.大约有40首古希腊音乐作品残存至今。
4.阿夫罗斯管常用于崇拜酒神的仪式和戏剧伴奏。
5.有节奏标记不属于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
6.到11世纪,记谱法开始使用四线谱。
7.13世纪德国博伊伦修道院的一份世俗歌曲手稿叫做《卡米纳型那》。
8.恋诗歌手的歌曲《我的生命有福了》采用的曲式是AAB。
9.9世纪末的《音乐手册》记载的奥加卡农是平行四度和平行五度的。
10.古代的“七艺”不包括建筑。
11.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的特点是三声部、复歌词、世俗化。
12.弗朗科的有量记谱法有三种音符时值。
13.在14世纪的记谱法中,音符时值增加到五种。
14.牧歌不属于马绍的创作体裁。
15.等节奏的手法常用于经文歌。
16.“精致艺术”初现于14世纪末。
17.文艺复兴的含义是指:对中世纪加以否定、复兴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人”的精神的再生。
18.勃艮第乐派的创作不包括牧歌。
19.最早创作完整的弥撒套曲定旋律弥撒曲的作曲家是杜费。
20.三度和六度的音响增多是15世纪经文歌的特点。
21.杜费不属于弗兰德乐派。
22.若斯堪创作的经文歌有100首。
23.16世纪意大利牧歌最初是四声部的。
24.文艺复兴时期最流行的乐器是琉特琴。
25.单声部的旋律是众赞歌最早的形式。
26.不用卡农手法不属于帕勒斯特里纳风格。
27.复合唱是威尼斯乐派的重要体裁。
28.通奏低音是指巴洛克音乐中的一种织体、记谱法、演奏方式。
29.大小调体系的和声是在17世纪下半叶成熟的。
30.蒙特威尔第后期的歌剧是在威尼斯创作的。
31.清唱剧的康塔塔的主要区别是:采用宗教体裁、合唱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33.德国巴罗克管风琴的主要体裁不包括组曲。
34.萨拉班德是慢速三拍子的。
35.创作大协奏曲的作曲家有:科雷利、托雷利、维瓦尔第。
36.拉莫从50岁以后开始创作歌剧。
37.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是单乐章的。
38.《阿德米托》不是亨德尔的作品。
卡尔·尼尔森《长笛协奏曲》赏析作者:赵丹丹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5期摘要:著名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毕生创作了众多知名作品,其中《长笛协奏曲》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首场地作品,并且在20世纪初期被大众公认为是十分具有演奏与研究价值的长笛作品。
当前《长笛协奏曲》这首作品频繁出现在国际赛事或演奏中,深受观众喜爱。
对卡尔·尼尔森的《长笛协奏曲》进行赏析,探索《长笛协奏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对于准确判断尼尔森长笛作品的演奏风格特色,更好地演绎《长笛协奏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长笛协奏曲》卡尔·尼尔森长笛演奏《长笛协奏曲》是卡尔·尼尔森唯一创作的一首长笛作品,在20世纪初期《长笛协奏曲》在丹麦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现如今《长笛协奏曲》已经成为重要国际比赛或演出的必备曲目。
对尼尔森所创作的《长笛协奏曲》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流派风格,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演奏这类艺术特征的作品。
对长笛演奏技巧的认识,探索《长笛协奏曲》中所蕴藏的民族音乐思维能够在演奏作品时对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卡尔·尼尔森与《长笛协奏曲》创作背景著名作曲家卡尔·尼尔森1856年出生于丹麦一个贫困的画家和油漆匠的家庭中。
1879年,年仅十四岁的尼尔森成了一名短号手;1884年尼尔森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了哥本哈根音乐学院进行学习,并且获得了奖学金。
在哥本哈根学习期间尼尔森接触到了来自多个不同区域的家庭,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艺术。
毕业后尼尔森成了一名小提琴手,坚持跟着罗森霍夫学习音乐创作。
1894年后尼尔森经常出国,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音乐视野。
在哥本哈根工作的过程中尼尔森的音乐风格已经出现了转变,复调音乐创作手法、有力的节奏使尼尔森的音乐创作中出现了结构严密而具有逻辑、相互依赖的和谐感。
1914年到1926年尼尔森担任音乐协会管弦乐队的指挥工作,在1916年尼尔森还在丹麦皇家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并且持续地进行着音乐创作。
从演奏技巧和音乐情绪变化看李斯特钢琴作品的炫技性--以《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为例张沫【摘要】李斯特在整个音乐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他为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尤其是他对钢琴乐曲独特的改变技巧,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文章主要以《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该曲目所展现出来的律动和节奏技巧,在基础上阐述曲目中音乐情绪的明显变化。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2页(P55-55,57)【关键词】李斯特;《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炫技;音乐情绪【作者】张沫【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李斯特出生于十九世纪的匈牙利,是世界音乐百年历史中代表音乐家,他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一流的演奏技巧,独特的改编能力,不仅可以对歌剧进行改编,还包括乐队序曲的改编。
李斯特正是凭借其改编能力,其改编的音乐曲目在其演奏生涯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诞生于十九世纪的60年代,它也是李斯特系列音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对演员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需要非常精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才能将该曲目完美的演绎。
李斯特作品当中的炫技性能在其一些较为常见的作品中体会到,炫技性也是其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为李斯特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了贝多芬、克莱门蒂的技术,尤其是其中的动力风格,使作品更加的灵动、感人。
此外,李斯特演奏作品时,听众很容易感受他作品中多处的炫技性。
比如说八度的音阶、快速的轮指,又或者是刮奏以及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的双音音阶,这些在李斯特钢琴演奏作品中属于难度系数较高的技巧。
尽管如此,李斯特在改编和创作作品时还是会经常将炫技性融入大作品中,这使得李斯特的音乐作品总能给听众带来震撼的感觉,就像身边有狂风暴雨一般。
也是因为这样,当时的整个欧洲都受到了这种炫技性的音乐作品的风格的影响。
李斯特除了是一名优秀的作曲家之外,还兼任着演奏家的身份,而演奏家则是李斯特在当时社会更为所熟知的身份,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主要身份。
乐谱中的华彩标记
乐曲中的华彩是:弦律和主音是一个意思,指担任演奏旋律的角色声部。
华彩是指乐曲演奏到的高潮部分时很多作曲家和演奏家喜欢加上一段根据乐曲主题改编的没有伴奏的,炫技性...
挥的段落。
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乐队通常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
以达到升华作品的作用。
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
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
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
如莫扎
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阿尔班小号教程华彩乐段摘要:一、阿尔班小号简介1.阿尔班小号的起源2.阿尔班小号的特点二、华彩乐段的概念1.华彩乐段的定义2.华彩乐段的作用三、阿尔班小号华彩乐段的演奏技巧1.呼吸控制2.音色掌握3.节奏感4.指法练习四、阿尔班小号华彩乐段的练习建议1.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2.注重基本功的培养3.多样化练习方式4.保持耐心与毅力五、总结正文:阿尔班小号是一种高音小号,起源于德国,广泛应用于古典音乐、爵士乐等领域。
它的特点是音色明亮、优美,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要求。
华彩乐段是指在音乐作品中,由独奏乐器演奏的一段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表现力的音乐片段。
它往往具有独立的旋律线条,展示乐器的性能和演奏者的技巧水平。
要在阿尔班小号上演奏出华彩乐段,首先需要掌握呼吸控制。
正确的呼吸能够保证音色的稳定和音准的准确。
此外,音色的掌握也是关键,通过调整嘴唇和号嘴的贴合度,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色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节奏感的培养,通过各种练习曲目,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和速度。
指法的练习对于演奏华彩乐段同样重要。
熟练掌握各种指法,能够在演奏过程中更加自如地切换音高。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慢速练习、逐步加速等方法,使自己的指法更加熟练。
对于阿尔班小号华彩乐段的练习,建议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
此外,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如音阶、琶音等练习,有助于提高演奏技巧。
多样化练习方式,如与其他乐器合奏、参加大师课等,能够使自己更加全面地提高。
总之,要想在阿尔班小号上演奏出华彩乐段,需要不断地练习、积累经验,并保持耐心与毅力。
部分乐段行进过程中主要运用的速度是“行板”,罗西尼在创作伴奏过程中运用了主和弦以及属七和弦,这种伴奏形式极具歌剧特色,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音乐张性,带给听众一种跳脱的音乐盛宴。
在第一个乐段当中,曲式结构主要有A、B两个部分所组成,是一种再现形式的曲式结构。
整个乐段的旋律结构十分平整,整体部分包含了四个乐句,因此作品整体的旋律以及调性都是围绕F大调所展开的,同时在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重新整合。
左手演奏部分主体是柱式和弦,呈现出的节奏紧密而又不缺章法。
在B乐段当中主要包含了三个乐句,调性延续了作品整体的F大调,在主旋律伴奏方面也出现了相应变化,逐渐变化为更加平稳的八分形式旋律。
在第二个乐段当中,曲式结构主要通过同一音符反复运用的形式组成,所反复运用的音符则主要是十六分音符。
这部咏叹调的第二个乐段整体并不是规整度较高的乐段,其与第一个乐段之间彼此形成相对强烈的前后对比,同时也是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完成了音乐的补充以及情感的延续,使得第一个乐段与第二个乐段之间不仅仅具有音乐方面的规整性,同时也存在了音乐方面的彼此对行性,使得音乐整体更加和谐统一。
在第二段部分音乐当中,是B乐段的单二部曲式。
这段音乐当中主要包括c、d、d1几个部分。
在c段当中主要融入了十六分形式的音符小节,同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装饰音元素,使得整个乐段呈现出较弱的规整性,这些极具对比形式的音符也使得音乐整体更加富有生机,展现出音乐旋律的规整性。
d段当中主要包括了五个旋律内容,同时还将模进的艺术手法融合其中。
例如第76小节当中所运用的模进手段包含了三度模进、第78小节当中所运用的模进手段包含了二度模进、第82小节所运用的模进手段是与旋律音符相反的模进方向。
d和d1两段音乐的前面部分类似,只有在结尾部分出现差异,在高音区部分运用了十六音符的行进方式,使得歌曲的整体展现出更强的歌剧特征。
《美妙歌声随风飘荡》这首咏叹调作品是花腔作品当中具有代表性质的作品之一,其整体节奏十分欢快,在流畅的基础上又富有较强的幽默色彩,前后反复变化的节奏音符使得整首作品更加富有张力。
音乐拾遗
(一) CONDENZA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者:大卫. 奥依斯特拉赫配图:花的世界
编辑:陈加菁
Condenza
是安排在钢琴或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末尾
供独奏者
充分展示技巧的乐段
译作
华彩乐段
进入华彩乐段时
乐队与指挥都成了聆听者独奏者可自由
甚至即兴地发挥
直至它结束
才示意指挥将乐队引入
GONE WITH WIND
为便于乐队的连接华彩乐段常常以轻声的颤音结束
华彩乐段决非仅为卖弄技巧它必须服从音乐发展的内在需要小提琴名家,如阿希姆、
克莱斯勒
以及现在你听到的
奥依斯特拉赫
为本曲谱写的华彩乐段最为有名
微距摄影
羽毛上的一滴水
在奥伊斯特拉赫的这段
华彩乐段中
你可听到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二个主题
在交织闪烁
精湛的技巧令人很难想象它只出自一把琴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3-1974
俄罗斯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