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路模型和基尔霍夫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998.50 KB
- 文档页数:39
电路基础-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作者:————————————————————————————————日期:2第一章电路模型和基尔霍夫定律3讲授板书1、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用法及特性;2、熟悉受控源的用法;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1、电压源、电流源用法及特性2、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受控源的概念及用法1. 组织教学 5分钟3. 讲授新课70分钟1)电压源及电流源25 2)受控源15 3)基尔霍夫定律302. 复习旧课5分钟电路元件特性4.巩固新课5分钟5.布置作业5分钟34一、学时:2二、班级:06电气工程(本)/06数控技术(本)三、教学内容:[讲授新课]: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受控源的概念及分类基尔霍夫定律)§1-8电源元件(independent source)1. 理想电压源1)定义:其两端电压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且电压值与流过它的电流i 无关的元件叫理想电压源。
2)电路符号3)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电流关系(1)电源两端电压由电源本身决定,与外电路无关;与流经它的电流方向、大小无关。
(2)通过电压源的电流由电源及外电路共同决定。
伏安关系曲线如下图示:实际电流源可由稳流电子设备产生,如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与负载无关;光电池在一定光线照射下光电池被激发产生一定值的电流等。
4)电压源的功率在电压、电流的非关联参考方向下;P = us i56物理意义:电流(正电荷 )由低电位向高电位移动,外力克服电场力作功电源发出功率。
例1-3图示电路,当电阻R 在0~∞之间变化时,求电流的变化范围和电压源发出的功率的变化。
解:(1)当电阻为R 时,流经电压源的电流为: 电源发出的功率为:表明当电阻由小变大,电流则由大变小,电源发出的功率也由大变小。
(2)当,则(3)当,则由此例可以看出:理想电压源的电流随外部电路变化。
重点难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重点: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2)元件的特性3)基尔霍夫定律(2)难点:1)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联系和差别2)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器件的联系和差别3)独立电源与受控电源的联系和差别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重点:1)电路等效的概念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难点:1) 等效变换的条件和等效变换的目的2)含有受控源的一端口电阻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解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1)重点:1)KCL 和 KVL 独立方程数的概念2)结点电压法3)回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2)难点:1)独立回路的确定2)正确理解每一种方法的依据3)含独立电流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4)含独立电压源和受控电压源的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的列写第四章电路定理(1)重点:1)叠加定理2)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3)特勒根定理(2)难点:1)各电路定理应用的条件2)电路定理应用中受控源的处理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1)重点1)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和外部特性2)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3)熟悉一些含有运算放大器的典型电路(2)难点1)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以及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2)应用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分析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第六章一阶电路(1)重点1)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和动态电路初始值得确定2)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概念3)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4)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方法5)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的概念(2)难点1)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感、电容的元件特性建立动态电路方程2)电路初始条件的概念和确定方法3)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强制分量、自由分量、稳态分量、暂态分量的概念和求解第七章二阶电路(1)重点1)二阶电路特征方程和特征根2)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的概念3)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过阻尼、欠阻尼及临界阻尼响应的分析方法和物理量(2)难点1)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感、电容的元件特性建立动态电路方程2)二阶电路过阻尼、欠阻尼及临界阻尼响应的分析方法和物理概念第八章相量法(1)重点1)正弦量和相量之间的关系2)正弦量的相位差和有效值的概念3)R、L、C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4)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及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2)难点1)正弦量和相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元件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的关系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重点1)复阻抗、复导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等效变换2)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3)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4)最大功率传输5)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概念(2)难点1)复阻抗、复导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等效变换2)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定理在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3)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功率与能量关系,如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4)应用相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5)谐振的概念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重点1)互感和互感电压的概念及同名端的含意2)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3)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2)难点1)耦合电感的同名端及互感电压的极性的确定2)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的方程3)含有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的分析第十一章三相电路(1)重点1)三相电路的概念2)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下的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3)对称三相电路归结为一相电路的计算方法4)三相电路的功率分析5)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2)难点1)三相电路的计算及相量图的应用2)三线三相制电路功率测量的二瓦特计法第十二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1)重点1)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2)难点1)叠加定理在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应用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功率的计算第十三章拉普拉斯变换(1)重点1)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2)基尔霍夫定律的运算形式、运算阻抗和运算导纳、运算电路3)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性电路的方法和步骤(2)难点1)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2)电路分析方法及定理在拉普拉斯变换法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网络函数(1)重点1)网络函数的定义和极点、零点的概念2)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3)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的关系第十五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1)重点1)关联矩阵2)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3)状态方程(2)难点1)电路状态方程列写的直观法和系统法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1)重点1)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的求解(2)难点1)二端口的参数的求解第十七章非线性电路简介(1)重点1)非线性元件的特性2)非线性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法(2)难点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列写。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本章是学习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主要包括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电路模型、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功率和电位的计算等。
主要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1)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2)电路的组成:电源、中间环节、负载。
(3)电路的作用:①电能的传输及转换;②信号的传递及处理。
2.电路元件及电路模型(1)电路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①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②有源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2)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元件所组成反映实际电路主要特性的电路。
它是对实际电路电磁性质的科学抽象和概括。
采用电路模型来分析电路,不仅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而且能更清晰地反映该电路的物理本质。
(3)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①电压源及电阻串联的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电流源及电阻并联的电路,两种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条件为:0R I U S S =或0R U I SS =②当两种电源互相变换之后,除电源本身之外的其它外电路,其电压和电流均保持及变换前完全相同,功率也保持不变。
3.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以及参考电位 (1)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电位以及电功率等。
(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为了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引入参考方向的概念。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是人为任意规定的电流、电压的正方向。
当按参考方向来分析电路时,得出的电流、电压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正值表示所设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实际方向一致,负值则表示两者相反。
当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称它们为关联参考方向。
一般来说,参考方向的假设完全可以是任意的。
但应注意:一个电路一旦假设了参考方向,在电路的整个分析过程中就不允许再作改动。
(3)参考电位:人为规定的电路种的零电位点。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本章要点1.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的概念;2.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概念;3.元件、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4.电阻、独立电源、受控电源的概念;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相互约束。
分为两种:元件约束、集合约束。
由基尔霍夫定律体现。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在不同的场景应用时复杂程度也不同,小到手电筒,大到输电网络。
电路由电子器件构成,借助电压、电流完成信号传输、测量、控制、计算。
电能或电信号发生器成为电源,用电设备或信号接收装置等称为负载。
通常激励称为输入,如电源;响应称为输出,如用电设备。
电路模型就是利用理想电路元件或他们的组合模块建立的模型。
建模时要考虑工作条件,并按不同准确度的要求把给定工作情况下的主要物理现象和功能反映出来。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Uab 即电压方向为a →b ,Iab 即电流方向为a →b 。
1‐3 电功率和能量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密切相关。
当正电荷从原件“+”极经元件运动到元件”‐”极时,元件吸收能量;当正电荷从原件“‐”极经元件运动到元件”+”极时,元件释放电能量; 元件吸收或释放能量(△W)计算:△W=u*△qI=ୢ୯ୢ୲,△W=u*i*△t,功率p=୲=ui;P>0、W>0时,元件吸收功率与能量;p<0、W<0时,元件释放电能或发出功率。
所有的电子器件本身都有功率的限制,使用时要注意。
1‐4 电路元件电路元件为电路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元件与元件之间或通过端子与外部链接,构成电路。
电路物理量包括电流i 、电压v 、电荷q 及磁通量Φ等。
电路元件可分为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有源器件、无源器件等。
1‐5 电阻元件欧姆定律u=ri 。
R 即为电阻。
R 是一个正实常数。
单位:Ω(欧姆)。
线性电阻元件为无源器件。
电阻元件一般把吸收的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光能等。
电阻元件也有非线性器件。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电源即电池、发电机、信号源等。
是有源二端器件。
电压源两端电压恒定,与通过元件的电流无关,电流大小由外部电路决定。
RC第一章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元件§1 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实际电路1、若干电气设备或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了电流的通路,称为电路(或电网络)。
电路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极广泛的应用。
如在电力、电机、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等领域都应用了各种电路。
2、电路部件:组成电路的这些设备或器件都称为电路的部件,如电池、发电机、电动机、电阻器、电感器、电感线圈、电容器、晶体管、集成电路、变压器、联接线、开关…等。
负载:吸收电源发出的电能,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加以消耗或储存的部件。
电源:能把其它形式的能量(机、水、热、化学、太阳、原子),转变为电能量的装置。
3、电路的作用: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传输和处理各种电信号(语言、图象、控制信号等)。
总之是转换能量。
4、电路的参数:(1)电阻参数:反映耗能的特征,用R表示。
(2)电容和电感参数:表征储存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的特征,用C、L和M表示。
(3)分布参数与集中参数:严格的说,耗能和储能都是连续分布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近似认为是分别集中在R、C、L和M中进行。
整个上册和下册的前4章都是研究集中参数电路。
下册5、6章为分布参数电路。
二、电路模型:将实际电路进行抽像,用符号代表几种集中参数元件如下:这些是理想的电路元件(以后还要陆续介绍其它元件)联结在一起构成的电路图,就是实际电路的数学模型。
可用数学方程描述。
不同的实际部件可抽像为不同的电路模型,同一个实际部件视不同的工作条件及技术要求也可抽像为不同的电路模型。
如电感线圈三,电路的分类:按参数,按元件,按激励函数…§1-2 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电流: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电流强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 td qd )t (i =变化率为常量时是直流I1、电流的真实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2、电流的参考方向:一段电路中电流的真实方向可能有两个,往往不能预先判定。
即使是直流电路中,也不能预先仅凭观察就能定性判断所有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比如桥型电路的中心桥臂支路电流的真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