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
- 格式:ppt
- 大小:928.50 KB
- 文档页数:77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授课人所在部门思政部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授课时间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用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资料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3、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
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
然而,一部分学生对枯燥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
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法分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探求人生意义树立正确人生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什么是人生观,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到人生观包括以下几点:1、人生目的2、人生态度3、人生价值以及让学员们了解到几种易产生的错误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到人生观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在人生道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想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引出人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怎样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特点及人生观选择的标准、原则和途径。
第一节人生的意义一、人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本能的特性。
例如:人饿了要吃食物,冷了要穿衣服,遇到危险时要躲避或者反抗,发育成熟了要寻觅配偶。
这些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天生的本能特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
社会属性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劳动创造性。
人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劳动创造性。
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客观事物,创造了自然界中没有的巨大物质财富,这种对自然界的改造就是人的劳动创造性。
人的劳动创造性是人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
动物要得到生存资料,只能消极地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东西,而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
动物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变自然,但是不能创造。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②目的意识性。
人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另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识性。
人在与周围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由于人类具有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能够在活动的开始和活动之中,就对活动的结果有一个明确了解,具有明确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消除人的本质自私论的影响;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观,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责任。
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等错误的人生目的。
培养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奉献与索取、幸福与不幸以及生与死等人生课题,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教学重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2.如何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挫折课时分配2学时基本教学内容一、科学把握人的本质(一)人的本质(二)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三)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二、人生目的的确立(一)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二)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三、人生应有的态度(一)人生态度的内涵与类型(二)正确对待人生境遇(三)新世纪新阶段对人生态度的要求教学方法讲授导言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思考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1.女大学生陈果青春美丽,前途光明,因信法轮功而自焚;2.北大学子身残志坚,发奋学习;3.一大学生因迷恋电子游戏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而降级……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
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却呈现极其不同的景象:有的人高尚伟大,有的人庸俗平凡,有的人善良美好,有的人卑鄙罪恶。
同学们,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能不能对自己说:我为自己没有虚度年华而自豪,我为自己没有碌碌无为而骄傲。
人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当我们在世界上匆匆跋涉而过的时候,不禁要问:人生究竟是什么?人到底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
一、科学把握人的本质早在古希腊神话的“斯芬克司之谜” (The Word of Sphinx)中就已有了对人是什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