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71
第一章测试1.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包括()A:蒸发B:水汽输送C:冷凝降落D:下渗E:形成径流答案:ABCDE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A:错B:对答案:B3.中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是东多西少,主要集中在东部。
A:对B:错答案:B4.全球的淡水占总水量的()A:2.53%B:1.72%C:3.43%D:3.81%答案:A5.水资源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A:存量B:动态水C:总量答案:B第二章测试1.形成降水的条件是空气具有()。
A:足够的水汽和较高的温度B:足够的水汽和上升运动C:较高的温度和上升运动答案:B2.山区河流的流速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流速(),易()。
A:相当,冲刷B:小,淤积C:大,冲刷D:小,冲刷答案:C3.流域总蒸发包括()。
A:水面蒸发B:土壤蒸发C:植物蒸散发D:陆面蒸发答案:ABC4.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土壤孔隙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A:对B:错答案:A5.径流量总是小于降雨量。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蓄满产流地区的产流面积比等于()A:R/PB:Rg/RC:RS/RD:F答案:A2.初损后损法中流域产流后的损失包括()A:填洼B:植物截留C:产流前的下渗D:产流后的下渗答案:D3.用于地表径流汇流计算的时段单位线法的基本假定是()。
A:相似假定B:线性假定C:倍比假定D:叠加假定答案:CD4.蓄满产流模型认为,在湿润地区,降雨使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
A:错B:对答案:B5.流域汇流经历坡面汇流、河网汇流两个阶段,两者汇流速度不同,但可采取流域平均汇流速度计算。
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水文预报是对()内的水文情势作出预报A:任一时期内B:某一时刻C:预见期内答案:C2.由上断面洪峰水位预报下断面洪峰水位,预见期为两断面间的()A:洪水传播时间B:洪水涨洪历时C:洪水退水历时答案:A3.相应水位方法可以预报河段内任意断面的水位A:对B:错答案:B4.枯季径流预报方法有()A:前后期径流相关法B:退水曲线法C:河网蓄水量法答案:ABC5.洪水预报方案要求使用样本数量不少于1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A:对B:错答案:A第五章测试1.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习题三: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己知某流域中心点暴雨统计参数和产汇流计算方案,推式P=2 %的设计洪水。
资料及计算步骤如下:1)设计暴雨计算:该设计流域集水面积F=341 km2,由点暴雨频率计算及参数的地区协调,求得该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统计参数x̅24=115 mm,C V=0.56,C S/C V=3.5,点面折算系数α=0.94,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百分比见下表。
2)设计净雨计算:本流域位于湿润地区,用同频率法求得P a=82 mm,I m=100 mm,稳渗f c=1.5 mm/h,由设计暴雨过程扣损,得地面、地下净雨过程(列表进行)。
3)设计洪水计算:设计地面径流过程由设计地面净雨用单位线进行地面汇流计算。
已知本流域综合瞬时单位线的参数n=3.5,K=4.0 h;设计地下径流过程,采用三角形过程汇流计算,再加深层基流30 m3/s。
两者叠加得设计洪水过程(列表进行)。
表1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解:1)设计暴雨计算由点暴雨频率计算及参数分析(已求得该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统计参数x̅24=115 mm,C V=0.56,C S/C V=3.5)得C S=1.96,根据P-Ⅲ型分布离均系数ФP值表查出P=2 %,C S=1.95时,φp=2.897;C S=2.00时,φp=2.912。
线性内插得C S=1.96时,φp=2.900。
K p=φp C V+1=2.900×0.56+1=2.624x p=K p x̅=2.624×115=301.76即P=2 %的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为302 mm。
已知设计流域集水面积F=341 km2,点面折算系数为0.94,则P=2 %的最大24小时设计面暴雨量=302×0.94=284 mm。
按该地区的暴雨时程分配,求得设计暴雨过程,见表2。
2)设计净雨计算本流域位于湿润地区,用同频率法求得P a=82 mm,I m=100 mm,则初损I0=I m-P a=18 mm,求得设计净雨过程,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