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信息化建设方案详细
- 格式:doc
- 大小:195.88 KB
- 文档页数:12
3总体设计3.1系统总体架构系统总体框架如图表1所示: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表,整个系统由应用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软件平台、硬件平台、网络平台及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保障体系、技术艺术品加密出库登记实场景。
数字虚拟美术馆的观赏者可以身临其境的、全位的美术馆的游览体验。
比如:欣赏美术馆的场馆建设、藏品的360度观赏、藏品的多面(不限于视频、文字、图片,等)详细介绍,观赏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评论。
数字虚拟美术馆以VR技术为核心创建,它将使观赏者如身处真实世界,在一个三维环境里随意探究美术馆无比丰富的巨大信息资源。
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路线进入虚拟世界,和虚拟物体交互,这样控制感受的就不再是计算机,而是观赏者自己,人们可以以习惯的自然式访问各种场所,在虚拟环境中“直接”交谈和交往。
4.2.2系统功能●场馆的展示美术馆场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数字虚拟美术馆应该让观赏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了解美术馆场馆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布局结构,等相关信息。
●藏品的展示数字虚拟美术馆应该包括所有的收藏藏品,观赏者可以对所有藏品进行一定比例和精细度的观赏。
可以围绕藏品移动视点对藏品进行6.3安全技术防护框架安全技术防护框架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
物理安全物理位置的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和防潮,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电磁防护。
➢物理位置选择放置信息处理设备的楼房或场所的防御带从物理角度应当非常可靠。
在通往场所或楼房的通道上还应当配备值班接待台或其它类似机构,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得以靠近通往上述场所的通道。
四川省美术馆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方案深化版一、项目背景四川省美术馆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艺术品藏品最为丰富的综合性美术馆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美术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特制定本实施计划方案,旨在推动美术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化。
二、总体目标1. 完善数字化展览系统,提升艺术品陈列效果;2. 打造智能化访客导览系统,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3. 搭建全方位的文化活动宣传平台,丰富艺术交流与传播;4. 加强内部管理系统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5. 落实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三、具体措施1. 数字化展览系统升级1.1 概述为了提升美术馆的陈列效果,通过数字化展览系统对艺术品进行高清影像拍摄、3D建模、数据整合和展示。
使观众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远程欣赏艺术品,并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展示效果。
1.2 实施步骤1.2.1 采购先进的数字化影像拍摄设备和3D建模软件;1.2.2 对美术馆内的核心藏品进行拍摄和3D建模;1.2.3 将数字化展览系统与美术馆官方网站相结合,实现在线展示和远程参观;1.2.4 通过引入增强现实技术,创造虚拟参观体验。
2. 智能化访客导览系统建设2.1 概述为了提供更好的观展导览服务,通过智能化访客导览系统,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导览推荐、音频解说和互动体验,并实时提供参观者流量统计和行为数据分析,为美术馆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2 实施步骤2.2.1 购置智能导览设备和配套软件,实现导览服务的自动化和个性化;2.2.2 对美术馆内的展览和艺术品进行标识和编码,方便导览系统的识别和定位;2.2.3 智能导览系统实现多语种导览、推荐展览、互动问答等功能;2.2.4 收集参观者流量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3. 文化活动宣传平台建设3.1 概述为了丰富美术馆的文化活动与交流,建设一个全方位的宣传平台,包括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实现对外宣传和展览推广的全覆盖。
******群众艺术馆——信息化建设申报方案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一、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根据该意见的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尽快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责任,统筹建设,协同推进,狠抓落实。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网络信息化成为新常态的今天,数字技术无疑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艺术馆《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正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其存在将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通过网络化、数字化、体验式、移动式等方式和手段,能优质、高效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馆将发挥枢纽和支点作用,把更多好的服务延伸到基层,全面推进“文化龙江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研究制定统一规范标准,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和旅游景点、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工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网络传播、新媒体集成管理、云服务等技术,构建公共文化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数据库,搭建“文化龙江云”平台,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让广大基层群众真正受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从而打造“龙江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
二、现状分析(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介绍1、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文化馆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对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博物馆也开始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有许多局限性,如空间受限、展品数量有限、观众参与度低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博物馆可以将文物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实现更广泛的展示和交流。
二、信息化建设目标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将博物馆的资源数字化,实现对文物的全面管理和展示,提升观众体验和参与度。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对文物的数字化登记和管理,方便查询和统计。
2.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展示方式,如虚拟展览、互动展示等,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3.建立网上文物库,方便公众远程学习和了解文物。
4.发展移动端应用,提供导览服务、互动游戏等功能,增强观众体验。
5.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博物馆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的对接。
三、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1. 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该系统可以将文物的基本信息、图片、文物鉴定、修复记录等进行数字化登记和管理。
系统的功能包括:•文物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
•文物图片的上传、管理和展示。
•文物鉴定和修复记录的管理。
•文物损伤的监测和保护。
2. 多样化的数字展示方式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主要是通过展柜、标签等方式展示文物。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数字展示方式,如虚拟展览、互动展示等。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构建虚拟展览馆,通过3D技术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
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在虚拟展览馆中浏览文物。
•设置触摸屏展台,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浏览文物信息、查看图片、观看视频等。
•搭建互动展示区,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感应器等设备与文物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3. 网上文物库建设建立网上文物库是实现博物馆与公众远程学习和了解文物的重要方式。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建立博物馆网站,提供文物的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
•将文物的基本信息、图片、鉴定记录等内容发布到博物馆网站上,实现对文物的在线展示和学习。
智慧展馆工程建设方案范文一、总体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展览和展示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智慧展馆的建设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
智慧展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管理,打造一个集展览、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现代化展馆。
智慧展馆的建设不仅需要符合展览的需求,还需兼顾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智慧展馆的工程建设中,需要结合展品特点和展览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智能设备,打造一个集展览展示、互动交流、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型展馆。
二、建设规划1. 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智慧展馆的地理位置应选择在市中心或者交通便利的地区,以方便游客参观和交流。
同时,展馆的面积需根据展览内容和预期游客量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展馆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 建筑设计智慧展馆建筑设计应注重现代化和智能化,结合科技元素和环保理念。
建筑外观可以选择现代简约风格,内部空间布局灵活,便于展品展示和游客流线。
另外,建筑还应考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材料。
3. 环境设施智慧展馆的环境设施主要包括灯光、声音、空调等设备,需要根据展览内容和游客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另外,还需要考虑无障碍设施、安全设施等,保障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4. 智能化设备智慧展馆的智能化设备包括智能展柜、交互式屏幕、VR/AR设备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展品的展示效果和观众的参与度,是智慧展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大数据管理智慧展馆的大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对游客行为、展品受欢迎程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为展馆运营和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三、技术设备1. 智能展柜智能展柜是智慧展馆中的重要设备,它能够通过感应器实时监测展品的状态,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展品环境进行调节,保证展品的保存和展示效果。
2. 交互式屏幕交互式屏幕可以通过手势、声音等方式与游客互动,提供更加丰富的展示内容和互动体验。
3. VR/AR设备VR/AR设备可以带领游客进入虚拟世界,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展品和主题。
美术馆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美术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下的重要工作。
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美术馆管理水平,增强展览效果,更可以满足观众与艺术的互动需求,提升美术馆吸引力和影响力。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美术馆信息化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前期工作总结与问题分析在美术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前期工作总结及问题分析,全面了解美术馆现有信息化水平,明确美术馆信息化意义和目标,明确美术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1. 现有信息化水平总结(1)硬件设备:美术馆拥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投影设备等,但设备老化、配置不足,已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求。
(2)软件应用:美术馆使用的软件多数已陈旧,功能有限,不能满足美术馆的专业化管理和展示需求。
(3)网络环境:美术馆网络环境设备老化,网络速度较慢,网络安全措施不够,无法满足当前信息化需求。
2. 问题分析(1)信息孤岛:现有的美术馆信息系统之间缺少集成和互联互通,信息闭环不畅。
(2)信息安全:美术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不足,存储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存在隐患。
(3)信息服务:美术馆对外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
以上问题突出显示美术馆信息化水平已远远满足不了当今市场需求,对美术馆运营、艺术传播和文化交流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三、信息化工作目标在前期的总结与问题分析基础上,制定美术馆信息化工作目标如下:1. 硬件设备更新升级:完善和更新美术馆的硬件设备,提高设备配置和性能。
2. 软件应用提升:对美术馆专门的软件应用进行更新升级,增强其功能和适配性。
3. 网络环境优化:对美术馆的网络环境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网络速度和安全性。
4. 信息系统集成:建立美术馆信息系统集成架构,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和互联互通。
5. 信息保护加固:增强美术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
6. 信息服务优化:提高美术馆对外信息化服务水平,完善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
******群众艺术馆——信息化建设申报方案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一、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根据该意见的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尽快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责任,统筹建设,协同推进,狠抓落实。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网络信息化成为新常态的今天,数字技术无疑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艺术馆《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正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其存在将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通过网络化、数字化、体验式、移动式等方式和手段,能优质、高效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馆将发挥枢纽和支点作用,把更多好的服务延伸到基层,全面推进“文化龙江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研究制定统一规范标准,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和旅游景点、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工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网络传播、新媒体集成管理、云服务等技术,构建公共文化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数据库,搭建“文化龙江云”平台,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让广大基层群众真正受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从而打造“龙江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
二、现状分析(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介绍1、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文化馆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对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1)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重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硬件设施国家所实施的一系列有关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重大工程主要包括:“十一五”时期,国家实施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修缮项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流动舞台车购置专项等一系列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专项,以及标准化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扩展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职能范围,丰富了工作内容。
(3)修订《文化馆管理办法》,颁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馆的性质、职能、和任务。
(4)“免费开放”推动了文化馆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明确了文化馆服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文化馆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标准。
(5)颁布了《文化馆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推动了文化馆舍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6)解决了文化站编制问题,把文化馆工作者队伍、业余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培训纳入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提高了文化馆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能力。
(7)开展了文化馆(站)的评估工作,正在制定《文化馆(站)服务标准》,推动了(站)服务的规范化(8)2014年中国文化馆协会成立,并于12月19日在中国宁波举办中国文化馆年会,使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和展示、交流的平台。
文化部十分重视文化馆事业发展,提出:要把文化馆打造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龙头。
2、多省实践数字文化馆探索及建设的尝试2014年,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建设,部分省市已经率先开展了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试点,并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1)重庆北碚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通过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项目,向社会提供各种文化文艺信息服务、文化艺术培训教育、文化艺术鉴赏指导、信息交流和文化休闲。
北碚区文化馆运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建成600余平米的公共文化数字体验厅,把音乐、舞蹈、曲艺、表演、书法、美术等9个艺术门类,以高科技电子设备的为媒介,开展为大众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学习的服务,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文化馆。
(2)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苏州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建设“以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文化权益“同等”、城乡文化发展“协同”、城乡社会文明“同步”。
二是构建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全市年均开展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6万场次等。
三是构建重心下移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市已建成市级总馆1个,县级市、区级总馆7个,分馆160个。
四是构建高效运行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到家庭。
五是构建活力充沛的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资源供给体系;六是构建承古惠今的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体系,以及长效保障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支撑体系等。
(3)马鞍山市数字文化体验馆。
2014年9月,马鞍山数字文化体验馆项目建设方案通过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
建设方案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有效衔接,设计了戏剧体验、文学体验、电影体验、舞蹈体验、音乐体验、远程培训等功能区。
目前,项目处于建设阶段,建成后的“数字文化体验馆”将利用先进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开展社会教育、文化普及等活动;利用科技交互手段和新颖的传播形式吸引青少年走进文化馆,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度;并以快速、有效、符合现阶段群众接受信息方式的手段,帮助提高群众对于艺术的鉴赏力。
(4)四川省文化馆。
2015年4月,四川省文化馆作为四川省“两馆一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
为全力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提出了全省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规划,在2015年至2017年,通过国家政策和技术支撑,尽快搭建起以省馆为核心的枢纽和中心,省、市(州)、县、乡(镇)、村五级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馆样板系统,达到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目标,并打造成全国数字化文化馆的试点单位。
(二)****群众艺术馆介绍****群众艺术馆是****文化厅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全省专业文化以外的社会业余文化的辅导、培训、比赛、展览、组织策划活动的总基地。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群众文化的龙头,更是群众文化向纵深推进的发动机。
省艺术馆是对全省各地市县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以及城市社区文艺骨干进行辅导和业务培训的基地;是组织策划全省大型群众文化比赛、展览等活动的基地。
2016年,在加强本馆基础建设和服务的同时,加强与基层文化馆站的上下联动,更大力推进五级联通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从多方面有序推进,让文化更贴近群众,让群众服务更“到家”。
随着新馆的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以及五级联通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群众艺术馆将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让广大群众更便捷、更广泛、更直接地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介绍****群众艺术馆大力重视数字化建设,在2015年信息建设规划中,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电脑、移动终端等向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主要内容如下:1、门户网站是窗口,****群众艺术馆网站群既是省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宣传展示平台,也是黑龙江全省文化馆系统的集中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新建的****群众艺术馆网站群,涵盖信息发布、活动展示、线上展览、互动体验、群文培训、艺术考级等多方面内容。
社会艺术水平美术、书法类考级全面实行网上报名,实现网络支付。
2、建立微信平台,更好的宣传龙江文化。
可实时推送公益展览、艺术讲座、公益培训、相关群文信息和群文刊物,省文化馆公共文化工作走进了“网站+微信”全覆盖的信息“微时代”。
3、建设资源库,保护和传承黑龙江优秀的文化资源。
依托数字化的建设充分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姿的文化风采,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广泛收集和整理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形成数字文化馆资源库群,保护和传承黑龙江优秀的文化资源。
4、结合“互联网+文化培训教育”,更好的宣传、普及龙江艺术文化。
全民艺术普及是我省群众艺术馆的使命和职责,****数字群众艺术馆在线文化培训系统是新一代的互联网学习培训平台,是“互联网+文化培训教育”的重要体现形式,该系统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充分实现了“在线课堂”向文化领域渗透的设计理念。
从文字、音视频、直播、录播等丰富的资源表现形式,实现覆盖全省各级文化馆,面向全国所有用户,是集资源共享、学习训练、考试考核、交流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远程综合培训系统。
5、****群众艺术馆内还应配备多媒体移动终端设备,建设完成电子阅览室、网络直播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线下互动体验空间。
但是,****群众艺术馆数字化建设重点基本仅限于方案规划,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有文化实体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文化传播渠道拓展,导致服务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互动性、便利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为人民服务。
三、需求分析****群众艺术馆围绕“五个中心”(群众文化的组织指导中心、群众文化培训辅导中心、群众文化创作中心、群众文化理论研究中心、群众文化信息中心、)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示范标杆作用,指导全省文化(群艺)馆、站工作。
根据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群众艺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由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及数字化服务组成,而数字化服务是当下文化(群艺)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手段。
基于当下网络时代文化馆的传统服务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黑龙江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1)文化馆的服务场所、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相对陈旧单一,服务供给的主观倾向较严重,服务覆盖面有待提升,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致文化馆的服务人次和服务面增长缓慢,群众享受文化权利的广泛性还不够,大大降低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和习惯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文化消费也从传统的场馆扩展到虚拟网络和多终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