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章1效用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8.74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教学目的:明确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提高对需求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工具、方法,主要掌握序数效用论者如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说明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序数效用论教学难点:需求曲线形状和需求规律的推导、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 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的概念与特点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特点:(1)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是非的价值判断。
(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基数效用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设想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由来。
基数效用是指可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TU )——表述为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假设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 ,则总效用函数为:()Q TU f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Q Q TU MU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ΔQ →0时有:dQ Q dTU MU )(3、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边际效应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的不断越多,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使人生理上的满足程度或心理反应程度减少,而导致满足程度下降。
(2)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来看,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
微观经济学效用理论知识点解析在微观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效用理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理解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和市场需求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石。
效用理论试图解释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和服务之间进行选择,以最大化他们的满足感或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效用,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这种满足程度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并且难以精确衡量。
例如,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购买一本心仪的书籍可能带来很高的效用;而对于对阅读不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可能几乎没有效用。
需要注意的是,效用并不等同于物品或服务的客观使用价值。
同样的一个苹果,对于饥饿的人可能具有很高的效用,而对于已经吃饱的人,效用则会大幅降低。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则是指消费者在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时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假设一个人吃苹果,当他吃第一个苹果时,可能感到非常满足,总效用大幅增加。
但随着吃的苹果数量增加,每多吃一个苹果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当吃到一定程度,比如已经很饱了,再吃一个苹果可能会感到不舒服,此时边际效用甚至为负。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效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它指出,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一规律在生活中有很多体现。
比如,我们在口渴时喝第一杯水感觉非常解渴,效用很高,但随着喝水量的增加,每多喝一杯水带来的解渴效果逐渐降低。
三、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因为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效用水平相同,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包含的商品组合数量越多,所以效用水平越高。
第三章效用理论主要内容:1、利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从不同角度考察消费者的行为,得出消费者用有限收入选购商品以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不确定性和风险问题。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一、欲望1、欲望。
指人们的需要。
或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2 、欲望的五个层次(1)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受剥削、失业等。
(3)社会的需要——心理需要。
如感情、爱情、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欲望是多种多样而无穷无尽。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
但满足人们的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
理由:①客观所能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一定的资源只能提供一定量的产品。
②时间是有限的。
在人的有限生命中,不可能使一切欲望与需要得到满足。
③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
欲望或需要的满足是以他人提供的劳务为前提的。
3、欲望的规律(1)强度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该物品的增加而减小。
(2)享受递减规律。
即随着欲望的满足,人们得到的享受是递减的。
二、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1、效用。
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人们之所以要消费商品和服务,是因为从消费中他们的一些需要和爱好能得到满足,例如消费食品能充饥,多穿衣服能御寒,看电影能得到精神享受,等等。
我们把这种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能得到的满足感称为效用。
效用可以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来度量。
这里所说的效用,不仅依存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而且物品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也就是说,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也不具有客观标准。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看它能否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论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论-习题及答案第3章效⽤论⼀、名词解释1.边际效⽤2.边际替代率3. 补偿预算线4.消费者剩余5.恩格尔曲线6.吉芬难题7.劣等品和吉芬品 8.边际替代率 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0.边际效⽤递减规律 11.价格-消费曲线 12.收⼊-消费曲线13.边际效⽤ 14.消费者剩余 15.消费者均衡16.效⽤ 17.基数效⽤ 18.序数效⽤19.⽆差异曲线 20.预算约束线 21.替代效应22.收⼊效应⼆、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基数效⽤论采⽤的分析⽅法是⽆差异曲线分析法。
( )2.所谓效⽤,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 )3.同⼀商品的效⽤的⼤⼩,也会因时、因⼈、因地⽽不同。
( )4.当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不断增加时,边际效⽤是正的。
()5.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与它们的价格之⽐分别相等,他们将获得最⼤效⽤。
( )6.根据基数效⽤论,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最⼤化的条件中所指的货币的边际效⽤也不变。
( ) 7.假定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发⽣变化。
( )8.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平下的消费者效⽤最⼤化的点。
( )9.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 )10.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关系是:吉芬物品⼀定是低档品,但低档物品不⼀定是吉芬物品。
( )11.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法预知结果。
( )三、判断题1.同样⼀种商品的效⽤将因⼈,因地,因时的不同⽽不同。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增加()3.只要总效⽤是正数,边际效⽤就不可能是负数()4.对于⼀个消费者来说,同⼀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5.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与它们的价格之⽐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利润()6.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定等于他因⽀付货币所失去的货币的总效⽤()7.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付的货币的效⽤,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8.两条⽆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9.⽤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意味着,1单位商品X和3单位商品Y具有同样的效⽤( )10.在消费者的收⼊和商品的价格⼀定的条件下,预算线是⼀条确定的直线()11.当⽆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交时,消费者从交点所表⽰的商品组合所得到的商品效⽤达到最⼤()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根据效⽤论最⼤化原则,消费者会增购这种商品()13.当某⼈消费X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他得到的效⽤是递减的()14.对于理性⼈来说,当某物品边际效⽤已降到零时他不会再逐渐消费()15.总效⽤曲线是凸形的()16.任何两条⽆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17.⽆差异曲线定义为⼀位消费者再⼀定收⼊下可以负担的⼀组商品组合()18.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效应的总和()19.效⽤是⼈们需要商品的⼀种特性,它是客观的()20.需求曲线可由价格-消费曲线导出()21.若某消费者只消费X,Y两种商品,若X,Y的价格上涨⼀倍,他的收⼊也上涨⼀倍,他对X,Y的需求量将不变()22.预算线的位置与斜率取决于消费者的收⼊()23.馒头每个40美分,包⼦每个59美分,馒头边际效⽤为4单位,包⼦边际效⽤为5单位,追求效⽤最⼤化的消费者应保持现有的消费组合不变()24.如果边际效⽤递减,则总现有想要下降()25.在同⼀条预算线上,货币收⼊是不变的 ( )26.⽆差异曲线的形状越接近于直线,说明带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27.预算线上的每⼀点代表了当收⼊⼀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28.基数效⽤论采⽤的分析⽅法是⽆采⽤曲线分析法()29.只要商品的数量增加,边际效⽤⼤于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就⼀定在增加()30.如果消费者的收⼊增加⽽商品的价格不变,则⽆差异曲线向右上⽅平⾏移动()四、单项选择题1.已知消费者的收⼈为100元,物品A 、B 的价格分别为10元、3元。
第三章效用论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MRS XY=-错误!其中,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MRS XY=错误!即有MRS XY=错误!=0.25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
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元.(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错误!=错误!=3元.(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1X1+P2X2=M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错误!X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错误!,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错误!。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第四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六节市场需求曲线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对幸福的理解: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效用幸福欲望一、关于效用的概念(一)效用(utility)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评价。
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二)效用的两种表示方法1、基数效用表示法(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基数的理解: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数。
a.可以具体衡量;b.可以加总求和;c.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
2、序数效用表示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序数的理解: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数。
a.不可以具体衡量;b.不可以加总求和;c.不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d.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第一、第二……的顺序。
X(消费量)TU X(总效用)MUX (边际效用)0011010 2188 3246 4284 5302 6300 726-4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0X MU XMU(X)60XTU X6TU(X)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二是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吃饼某些人的婚姻轨迹I love you!!!For ever and ever!!!I found her/him boring ..……Every daya quarrel……你能想象边际效用递增的商品吗?二、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这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不变、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既不愿再增加、也不愿再减少变动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第四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六节市场需求曲线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对幸福的理解: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效用幸福欲望一、关于效用的概念(一)效用(utility)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评价。
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二)效用的两种表示方法1、基数效用表示法(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基数的理解: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数。
a.可以具体衡量;b.可以加总求和;c.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
2、序数效用表示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序数的理解: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数。
a.不可以具体衡量;b.不可以加总求和;c.不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d.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第一、第二……的顺序。
X(消费量)TU X(总效用)MUX (边际效用)0011010 2188 3246 4284 5302 6300 726-4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0X MU XMU(X)60XTU X6TU(X)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二是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吃饼某些人的婚姻轨迹I love you!!!For ever and ever!!!I found her/him boring ..……Every daya quarrel……你能想象边际效用递增的商品吗?二、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这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不变、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既不愿再增加、也不愿再减少变动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