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电压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18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实验报告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实验时间201某年12月5日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报告批改教师实验报告成绩物电【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方法。
2、学会校准电流表和电压表。
3、学习欧姆表的设计与制作。
【实验仪器】DH4508型电表改装与校准试验仪、Z某21电阻箱【实验原理】图1电流表改装1、微安表改装成电流表微安表并联分流电阻Rp,使被测电流大部分从分流电阻流过,表头仍保持原来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
并联分流电阻大小RIgpIIRgg2、微安表改装成电压表微安表串联分压电阻Rs,使大部分电压降落在串联的分压电阻上,而微安表上的电压降仍不超过原来的电压量程IgRg。
串联分压电阻大小R图2电压表改装sUUgIUgIRgg3、电表标称误差和校正使被校电表与标准电表同时测量一定的电流(电压),看其指示值与相应的标准值相符的程度。
校准的结果得到电表各个刻度的绝对误差。
选取其中最大的绝对误差除以量程,即得该电表的标称误差。
标定误差最大绝对误差量程100%【实验内容】1、将量程为100μA的电流计扩程为5mA电流表(1)记录电流计参数,计算分流电阻阻值,数据填入表1中。
用电阻箱作RP,与待改装的电流计并联构成量程为5mA的电流表。
(2)连接电路,校正扩大量程后的电流表。
应先调准零点,再校准量程(满刻度点),然后校正标有标度值的点。
校准量程时,若实际量程与设计量程有差异,可稍调RP。
校正电流表的电路校正刻度时,使电流单调上升和单调下降各一次,将标准表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IS,计算各校正点校正值。
(3)以被校表的指示值I某i为横坐标,以校正值ΔIi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校正曲线。
数据填入表2中。
(4)求出改装电流表的标称误差。
3、将量程为100μA的电流计改装为量程1V的电压表(1)计算扩程电阻的阻值数据填入表3中。
(2)校正电压表。
与校准电流表的方法相似。
电压电流测量实验报告电压电流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电压和电流是电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准确性对于电路设计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探究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原理、方法及其误差来源,提高对电压电流测量的理解和技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电压和电流测量原理;2.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熟悉电压和电流测量的误差来源,并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与设备有:1.直流电源:用于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2.电阻箱: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值;3.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4.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5.导线:用于连接电路中的各个元件。
三、实验原理1.电压测量原理:电压是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通常用伏特(V)作为单位。
电压的测量通常采用电压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压表内部的电路和电阻,将待测电压与已知电压进行比较并显示。
2.电流测量原理: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通常用安培(A)作为单位。
电流的测量通常采用电流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表内部的电路和电阻,将待测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表进行测量。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和设备连接好,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稳定。
2.电压测量:(1)将电压表的量程调至待测电压的合适范围;(2)将电压表的正负极正确连接至待测电压的两端;(3)读取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
3.电流测量:(1)将电流表的量程调至待测电流的合适范围;(2)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中,注意保持电路的连通性;(3)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多次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结果与待测电压和电流的真实值存在一定的误差;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3.电路中的电阻对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报告学校:姓名: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三个小灯泡(其中至少两个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测量A点电流的电路图。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记录A点电流。
4、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5、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重复实验一次。
6、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论:澧县2021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校:姓名:第轮号总分:监考老师:《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报告学校: 姓名:实验目的: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三个小灯泡(其中至少两个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测量A 点电流的电路图。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记录A 点电流。
4、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B 点、C 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5、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重复实验一次。
6、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论: 。
澧县2021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学校:姓名:第轮号总分:监考老师:《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和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至少两个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测量A、B两点间电压的电路图。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记录A、B两点间的电压。
实 验 报 告实验名称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实验时间 2009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学院 班 级学 号姓 名 指导教师实验报告成绩【实验目的】1、测量表头内阻及满度电流2、将1mA 表头改将成5mA 的电流表,学会校准电流表基本方法3、将1mA 表头改将成1.5V 的电压表,学会校准电压表基本方法4、设计一个R 中=1500Ω的欧姆表,要求E 在1.3~1.6V 范围内使用能调零(选做)【实验原理】1、 表头的主要参数(量程和内阻)的测定测量内阻g R 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替代法。
如图1所示。
当被改电流计(表头)接在电路中时,选择适当的电压E 和W R 值使表头满偏,记下此时标准电流表的读数a I ;不改变电压E 和W R 的值,用电阻箱13R 替代被测电流计,调节电阻箱13R 的阻值使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仍为a I ,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即为被测电流计的内阻g R 。
图12、 毫安表改装成电流表微安表并联分流电阻p R ,使被测电流大部分从分流电阻流过,表头仍保持原来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g I 。
并联分流电阻大小 ggg pR I I I R-=(1)3、毫安表改装成电压表 微安表串联分压电阻s R ,使大部分电压降落在串联的分压电阻上,而微安表上的电压降仍不超过原来的电压量程g g R I 。
串联分压电阻大小g gggs R I UI U U R -=-=(2)4、毫安表改装成欧姆表(选做)在图4中,当a 、b 端接入被测电阻x R 后,电路中的电流为 3g W xEI R R R R =+++对于给定的表头和线路,g R 、W R 、3R 都是常量,由此可见,当电源端电压E 保持不变时,被测电阻和电流一一对应。
因此,只要在表头的电流刻度上侧标上相应的电阻刻度,就可以用来测量电阻了。
当0x R =时,适当调节W R 的值可使表头指针满偏,此时3g g W EI I R R R ==++;当3x g W R R R R =++时,312g g W x E I I R R R R ==+++,这时指针在表被改装电流计+ –mA°° + –mA° °°12 E° 图2电流表图3电压表头的中间位置,对应的阻值称为中值电阻,显然3g W R R R R =++中。
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学生序号:6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张冶沁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实验类型:电路实验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直流电源、测量仪表以及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2.掌握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直接测量方法;3.了解测量仪表量程、分辨率、准确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学习如何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数字式仪表测量误差计算方法数字显示的直读式仪表,其误差常用下列三种方式表示:?=?(a%)x?几个字?=?(a%)x?(b%)xm?=?(a%)x?(b%)xm?几个字式中,x为被测量的指示值;xm为仪表满偏值,也就是仪表量程;a为相对误差系数;b为误差固定项。
从上述三种表达式可知,数字表的误差主要由与被测值大小有关的相对量和与被测量大小无关的固定量以及显示误差共同组成。
其中,前者是由于仪表基准源、量程放大器、衰减器的衰减量不稳定及校准不完善的非线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后者包括仪表零点漂移、热电势、量化误差和噪声引起的误差。
2.电路基本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的结果表示为:x?u(cP)。
其中,x:n次测量的平均值;uc:合成不确度;P:置信概率。
3.数字万用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将直流电压表跨接(并接)在待测电压处,可以测量其电压值。
直流电压表的正负极性与电路中实际电压极性相对应时,才能正确测得电压值。
电流表则需要串联在待测支路中才能测量在该支路中流动的电流。
电流表两端也标有正负极性,当待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流到“负”时,电流表显示为正值。
直流仪表的测量误差通常由其说明书上的计算公式给出,与测量值以及量程大小有关。
电工测量仪表实验报告电工测量仪表实验报告引言:电工测量仪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用于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电气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工测量仪表的实际应用和测量原理的研究,加深对电力系统运行和电能质量的理解。
一、实验背景电工测量仪表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们能够准确测量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电力系统中,测量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电能质量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功率因数表的使用方法;3. 熟悉测量仪表的灵敏度和精度;4. 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内容1. 电流表的使用:通过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指针的摆动情况,了解电流表的灵敏度和量程选择。
2. 电压表的使用:通过并联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和指针的摆动情况,了解电压表的灵敏度和量程选择。
3. 功率因数表的使用:通过接入功率因数表测量电路中的功率因数,观察功率因数表的示数和指针的摆动情况,了解功率因数表的灵敏度和量程选择。
4. 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实际值和测量值,分析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如电路阻抗、电源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与实际电流值基本一致,表明电流表的准确性较高。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在电流变化时会有一定的摆动,这是由于电流表的灵敏度造成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电流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以保证电流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 电压表的使用:与电流表类似,电压表的示数与实际电压值基本一致,显示了电压表的准确性。
同时,电压表的灵敏度也会导致指针的摆动,因此在测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功率因数表的使用:功率因数表的示数可以直接读取功率因数的数值,准确度较高。
科目物理年级班级组别时间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干电池)、电池夹、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
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1-1串联
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
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1-2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
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
论。
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到的现象)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Ⅰ的电压(V) 干电池Ⅱ的电压(V) 干电池Ⅲ的电压(V)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
[结论]:。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Ⅰ的电压(V) 干电池Ⅱ的电压(V)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V)
[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总结。
实验结论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2)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控制变量法 。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 电阻 不变;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后,下一步操作是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前后电压保持不变。
具体做法: 1、控制电阻一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控制电压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要探究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你可以这样考虑:1、 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导体中的电流I 和导体两端的电压U2、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电流I ——电流表;电压U ——电压表3、怎样设计实验电路?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一:控制电阻一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前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成整数倍增加(如分别为1V 、2V 、3V ),依次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实验二:控制电压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前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
)2、记下电阻值(如5Ω),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值(如2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更换一个新的电阻,记下其阻值(如10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如仍为4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再更换一个新的电阻,记下其阻值(如15Ω),重复上次实验。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6、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了解电压和电流对电路中元件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电源2. 电流表3. 电压表4. 电阻5. 连接线6. 多用途实验箱实验步骤:实验一:固定电阻,改变电压大小1. 将电源连接到实验箱的电源插座上,接通电源。
2. 将电流表的正负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电流表的读数即为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3. 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的读数即为电路中的电压大小。
4. 将电阻接到电路中,通过实验箱上的拨码开关控制电压大小,每次递增一个固定的电压大小,如0.5V。
5. 记录每个电压下电流表的读数,并计算得到电阻上的电流强度。
6.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
实验二:固定电压,改变电阻大小1. 将电源连接到实验箱的电源插座上,接通电源。
2. 将电流表的正负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电流表的读数即为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3. 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的读数即为电路中的电压大小。
4. 通过实验箱上的电阻箱选取不同的电阻值,每次递增一个固定的电阻大小,如10Ω。
5. 记录每个电阻下电压表的读数,并计算得到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6.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压和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
在实验一中,固定电阻后,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实验二中,固定电压后,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加而线性减小。
2.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V/R,其中I为电流强度,V为电压大小,R为电阻大小。
3. 电阻的大小会影响电流的强弱。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4. 在电路中,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而电阻则是抵抗电流流动的因素。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决定了电路中的功率大小。
结论:通过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我们了解到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密切关系。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交流电路参数的测量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测量方法,并验证和探索交流电路的特性。
2. 实验仪器和材料:(1)数字万用表(2)交流电源(3)电流表(4)电阻箱(5)电容(6)电感(7)导线等3. 实验原理: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所以无法直接测量其峰值和有效值。
一般采用示波器来显示交流电流和电压波形的方法。
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可以借助示波器进行测量,或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交流电流和电压的峰值,然后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而交流电路的功率则需要通过乘积法测量,即乘以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非线性负载的交流电路,功率测量时要考虑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即功率因数。
4. 实验步骤:(1)接线首先将交流电源正极与电感的一端相连,然后将电感的另一端与电容串联,再将电容与电阻箱并联,最后将电阻箱与负极相连,形成一个交流电路。
(2)测量电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阻箱和电路之间,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即为电流的有效值。
(3)测量电压将数字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调至最大量程,分别测量电容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箱两端的电压,记录数值为电压的峰值。
(4)计算功率根据测得的电流和电压值,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功率的值。
(5)改变负载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可以观察到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规律。
5.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以实验数据为例,假设测得的电流为2A,电压为10V,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这个交流电路的功率为20W。
6.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负载增大时,电流和电压的值也会相应增大,而功率的值则由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决定。
此外,对于非线性负载,还需要考虑功率因数的影响。
7.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掌握了交流电路的基本测量方法,并对交流电路的特性进行了验证和探索,提高了我们对交流电路的认识。
科目物理年级班级组别时间实验名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电阻
实验目的利用伏安法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干电池)、电池夹、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
变阻器
实验过程1、测小灯泡电阻实验
(1)画出电路
图,并连接实物
图:
(2)实验步骤:
1)
开关,连接电路(通电之前开关应,原因:避免因接错线而造成的电路短路)
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大的位置。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3)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使电压表的示数从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开始逐渐降低,将获得的几组数据计入表中4)计算小灯泡阻值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小灯泡电阻
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灯泡亮度
1
2
3
测量定值电阻实验
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电阻平均值/Ω1
2
3
实验结论。
养德励志进取创新福泉市凤山初级中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报告
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巩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2、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
3、学会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三、实验器材:电源(6V 0.5A)电阻(10Ω)*1 开关*1 电流表*1 电压表*1 滑动变阻器*1 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步骤:
图一图二
如图一连接电路,保持电阻R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改变R
两端的电压,使之成倍增加,同时读出该电压下的电流值,一并记录入表格中。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R = Ω
电压(V)0.5 1 1.5 2 2.5 3
电流(A)
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可知,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当导体电阻保持不变时,通过
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即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
通过导体的电流就变为原来的。
六、实验结论:
导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
团结勤奋勇敢求实。
电表改装和校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实验仪器实验目的 1.掌握将表头改装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2.学习校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实验仪器待改装表头(1.5级,100uA,内阻待测),电流表(1.5级,7.5mA),电压表(1.5级,3V),直流电流,滑线变阻器,电阻箱,固定电阻(3千欧)。
【二】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常用的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表都有一个共同部分,即表头。
根据分流和分压原理,将表头并联或串联适当阻值的电阻,即可改装成所需量程的电流表或电压表。
1.微安表头的内电阻R g的测定测定内阻R g的方法很多,本试验采用替代法。
当被改电流表(表头)接在电路中,选择适当的电压E和R w值使表头满偏,记下此时标准电流表的读数I a;不改变电压E和R w的值,用电阻箱R13替代被测电流表,调节电阻箱R13的阻值使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仍为I a,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即为被测微安表头的内阻R g.2.将uA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图1因为微安表头的满刻度电流(量程)很小,所以在使用表头测量较大的电流前,需要扩大它的电流量程。
扩大量程的方法是,在表头两端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R P(如图1)使流过表头的电流只是总电流的一部分。
表头和R P组成的整体就是电流表。
R P称为分流电阻。
选用不同阻值的R P可以得到不同量程的电流表。
在图1中,当表头满度时,通过电流表的总电流为I,通过表头的电流为I g。
因为U g=I g R g=(I-I g)R p故得R p=[I g/(I-I g)]R g(1)如果表头的内阻R g已知,则按照所需的电流表量程I,由式(1)可算出分流电阻R P的阻值。
3.电压表的改装图2根据欧姆定律U=IR,内阻为R g的表头,若通以电流I g,则表头两端电压降为U g=I g R g,因此直流电流表可以对直流电压进行测量。
通常R g的数值不大,所以表头测电压的量程也很小。
为了测量较高的电压,需在表头上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R S(如图2),使超过表头电压量程的那部分电压降落在电阻R S上,R S称为扩程电阻。
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2、掌握通过实验测定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等效参数的方法。
3、加深对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阻抗分别为:电阻:ZR = R电感:ZL =jωL电容:ZC = 1/(jωC)其中,ω 为角频率,j 为虚数单位。
对于一个由电阻 R、电感 L 和电容 C 串联组成的交流电路,其总阻抗为:Z = R +j(ωL 1/(ωC))电路中的电流为:I = U / Z其中,U 为电源电压。
电路的有功功率为:P =UIcosφ其中,cosφ 为功率因数,φ 为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U、电流 I 和功率 P,可以计算出电路的等效参数。
三、实验设备1、交流电源:提供一定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源。
2、交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3、交流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4、功率表:测量电路的有功功率。
5、电阻箱:提供可变的电阻值。
6、电感箱:提供可变的电感值。
7、电容箱:提供可变的电容值。
8、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 1 连接电路,其中 R 为电阻箱,L 为电感箱,C 为电容箱。
!电路图 1(_____)2、调节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为一定值(例如 220V),频率为50Hz。
3、先将电感箱和电容箱的数值调至零,仅接入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分别测量不同阻值时的电压 U、电流 I 和功率 P,并记录数据。
4、保持电阻箱的阻值不变,接入电感箱,逐渐增加电感值,测量相应的电压 U、电流 I 和功率 P,并记录数据。
5、保持电阻箱和电感箱的数值不变,接入电容箱,逐渐增加电容值,测量相应的电压 U、电流 I 和功率 P,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电阻测量数据|电阻值(Ω)|电压(V)|电流(A)|功率(W)||||||| R1 | U1 | I1 | P1 || R2 | U2 | I2 | P2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电阻的平均值:R =(R1 + R2 ++ Rn) / n2、电感测量数据|电感值(H)|电压(V)|电流(A)|功率(W)||||||| L1 | U1 | I1 | P1 || L2 | U2 | I2 | P2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电感的感抗 XL 和电感值 L:XL =√(U² R²I²) / IL = XL /(2πf)其中,f 为电源频率。
电表的改装——实验报告电表的改装——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实验时间201某年11月6日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报告批改教师实验报告成绩物理0511【实验目的】1、掌握将微安表改装成较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校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实验原理】1、微安表改装成电流表微安表并联分流电阻Rp,使被测电流大部分从分流电阻图1电流表改装流过,表头仍保持原来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
并联分流电阻大小RIgIRpIgg2、微安表改装成电压表微安表串联分压电阻Rs,使大部分电压降落在串联的分压电阻上,而微安表上的电压降仍不超过原来的电压量程IgRg。
串联分压电阻大小RUUgU图2电压表改装sIgIRgg3、电表标称误差和校正使被校电表与标准电表同时测量一定的电流(电压),看其指示值与相应的标准值相符的程度。
校准的结果得到电表各个刻度的绝对误差。
选取其中最大的绝对误差除以量程,即得该电表的标称误差。
标定误差最大绝对误差量程100%【实验仪器】稳压电源、微安表头(100A)、毫安表(0~7.5mA)、电压表(1~1.5V)、滑线变阻器(100Ω)、电阻箱(0~99999.9Ω).【实验内容】1、将量程为100μA的电流计扩程为5mA电流表(1)记录电流计参数,计算分流电阻阻值,数据填入表1中。
用电阻箱作RP,与待改装的电流计并联构成量程为5mA的电流表。
(2)连接电路,校正扩大量程后的电流表。
应先调准零点,再校准量程(满刻度点),然后校正标有标度值的点。
校正电流表的电路校准量程时,若实际量程与设计量程有差异,可稍调RP。
校正刻度时,使电流单调上升和单调下降各一次,将标准表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IS,计算各校正点校正值。
(3)以被校表的指示值I某i为横坐标,以校正值ΔIi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校正曲线。
数据填入表2中。
(4)求出改装电流表的标称误差。
3、将量程为100μA的电流计改装为量程1V的电压表(1)计算扩程电阻的阻值数据填入表3中。
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报告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报告引言:电流和电压是电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电路的运行原理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直流电源2. 电阻箱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接线方法:1.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电路中,确保正负极正确连接。
2. 在电路中加入电阻箱,调节电阻值。
3.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到电路中,分别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4.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的电阻值,并测量了相应的电流和电压数据。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结果:电阻值(欧姆)电流(安培)电压(伏特)10 0.5 520 0.4 830 0.3 940 0.2 850 0.1 5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当电阻值保持不变时,电流和电压的比值保持恒定。
例如,在实验中,电阻值为10欧姆时,电流为0.5安培,电压为5伏特;而在电阻值为50欧姆时,电流为0.1安培,电压为5伏特。
可以看出,电流和电压的比值始终为5。
2. 欧姆定律的验证: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每个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
结果显示,实际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验证了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3. 电阻值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通过观察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电阻值的变化对电流和电压有着明显的影响。
当电阻值增加时,电流减小,而电压增加;反之,当电阻值减小时,电流增加,电压减小。
这表明电阻值是电流和电压之间的调节因素,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值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串并联电流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串并联电流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验验证串联电流和并联电流的规律。
3.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实验原理:1. 串联电路:将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同一回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电流大小相同。
2. 并联电路:将多个电阻并联连接,电流在各电阻之间分流,电流大小不同。
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流表2. 电压表3. 动态电源4. 导线5. 电阻箱6. 连接线实验步骤:1. 将实验仪器正确连接,按照图示串联或并联电阻。
2. 调节动态电源输出电压,记录相应的电阻箱阻值。
3. 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串联电路:电压(V)电阻箱阻值(Ω)电流(A)5 10 0.55 20 0.255 30 0.167并联电路:电压(V)电阻箱阻值(Ω)电流(A)5 10 15 20 25 30 3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联电流的总电流小于各个电阻的电流,而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2. 串联电路中,电流随着电阻箱阻值的增加而减小,而并联电路中,电流随着电阻箱阻值的增加而增大。
3. 串联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符合欧姆定律。
4.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总电阻与电压成反比。
实验结论:1. 串联电路中,电流随着电阻增加而减小,且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并联电路中,电流随着电阻增加而增大,且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成正比,而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总电阻与电压成反比。
3.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分别为各个电阻的和和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串并联电流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规律。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验证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得到了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