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 格式:ppt
- 大小:6.59 MB
- 文档页数:27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一、教材分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本课也是观察岩石,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已和第一节课有很大的不同,是第一课的延续和拓展。
本课是通过对页岩、板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砂岩、花岗岩的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
二是识别岩石。
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及用途。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教科版科学四下《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练习一、填空题1. 观察岩石可以从它的()()()()()()等方面来进行。
2. 岩石颗粒的()和()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3.观察岩石还可以用()()和()等方法进行观察。
4.在我们观察的岩石中,滴稀盐酸冒泡的有()和();可以分离成层的是()。
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的是()。
5.岩石学家常常在()和()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成分,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6.稀盐酸有()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和眼睛里。
7.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冲洗干净。
二、判断题(1)石灰岩看起来像混凝土。
( )(2)花岗岩遇到稀盐酸会冒泡。
( )(3)页岩和板岩都是分层的。
( )(4)砾岩常带有美丽的条纹。
( )(5)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不会冒泡。
( )(6)石灰岩是由泥沙、矿物质和生物残骸等沉积而成的。
( )三、选择题1.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A、页岩B、大理石C、玄武岩D、石灰岩2.板岩在成因上属于()。
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3.下列图片中,是砾岩的是( )。
A. B. C.4.下列岩石中多气孔的是()。
A.浮石B.花岗岩C.石灰石5.下列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砂岩B.花岗石C.石灰岩6.一些岩石上保留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做()。
A.青田石B.页岩C.化石7.下列岩石中,容易分层的是()。
A.花岗石B.板岩C.石灰岩石四、动手看谁做的好根据以下五种岩石的主要特征,请你尝试鉴别或推测岩石的种类,并把所推测的各类岩石的名称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砾岩: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页岩: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薄层状,发现有化石。
板岩:容易分层,颗粒细,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大理岩:纯白色,有美丽的花纹,颗粒较粗,较软,遇稀盐酸冒泡。
石灰岩:青灰色,颗粒细,较硬,遇稀盐酸冒泡。
五.趣味题·古诗中的矿物明代的诗人于谦曾做过一首著名的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并回答相关问题。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结合课标,本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
本课的任务是: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在第一课中学生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
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为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
作为认识岩石的第一课,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
不仅要观察岩石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还要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多方面特征进行细致观察,以便对岩石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聚焦板块,通过岩石种类繁多,聚焦到研究岩石的特征。
探索板块,主要有三个部分:1.用眼睛和放大镜初步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2.学习科学家的方法,借助其他工具对岩石进行更细致的观察;3.选择恰当的词汇记录和描述,对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便于汇报交流。
研讨板块,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交流三种岩石的特征。
并将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未知名岩石上,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拓展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对岩石外部观察转向对其内部的观察,为研究岩石的组成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笔者对一个班4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前测,结果如下:1.岩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路边、公园、小区、山上、校园,到处可见岩石,但是对于随手可得的岩石,88%的孩子很少甚至没有停下来仔细观察。
2.对于提供的三块岩石,33.3%的学生能够认出花岗岩,大理岩和砂岩一些孩子能叫出名字,但是无法将岩石和名称相对应。
说明学生对岩石很不了解。
3.关于岩石特征的描述,大部分学生会通过感官观察到岩石的硬度、粗糙程度、颜色。
个别学生观察到岩石表面的颗粒,一些颗粒有反光。
(1)关于硬度:学生认为用手按不进去,在地上砸不碎,因此岩石都很硬。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2 认识几种常见岩石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大理岩、板岩在成因上属于( )。
A. 变质岩B. 岩浆岩C. 沉积岩2.下列岩石中,遇稀盐酸冒泡的是( )。
A. 砾岩B. 石灰岩C. 页岩3.某科学小组找到一块较软的、含有古代鱼类化石的岩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
A. 页岩B. 板岩C. 大理岩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A. 页岩B. 大理石C. 玄武岩D. 石灰岩5.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A. 石灰岩、砾岩、页岩B. 大理石、板岩、石灰岩C. 砂岩、石灰岩、花岗岩D. 玄武岩、砾岩、片岩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6.花岗岩因其坚硬,故可用作建筑材料。
7.岩石颗粒微细,成层分布,敲击后无砰声的是板岩。
8.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
三、填空题(共7题;共18分)9.稀盐酸有________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
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________冲洗干净。
10.岩石学家常常在________和________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11.现有不知名的岩石四块,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每块岩石都给出了一个证明身份的提示线索,你能根据这些线索再结合这两节课所学的岩石知识,写出这四块岩石的名称吗?提示:①号岩石由碎石子组成,看起来像混凝土;②号岩石比较光滑,灰色,分层;③号岩石为纯白色,有美丽的条纹,晶莹润泽;④号岩石颗粒细,光滑,较硬。
(1)根据以上提示信息,可以首先辨别出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岩石,它们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2)在剩余的两块岩石上滴加稀盐酸,④号岩石剧烈冒泡,则判断其为________敲击另一块岩石,能听到砰声,则可判定其为________12.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较粗颗粒组成,很坚硬的岩石是________13.在下图所示的空白处填写出岩石的名称。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探究目标
(1)会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二、知识梳理
1.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纹理、颗粒大小、软硬程度、表面光滑或粗糙、轻重等方面对常见的岩石进行观察。
3.在观察岩石软硬程度时,可以借助指甲、铜钥匙、小刀对岩石进行刻画来判断,岩石的软硬分四类,分别是软、较软、较硬、硬。
4.观察岩石颗粒时,可分颗粒细密、颗粒粗疏、颗粒粗大等不同颗粒。
5.观察岩石可以采用眼睛看、手摸、鼻子闻、耳朵听等方法,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
(2)探究问题: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有什么特征?
1 / 3。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选择题】1.科学家根据岩石的( ),推测地球年龄约是45.6亿年。
A.物理成分B.化学成分C.颗粒成分D.轻重2.兄妹俩在基地附近游玩时捡到了三块不同的岩石,我们可以从岩石“身上”收获很多信息,下列关于岩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知道它们形成的年代B.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可以说明有哪些动植物曾经在地球上出现过C.有些岩石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D.我们到处都能看见岩石,所以不需要保护它们3.人们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于是推测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 )。
A.海洋B.陆地C.高原D.森林4.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 )时间。
A.几年B.几十到数百年C.几百到数万年D.几万到数亿年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C.岩石和矿物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D.岩石和矿物可以在木头中发现6.小爱和同学们出去玩,大家收集了一些物质,其中()属于岩石。
A.鹅卵石B.塑料块C.瓦片D.种子7.在野外考察时,可能发现一些岩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叫( )。
A.浮石B.化石C.石英D.板岩8.土壤剖面有四层,最下面的一层是( )。
A.表层土B.下层土C.基岩碎屑D.基岩【判断题】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运动变化中形成的。
( )2.我们常常在砂岩里发现化石。
( )3.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 )4.在地球上,即使海洋的底部也被岩石包裹着。
( )5.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 )6.地球上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 )7.我们可以根据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推测过去曾经存在过的生物。
( )【判断题】1.矿物的条痕颜色和矿物外表颜色是一样的。
( )2.我们可以用手触摸岩石的表面,大致判断出岩石光滑和粗糙程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主要内容第1课《岩石与土的故事》(1(2(3(4(5)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征。
(2)通过肉眼和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条纹、颗粒大小、层次、斑点、小孔等。
(3)用手电筒可以比较岩石的光泽。
(4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较硬、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硬。
(5等方面对岩石做出观察。
(6)花岗若的特点(7)砂岩的特点:合在一起粗糙、硬。
(8)大理岩的特点: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紧密、较软。
第3课《岩石的组成》(1)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矿物是组成地売岩石的重要物质。
通过观察、发现花岗岩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组成。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研究矿物。
(3)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
根据透明度我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4)辨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5)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矿物光洋可分为金属光泽、玻璃光泽、丝绸光泽、泥土光泽等。
第4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1)在岩石或矿物标本中、能帮助我们认清标本信息的有岩石或矿物的编号、标签等信息。
(2)岩石或矿物的标签上包含矿物名称、采集地、采集者、矿物特征等主要信息。
(3)在制作岩石或矿物标本中,要对一块不知名的标本做出识别,需要参照资料做出图鉴。
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1)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等方法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3)在岩石、沙和黏土的颗粒中,最大的是岩石,最小的是黏土。
在闻岩石、沙和黏土的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扇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砾岩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粗糙B. 灰色C. 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答案】 C【解析】【解答】砂砾是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砂砾的特点。
2.下列几种器官中,不适合用来观察岩石的是( )。
A. 听觉B. 嗅觉C. 味觉D. 触觉【答案】 C【解析】【解答】A.听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撞击的声音,符合题意;B.嗅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气味,符合题意;C.岩石不能用嘴品尝,所以味觉不适合来观察岩石,不符合题意;D.触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表面粗糙程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观察方法。
3.下列三种岩石中,颗粒最松散的是( )。
A. 砂岩B. 大理岩C. 石灰岩【答案】 A【解析】【解答】在三种岩石中,砂岩的颗粒最松散。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的,颗粒直径在0.05-2mm,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4.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岩石叫( )。
A. 变质岩B. 沉积岩C. 岩浆岩D. 流纹岩【答案】 A【解析】【解答】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它的岩性特征,既受原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因经受了不同的变质作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又具有新生性(如含有变质矿物和定向构造等)。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变质岩的定义和特点。
5.下列物质具有透光性的是()。
A. 砖头B. 泥土C. 玻璃D. 以上都不是【答案】 C【解析】【解答】A.砖头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B.泥土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C.玻璃具有透光性,符合题意;D。
岩石种类及举例
岩石的种类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岩石种类及其举例:
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由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
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凝固冷却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岩浆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其他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变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变质岩包括大理石、片麻岩等。
这些只是岩石种类的一部分,实际上岩石的种类非常丰富,不同的分类方式也有可能导致归类的不同。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岩石的颗粒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在活动区自由组成小组对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和在讨论区与指定组员之间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激发继续研究周围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石灰岩、4号:页岩、5号:大理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槽、毛巾。
2、演示实验:在岩石上滴稀盐酸录像、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是我们班里的哪位同学。
教师叙述学生外貌,学生猜测。
你是根据我的那几点提示猜出来的?说出他的特征。
为什么这几点提示特别有用呢?这是他的特征。
再做一次,这一次要说明是根据哪几点特征猜测的?最后来猜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吧,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坚硬外壳。
学生猜测没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围绕“岩石”进行观察(出示课题)上课,师生问好。
一、复习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岩石的哪些方面呢?条纹、一层层的,有花斑、一粒粒的……(学生回答,教师跟着出示图片)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
如果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
斑点:PPT人为形成的破损不可以称为斑点同学们上节课观察到的层理、气孔、花斑等特征都属于岩石的构造,岩石的构造是岩石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同一种岩石共有的特征呢?待会你可要仔细观察。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填空题。
在研究岩石时,我们一般先用观察,再用观察。
用手电筒照射岩石,是为了观察岩石的。
二、判断题。
1.砖块和陶瓷很坚硬,它们也是岩石。
2.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3.与砂岩相比,大理岩的表面更加光滑。
三、选择题。
1.下列观察到的岩石特征,对判定岩石的种类用途不大的是()A.大小B.颗粒组成C.颜色2.比较下列三种岩石,其中颗粒最细密的是()3.下列观察岩石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花纹B.用小钢锉锉出粉末,观察内部物质C.用舌头舔,尝一尝岩石的味道4.下列岩石中,常带有美丽条纹的是()A.砂岩B.大理岩C.花岗岩5.观察岩石的硬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用力朝地上砸,易碎的岩石硬度较差B.将需要比较的两块岩石互砸,碎掉的硬度车差C.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在岩石上刻画,根据痕迹判断四、岩石的软硬该如何判断呢?请你连一连。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较软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硬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五、状状在路边捡了几块小石头,回到家后对它们进行探究,具体观察记录如下。
1.从上表的信息可知,状状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观察岩石的。
2.根据状状的记录可以判断,岩石1的硬度比岩石3 (填“大”或“小”)3.为进一步区分岩石1和岩石3,你认为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六、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国庆期间,成成和家人到雁荡山游玩,顺便考察了雁荡山的岩石1.此次考察,成成记录了三块特殊岩石的特征,其中岩石3的记录如右图所示,图中的第点不能体现岩石的性质。
(填序号)2.为了比较这三块岩石的硬度,成成将它们在同一个地方用力摩擦,1分钟后画出了它们的变化情况,这三块岩石中最硬的是。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肉眼放大镜光泽二、判断题 1.× 2.× 3.√三、选择题1.A2.A3.C4.B5.C四、五、1.颜色粗糙程度光泽硬度2.大3.可以用小钢锉分别在岩石的一角锉出粉末,观察两种岩石的内部物质来进一步区分它们。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沙河明德小学:★教材内容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第2课。
教学是在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已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岩石的特点,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
在学会观察岩石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能够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石、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利用岩石的显著特征能够识别岩石的种类,分析颗粒组成进一步鉴别岩石的种类。
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下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
对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为主要的观察目的,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
二是识别岩石。
能够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岩石。
要求学生能够在对岩石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不同编号的岩石的显著特征,通过查阅资料,识别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属什么种类,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观察的方法学生应该可以掌握,但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生活中的岩石进行识别还有点困难,因此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形成对岩石进行初步识别的概念。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合作意识。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简析】第2-4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岩石展开。
本课是研究岩石的第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知道了岩石和土壤对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从本课开始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共有三个活动:1.引导学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2.学习科学家们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3.根据探究中记录的表格,总结归纳出三种岩石的特征,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和方法,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岩石的结构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熟练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岩石。
在上一课的学习后,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观察岩石还有一些更细致、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相对比较陌生,但也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相信学生已经能区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但对于完成岩石特征知识的迁移,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实践巩固。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思维]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探究实践]借助感官和简单工具,由浅入深地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科学的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在观察岩石的过程中,保持对岩石的探究热情,意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且都具有(繁殖)功能。
3、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1)用眼睛看:①肉眼观察种子颜色、形状、大小及其(显著特征)。
②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
(2)用手摸:(软硬)和(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气味)。
(4)用工具测量:(重量)、(大小)等4、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其中胚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三部分。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5.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2、种植凤仙花1、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
我们可以将凤仙花的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应挑出去,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凤仙花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
3、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观察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4、有些植物可用(茎)繁殖后代,如(天竺葵)、(土豆);有些植物可以用(叶)繁殖后代,如(秋海棠)。
3、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且生长速度(快)。
3、根生长的方向和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