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电路于洪珍1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应包括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收信装置五部分。
无线电的传播方式主要有 绕射(地波)传播,折射和反射(天波)传播以及散射传播,直线传播等,决定传播方式和传播特性的关键因素是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绕射:频率越高,损耗越严重,传播的距离越短,因此频率较高的电磁波不宜采用绕射方式传播,通常只有中长波范围的信号才采用绕射方式传播。
电离层能反射电波,也能吸收电波,但对频率较高的电波吸收的很少,短波,无线电波是利用电离层反射的最佳波段。
只有当天线的尺寸大到可以与信号波长相比拟时,天线才具有较高的辐射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把低频的调制信号调制到较高的载频上的原因之一。
调制使幅度变化的称调幅,是频率变化的称调频,使相位变化的称调相。
解调就是在接收信号的一方,从收到的已调信号中把调制信号恢复出来。
调幅波的解调称检波,调频波的解调叫鉴频。
第二章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一种最常见的选频放大器,即有选择地对某一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
它是构成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主要电路,其作用是放大信道中的高频小信号。
所谓调谐,主要是指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为调谐回路。
调谐放大器主要由放大器和调谐回路两部分组成。
因此,调谐放大器不仅有放大作用,还有选频作用。
其选频性能通常用通频带和选择性两个指标衡量。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指标要求是:有足够的增益,满足通频带和选择性要求,工作稳定等。
并联谐振回路001L C L L CCCω===ω ( L C称为谐振回路的特性阻抗)并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是由回路谐振电阻与特性阻抗的比值定义的,即00000R R Q R CLL C===ωω回路的R 越大,Q 值越大,阻抗特性曲线越尖锐;反之,R 越小,Q 值越小,阻抗特性曲线越平坦。
在谐振点ω=ω处,电压幅值最大,当ω<ω时,回路呈现感性,电压超前电流一个相角,电压幅值减小。
当0ω>ω时,回路呈现容性,电压滞后电流一个相角,电压幅值也减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56学时 3.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通信电子电路》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高频电路及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二、适用专业——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一)掌握以下定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信系统的概念、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调制的通信系统、无线电广播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串联谐振、并联谐振、接入系数、频率特性、通频带、选择性、品质因数、松耦合双调谐、参差调谐、Y参数、截止频率、特征频率、谐振放大倍数、自给偏压、过压状态、欠压状态、临界状态、阻抗匹配、输出功率和效率、正弦波振荡器、压电效应、晶体振荡、调幅、检波、抑制载波调幅、同步检波、调频、鉴频、限幅、频谱图、变容二极管、电抗管、变频、混频电路、变频干扰、锁相环构成、锁相、捕获、锁定、跟踪。
(二)正确运用下列分析方法:折线近似分析法;幂级数分析法;处理实际问题时所用的估算法;(三)掌握调制的通信系统以及系统中各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部分(实验为独立设课,详见“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 绪论通信系统的概念;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调制的通信系统;无线电广播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本课程的要求。
2.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谐振电路的选频作用;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谐振电路的影响;谐振电路的接入方式;高频单调谐放大器;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用途及特点;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级联;多级单调谐放大器;参差调谐放大器(介绍两、三参差调谐放大器);松耦合双调谐放大器;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晶体管的混合π型等效电路及频率参数;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集中选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