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79.50 KB
- 文档页数:24
地理仿真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地理仿真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地理仿真考试是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报告旨在分析地理仿真考试的质量,通过对试卷设计、试题难度、试题质量和评分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提供改进考试质量的建议。
二、试卷设计分析1. 考察内容广泛:试卷中涵盖了地理的各个领域,包括物理地理、人文地理和地图阅读等。
这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能力。
2. 题型多样化:试卷中采用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实际操作题等不同的题型,能够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技能。
三、试题难度分析1. 难度适中:整体上,试题的难度适中。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难度较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解答题的难度适中,能够考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题的难度较高,能够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地观察能力。
2. 难度分布均匀:试卷中的试题难度分布较为均匀,各个难度层次的试题都有涉及,避免了难度过于集中或者分布不均的情况。
四、试题质量分析1. 试题准确性:绝大多数试题准确无误,答案明确清晰,能够准确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试题启发性:部分试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分方法分析1. 评分标准明晰:试卷中提供了明确的评分标准和答题要求,有利于评卷教师对学生答案的评分和阅卷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评分细致全面:试卷中的解答题部分评分相对细致且全面,能够对学生的答题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六、建议改进1. 增加实际操作题数量:实际操作题能够评估学生的实地观察和操作能力,可以适量增加其数量,以更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 加强启发式试题的设计:试卷中的启发式试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度增加此类试题的数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提前公布评分标准:为了保证评卷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建议在考试前公布评分标准和答题要求,让学生和教师都清楚了解评分标准,以便参与评卷工作。
地理考试质量分析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考试是权衡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考试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本文将对地理考试质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教育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考试合理性地理考试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建设和组织方式上。
首先,地理考试的内容应当涵盖课程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考试组织方式应当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包括知识理解、地图解读、问题解决等。
通过合理的考试安排,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掌握情况。
2. 考试难度地理考试的难度需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导致考试结果失去评估价值,也不能过于难以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对于学生而言,地理学科的知识点繁多,涉及领域广泛,因此在考试中要求适当控制难度,确保能够真实衡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公平性地理考试的公平性是评价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公平性要求考试对所有学生公平公正,消除任何可能导致不同学生之间成绩差异的因素。
在地理考试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命题设置和试题质量保证公平性。
同时,考试时限、考场环境等因素也需要得到合理的管理,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相同的考试条件。
4. 考试效度地理考试的效度体现在其能否准确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考试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考试内容切实符合学科目标。
此外,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也是考试效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考试具备较高的效度,才能够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进行准确评估。
5. 考试反馈地理考试的质量分析还需要考虑对学生的反馈作用。
考试结果能够向学生和教师提供有关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因此,考试质量分析应当结合考试结果的反馈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总结:地理考试质量的分析需要从考试合理性、考试难度、考试公平性、考试效度和考试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一模考试地理试卷分析的总结一模考试地理试卷分析的总结一模考试地理试卷分析的总结回顾这几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平稳过渡,考察能力为主,重点不是考察死记硬背的内容。
在苏锡常镇一模之前,南京、南通、盐城等地已经进行了一模考试。
对比几个地方的试卷特点,不论是难还是简单,都是以能力立意,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新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
结合本次一模试卷,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以下特点:一、试卷特点分析:1、新鲜度:任何一份试卷出来,如果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保证了这份试卷的新颖度、新鲜度。
纵观本章试卷,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热点的涉及、设问的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亮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选择题的第一题,这是开篇的第一印象,本题考察的其实是昼夜长短的知识,属于自然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但是本题切入的角度新颖,用了一个太阳位置的合成图来考察,在以往很少有这样的形式。
再如第4题,考察的其实是有关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等地形的判读,但是出题者用了“欣赏牧场朝阳”来增加了一点难度,整道题目就于与众不同了。
虽然后面的题目慢慢趋于按部就班,但是从整张试卷来看,新颖、新鲜还是一大亮点。
2、覆盖度:一张好的试卷,考察的知识点要全面,不要出现偏题和怪题。
统计本张试卷,对于高中教材从表格分析中可以看出,知识点的覆盖面很大,而且重点突出,注重对主干知识和地理基本原理的考察。
3、区别度:从各个题目的区分度来看,有4道双选,8道选择题,一道综合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选择题占46%,综合题占20%。
说明这份试卷的区分度尚可,但是还有更好的改进空间。
4、难度:对于大规模的考试而言,保持难度系数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能否有限控制难度系数是命题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值越大说明试卷越容易。
一般高考而言,试题难度控制在0.3-0.6最合适,从本章试卷看,抽样的83人中,有8道单选题、4道双选处于该区间,另外有25个综合题的得分点也处于该范围。
八年级地理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按照往年水平测试试题模式进行命题。
试题总体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得分情况
全班20人参加考试,其中最高分46分,最低分14分,及格8人,优秀0人,评定分26.81分。
三、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识记不足。
识记类非选择题中,错误率较高,错误填写或者未填写。
识图能力弱,不仔细读题,做题态度不够严谨。
2、做题习惯不正确,存在答非所问的现象以及错别字的情况经常出现。
3、地理知识分析运用题型中,潜意识中认为这些是难题,不敢做、不愿意尝试。
四、改进措施及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生基础识记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围绕水平测试,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识记多加强调,利用操前读、课堂不断抽查学生识记情况,对知识点重复提问、多次联系提醒、复习强调,增强学生的识记容量。
2、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分析利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识别题目能力。
使学生在做提前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题目的意图,从而正确回答题目所问。
注重利用地理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和素养,使学生学地理、会地理、用地理。
3、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在日常备考复习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讲解和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度以及在书写试卷时的态度。
地理科目水平测试试题题量相对比较小,大部分同学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作答,但是存在疏忽的问题,要求学生能仔细答题、耐心检查,确保不因马虎大意丢分。
初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对初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以提供有关考试成绩和学生研究情况的信息。
分数分布:考试中,学生的分数分布如下所示:- 90分以上:10%- 80-89分:25%- 70-79分:45%- 60-69分:15%- 60分以下:5%分析:1. 优秀学生比例低:根据分数分布,只有10%的学生获得90分以上。
这表明整体上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较为薄弱。
2. 学生普遍成绩较低:根据分数分布,有60%的学生获得70分以下的成绩。
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或在研究中遇到了困难。
3. 一定比例的学生有较好的成绩:25%的学生获得80-89分的成绩,这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在地理学科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可以进一步研究这部分学生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议:1. 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整体地理知识掌握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改善学生的研究情况。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举办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2. 针对薄弱学生提供辅导: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班或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陪伴,可以提高这些学生的地理学科水平。
3. 借鉴优秀学生的研究经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组织交流活动,让他们分享研究的方法和经验。
这有助于激发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研究的动力,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结论:通过对初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地理学科上普遍存在知识薄弱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教师可以改进教学质量,提供辅导和借鉴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
本次省一模考试文综试卷仍采用分科组题方式,依据陕西省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教学指导意见,在试卷题型、结构、分值、题量等方面与往次考试和高考基本一致;试题依托教材,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侧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和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结合能力要求,以考查必修内容为主,对选修内容的考查渗透于非选择题中,联系当前实际,突显人文学科教育特点。
试题难度较期末试卷有所提高,特特别是客观题部分。
本套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非选择题3个,共56分。
此次考察范围涉及相教版地理必修及选修内容,试题综合性较强。
一.试题、试卷分析(一)、选择题:1题和2题主要考察气候因素中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题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知识。
难度系数分别为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图:选项人数比例%D466B193C130A126留空25第四题学生的得分率为百分之,难度较大。
选项人数比例%C332A277B154D152留空25选项人数比例%C355B261D226A72留空26选项人数比例%A370C209B171D165留空257题和8题以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为背景,主要考察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部分知识,难度系数分别为和,学生答题情况选项人数比例%C 570B 206A 90D 49留空24CD 1选项人数比例%B 610C 129A 95D 83留空23拔变化情况的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察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地形因素中的坡向、海拔对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及光照的影响。
难度系数分别为、、,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选项人数比例%C528B176A126D86留空24选项人数比例%D283B243C198A184留空29BC2CD1选项人数比例%A415D182C163B155留空2536题:本题主要以区域地图及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能力。
高三地理1、4班一模考试质量分析柳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了,综合这次的成绩情况,现将我所任课班级的地理考试情况分析如下:从总平均分情况上看,两个班的考试成绩与同类班级相比相差不大,这个成绩反映了普通班学生学习地理的普遍状态。
两个班相比,1班学生成绩较4班要好一点,因此平时上课和课后巩固中,应要更加关注4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力争进步。
从上线人数统计情况看,缺乏拔尖的成绩,少数几个学生及格,突破瓶颈、培养地理尖子生应该成为今后的奋斗目标之一。
具体到班,1班三本上线为11人,4班三本上线为18人,但4班有两2 没上专科线。
因此,1班的奋斗方向上培养更多的三本上线人数,4班的目标是消除地理“贫困生”。
从各班上线人数上看,一些重点培养对象及临界生对象的地理成绩有待提高。
1班三本上线人数为7人,其中4人地理及格,其他3人还有进步空间;4班三本上线人数为7人,其中仅1人地理及格。
4班重点生的地理成绩需多加关注。
从试题考核的内容看,本次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较广,包含了高中地理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从题目材料上看,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图表,整套试卷共有图表7幅,各种图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文字表述。
图形类型多样,考查方式多变,结合不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区位,体现了地理考试的方向,即弱化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查,注重培养如何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从题目难度上看,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为主干知识,考虑到柳州教学的具体特点,绝大多数的学校此时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试卷突出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考查,注重考查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能力。
因而对于基础扎实、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能有效地拿到该得的分数。
但对于基础较弱、知识环节并不齐全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大面积失分。
从学生的具体得分上看,学生选择题正确率普遍为5-6题,除了最后三题压轴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人口和工业题部分得分偏低,还需加强训练。
一模考试地理学情分析本次一模考试地理平均分49、34分,大连市普通高中的平均分是45、23分,示范性高中时55、50分,横向比较略高于普通高中平均分,纵向比较比双基的55、7分低了6分多,这次试题较上一次难度增加了。
从本次考试学生单人成绩看,最高分73分,70分以上有3人,及格以上人数26人,50分以上的82人,50多分分数是一个集中区域。
学生失分问题分析,客观题失分最多,错最少的也不低于两个,11个选择题错两个有5个人,这五个人还不是我们要重点培养的一本苗子,而我们重点培养的学生选择题大部分错4个,这一项就损失16分,主观题共56分,40分以上1个人,成绩较好的大部分集中在30分左右。
原因:1、知识方面还有盲点,较真的程度不够,很多同学知识掌握不准,只弄个大概,选择题干扰答案区别不开。
2、知识体系没有形成。
综合题漏点多,考虑不全,答题没答到关键点,失分在一半以上。
3、对试题题干文字信息和图文信息分析不够。
题干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分析不透。
不注意题中的限定词,导致写了非本题需要的内容,浪费宝贵时间。
4、不会使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更不会使用地理的专业术语,导致啰嗦话太多,既耽误了时间,又得不了几分。
针对本次考试出现的问题,在余下的40多天的时间,我们要做的工作1、继续夯实基础。
对于易混淆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2、帮助学生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学生借助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链,有利于较快检索到针对性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平时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学会分析关键词,分析限定词,使用专业术语,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答题4、做好学生纠错和查缺补漏工作。
帮助学生矫正错误解题的思维5、帮助学生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坚定信心。
高三地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周村二中孟红玲
我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了,综合这次的成绩情况,现将地理试卷分析如下:
一、命题特点:
灵活、侧重基础,接近高考题型,祝贺总学生能力的考察。
二、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3题考察自然地理知识和区位优势分析;4-8题侧重定位和能力分析;9-11题突出考察南极洲的地理特点;12题考察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和不同地物的反射率问题;14-14题是我国的粮食问题;16题考察有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18-20题是对有关三大产业结构问题的考察。
21-26题考察人文地理知识,祝贺总生活能力问题;27-28题是区位定位问题,主要涉及巴西和恒河三角洲地区;29-30题有考察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二)综合题
1、侧重自然地理知识的考察,其中有三道大题考察不同山地理位置的气旋的风向问题,另两道大题分别考察了地方时计算和晨昏线问题。
2、人文地理知识中,再现区位优势问题的分析。
三、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地理单科只有一个学生上A线,是历次考试最低的一次。
四、问题和措施:
(一)主要问题: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差,不扎实,分析问题能力也不高。
(二)今后的措施
狠抓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训练,在二轮复习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分类指导,查缺补漏。
加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答题思路,力争促进学生的成绩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高三地理一统试卷及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高三地理市一统考试的试卷范围覆盖了高考范围,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并体现了新理念,强调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延伸。
同时,试卷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考查,对学生分析、解决和表述地理问题的方面均有较高的能力要求。
然而,试卷难度系数较大,要求学生基础扎实,并对知识综合运用,思维要缜密,空间想象、图文转换能力要求高。
在试卷分析中,选择题第2、9、11题的错误率较高,综
合题中得分率较低的是37题。
而在质量分析方面,本次一统
考试文综地理考试成绩最高分79分,最低分26.5分,平均分52.48分。
一本划线61分,过一本过线人数40人,比计划上
线人数少2人。
目标生一本过线人数只有20人,吻合率低。
其中301班组过线人数20人,目标入围11人;312班组过线
人数20人,目标入围9人。
然而,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首先,许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没有理解透彻,没有记牢,混淆不清,导致基础题失分较多。
其次,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能力欠缺,对地理试题背景材料理解不透,读不懂题目内涵,找不准答题方向。
最后,学生的理解综合能运用能力较低,需要在平时的研究中加强练和提高。
高三地理一模成绩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内容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各占一定比例,其中人文地理比重更大一些,总体来说,选择题偏难,综合题相对简单,设问角度和答案设置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另外,试题情境图文结合,图像类型多样,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又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图像信息的基本能力。
很多试题以现实地理现象来展开,突出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成绩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普遍得分较低,其中1、4、8、11题出错较多.其平均分不到2分.反映了学生不但对自然地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而且人文知识应用能力欠缺,不少学生不能适应在给定的情境下解决问题,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判断。
2.综合题:
12(3)、13(2)14(2)三个题失分极高,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基本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
(2)语言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答题素养有待于提高。
(3)审题能力弱,在没有弄清楚题意的情况下答题,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三、教学措施
1.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整合与训练
2.精练精讲,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加强变式训练,提升审题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从新材料背景环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适当加强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减少由于文字表述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1。
八年级地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八年级共 107 人,参与检测107 人考试成绩统计表:二试题分析试题共二大题,卷面60分,其中选择30分,读图题30分,试题紧扣课标,八年级上下册考试范围都囊括进来,较好的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考察学生能力,相对前几年的考题,更加灵活一些,也更加能够考察学生的能力。
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
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做得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大题的3、8、9、14,二大题16、20,这些题目正确率达到90%左右;,错得较多的题目:一1、2、5;二17、19。
三得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一)试卷反映的较好情况1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题时候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考虑问题,克服了过去经常出现的“蒙”,盲目解答。
做选择的时候,基本是按照肯定一个并能找到否定另外三个选项的理由。
2 “地图意识”得到了加强。
在老师指导下,最终圈定了13幅必须掌握的地图,总复习的时候又缩小到8副,对这八幅地图,反复的练习,通过记忆、填写、勾画草图、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今年读图题明显好于以往,学生看到图很亲切,没有畏惧感。
3 复习对路,今年的复习依据考试范围确定了目标,梳理了知识点,然后记忆、理解、口头抽查,最后进行了检测反馈,相对比较落实。
(二)失分主要原因1 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2审题意识不够强烈,做题技巧有待加强,以读图题为例,按照常理,就准确判断各是什么。
而判定技巧,是根据平时所讲,按照特征判定。
3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我监考的考场里,平时一个好同学在做题时由于审题不认真而做错了题。
4 有的题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够灵活和精确,也导致丢分严重。
高三地理第一次质检考试质量分析朱河中学蔡立生我区高三第一次质检考试已经结束了,现将我校地理质检试卷分析如下:一、试卷分析1、试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从试题考核的内容看,考察了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与海洋、农业、工业、城市、环境问题、世界区域地理等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地球运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北回归运动、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板块运动、大气质量、工业、商业2、突出地理学科特点整套试卷有幅图表,各种图表不仅是地理学的工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文字表述。
有景观图、经伟网图、区域图、等高线河流组合图等。
3、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加强了能力的考查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为主干知识,题型基本上没有变化,图表多是常见的,因而对于基础扎实、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能有效地拿到该得的分数,因而区分度的可信程度较高。
试题难度控制较为娴熟,考虑到我区教学的具体特点,绝大多数的学校此时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复习正在进行,学生尚未进行大量习题训练,不易马上接触太过深度的考题,出题者用心良苦,值得肯定。
试卷突出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考察,注重考察了对地理图表进行判读、、分析: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从中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能力。
如选择题的第一题图、第2-3题图、第4-5题图、第6-7图,综合题的图,如果学生没有以上的能力、学生很难得到高分。
二、考生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选择题4、5、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第2、4、6、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12题、13题某区域的主要能源资源、板块位置及其影响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
核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洋流两个方面,而学生大多只从洋流一个方面去谈,造成分析失误。
3、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弱第8题“人口比例示意图”就是人口金字塔的变式图,如果是金字塔图学生读起来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但变式后;第10题统计图表的阅读学生对每一项的比较分析不是太清晰造成失分;第3题“地质地形略图”的判读上,学生对给出的等高线走向、地质状况的用意知道的不多,部分学生不会根据等高线分析河流流向,因而分析不透失分较多。
高一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一、地理阅卷工作总结:
本次地理共二大题型,四位教师进行密封流水作业。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25题共计50分,,第二题为综合题共计50分。
二、成绩统计概况:
从成绩统计来看,参加考试450人,最高分是80分,最低分是14分。
8个班人均分是45分。
优秀率是02%,及格率是15%。
三、试题评价:
本套试题难易程度中等偏上,盖函了重点难点,试题灵活,考察了学生的基础,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内容覆盖全面,比较贴近生活,问答题29题相对较难,失分率较高。
四、通过测试暴露出来的教学问题;
教材课堂内容抽象,时间紧,任务多。
我们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导致对知识迁移能力抓的不够,表现在学生基础不牢固,检查不够。
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还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意见和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基础。
2、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新课程改革方向
3、引入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
趣。
4、加强图文转化能力训练,加强检查力度。
5、教学时多与实际相联系,多与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6、加强学生考试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