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面临的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29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型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目的探讨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1支颅内狭窄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41处颅内动脉狭窄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共置入支架42枚,术后狭窄血管均得到明显改善,病变血管狭窄率由术前70%以上降至<10%。
其中,术中1例因微导丝弹跳刺破小血管导致出血,经治疗后有对侧肢体轻瘫。
1例在球囊扩张时发生血管内膜撕裂,立即中和肝素并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后第2天死亡。
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过程中大脑中动脉撕裂,出血较凶造成颅内血肿后行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见支架将大脑中动脉刺破,夹闭大脑中动脉,患者术后12 h死亡。
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2例患者均随访3~14个月,临床症状持续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TCD复查未见病变血管再狭窄。
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创伤小、疗效好,但风险高,应注重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及围手术期监护。
标签: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并发症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以及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
本院神经内科于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患者34例,对41处狭窄共置入支架42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颅内动脉狭窄34例(41支颅内狭窄动脉),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40~77岁,平均54.5岁。
合并高血压31例(91.18%)、糖尿病13例(38.24%)、高血脂症28例(82.35%)、冠心病10例(29.41%)、吸烟史11例(32.35%)。
临床主要表现为短期性肢体无力或偏身感觉异常、头昏、眩晕、不完全性失语、反复脑缺血发作、颅神经麻痹以及病理征阳性,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3~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