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

政治学读书笔记1500字

【篇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2010-10-07 10:33:16)

转载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政体的分类

实证研究

城邦

公民

文化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他第

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

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什么是城邦:一

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亚里士多德从一开

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

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按照亚

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

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政体的研究也是全书的

核心和关键。“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理

想政体应当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最能实

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

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第二卷中

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他认为,“城邦

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

邦组合形式。他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

中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和政体。在

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

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

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就是该城邦的公民。

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

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公民。紧接着,开始讨论善良之人的德性与

良好公民的德行是否相同。结论是:“即使不具有一个善良之人应具

有的德行,也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接着自然地转为各种政体的问题。当城邦中德性较高的人越来越多后,君主制开始逐渐被共和制和寡头制取代。但是平民政体,是众

人德性堕落的结果。民众决断一切是永远和野心家的煽动与僭主的

谋权分不开的。在亚氏看来,共和政体和贵族政体,都是平民政体

和寡头政体的某种混合,区别在于前者倾向平民而后者倾向寡头。

最优良的城邦,在亚氏看来,是中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体,因为

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从整体上占有着巨大的财富,个人而言,既不

富有,也不贫穷,所以能够保持整体上的稳定。而且中产阶级讲求

平等,注重德性,能够更容易做到“中庸”的美德。在第五卷,亚氏

开始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的原因,以及保存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首先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冲突。根本原因是二者的正义观

不同:自由和财富的对立。其次,平民和寡头的冲突引起僭政,因

为僭主欺骗双方,使他们认为只有在僭主的统治下才能使双方得到

安宁,可实质确是,挑拨双方的互相斗争才是僭主维持自己权力的

法宝。僭主因不正当的权力产生恐惧,并因为这种恐惧而运用种种

僭术来对付人民。但是,明智的僭主会变得谦卑恭顺,使自己的行

为符合法律,从而使僭政得以长久维持。这也是僭主制的保全方法。在最后的七八两卷,亚氏从新回到了对于理想城邦的讨论。最优秀

的政体就要有最值得选取的生活。对于幸福的人,幸福的城邦的讨论。以及对于土地分配,共餐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音乐、

文学等等具有柏拉图式理想观的讨论。这也说明亚氏的思想终究在

某些方面被其师柏拉图深深的影响。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创始者,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政治学》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有关城邦,政体,法制等

政治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此后的政治家和学者。

黄华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读书笔记

黄华莉 2008-09-24 11:27:07 阅读138 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基本概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著述是一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在亚里士多

德的时代,奴隶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危机,社会力量开始发生变化,

很多原有城邦的统治岌岌可危。亚里士多德站在陆续兴起的中产阶

级的立场,与其师柏拉图希图通过一种理想主义的极端“哲学王”的

统治理想相反,希图通过对现实城邦的考察比较以一种调和的中庸

的更为实际的途径去寻求优良城邦的建立与存续,首先将政治学从

哲学伦理学里分野出来,以分科学的方式去研究国家的理论、政体

的理论、法治的理论等等。

通读完《政治学》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事实上该书是一本未竟

之作,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论述理想国家,包

括了卷二、三、七、八,这部分是在未摆脱柏拉图的影响而从应然

的视角去构思理想国家的;二是论述现实国家,包括卷四(政体的分类)、五(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的原因,以及保存政体的最佳方法

是什么)、六(讨论了平民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专门组织),这部分

是在他从应然视角转换到实然视角之后完成的。从整体的内容来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述了城邦(国家)的目的和起源、政体及

其分类以及相互转换、政体的变革和革命、理想政体的形态、中庸

理论、分权理论,还论及了法治与人治、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

以及教育等问题。但中心始终是围绕何谓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以及

如何建立优良城邦并使之存续下去。

《政治学》通篇都洋溢着浓烈的伦理学的气息,他认为一个人要达

到完美的善,必然要倾向于过政治生活,因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而政治哲学研究的是集体的善,国家政

治就是要实现公民的最高善德,因此其论述理想的城邦就是能实现

和达到至善的目的,而优良的的城邦就是使人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的差异的根源就在于亚氏身为一个外邦人,根本不具有柏拉图的这种生活体验,因而他更可能以一个局外人的

身份,从纯客观事实出发,以他的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的标准,疏

理150多个希腊城邦的政制现实,并探讨任何一种政制可能得以保

全、持久的途径。因此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实际上就是一门“可行的艺术”。所谓“可行”即体现在《政治学》提出的五大问题上(2.p180)。在这里,亚氏不愧出身于医生世家,他在看待城邦政制问题之时,自始至终怀有一种“医生的眼光”,简而言之,他看待现实城邦的眼光是:首先是诊断,即明确什么样的是病态的,什么是健康的。变态政体就是病态政体,如想保全并维持,必须过渡到健康政体,即正宗政体;其次是治疗,即任何一病态政体过渡到健康政体的现实途径,对于各种政体的种种道路选择或治疗方案,亚里士多德的讲述是非常详尽的;最后,探讨一般政体的毁灭和保全的原因何在,即何种措施能够预防健康政体堕落为病态政体。

二、结构与内容评析

在卷一当中,作者采用溯源的方法探讨了城邦的起源问题,其认为城邦是人类本性的要求自然发展起来的,城邦是处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是自然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其目的并非只是为了人类的存续,更为重要的本质是体现美德和正义的优良生活。在推理家庭到村坊再到城邦的这个链条中他还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但主要是在家庭层次上论述的,他认为,政治学是从家庭开始的,原因是城邦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家庭。但是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那些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在当时的希腊,基于血缘的家族政治链条在一个时期被砍断了。对此,人们的记忆是,君主制被贵族制取代,贵族制又被民主制取代。正如古希腊普遍提到的一个古老的政治故事:当一个僭主的妻子抱怨他留给后代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之时,僭主答道:“恰恰相反,是加强了,因为权力的

被制约使王位的稳固有了保证。”

亚里士多德像很多哲学家一样注意到了治家与治国、牧畜与牧人有着根本的不同。亚里士多德尽管承认“并非所有奴隶或所有自由人都是自然奴隶或自然自由人”,但是,与柏拉图“构成人的材料”的神话如出一辙,“自然打算让人们这样,一部分人服从而另一部分人则显示权威和运用高贵者的权力”,因为人们天性如此,有人天生是自由人,有人天生是奴隶。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只会唱高调的人。尽管一些自由主义者有足够的理由仇视他,这个古老的道理最终还是被熊彼特们在“人生而平等”甚嚣尘上的年代以精英民主主义曲折地但是无可置疑地辩护了。因此统治术分成两种:针对自由人的和针对

奴隶的。亚里士多德接下来谈了关于“获取”的技艺,即致富术。这

一段对于我们把握致富术对于城邦的重要性有帮助的一点是财富对

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是应当考虑的,但他们不应以此为目的。正如家

长应当考虑家庭成员的健康,但是这是医生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样。当然,由于国家比一个家庭更需要金钱,因此有可能有政治家致全

力于理财。同时,亚里士多德还继承了柏拉图的某些观点认为灵魂

天生由统治和服从的两部分构成,既然统治应当出于德性,那么统

治者就应当具有完美的伦理德性,即主人的技艺,也就是理性;而

臣民只需对其有用的理性就足够了。即:每个人具有着相同的德性,但其组成和程度不同。男人的勇敢体现于发号施令,而女人的勇敢

体现于服从。

第二卷作者讨论了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的问题。亚氏显然是不同意

柏拉图式的理想政治模式的,因为没有人能实现那种生活理想。但

亚氏希望人们能够尽量实现善的生活。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既不是神,也不是堕落的人们。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了对于柏拉图《理想国》中共产主义模式的

批评。柏拉图的理想国建立在一个重要的逻辑基础上,即最完美的

国家内在类似于最完美的个人灵魂,也就是:国家的最理想的组织

模式是整齐划一的,国家各部分如人身体各部分一样。亚里士多德

驳斥这种观点恰恰是违背了自然,因为它无视城邦的自然,却把它

等同于个人的自然。这里和第一卷中探索城邦的起源是遥相呼应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一个相当有力的观点:城邦的本质就是多样性。在

这里,亚里士多德对于共产主义和妻子共有制的进行了批判认为它

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共有制引起的对于身份认同的破坏以及

由此带来

【篇二:政治学读书笔记】

读《西方政治思想史》有感

——西欧中世纪政教关系

看完《西方政治思想史》,我对“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这一章感触

最深。中世纪对于西欧来讲本就是个特殊的时期,这时期西欧的政

治思想也相对比较特殊。“由于这个时期整个文化发展水平的低下,

所以,政治思想并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从5世纪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千年间,被史学家称为“中世纪”。马克思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那些所征服的较高文明

所征服。”“在这一时期,日耳曼人统治了西欧,在部分地继承古典

文明的基础上,将自己固有的民族传统与罗马基督教相结合,创造

了继古典时代自然政治观之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神学政治观时期。”

日耳曼人一统西欧的时候,其还属于半开化的野蛮人。基督教不仅

是他们唯一能接受的东西,而且也是他们巩固其统治所必需的东西。这样也就促进了基督教与日耳曼政权的结合。由于罗马传统与日耳

曼传统的结合,中世纪在政治思想上有了许多新鲜的创造,这些政

治思想充斥在政教关系中,中世纪数百年中的政教关系也成为政治

学的焦点之一。

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这样,教会与国家便

会为争取更多的权力而努力,在斗争过程中形成许多著名的政治思想。一方面,教权派主张“神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著名理

论有“日月论”、“两剑论”等;另一方面,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

则主张“王权高于神权”。政教关系则在两者的斗争中不断变化。在

11至14世纪的时期中,教皇在与国王的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14

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等级壮大,随

之王权的优势渐渐突显。

中世纪的政教关系虽是在特殊时期内产生的,但对于我们现在亦有

许多启示。

世界各国的政教关系模式主要分为四种:政教合一型、政教分离型、国教型、国家控制宗教型。当前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

教作为人的社会存在之现实的反映,势必会与政治产生复杂的关联,政教关系日益成为中国宗教的核心问题。那么,如何处理好政教关系,选择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教关系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分清宗教与政治。两者既有对立,也有统一。其对

立主要体现在精神追求方面。众所周知,宗教追求超我境界,追求

来世的幸福,而政治则重视现世的目标。由于“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常常出现相互敌对的状态。然而,我

们更应该看到,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我国当代宗

教理论政策上有“政治上相互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说法,宗

教中人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参政议政。但我觉

得,这种调和矛盾的界限必须明确,政、教各自权利与任务都应有

明确的划分,不能出现“政教不分”的情况。列宁曾经明确地说过,“国家不应当同宗教发生关系,宗教团体不应当同国家政权发生联系。”我们尊重宗教人士参政议政的权利的同时,要坚持政治的最高

地位,将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相结合,坚持“政主教从”的原则。而

不能如西欧中世纪一般,让教权高于一切世俗权力,统领世俗权力

的现象出现。

其次,我们应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们不主张“政教不分”,

同时,我们也反对“行政控制”。宗教信仰应该是自由、平等的。一

味地控制、打击,夸大了政高于教的权力,也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宗教有其独立的一面,我们不能强求其只为政治服务。尤其在

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单方面的“行政控制”手段已经不

利于政教关系的良好发展,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不适应转

型时期社会的变化需要。我们在禁止“政治的宗教化”的同时,也要

防止“宗教的政治化”的出现。对待政教关系,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

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好政、教在平等关系上的对话,让两者

都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服务。

第三,处理政教关系要在政教分离的基础上追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政治与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集,但两种权力必须有明确区分。应

当明白,政治不能为宗教所取代,如西欧中世纪教权派主张的“教权

至上论”,世俗权力完全被压制于神权之下,造成了世俗权力的虚化;宗教亦不能为政治所取代,如果以政代教,那么人们的“宗教信仰”

无法得到满足,在现实生活沉重的压力下精神得不到放松,灵魂得

不到救赎,社会便会动乱。政治应该为宗教创造更好的政治环境,

提供更好的政策扶持;而宗教也应该为政治的发展提供力量。两者

应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上追求和谐统一。

最后,处理政教关系问题离不开必要的方法手段。我们首先应该发

展经济。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政教关系问题也不例外。法

律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虽然中世纪政教关系的政治思想大多极

端而不可取,但是双方对于法的遵从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以法

律形式明确规定政教关系的各个方面,更利于人们遵守。而作为双

方关系的原则和总纲,相信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政治协商

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宗教人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政治协商就提

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政、教双方于政协会议上可就有关矛盾进行

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采取的政教关系是典型的“国家控制宗教型”,但现在随着

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来袭,这一模式已逐渐不

能适应发展中的我国国情。这样,我们就应该构建新型的符合我国

国情和时代特色的政教关系模式。这一新的模式不仅要政、教双方

共同参与、共同协商,更要为其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烙上鲜明的

时代印记。我们要以中世纪几百年的政教关系史为鉴,处理好我国

的政教关系。

【篇三: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个讳莫如深的概念,但是,研究一个城邦,一种

政体,都是需要以政治的的角度去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用了八卷的内容向我们阐述了他对于政治的观点。使我们对于政治

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摘记:

第一卷:论家庭

所有的共同体都是有其目的,其中政治共同体的目的最为崇高。一

个共同体使一个利益共同体,是拥有共同目的聚集在一起为其目的

而共同努力。共同体是为了某种善而建立的。要区分研究家庭、村庄、城邦等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就要用分析或者寻找起因的方法。

首先,必须存在这样一种结合体:其成员一旦没有彼此就不能存在。其次,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确保各自的生存也有建立联合的

必要。男人和女人,主人和奴隶,这两种基本结合形成了家庭。每

一个城邦的存在都是自然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的共同体的

结合而已。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是唯一具有善与恶、公正与不

公正以及诸如此类感觉的动物。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秀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世上最差的动物。家庭是构成

城邦的主要成分,一个完整的家庭由奴隶和自由人构成,家庭管理

最基本、最主要、最单纯的要素就是主奴、夫妻以及父母与子女间

的关系。在各种技术中,对于所有的从属动物来说,都天生具有工

具的属性,有生命的工具肯定要比其他工具包括无生命的工具使用

得早。那种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他人的人,就是天生的奴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而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

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德行高尚者证明了拥有和控制奴隶

的合理性。当主奴双方都很自然的处于他们该处的低位时,他们就

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是一种朋友关系,但是当主奴关系靠法规和强

权来维持时,那么结果就会相反,出现利益冲突和仇恨之情。政治

家的统治权威是针对自然的自由民,而主人的统治权威是针对自然

的奴隶。主人式的统治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家长对家庭实行君主式

统治。而政治家的统治权是一种针对自由人和地位相等的人的统治权。家庭财产应限定在家庭之用的数量上。存在着一种具有自然性

的致富术,它由家庭的管理者和政治家操纵。致富术作为一种获取

财富的方法,与家庭的自然生成是不同的。它起源于用货币为媒介

以谋利的交换。致富术是家务管理的自然部分,与一定数量的食物

供应紧密相联;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无限的致富术,而是有限的。家

务管理是指如何利用一般的管理方法来使用财富,而不在于获取财富,为财货而求财货,放债取息是财富利用中最为恶劣无耻的。家

务管理的技术是一种道德的技术,家务管理更重视人事,而不是无

生命的财产;更重视人的德行修养,而不是财产的丰饶富足;更重

视家庭中自由人的德行,而不是奴隶的德行修养。男人的勇敢在发

号施令中显示出来,女人的勇敢则是体现在服从中。

第二卷:论理想国

城邦的成员必然是共有一切;要么必然是没有共有之物,要么必然

是有些事物共有,有些事物并不共有。每一个城邦的健康存在依赖

于每一个成员在相互交换中必须遵循着等价原则。一件事物为越多

的人共有,人们对他的关心就会越少。按照柏拉图的规划建立起来

的共同体,家庭的名字将毫无内涵,因而家庭的观念将淡而无味。

柏拉图所有的著作都具有原创性:优雅而观点新颖,富有探索精神。理想的政体不应由民主制和君主制结合而成。普通百姓的造反是

由于财产分配的不公,而有教养的人造反的原因则是官职分配的过

分平均。欲望的本性就是无止境的,大多数人或者就是为了满足这

种欲望。一切好战的民族往往好色,无论是男色还是女色。克里特

的共餐制优于斯巴达的共餐制。

第三卷:公民和政体的理论

是否拥有公民权,并不是由居住权和诉讼权决定的,而是由政治权

利决定的。在变革后凡是在政体中已经获得这些官职的人们,实际

上就必须被称为公民了。城邦是一个组合物,就如他所有的组合物

一样,它的同一性是由其组合方式,即政体来决定。从整体上说,

好公民和善人不可能是同一的。在理想政体中的好公民必须具有称

为好的统治者所要求的品德,同时也具有成为好的被统治者的品德。政体是对城邦中各类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职的组织和安排。僭主制是一个人进行的独裁统治,所有的统治措施都是为了统

治者个人的利益;寡头制政体则是服务于富人的利益,平民制则是

为穷人阶级的利益服务。一种政体的原则体现在它对于公正的观念

上;而这一原则成为了贵族政体与寡头政体之间相互区别的基础。

贡献和所得的比例关系在每一项事物之中是相同的,这就是公正的

本质。善在政治学领域里就是公正,而公正就是以提高公共利益为

目的。在任何政体之中某一要素过分突出,过于显著,将会打破各

个要素间的比例关系或平衡关系。所谓公民,这一术语的一般含义

是指所有参与城邦政治生活,并轮流进行统治和被统治的人。君主

制有五种形式:1、英雄时代的君主制,君主是由人民的拥戴而即位,但是权力要受到一系列的限制,君主就像一名统帅、法官和祭祀活

动中的主祭;2、野蛮民族的君主制,君主的权利通过世代相袭依照

法律拥有独裁权而表现出来;3、独裁制形式的君主制,其君主是一

种民选而产生的僭主;4、斯巴达式的君主制,世袭的统帅,终身拥

有军事指挥权;5、全权制君主制。众人对许多事情做出的判断肯定

是要强于任何一个人做出的判断。要想获得公正,就必须首先获得

中立而无偏私的权威。而法律就是一种中立而无偏私的权威。

第四卷:现实政体极其类别

政治学不仅仅研究政体,还要研究法律以及法律和政体间的关系。

政体之所以存在多种不同的类型,其原因就在于每一个城邦是由若

干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一事实。平民政体不仅仅意味着统治人数的多少,还意味着由某一个社会阶级进行统治。决议永远都不能成为通则,但是任何真正的政体都必须建立在通则的基础上。纯粹意义上

的贵族政体是真正由最为优良的人士进行管理的政体。通常来说,

共和政体就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混合而已。凡是那些经过混合

而使人难以分辨其为平民政体还是寡头政体的混合就是成功的混合。有两种形式的僭主制政体,即未开化民族之中所实行的君主制和希

腊古代所实行的独裁制或称民选制僭主制。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政

体是最可能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凡是离最好的政体形式最接近的形

式自然就会比其他任何形式好,而离中庸之道最远的政体形式必定

是最坏的形式。政体彼此之间的数量和质量应该保持平衡。在政体

之中,通过假装授予一些虚假权力来欺骗平民的手段共有五种:公

民大会、行政机构、法庭、武装以及体育训练。一种民主政体,我

是指目前仍然在流行的一种特殊而又特别的民主政体形式,为这种

政体的整体利益着想,可以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应该是,应用寡头政

体施于法庭集会的方法来改进议事机构的品质。

第五卷:革命和政变的原因

对于公正和平等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不同党派的不同要求;而这些不

同要求的彼此冲突导致了政治斗争和政治变革。尽管动乱起源于琐

碎的诱因,但是要涉

及重大的事情;那些极小的以及个人方面的诱因所引起的动乱也会

造成巨大而严重的后果。

第六卷:构建较为稳定的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平民政体的基本理念就是自由。最良好的政策并不是要尽一切可能

地扩大自己一方的人数和势力的政策,而是那种能够确保自己的政

体保存时间最长的政策。最好的寡头政体应该相应于最好的平民政体,即农业类型的平民政体,对于那些执掌任何官职的人来说只需

要温和财产资格要求。

第七卷: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世有三善:外在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基本的诸善是灵魂的

诸善。对于个体来说所适用的幸福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社会团体,

所以在道德上最为优良的城邦必定是幸福和践行高尚的城邦。假如

大家都认为武功是一种善业,那么它也只是特定意义上的一种善业。对于人类来说,绝对不能把战争当作一种超乎一切的最终的主要目的,它只是实现人类最终目的的手段。真正的幸福从本性上来看,

就在于行为。人口的规模是由公民的性质而决定和限制的。一个城邦,就如一艘船,对于要处理的事物来说,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一个城邦必要的配备之中,最首要的要素是人口这一原料。城

邦的疆域也应该保持在适度的规模上。城邦就应该有能力在海陆和

陆路两方面设防。我们不能把城邦或者是其他任何能够成为一个整

体的社会共同体所必要的条件,误以为是城邦或者任何社会共同体

各个部分。城邦是一个由平等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社会共同体,而且

只能是由平等的人所组成,而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达到最优良和最

高水平的生活。德行的完满运用和实现活动,是以绝对的而不是相

对的方式实现的。教育的初期从婚姻制度开始。哭叫有利于孩子们

的生长。

第八卷:青年教育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应该是立法家主要的并优先考虑的事情。极其相

似的举动,要是依从他人的请求而一再重复地去做,就有可能被视

作卑贱和奴性十足了。游戏玩乐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由此

所得到的惬意是我们可以放松休息。处处必求实用是绝对不可能达

到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体育锻炼的正确政策就

是要避免过分过早的锻炼,这将阻碍身体的正常发育。音乐所能发挥的作用正是应该教授儿童音乐这门科目的原因。青少年应该参加演奏的目的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评判能力,除此之外别无目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15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1500字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体会。海伦·凯勒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精神之美。以下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大奇人,一是拿破伦,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她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海伦在书中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她把学习比做攀登

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有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飘》读后感2000字

《飘》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飘》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飘》读后感2000字: 如果说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是坚强独立的女性代表,那么在思嘉强大起来的过程中,白瑞德是不可或缺的人。若郝思嘉是玫瑰,那么白瑞德会甘愿做护她周全的花刺。思嘉与白瑞德是彼此心灵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在生存面前,他无视世俗中的道德,而内心深处不乏善良,二人同是世俗难容的人。 郝思嘉因为强烈的生存欲望而做出的决定,为世俗所唾弃,而白瑞德因为商人的狡诈理智和自身的玩世不恭,而惹人厌弃。他鄙视男人们的骄傲自大,鄙视无知盲目却还互相吹捧。他认为有棉花和骄傲就能打仗,他看不起淑女们的做作、没有主见——“那群可怜的小姐们一味地听信她们的嬷嬷,千篇一律,故作娇柔。“他见解独到,虽料知战争的结果,却并不在道德礼教的约束下颓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搏一条出路。 乱世之中,智与勇往往是相结合的。白瑞德能如鱼得水,除了他有理智狡猾的头脑,过人的勇气也是必不可缺的。被捕之后,身处牢狱的白瑞德能与下一秒就可能枪杀他的狱卒喝酒,讲幽默,有关公刮骨疗毒般的风范。这样有气魄的人,即使身处枪林弹雨定然是义无反顾的,驰骋商场,也足以支撑他做出破常规、“富贵险中求”的决定。

狡诈唯利,几乎是商人们的“通病”。白瑞德也将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发国难财,“在帝国主义时期有许多好钱赚,在帝国主义灭亡时期则可以赚得更多”;义卖会上大家对他闯过封锁线运来物资的行为大加赞扬,他却毫不介意地对思嘉说“如果没有钱,我是绝对不会再去的。”但当亚特兰大沦陷后,军校出身的他毅然参军。无疑,尽管嘴上讥讽,外表唯利是图,但他内心依然深深热爱着南方土地,在家园存亡之际懂得何为底线,保护自己的家园,白瑞德灵魂深处是深爱祖国的。 那么对于韩媚兰的尊重,表现的,就是他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韩媚兰,卫希礼的妻子,外表瘦小却有着极其崇高伟大的灵魂,作者曾多次描写其内心光辉是不甚出彩的外表也漂亮起来。在韩媚兰面前,白瑞德敛起讥讽和玩世不恭,“这时,他的表情变了,黑色的脸孔换上了尊重和温情”并毫不吝惜自己的赞赏“我认为你真是一个勇敢年轻的贵妇人,卫太太”。洞悉社会的白瑞德眼中,媚兰的伟大仁慈宽厚在混乱的世道中极其可贵。媚兰在人心丑恶社会混乱的环境中,是救赎,是方向。对于媚兰的温婉宽容的品格尊重,体现了白瑞德心中对美好的追求。也许白瑞德称不上一个善良的人,但却是一个渴望救赎,热爱高尚的人。 提起白瑞德,不得不提的就是他与郝思嘉的爱情。 当思嘉在给卫希礼表白失败后,一旁听到全程的白瑞德说:“我亲爱的思嘉小姐,却是个富有罕见的活力的女孩,这活力是很令人钦佩的,我在此向你致敬了。”在白瑞德眼中,淑女们总是显得很乏味,

1500字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1500字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在此分享1500字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1500字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1500字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篇 1 正式来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看下去鲁迅的文笔亲切朴实、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童年已经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里,鲁迅先生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啦鲁迅先生儿时在家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述啦在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

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把他送到啦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家的书房,进了散文书屋,鲁迅先生开始啦无味的学术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经常在后院去

飘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

飘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 瓢读后感2000字 凄婉动人,荡气回肠,玛格丽特?米切尔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气势磅礴的南北战争和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波澜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单纯而又复杂的内心描写,让《飘》成为20世纪文坛上的一颗?灿夺目的明珠。 记得我是初三的时候买的《飘》,当时买它是出于它的盛名。但是买了以后我就有点后悔了,看着它1000多页厚厚的一摞我就害怕,我就没信心有这个耐心能把这么多页看完。就这样直到大一的寒假,在家闲来没事,就随便翻了几页,没想到这一翻便不可收手,直到我一口气花了两个白天一个通宵把它看完为止。读完《飘》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飘》又名《乱世佳人》,全文的线索是围绕女主角思嘉莉的一生展开的。从她的少女时代―初为人妇―丧夫―再到再婚,原本天真幼稚的女主角思嘉莉在不断地成长、成熟。因此,在作者笔下的众多人物里,女主角思嘉莉的艺术形象无疑是塑造得最圆满、最真实、最成功的。对于思嘉莉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德,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德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少女时代的思嘉莉,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尽管如此,良好的家庭出身、倾城的美貌,让思嘉莉的身边总是不乏热烈的追求者。按理说,思嘉莉是幸运的,它受到上帝的眷顾,也是维纳斯的宠儿;但她又是不幸的,她深深地爱上了好友玫兰妮的未婚夫――阿希礼。 平心而论我是很喜欢思嘉莉独立、自我、有想法有作为的“豪放”性格的。同时,对于其“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对感情不纯真、不忠贞是很气愤的。曾经有好几次,我和不同的女孩子讨论过思嘉莉,希望了解从女性的角度怎么看待思嘉莉。得到的结果是,她们大多是很佩服欣赏思嘉莉在那个年代的勇气、能力和作为,而对于其没有节气式的“随便”却持宽容态度,认为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不过静静想想也确实如此,在思嘉莉所处的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没有她那“强悍”的性格,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一帮朋友也保不住父亲留下的陶乐。思嘉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思嘉莉对待玫兰妮是很好的,是极尽关爱的。开始可能是出于对卫希理的爱而爱屋及屋,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她们两个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思嘉莉经常生玫兰妮的气,甚至还想弃她于不顾,好在在关键时刻,思嘉莉没有以个人的私利干扰自己的情感选择。以至最后,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实在是一种奇迹。至于思嘉莉对瑞德的感情,开始时我觉得思嘉莉是出于功利性目的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利用瑞德,直到最后思嘉莉看清了阿希礼,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就是瑞德。反观瑞德对思嘉莉的爱则确是真切的,虽然瑞德的性格和思嘉莉类似都是功利的性格,而且他还痞子气十足。但我以为他从在十二根橡树第一次遇见思嘉莉就已喜欢上她了,这种喜欢是出于爱慕、出于对思嘉莉的爱。

读书笔记大全15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00字 《平凡的世界》一本看似平凡的书籍,但是就是这本书对我影响巨大。是她,让我再次以“平庸”的眼光看世界;是她,使我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她,让我再次以平凡的眼光看待自己。 记得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显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其实我算是一个注意细节的男生,虽然有时候说话大大咧咧,但是我特别会观察别人的细微表情变化,并尽力采取措施处理它。没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我是这样来看这段话的。任何性格都是双面性的,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一种性格,万万不可鄙夷我们的出身,他带给我们的财富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显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记得有那么一件事,文中贫穷的主人公读初中时喜欢一女生,但女生喜欢校长的儿子,主人公的哥们很伤心,替他揍了那个校长的儿子,当时所有人都会觉得他会告诉校长,并把主人公他们开除,联系下当时中国70年代的社会背景,当然还包过这件事中的错综复杂。出人意料的是,那位作风嚣张的公子哥并未把这件事告诉学校,主人公也躲过一劫。这就是魄力,因为当时我也没想到,也许你会觉得可能公子哥怕被打,不是这样,这就是那位公子哥的思维方式,作风高调但内心细致紧密,而且能忍,这就是大将风范。在我经历的生活领域中有那么一个人,平时生活特别节俭,他一个同学过生日,送礼物的话估计也会就表表心意,大家都觉得他估计也就不送礼物(因为以往都是这样,过生日的人做东,其他人负责吃饭就行),或者在路边随便买点东西当做礼物,毕竟礼轻情意重嘛;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花了很大心思去准备那份礼物,也花了很大一笔钱(相当于他一个月生活费的四分之一),谁也没有想到,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此,我对他更是刮目相看。相信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我的感悟,毕竟大家也不懂他们之间的种种,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想做他同学永远的好朋友,仅此而已,仅是朋友,没有任何“邪恶”的目的。自那以后,他们的关系更进一层。很简单的一件事,所有人也就很快忘却,但自那以后,他在我心中的人格瞬间巨大化了。我认为那得需要多大的魄力才能够想到并且做到。 当然不仅仅是一句话对我印象深刻,此书带给我的正能量无穷,不管是情节的跌宕还是人物所呈现出来的真善美,都令我惊叹,感叹作者路遥的文学功底,使我不自觉地就看了他的其他巨作。 在我心中有一股“孙少平精神”,他奋斗不息,坚韧不拔,始终坚守着劳动使自己变得强大的信念,对待感情更是透彻,面对已经大学毕业始终暗恋着他的邻家女孩的直接的表白,

关于《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00字

关于《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00字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每每读到“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的时候,脑袋里就会浮现出《朝花夕拾》里的各种回忆。 鲁迅,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在他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朝花夕拾》。 在每个人老了、累了的时候,会不会回忆童年发生过的美好事情。答案是肯定的。当然,鲁迅也如此,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花,在晨曦显得如此鲜艳,但是,到了夕阳西下时,再去摘采,就少了一份鲜艳,少了一份娇嫩。这也正是《朝花夕拾》的真正核心意义。 鲁迅是一个乡下人,却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读书学习。与乡下的孩子相比,鲁迅先生少了一份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与城里的孩子相比,鲁迅先生少了一份娇气,多了一份大方。在《朝花夕拾》中,他怀念百草园的日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与小虫子为伍,这样的童年是多么快乐,轻松。似乎是在一首大

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然而,枯燥、乏味就是他在三味书屋的最好体现。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鲁迅从书香深处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童年的快乐和烦恼。这也正是他用那孩子般处世不深的眼光,与我产生了共鸣。 老师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写好的文章,就是要看他的用情。鲁迅之所以把文章写的有血有肉的,就是因为他的感情在这文章中。他的语言虽平淡,虽朴素,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能让你折服。他希望与大自然相拥,与大自然在一起玩耍。回忆并向往着,与小虫子打成一片的日子。但是时间是无情的,读着读着,鲁迅彷如一位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孩。 小的时候,我也曾有那样美好的回忆。一个人坐在河边,看着一只母鸭子带着一群小鸭子,慢慢悠悠的从我面前晃过。看得无聊了,就下河抓泥鳅。直到自己满身弄脏为止。雨天的时候,坐等在地上,不一会,螃蟹和龙虾就慢慢的浮出来了。拿着一个小桶,慢慢悠悠,不慌不忙的把它们捡起来。然后再自豪的和妈妈说:“瞧,这就是今天的晚饭。”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

目送读书笔记1500字

目送读书笔记1500字 伴着淡淡的油墨及纸质的香味,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当我终于将一本并不太厚的《目送》读完时,留在心中的,是缠绵的一丝又一丝不舍,激荡的一波又一波深思。 对于一个整天关在校园里埋头做题的学生来说,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本书来读,很大程度是受了书名的影响。“目送”,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它是缠绵的不舍凝注到目光中送给离去的人最后一份让其早日归来的叮嘱,是一股超越了三维世界将那些必走之物留于心间的神奇力量。 作为与整本书同名的文章,也是整本书的第一篇文章——《目送》,作者从儿子的离写到父亲的逝,那无尽的沧桑在作者冷静而温暖的笔端一一呈现。我安静地读着这一切,于是道不尽的痛彻心扉与忆不完的温暖点滴就如受了魔咒的召唤似的,突然便回到了我的心间。 当鲁尔煤田正散发着浓烈烟雾的时候,尼摩船长边悄无声息的开采了海底煤田;当本生灯正时明时暗地在千家万户中微微发光时,鹦鹉螺号上由钠电池供给的灯正照得整个大厅如一片金色的天地,驱动着鹦鹉螺号勇往直前。这两项技术领先全世界。倘若用在人类社会造福无数。黑夜将不再是手术的难题,电灯将不再是富人的专利,陆地上的资源亦不至于如此紧张。这就需要一个人对科学利用的态度。 想到这里,我便回想起了童年时生活的一些细节点滴。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新年带我回家去老家看望外婆,临走时,外婆显得非常的不舍,不停地擦拭眼角旁的泪水,当时的我当然是不明事理,对此不以为然,如今再去后悔,为时已晚。平时上学每当我临走时,母亲眼中总显一丝不舍之情,可我却不当回事,咣当一声把门一关,而平时母亲去上班与亲切地说声再见,我却只是勉强附和一声罢了,丝毫没有一丝敬意,回忆起这些,我更加能够理解作者写这句话时的真实感受。 我之所以会对第一篇文章产生如此大的共鸣,也许与我的经历不无关系吧!我是个安土重迁的人,而我的安土,不仅限于地域上,更包罗了春华秋实的交替,物异人非的变迁。我常自比为三毛,因为我觉得我与三毛都是步履维艰地行走于稀泥中的人,对于那拖出来的泥水,我们是多么地不忍擦去,因为它携带了我们的过往。可是,时间在流,世界在转,再多的留恋也留不住记忆的风逝。于是,我们只有站在风中目送着远去的记忆。 而在作者的这篇《目送》中,我也读出了作者对那一切即将远去的事物的不舍。 作为钱钟书最有名的小说,《围城》整体的不管是结构、文字,都无愧于它的称号。尤其是以那个老古钟作为文章的结束,更给人以充足的遐想空间,令人浮想联翩。杨绛女士说,钱钟书的“痴气”,使《围城》更富于真实性和戏剧性。

飘读书笔记3000字

飘读书笔记3000字 飘读书笔记3000字我之所以会读《飘》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看过由它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由此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虽然《乱世佳人》我只完整的看过一遍~但费雯丽演绎的猫一样的思嘉、克拉克〃盖博表现出的瑞德船长的复杂精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忍不住想从原著中进一步探求他们的真容。 我所阅读的这个版本分为上下两册。封面是一张油画~画面上是思嘉和白瑞德船长坐在马车上~背景是象征着战争的兵荒马乱~整体带给人一种压抑感~逝去的历史化作马蹄后腾起的尘埃~然而未来并不明朗,封底则是《飘》所赢得的各种赞誉。封面和封底设计较为精细雅致。翻开书籍~在出版说明和译者序之前~有一部分内容是用铜版纸印刷的~这一部分是有关《飘》的周边情况:例如作者照片、电影海报、不同版本的《飘》的封面及插图等等~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的设计很新颖~有效地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书页的纸张质量比较好~光泽温和不刺眼~而且印刷非常清晰~错讹之处极少。 《飘》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时间跨度也很大~通过对思嘉、白瑞德、媚兰、艾希礼为主展开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刻画~生动完整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横跨南北战争的历 1 / 8 史画卷。其中既包括开战之前南方庄园悠然自得的生活~如烤肉宴、舞会等等,也包含了战争中伤员缺医少药、肢体残缺~亚特兰大居民丧失亲友的悲惨,甚至对于战争结束后南方重建的艰难~也通过思嘉本人的奋斗展现了出来。由于作者是以周围的人物及事件作为原型进行描写的~具有很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思嘉在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面对着被洗劫一空的庄园和支离破碎的家庭~倔强

勇敢的挑起了重建的责任~站在红土地上宣告:?凭上帝见证~我以后绝不会挨饿~绝不:?每次读到~都会被人物身上爆发出来的精神深深感染。 《飘》的故事情节大多为人们所熟知。女主人公思嘉~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庄园主的女儿~思嘉漂亮而富有个性~赢得了当地许多青年的爱慕。但她却盲目的爱慕着艾希礼~一个长相英俊~性格却很懦弱的南方世家子弟。1861年的4月~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佐治亚州上空~然而16岁的思嘉心思全部在艾希礼身上~艾希礼优雅的绅士风度使她芳心暗许~然而她却在烤肉宴的前一天得知了一个使她心碎的消息:艾希礼即将娶他的表妹媚兰:第二天的烤肉野宴~思嘉试图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但没有成功~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思嘉扇了艾希礼一个耳光~还砸碎了一个花瓶。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切都被一个叫白瑞德的船长看在眼里~白瑞德船长的名声很坏~而且他似乎并不认为南方能够在这 2 / 8 场战争中轻易获胜。为了赌气和报复~思嘉嫁给了媚兰的哥哥查尔斯~然而她很快就后悔了。由于战争~查尔斯和艾希礼等没过多久就离开了家乡。还未等开战~查尔斯就染病离世~同时~思嘉怀孕并顺利生下了儿子韦德。 思嘉沉浸在对艾希礼的思念中~而且对寡妇的繁文缛节非常不耐~心情抑郁。于是思嘉的母亲埃伦将她送到了亚特兰大同媚兰和皮特姑妈一同居住。虽然环境改变了~但南方的传统却使得她的生活毫无乐趣。在亚特兰大的募捐会上~思嘉再次见到了白瑞德船长~甚至罔顾社会风俗同他跳了一支舞。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社会上的清规戒律渐渐不再是约束思嘉的囹圄~她又开始同青年谈情说爱~尽管她认为自己对艾希礼的感情忠贞不渝。葛底斯堡战役严重打击了南方~圣诞节后艾希礼回家~思嘉再次向他表露了爱意~但仍然遭到了艾希礼的拒绝。第二年年初~思嘉几乎是同时得知了两个让她难以臵信的消息:艾希礼受伤被俘、媚兰怀孕了。于是为了照看怀孕的媚兰~思嘉被迫留在了亚特兰大。南方军队节节败退~眼看首府亚

1500字读书笔记大全

1500字读书笔记大全 导读: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因此,读书笔记对于爱阅读的人来说是不可少的。 1500字读书笔记大全读书是向来不喜欢写笔记的,不知道是忘记了,还是只是单纯的习惯。 每次暑假寒假,都是要先去书店买几本书的,这次也不例外。没有固定喜欢什么作家,也不是某某的书迷,把他的一整套都搬回家,这也不大可能,随心所欲的,看看简介,就买下了,这次暑假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了韩寒的文字,很真实,诙谐的写出了当代社会的弊端,这是一种值得崇尚的文字。 以下是摘抄的一段: 比如原先的A4,是莘奉金高速,就是从莘庄到奉贤到金山的高速公路,现在变成了沈海高速,就是沈阳到海口的高速。公路管理处的专家解释说,这样方便驾驶员认准编号,一路到底。 你们觉得驾驶员同志都是有毛病的吗?你没事上高速公路就一路到底?是为了那些原本开到松江的同志开到松花江吗? 读到这一段,我笑了。买了一本他的《青春》和一本《出

发》。“出发”太广了,不甚明白,只是每个人的路很长,每一个角都是一个新的出发点,也许会面对许多岔路口,但是如果你有勇气重新归零,丢掉包袱,那么那些所谓的成功并不遥远,依稀记得海明威的一句话,超越自己便是最高尚的。不正是如此吗? 很庆幸中国能有一个韩寒,我们的文学需要的只是一种真实。对于自己还是比较奇怪的,不喜欢看名着,总觉得太复杂,所以产生的兴趣并不多,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莫言的《蛙》已经被我搁置的太久了,这是小姨买的,随手翻了几页,不甚喜欢,也不明白他所讲的梗概,也许大多数都只是冲着这个诺贝尔得主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去了解他的文学造诣。家里有一本《红高粱》或者什么《丰乳肥臀》,就可以骄傲的说:“我读过莫言的书。”这甚是可笑。 也很是喜欢林夕,我只是觉得他是一个写词的,他写的词像是一部放映的电影,唯美的让人心碎,偶然间看到一本他写的《世界将我包围。》,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地方,自己也被陌生了,迷路了,在这个社会,我们却浑然不知,却依然还以为,世界还在,地方还在,只是全都变了,孤寂了一切声音,滴答滴答……你觉得变了吗?没有理由的,一阵心慌…… 忘了有多久没去思考,浮萍之所以没有根,是因为它的天性是流浪,世界和浮萍,一个是容纳,一个是被容纳,人

《爱的教育》1500字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爱的教育》1500字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爱,是一个很抽象的字眼,对于它的涵义,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在《爱的教育》这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翻阅一篇篇日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儿童心中所理解的“爱”是怎样的。 在《爱的教育》里,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说教,更没有悲壮的英雄实际。只有简单易懂的字句,只有一些平凡又善良的人物,以及他们普通的日常生活。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也让我们在爱中得到教育。 爱,没有限制。它可以大到爱国,小到爱自己。在安利柯的成长过程中,他真切地感受着身边的事物带给他的影响,例如卖炭人、小石匠、少年鼓手等等。读者在阅读中见证他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去爱的过程,同时也让自己对爱引发一些思考。 也许在小时候,父母对于我们的教育普遍停留在好好学习,考取优异成绩的要求上,尽可能满足孩子各种需求。但是,当我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爱,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时,爱的反面词“冷漠”很容易会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记述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另外,小说还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的还有以第二人称写的教子篇。安利柯的父亲就是通过给他写信,同他交谈,邀请他的朋友等方法来教育安利柯,教他学会与人相处,要求他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孝顺父母等;他的母亲通过写信,交谈等告诉他人要有爱心,有同情心,与人为善。可见,这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家长们阅读此书也会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起着一定的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张的教育思想是爱的教育。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安利柯的严父还是慈母,无论是他的老师或是姐姐,都打心里的爱着安利柯,他们为他倾注心血,用爱感化他,用爱教育他,同样的,也将爱植入他的心底。在父亲的信里面,虽然句句透露着威严,偶尔还带有谴责之意,可是字里行间却是藏不住对孩子的爱。他为了安利柯不用心读书而烦恼,为了安利柯不孝顺母亲而伤心,为了安利柯与同学交往的方式不当而担心,可以看出,他真心爱着安利柯,为他操心。而且父亲关心的不仅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要求他为了祖国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诉他对待劳动人民应该友善,尊重他们,从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亲有多大的胸怀,有多大的爱心,同时也如此要求着他。安利柯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带着安利柯去救济困难的朋友,

飘读书笔记_飘读书心得1000字5篇

飘读书笔记_飘读书心得1000字5篇 飘读书心得1000字(一) 记得上一次读《飘》,应该是一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我偶然地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飘》的文章,内容不记得了,但读后却记住了“飘”这个好听了名字。于是很快,我就到书店把它买了回来。怀着一股好奇,在几天的时间里一口气将它看完了。我想,这应该是我所读过的最能吸引我的一书了吧。 《飘》是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遗世之作,自问世以来,便靡全球,并且畅销全球,而主人公斯佳丽与瑞特巴特勒在美国南北战争及重建的背景下展开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深深地被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着,而这一次,更能吸引我的,则是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勇敢无畏、为生存用尽手段的斯佳丽;英俊优雅颇具绅士风度的韦尔克斯阿希礼;善解人意的玫兰妮;投机倒卖,“国难财”却又机智幽默不乏绅士风度的巴特勒……这些个性鲜明的平凡小人物身上,都散发出一种独特气息与魅力,吸引着我。 而在这些人物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斯佳丽。 这位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熏陶而血液里却流淌着叛逆因子的女子,在战争前一心只想着如何凭借自己的美貌吸引全县所有青年才俊特别是阿希礼的目光,而战后,为了生存,为了她所视为生命的土地,她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切,包括养活她情人和她情敌在内的一大家人。

为了生存,她开枪打死了闯入塔拉庄园企图抢劫的北佬军官;为了保住塔拉庄园,她可不择手段,抢走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为了三百美元,她也可以下嫁给“流氓”巴特勒…… 在她以前所熟悉和生存的世界被战争彻底颠覆后,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勇敢地站了出来,“以自己的豪侠气概去征服世界”。 尽管斯佳丽的手段卑劣,爱钱如命,但这一切都只是生存,为了挑起整个奥哈拉家族的重担,尽管她有时会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但她却永远不会丧失对生活的勇气与希望,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她都不会放弃。 “after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说得真好!毕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了,这是故事结尾斯佳丽面对深爱自己的巴特勒最终离去时说的一句话。“明天,我一定有办法留住他!”看,这就是斯佳丽的信心与勇气,无论怎样,永不言弃。如同梁静茹在《勇气》中所唱的那样:“我是宇宙无数超级勇气美少女。”这,就是斯佳丽的豪侠本色,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飘》所带给我的,是一种信心,更是一种勇气。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像斯佳丽那样需要独力去撑起塔拉庄园。但《飘》让我懂得,即使一个人,只有你的勇气还在,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只要你的信心不垮,就必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读《飘》,让我懂得。 飘读书心得1000字(二) 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常言道浮生若梦,似乎生活就是一出悲剧。

语文读书笔记1500字

语文读书笔记1500字 语文读书笔记1500字1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以为近几十年来的作家都是一些没真本事的人,创作的作品也都没什么水平,及不上前人。我想这样的想法肯定不是基于我低端的水平能对那些作品有所客观正确地评价。毕竟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别人的观点总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而近来读过路遥先生的大作《平凡的世界》后,才明白“精于此者,大有人在”是为何意。我也在领略作品艺术美的同时,也对先生起了深深地敬佩之情。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人,怎样赞美都不为过吧!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在很多地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并深为感动。首先是少平放弃在砖厂。农田帮助家人干活,过平稳的生活。独自一人去黄原城揽活的事。当时的他二十一。二岁,读过许多书,知道外面有一个广阔的世界,不甘愿在父亲与哥哥的下面做着既定的一些事务,如牛马一般。这不是说他想当家做主,他的内心是非常尊敬父兄的,他渴望的是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泥泞难行,他都渴望前往。天地广阔,总不能做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我觉得驱使他前行的应该是他内心深处一种属于男人的尊严。 其次是润生辞职务农的事,当时村里一队实行了包产到户的政策,两户人家一组。润生的父亲,也就是大队书记田福堂因年事较高。

身体又不好。兼之出席会议,没怎么干过农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的的润生毅然辞去教师的职务找到了队长孙少安和队员田海民。他知道父亲从小疼他,小时候就没让自己干过农活,现在必然会反对他,用自己剩存的体力换他的安宁。舒适。可是他更舍不得父亲受苦啊,他已经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人啦。记得当时是这样描写的:润生对他俩说明自己替父务农的来意后,他俩很是理解,因为他们记得当年自己也和润生一样,意识到了对家庭的责任,并勇敢的承担起来了,而后海民欣慰地答应自己与润生组队。润生担起了他的责任,而我们或许还差了些吧! 最后想说的是作品中对爱情的歌颂,其中两次竟让我留下了泪。第一处是兰花和王满银的一段描写:王满银已经累得象散了骨头架;一绺头发聋拉在汗迹斑斑的额头上,手里拉着四岁的女儿猫蛋,松松垮垮地走着。不过,终于释放回来了,他脸上带着说不出的轻松和愉快,一路走,一路嘴里还哼哼唧唧吟着信天游小曲。兰花把两岁的儿子狗蛋抱在自己热烘烘的胸脯里,跟在她的二流子男人身边,也喜得眉开眼笑。半路上,兰花心疼地对男人说:“家里还有六颗鸡蛋,我回去就煮!你和猫蛋狗蛋一人两个!”王满银高兴得嘴一咧,竟然放开声唱了两段子信天游——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莹莹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数上(那个)兰花花好……兰花脸涨得通红,跑过去用她那老茧手在王满银的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王满银脖子一缩,眼一瞪,嬉皮笑脸地把舌头一吐——他这副鬼样子把两个孩子逗

飘读后感3000字

飘读后感3000字 飘读后感3000字 我之所以会读《飘》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看过由它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由此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虽然《乱世佳人》我只完整的看过一遍,但费雯丽演绎的猫一样的思嘉、克拉克;盖博表现出的瑞德船长的复杂精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忍不住想从原著中进一步探求他们的真容。 我所阅读的这个版本分为上下两册。封面是一张油画,画面上是思嘉和白瑞德船长坐在马车上,背景是象征着战争的兵荒马乱,整体带给人一种压抑感,逝去的历史化作马蹄后腾起的尘埃,然而未来并不明朗;封底则是《飘》所赢得的各种赞誉。封面和封底设计较为精细雅致。翻开书籍,在出版说明和译者序之前,有一部分内容是用铜版纸印刷的(上下册均有),这一部分是有关《飘》的周边情况:例如作者照片、电影海报、不同版本的《飘》的封面及插图等等,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的设计很新颖,有效地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书页的纸张质量比较好,光泽温和不刺眼,而且印刷非常清晰,错讹之处极少。 《飘》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时间跨度也很大,通过对思嘉、白瑞德、媚兰、艾希礼为主展开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刻画,生动完整

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横跨南北战争的历史画卷。其中既包括开战之前南方庄园悠然自得的生活,如烤肉宴、舞会等等;也包含了战争中伤员缺医少药、肢体残缺,亚特兰大居民丧失亲友的悲惨;甚至对于战争结束后南方重建的艰难,也通过思嘉本人的奋斗展现了出来。由于作者是以周围的人物及事件作为原型进行描写的,具有很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思嘉在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面对着被洗劫一空的庄园和支离破碎的家庭,倔强勇敢的挑起了重建的责任,站在红土地上宣告:“凭上帝见证,我以后绝不会挨饿,绝不!”每次读到,都会被人物身上爆发出来的精神深深感染。 《飘》的故事情节大多为人们所熟知。女主人公思嘉,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庄园主的女儿,思嘉漂亮而富有个性,赢得了当地许多青年的爱慕。但她却盲目的爱慕着艾希礼,一个长相英俊,性格却很懦弱的南方世家子弟。1861年的4月,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佐治亚州上空,然而16岁的思嘉心思全部在艾希礼身上,艾希礼优雅的绅士风度使她芳心暗许,然而她却在烤肉宴的前一天得知了一个使她心碎的消息:艾希礼即将娶他的表妹媚兰!第二天的烤肉野宴,思嘉试图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但没有成功,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思嘉扇了艾希礼一个耳光,还砸碎了一个花瓶。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切都被一个叫白瑞德的船长看在眼里,白瑞德船长的名声很坏,而且他似乎并不认为南方能够在这场战争中轻易获胜。为了赌气和报复,思嘉嫁给了媚兰的哥哥查尔斯,然而她很快就后悔了。由于战争,查尔斯和艾希礼等没过多久就离开了家乡。还未等开战,查尔斯就染病

读书心得体会3篇1500字左右

读书心得体会3篇1500字左右 读书,可以让人感悟古人的思虑情思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数书,多学习,交流读书心得,丰富读书生活。通过读书,你的体会是什么?下面是带来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读了十几处的书,渐渐地对读书有了一点切身的体会。书是浩瀚的大海,我们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尽管我终日在大海的怀抱中遨游,却读不完大海的博大、深沉…… “读书如交友”,我想。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交上朋友,但真正算得上知己的都甚少,真可谓神交之友难求啊!难怪人们会感叹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读书却不一样,记得有句话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是啊,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忠实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影响你的人生,影响你的未来的书,更是值得你尊敬、值得你爱戴的知己诤友。说起书,我一定会想起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他坐拥书城,手不释卷,直至朱墨烂然,方谯周独笑。我想钟书先生一定是钟情于读书,才成为如今知名的大学者吧。 “读书如吃饭”,我想。吃饭是人能生存的根本保证。人不吃饭,就会饿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不读书,同样如此。世上懂得吃喝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解得读书三味的人并不多。最近我又想起一句话,颇受启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揣摩此句,其中

就暗示着读书是能使人的心灵宁静舒畅,陶冶性情的。这与宋代大文豪黄庭坚所说的“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书如吃药”,我想。人在生病的时候须吃药,因为药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但是,有一种病是世上任何灵丹妙药也治不好的,那不是癌症,那是——愚蠢。也许人们常说的“蠢人没药医”就是这个道理吧。其实要治好它,用不上什么世界名医,用不上什么灵丹妙药,你只要服上一剂心灵之药——书,你的病自然就会痊愈。古人说读书可以医愚就是这个道理。想当年鲁讯先生弃医从文,不就是想医治“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国民的劣根性吗?说读书如吃药,读书可医愚,可这药是不可以乱吃的,否则只会加重病情,越医越愚。 “读书如享受”,我想。一般人认为享受就是吃喝玩乐,从不把读书看成是一种享受。其实当我们每次拿起书,静静地品味书中人生百态时,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体会到生之喜悦。曾听说有这么一段话:“活着并非只是维持一口气,而是要行动;善加利用我们所有的器官、感觉、机能,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活得年岁最长的人不一定能享受最丰富的人生。不懂得享受人生,即使寿比南山,其实出生时即已等于死亡。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即使英年早逝,却还起码真正活过几年。”我想,既然要利用我们所有的器官,那么读书也可算是手、脑、心并用的一项活动了,从中我们也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停下手边的事,翻开手中的书,看看书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美丽,

家读后感1500字

家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部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而作的书,因此难免会有些浓厚的时代气息,封建,愚昧,腐朽,那些旧社会的东西依旧无法磨灭,这些东西无形的正在行凶,作为旧社会的残留,像一把锋利的刀,刺杀这每一个人,而书中的高家,就是典型的代表。 高家是一个有钱的家,还算有些气派,住的地方叫公馆,老爷是前清的举人,有个一官半职的,家里还有些许俾女。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里,却有着代表性的悲惨命运。 觉新,觉民,觉慧,是三兄弟,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以前的觉新也是那样的,作为一个青年,想着出国留学,坐着自己喜欢的事,有着心爱的姑娘。可最终的结局确实不怎样,父亲突然的去世让他一切的美梦都破灭了,原本就没有母亲的这个家庭的一切重任都落到了他的肩上,这个时候理想什么的就不得不放下了,前途什么的也都被吞噬了。于是觉新就沦为旧社会的牺牲品了,于是就开始他不曾想的生活了,即便他深爱着梅表姐,还是娶了一个未曾谋面的姑娘,没有一点感情,就成为了他的妻子,那个时代都是这样,人们的一些权利像是就消失了,不,他们没有权利,不敢与这个社会反抗。不过还好,他的这个妻子也算挺好的,叫瑞珏,也是很贤惠的姑娘,但觉民喜欢的梅表姐身上,却有着瑞珏不曾有的。最终,瑞珏在生孩

子的时候难产死了,但她是被封建礼教给杀死的,怀孕许久的她竟被要求到城外生育,原因是家里的那个老爷子死了,不能犯冲。就这些无厘头的封建东西,摧残着那个时代的好多人。 觉民和觉慧就显得有些不同了,他们都是有理想的青年,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新的思想,新的思潮,就纵然在这样的家庭下,他们也有着反抗的精神,他们被新的思想鼓舞着,激励着,就有了勇气,有了能力。觉民是在自己被要求要迎娶又一个不认识的姑娘后觉醒的,因为他也有自己所钟爱的琴,全名叫什么我记不清了,但他们彼此相爱,在那个老太爷做出让觉民娶亲的决定后,他以离家出走而反抗,他的反抗在最终老爷子临死的时候成功了,最后的一刻,那家老太爷似乎理解了他,曾所信奉的封建礼教在最后一刻像一座大山一样崩塌了,而让它崩塌的原因竟是卑微的亲情。亲情,在那个时代,就不知怎么的有效了。 而关于觉慧,他所喜欢的姑娘是一个丫鬟,这也就注定了他们不能在一起的结果,尽管这样,他们还是惺惺相爱着。最终的鸣凤是投湖自杀的,又是那个老头子搞的鬼,他要把丫鬟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死老头子,这谁受得了,鸣凤才17岁啊!她是刚烈的,我想,若换作是我的话我也会这样。可令人惋惜的是,她在死的前些时间,觉慧没能和她好好的敞开心扉的说说话,觉慧是不知道的,鸣凤也没想让他知道。幸运的事,觉慧吻了吻鸣凤的,嘴对嘴的那种,这是一个少

《飘》读书笔记1500字

《飘》读书笔记1500字 《飘》读书笔记1500字一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读了《飘》这本书,的确令我醍醐灌顶、受益菲浅。这是由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的长篇小说《飘》,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贵族的生活。全书不论是华美流畅的语言描写,还是个性鲜活的人物塑造,都达到的登峰造极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使我感受颇深。 思佳丽,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所拥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爱情疯狂的执着。但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女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爱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他们的爱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

对爱的执着,他们只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思佳丽却不一样,在她的爱情观中,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她的爱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吧。爱的本质是不因表达方式的变更而变化的。 思佳丽的大半生又是为爱所迷惑的。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知道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钟爱的艾希礼并不爱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优秀。 其实她爱的并不是艾希礼,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艾希礼越是拒绝她,她心中的那个形象就越完善——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恰恰因为她错误的迷恋,才使她错了身边真正的幸福。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人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指间溜走。 值得欣慰的是,在思佳丽的爱情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为之已晚的,当她彻底的失去艾希礼,失去女儿,丈夫瑞德也已离她而去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她于是抛开心灵上的创伤与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如果许多人对爱情都能有这种乐观自信的态度,那么许多爱情的悲剧就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