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检阅》教学设计1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检阅》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尊重、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个体差异、弘扬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检阅》这篇课文展开,讲述了一次国庆检阅中,儿童队员如何在队长的带领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对残疾队员的尊重和关爱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检阅》课文解读资料、相关背景知识材料;制作角色卡片,为课堂表演做准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国庆检阅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国庆检阅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知:全班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投入,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文本解读:逐段解析课文,重点讲解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情节发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主题思想。
4. 分角色表演:分配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围绕“尊重、平等、包容”等主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作业,如搜集关于尊重、平等、包容的真实故事或者撰写一篇读后感。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班级内的小型模拟检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播尊重、平等的价值观。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包容”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七、教学评估:1.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角色扮演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评价其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价值观的认知。
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朗读课文《检阅》。
–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
–能分析文本,了解文本结构。
–能运用所学的读写技巧,自如地写出对课文的感受和体会。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联想、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注重感受性和思维性的交流,使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好文学、领略文化、感悟人生的兴趣和意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在情感价值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领会课文的主旨,掌握文本结构,培养阅读能力。
–运用所学的读写技巧,自如地写出对课文的感受和体会。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间接性和抒情性语言。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教师从“探究文本”入手,以学生经历生活中的细节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勾画课文主要人物形象,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准备。
3.2. 阅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以“了解内容、领会主旨、分析文本”为基本原则,仔细阅读课文,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并做难点注解。
3.3. 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文本的形式、情感、语言等不同方面感受课文,理解出课文的核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3.4. 互动探究教师提供课文相关歌曲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广阔的文化背景。
3.5. 知识巩固通过思考和比对的方式,教师让学生思考课文与孔乙己相关作品的异同之处,并落实文本分析方法,确认课文的难点,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
3.6. 课堂作业教师布置阶段性的课堂作业,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语言、情感等方面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个人思考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4.1. 形成性评价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默写、朗读、讲解、互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形成性评价,同时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检阅》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检阅》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俱”、“拄”、“检阅”、“俱乐部”、“挑选”等生字和新词,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能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斗争。
领悟体验部分词句。
3.感受博莱克坚强神气,儿童团员的宽容友爱、真诚善良,以及观众博爱的胸怀。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观看或向大人了解国庆阅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查字典初步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板书“检阅”)。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
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事?4.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
“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笔顺是“广席”。
截:笔顺是“截”。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观众纠正第二课时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我国建国六十周年或是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群众或军队_队伍的场面吗?是什么样子呢?播放录相。
出示课文教学挂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_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
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一队正经过主席台前的少年儿童。
2.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检阅》二、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读第2—6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这么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着重引导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检阅》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
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
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l 第一课时出示挂图,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
许多的*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
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
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b.全班交流。
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练读第2—6段。
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
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案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检阅”、“截肢”等关键词汇的含义。
- 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并复述《检阅》的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和事件发展脉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个体差异、公平公正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包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围绕《检阅》这篇课文展开,主要分析文中儿童队员在国庆检阅中如何面对困难,展现团结友爱、尊重个性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生词讲解、课文解析、相关图片及视频素材,提前预设小组讨论问题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检阅”及相关背景知识,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重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国庆阅兵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检阅”的概念和意义。
2. 生字新词学习:带领学生认读、书写课后生字,并解释关键词汇含义。
3. 课文解读:分段朗读课文,结合故事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关注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机。
4. 小组研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为什么博莱克能在检阅队伍中赢得大家的尊重?”等问题,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5. 角色扮演:模拟国庆检阅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文中情节,强化情感体验。
6. 总结提升:总结全文主旨,回顾学习重点,强调尊重、平等、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作业,如让学生以日记或绘画形式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检阅”,或者搜集关于尊重个体差异、体现公平公正的现实案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检阅》,我们不仅掌握了新的词汇和语句,更深刻地理解了在集体活动中尊重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个个体的重要价值。
《检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
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
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
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
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
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则是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案检阅教学目标: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
会写“俱、博”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感受博莱克的坚强自信。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理解“检阅”:1、回忆大阅兵仪式。
2、师小结:像这样的,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中,各个方阵以统一的着装,整齐划一的步伐接受国家领导、外国贵宾及广大群众检查观看的隆重的仪式就叫检阅。
板书:检阅3、如果你就是检阅队列中其中的一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4、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检阅》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并思考围绕检阅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理清脉络.2、我会认俱拄伍洪纠3、我会读检阅俱乐部商定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方便羡慕情不自禁盛大隆重街道人山人海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议论4、我知道商定的近义词是(商量)。
沉默的近义是(沉寂)。
议论的近义词是(讨论)。
方便的反义词是(麻烦)。
从电视或电影中你知道什么叫俱乐部、截肢吗?你知道我们学校的主席台在哪里吗?鸦雀无声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一做吗?能用“情不自禁”来说个句子吗?5、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游行。
(1)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这个场面?(2)出示课件:国庆节到了。
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指名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感受,带着你的感受齐读。
(3)说说“盛大”“隆重”“人山人海”的理解。
6、围绕检阅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理清脉络.板书时间、背景准备检阅接受检阅7、对每一个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
他们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个小伙子指谁?这些小伙子指谁?板书:博莱克儿童队员三、走近博莱克,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1、同学们,让我们先走进博莱克,这个小伙子棒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10-12自然段,画出重要的句子和词语,说说原因。
《检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随课文学习,理解“鸦雀无声、棘手、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留白之处补充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初步体会自尊自强,尊重和爱护别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我国国庆50周年检阅的录像。
叫学生谈谈想法。
二、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叫《检阅》,(点击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我们要认识一个特殊的男孩博莱克和他的伙伴们。
三、进入课文教师引述课文的背景内容之后,问: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原来,儿童队中有一个叫博莱克的男孩,他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游行检阅时,他怎么办?四、精读课文前半部分1、出示问题: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游行检阅时,他怎么办?(理解“截肢”一词)2、围绕“鸦雀无声”深究,解读文本1)出示句子: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
a鸦雀无声什么意思?这是为什么?(大家在思考:该怎样安排他?)b你们现在就是儿童队员,你们想怎么安排呢?1)出示句子: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a你是博莱克,你会怎么想?b把大家的为难通过朗读体现出来的。
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赛读c理解“棘手”,体会小伙伴们的善良。
3、学习第四、五节:a在队员们百般无奈时,队长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出示队长的那段话)b儿童队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团结的,温暖的,互相关心的,有志气的,不歧视队员的,像一个大家庭……)c这样的决定好吗?大家为什么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鼓掌?为什么说“别的队会羡慕我们”?羡慕我们什么?d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这段话呢?(兴奋、激动、如释重负)e如果你是博莱克,这时大家做出这样的决定时,你会怎么想呢?f让我们来听听博莱克的心里话吧?(想象说话)五、精读后半部分课文1、出示最后5小节2、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到博莱克所在的儿童队,有人情不自禁地夸起来:这个小伙子真棒!有人夸:这些小伙子棒!3、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棒!”a理解:这个小伙子棒在哪儿?(找读有关的句子。
三年级下册语文《检阅》教案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国庆典礼上,有一支检阅队伍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赢得了人们长时间的掌声。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小编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检阅》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检阅》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
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
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也是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
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
我会写:Ju le bu jie zhi dui wu chen mo ju mian( )( )( )( )( )Ya que wu sheng qing bu zi jin xian mu jiu zheng( ) ( )(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合作探究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思考:课文中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是怎样夸他们的?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四、课堂检测完成填空,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 )自然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写队员们商量一件“棘手”的事,( )自然段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检阅》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
会写“俱、博”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
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
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
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
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
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
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
“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
(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
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
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