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主要管理学家简介及其主要思想1

世界主要管理学家简介及其主要思想1

世界主要管理学家简介及其主要思想1
世界主要管理学家简介及其主要思想1

1、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法国1841-1925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法国科学管理专家。管理学先驱之一

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认为管理功能包括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管理企业的六项基本活动是: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核心)。管理不是专家或经理独有的特权和责任,而是企业全体成员(包括工人)的共同职责,只是职位越高,管理责任越大。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即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公益高于私利、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其主要内容包括:任何一个下属组织只应该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这是组织统一行动,协调力量和一致努力的必要条件;从最高权力层直至低层管理人员应组成类似金字塔式的组织,使发出命令、解决争端和传递信息都经过法定的渠道;一个管理者能有效地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的极限一般为12个;组织应自上而下地管理,最终的管理责任在上层,而不是将管理责任分散,甚至消失在下层;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共存,责任是权力的自然结果和必不可少的对等物,责任下放了,权力也必须下放。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在欧洲有深远的影响,也曾为美国传统行政学派所接受。

2、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09.11.19~2005.11.11)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3、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1916~?)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4.哈罗德·孔茨(H.Koontz);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如经济组织、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和军事组织等),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管理过程学派认为,应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理论概括并有助于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理论,用以指导管理的实践。

5、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6、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

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科学管理首创于美国,其内容相当丰富,它是以工商业的生产管理和车间管理为起点,理论、原则和操作性技术方法相结合,兼具思想性和实用性的一整套管理学说。其主要内容涉及到生产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管理职能、管理人员、组织原理、管理哲学等五大方面。正是从科学管理开始,管理学沿着伽利略、牛顿创立的实验科学道路,告别了单纯的经验总结和智慧技巧,由“治术”发展为一门科学,迄今仍不失其光彩。许多论著谈及科学管理,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层面,实际上,科学管理所包含的思想层面内容,远比其技术手段重要得多。只有完整地理解钢铁公司和新教伦理的有机组合,才能真正掌握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3.科学的培训与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标准化。5.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6.彻底的“革命精神”。7.计划只能同执行职能分离。8.职能工长制,9实行另外原则

7、亨利·甘特(Henry Laurence Gantt,1861—1919)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图(Gantt Chart)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的发明者。

甘特图表的实质,是为了表明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恰当安排工作的程序和时间,以完成该项工作。管理人员能够从甘特图表所提供的信息中看出哪一项工程或产品落后于预定的计划,然后采取行动加以纠正,以便使工程赶上计划的安排,或者将货物延运的时间以及预计能够完成的日期通知雇主。管理学界有人认为,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与控制的作法是当时管理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有了它,管理部门就可以从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表上,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完成,或使计划在预期的许可延误范围内得以完成。

8、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9、詹姆士·大卫·穆尼(James David Mooney),

著有《工业,前进!》一书,对组织原理进行了深入发掘,以协调、等级、职能三个原理讨论组织,使组织理论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把法约尔创立的一般管理学上升到了学理分析高度,开创了以协作系统研究组织的先声,对以工业组织的力量走出经济危机、推动社会进步,穆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代管理学的代表人物巴纳德,其组织理论有着明显的穆尼色彩。在组织理论的发展史上,穆尼独立于韦伯进行了理性

化的探讨,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命题,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

10、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 F Urwick)(1891年3月3日-1983年12月5日):英国著名的管理史学家、教育家、管理学家。曾长期担任英国一家管理公司的董事长。1928—1933年间担任在日内瓦的国际管理协会的首任会长。

厄威克最大的贡献是对经典的管理理论进行了综合。他在《行政管理原理》一书中,把各种管理理论加以综合,创造出一个新的体系: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作为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把法约尔的计划、组织、控制3个管理要素作为管理过程的3个主要职能,将法约尔的管理原则放在管理的职能之下,如在控制职能之下的职能有配备人员、挑选和安排教育人员等。厄威克在管理职能划分方面,

基本上是在“法约尔五职能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综合。他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项主要职能所构成的。他根据法约尔关于计划职能的论述、认为法约尔的计划职能中包含着预测活动。因此,他认为预测是计划的基础,而预测的原则是“适用性”,这就决定和要求计划应具有“条理性”。厄威克认为,协调和控制的基础在于“职权”,而职权则是依据“需求层次原理”来确定的,通过职务的高低和职能的统一,最后界定每个人的权责。他主张控制应遵循集中原则,他将控制职能又细分为配备人员、选择与安排、纪律和训练这三种派生的职能

德尔·厄威克在其早年著作中曾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

⑴目标原则,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有关实际任务的目标,组织起来进行工作;

⑵相符原则,权力和责任必须相符;

⑶职责原则,即上级对直属下级的职责是绝对的;

⑷组织阶层原则;

⑸控制幅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5人或6人;

⑹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

⑺协调原则,组织横向系统要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体目标;

⑻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厄威克吸收了泰罗的管理过程要以科学调查为指导原则的思想,经过分析引出一般性的结论,即把科学分析作为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是“组织设计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11、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行为科学的奠基人,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体的观点和个性都会影响个人对上级命令的反应和工作的表现。因此,应该把职工当做不同的个体来看待,当做社会人来对待,而不应将其视做无差别的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中除了存在着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12、马斯洛

1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年-)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书71页

14、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1906~1964) 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X-Y理论管理大师。人际关系学派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书73页

15、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Z理论创始人,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人是日裔美籍管理学家。书75页

16、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1948.4.13-2008.9.3):企业再造之父,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

所谓“企业再造”,简单地说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在新的企业运行空间条件下,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以使企业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它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是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

17、詹姆斯·钱皮(James A.Cha mpy) 与迈克尔·哈默合著《企业再造》

21世纪著名经济学家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Robert Mundell(罗伯特·蒙代尔)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被誉为“欧元之父”。1955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6-1957在芝加哥大学做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他先后担任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政府、美国联邦银行、美国财政部及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高级顾问。Robert Mundell教授作为金融专家,多年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蒙代尔教授一直担任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加拿大、欧洲国家政府及美国联邦储备局顾问。1999年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Thomas C. Schelling(托马斯·谢林)美国马里兰大学、2005诺贝尔经济奖

得主 托马斯·谢林 谢林教授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在此之前的20年里,他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 谢林教授曾被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1年,他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因其在政治经济学和防止核战争中的行为研究的突出贡献,他分别获得Frank E. Seidman奖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奖。 谢林教授曾任职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美国白宫、耶鲁大学、兰德公司和哈佛大学经济学院与国际事务中心。其理论研究覆盖军事、军控、能源、环境、气候、核战略、恐怖主义、国际贸易与冲突、博弈理论、种族隔离、健康政策、烟草与毒品政策、公共政策与商业中的道德问题。 Douglass North(道格拉斯·诺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世界十大管理学大师

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 彼得·圣吉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 彼得·圣吉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旋即被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 )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至今十余年来,他和戴明(Edwards Deming),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雪恩(Edgar Schein)与熊恩(Donald Schon)等大师级的前辈,以及一些有崇高理想的企业家,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蓝图。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 ?1947年,生于芝加哥。 ?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 ?1978年,在斯隆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0年,在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创立“组织学习中心”。 ?1990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出版。

?1992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美国商业周刊》称圣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1994年,出版《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第五项修炼——寓言篇》。 ?1997年,《第五项修炼》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 籍之一。 ?1999年,出版《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同年,圣吉被《经营战略》评为20世纪对商业战略影响最大的24个伟大人物之一。 ?2000年,和他人合作出版《学习的学校》。 ?2001年,彼得·圣吉与彼得·德鲁克的对话《领先于变革时代》(Leading in a Time of Change)出版。同年,圣吉被《商业周刊》评为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 ?2002年9月,首次访问中国,其后多次到中国参加论坛和演讲。 [编辑] 彼得·圣吉的著作 彼得·圣吉是畅销书《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学习型学校》等书的作者或合著者。 1990年《第五项修炼》出版后,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榜首,并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 在短短几年中,被译成二三十种文字风行全世界,它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美国《商业周刊》也因此而推崇圣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第五项修练》(2007年新版本)是理论与实践相配套的一套新型的管理技术方法,是继“全面质量管理”(TQM)、“生产流程重组”、“团队战略”之后出现的又一管理新模式,被西方企

诺贝尔经济学将得主及其主要理论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中没有经济学奖。这项奖是在诺贝尔逝世70多年后设立的,在奖金来源和性质上与原来的5项诺贝尔奖均有差别。他的奖金由瑞典中银行提供,而不是来源于诺贝尔的遗产收入。其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诺贝尔纪念奖。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该行建立300周年,提议设立一项诺贝尔的经济学奖。当时任行长的P·艾斯伯林克生首先与该行经济顾问林德贝尔、伦德伯格和缪尔达尔等人协商,立即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然后,中央银行正式向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讨论这建议时曾发生分歧:一些自然科学家不愿把诺贝尔奖扩大到新的学科,不愿让经济学与物理学等“硬学科”处于平等地位,担心经济学奖的“科学性”。一些皇家科学院的经济学院士,尤其是缪尔达尔力陈设立经济学奖的重要意义和经济学的科学性,最终使皇家科学院接受了这个建议。后来,经诺贝尔基金会、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瑞典中央银行共协商制定了颁奖条件和规则。主要有:该奖项的正式名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一笔于其他诺贝尔奖金相同的资金,交给基金会统一管理,获奖者的评选工作则由皇家科学院负责组织经济学家进行。1969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瑞典政府批准,同年12月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诺贝尔设立一个世纪以来,曾经有许多在诺贝尔遗嘱中没有提到的学科企图成为诺贝尔家族的新成员,以分享这项荣誉,但只有经济学成功地达到了这个目的。这无疑反映了经济学在整个人类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经济学资深的科学性。 1969年获奖者、动态经济理论的开拓者 ——拉格纳?安东? 基特? 弗里希(Ragnar A.K.Frisch) 弗里希在建造数学模型方面走在时代前面,并有许多后继者。他对假设的统计检验方法的贡献也是如此。任何想看到他的科学的实际应用的经济计量学家,都将高度关心应用到国家水平的经济计划工作。 ——1969年瑞典全球科学院公告 1969年获奖者、经济计量学之父 ——简? 丁伯根(Jan Tmbengen) 丁伯根建立了一个涉及约50个方程的经济计量系统,并且借助统计分析测定反应系数和“前导及滞后”。他的若干结论引起很大注意,而且仍然是辩论的题目。丁伯根教授在经济计量学方的先驱著作对以后经济计量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1969年瑞典全球科学院公告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1、吴敬琏 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 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 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 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 5、樊纲 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 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 6、张维迎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

周三多《管理学》简介

周三多版《管理学》 周三多版《管理学》是教育部“面向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 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标准管理学教材之一,并被全国余所高等院校广泛采用并作为管理学教学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典范教材。 周三多版《管理学》章节目录编排包括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的总论、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六个内容部分,分为十八章。文都网校考研《管理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依次深入剖析专业课核心知识点对应的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框架梳理及其解析内容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题目设置和解答的规律性,掌握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熟悉解题的金钥匙。从而降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难度,迅速提高专业课知识水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储备与铺垫。 考试重点难点早知道: 一、德尔菲法的特点;法约尔的跳板原则;切斯特.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贡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管理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区别;社会人假设;管理科学理论。 二、终极性价值观与工具性价值观;管理者的责任;管理伦理;:跨文化管理;组织外部环境。 三、组织中的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系统;与Ⅱ;;虚拟团队;非确定性决策;群体决策;程序和非程序决策。 四、计划;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制定计划没有意义”如何理解这句话;在企业中怎样进行计划管理。 五、战略计划;分析法;企业战略;计划审评技术;企业目标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关系;目标管理利弊;有效推行目标管理的条件。 六、委员会;有机式组织;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矩阵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组织扁平化;授权;组织“横向化”;非正式组织;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七、素质模型;弹性福利计划;组织氛围;雇员援助计划;纯基薪计划;评价中心;周边绩效;薪酬水平;劳动关系;团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人本管理;薪酬管理的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员工公平;培训效果评估;员工福利;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分析。 八、建设性冲突;组织层面变革;减少破坏冲突的方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文化的看法;企业文化。 九、变革型领导;概念技能;领导与管理;领导应该具备的技能;权力在行使领导职能的作用。

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揭晓 由《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于10月18日正式揭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名列榜首,英年早逝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名列第二,而被称为小股民代言人的郎咸平教授排列第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樊纲、邹恒甫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有5000人,然而,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不超过100人,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应该不超过10人。目前而言, 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主要原因不是中国人不聪明或中国经济规模小, 而在于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落后,经济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本科生带博士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经济学教育而言,中国甚至还远远不如经济非常落后的印度,英语优势使得印度大学生可以尽快尽早地阅读西方经济学原著。要改变经济学家“数量多,质量次”这一客观现实,中国经济学界至少还要努力15-20年! 中国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站在世界的前沿?谁是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谁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谁是商务生活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 为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商业评论》对500位经济学人、财经记者、高级经理进行了专门调查,经过https://www.doczj.com/doc/4311326059.html,世界经理人网站网友投票,从15位候选经济学家中选出“ 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指标包括3个方面: 学术影响力(60%)、经济影响力(30%)、社会影响力(10%)。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在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知名度以及话语可信度。详细分析报告将刊登在《世界商业评论》今年第11期上。世界经济学人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311326059.html,还将为每个经济学家建立个人网站,以方便经济工作者学习和查阅。 《世界商业评论》以翻译和报道世界级商学院教授、世界级企业CEO以 及世界级经济学大师的文章为主,揭示企业在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策略,同时从全球最具权威性财经和管理出版物中萃取领先管理思想和财经话题。《世界商业评论》忠实读者为高级经理和经济学人。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一个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一个MBA,对一碗牛肉面的思考 引导语:牛肉面老板一开始请个大师傅,按照销售额5%给他提成。结果大师傅就放很多牛肉,客人多,他提成多,老板亏钱;后来老板给了他固定工资,大师傅就牛肉放的少,这样客人不来,生意清淡,他也舒服。非常耐读的文章!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现在的人贼呢!”老板说,“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开始的时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是按销售量分成的,一碗面给他5毛的提成,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这样一来他就在每碗里放超量的牛肉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四块,本来就靠个薄利多销,他每碗多放几片牛肉我还赚哪门子啊!” “后来看看这样不行,钱全被他赚去了!就换了种分配方式,给他每月发固定工资,工资给高点也无所谓,这样他不至于多加牛肉了吧?因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没关系。” “但你猜怎么着?”老板有点激动了,“他在每碗里都少放许多牛肉,把客人都赶走了!” “这是为什么?”现在开始轮到我们激动了。

“牛肉的分量少,顾客就不满意,回头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他(大师傅)才不管你赚不赚钱呢,他拿固定的工钱巴不得你天天没客人才清闲呢!” 啊!结果一个很好的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黯然退出市场,尽管被管理者只有一个。 当我们把这个案例告诉给其他的朋友并讨论的时候,他们先是拍案叫绝,继而沉思,时而 悲愤,时而慷慨陈辞。 下面是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和一个MBA对这个问题的激辩,请大家先谈自己的想法, 这可是第一手的实战啊! 1、首先我们考虑将小老板所用两种方案进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据每碗 的利润分配。这样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疯狂地多放牛肉。 2、后来又想到这一条是有条件的。问题是每碗的利润界定后怎么个分配法?一碗面能挣多少是瞒不过大师傅的,如果不能让双方的利益在某个点达到平衡,一切又会回复原样。而要达到所说的那种平衡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相关函数问题,说不定还要用到博弈论。 3、把面馆承包给大师傅,老板拿了提成后回家养花弄鸟去。当然,提出这个方案后大家都 有过短暂的脸红,再否定! 4、然后我们谈到了企业文化、正义、道德、人性,并一致认为:管理学博大精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非得经过百般磨练方能修得正果,再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有不适用的时候。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管理学课程简介

管理学课程简介(一) 1 管理学研究的四大职能不包括()。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反馈 正确答案:D 2 德鲁克的管理学思想是以()为导向的。 A、目标 B、过程 C、控制 D、综合 正确答案:A 3 应用型管理学的内容有管理学历史、管理学流派、管理学前沿。()正确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二) 1 管理学所要培养的四个能力不包括()。 A、科研能力 B、应用能力 C、阅读能力 D、沟通能力

正确答案:C 2 问题导向的课堂中以()为主体。 A、教师 B、教材 C、教具 D、学生 正确答案:D 3 下面哪一项不是导向性课程的课程要求()。 A、个人意见 B、课前预习 C、课堂参与 D、多项沟通 正确答案:A 4 问题导向的课堂讨论重点在于逻辑分析。() 正确答案:√ 5 普华永道变革整合小组编著的《管理悖论》是管理学的入门教材。()正确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三) 1 ()是我们组织的基本的社会单元。 A、政府 B、家庭 C、学校

D、军队 正确答案:B 2 下面不属于读书报告内容的是()。 A、著作基本信息 B、作者主要观点 C、问题描述 D、个人心得 正确答案:C 3 政府、企业、慈善机构和学校都是组织。()正确答案:√ 4 成员目标是共同目标的实现基础。() 正确答案:× 组织及其机理(一) 1 创建组织的根本目的是()。 A、达成共同目标 B、单纯盈利 C、对抗其他组织 D、行使行政职能 正确答案:A 2 组织低效、混乱的表现不包括()。 A、资源浪费 B、内部消耗

C、精诚合作 D、争权夺利 正确答案:C 3 研究归纳推理的逻辑被称为归纳逻辑。() 正确答案:√ 4 组织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 正确答案:× 组织及其机理(二) 1 影响公司创业的关键因素不包括()。 A、销售渠道 B、共同目标 C、创业团队 D、组织规范 正确答案:A 2 最先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巴纳德 C、泰罗 D、德鲁克 正确答案:B 3一个组织形成的外围促成因素不包括()。 A、领导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当代管理学大师

管理学思想演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管理思想的一个简单脉络 ★真正的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其中的知识又分为三类:与环境无关的普适知识、与环境有关的知识、特定环境下的知识。——德鲁克 ★当前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加里哈默尔 ★4+2法则: 大多数管理实践与业绩无关,企业只要在战略、文化、执行力、组织架构这4个首要管理实践上表现卓越,并做好人才、领导力、创新、兼并与合作这4个次要管理实践中的任意2个,便能成功在握,基业长青。他们把它称为4+2管理法则,在海外很有影响。持续遵守4+2法则的企业,有九成以上的几率会是“成功者”。 ★北宋大儒张载(横渠先生)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孙子兵法》首章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三大思想源头: ●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 ●欧文的人本主义思想——梅奥、巴纳德 ●巴贝奇的管理技术分析——泰勒 四种视角的管理学: ●经济视角的管理学:人和资源的关系,围绕资源优化配置的工作和研究,始终是 管理学主线。经济学、数学 ●社会视角的管理学:“人”的管理,人与人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契约、游 戏规则。社会学、心理学 ●文化视角的管理学:在文化价值标准和社会历史环境因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 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历史学、文化学 ●政治视角的管理学:人、组织和国家的关系。政府经济调控方式、制度安排等因 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中国制度环境》? 政治学、法学 五个管理思想阶段 ●科学管理思想(三位先驱):工业革命下的产物 ●行为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一战后,帝国主义阶段产物。 ●丛林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等。 ●当代管理思想:70年代后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组织理论、企业再造、知识管理 等 ●21世纪管理:创新与变革?文化与价值?管理哲学? 27位代表人物: 古典理论阶段3位;行为科学及丛林管理阶段12位;当代管理学阶段12位。

一位管理学大师的贡献

现代品质管理之父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有一句名言:“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诚然,戴明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想象力从质量的角度对管理学进行了深刻却又朴实的阐述。他对质管理论的独特观点,深深影响了现代管理学体系。 戴明,在管理学领域里,占着独特的地位。作为现代品质管理之父,戴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于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戴明的“七项致命恶疾与各种障碍、十四要点”质量管理方法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其观念不但成为日本质管制度的基本精神,也影响了往后其他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英特尔前CEO葛洛夫也曾经说过:“日本人和美国企业界疯狂推崇戴明博士的品质管理模式。” 文化背景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博士于1921年从怀俄明大学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 进修,并于19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最后于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学期间曾经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霍桑工厂工作时得知当时在贝尔研究所的W.A.休哈特博士,并于1927年见面后就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 戴明博士毕业后婉拒西电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应聘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的固氮 研究所工作。 他也曾经利用一年的休假到伦敦大学与R. A. Fisher做有关统计方面的研究。 戴明博士1950年应聘去日本讲学,并将其报酬捐出,而后几乎每年都赴日继续指导,奠定了日本企业界良好的质量管理基础。 战略思想 1950年,戴明对日本工业振兴提出了"以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的战略思想。八十年代初,他受命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彼得森(Donald Peterson),来到底特律。那时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日本竞争对手的冲击而"内出血",正步履维艰地挣扎出"Pinto"质量事故的厄运。Pinto 事件是福特汽车公司在现在的轮胎质量事件之前的一次最大的质量事故。戴明提出长期的生产程序改进方案、严格的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

5分钟学习世界经济学家干货 1.卡尔?马克思 (1)国家:德国。 (2)主要著作:《资本论》 (3)经典语录: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2.亚当?斯密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国富论》 (3)经典语录: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 大卫?李嘉图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经典语录: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 (3)经典语录:和其他任何人一样,经济学家必须关注人类的终极目标。 5. 琼?罗宾逊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3)经典语录: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的欺骗。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经典语录:要想达到既定的就业量,必须存在更强烈的对投资的需求。 7. 保罗?萨缪尔森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 (3)经典语录: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8. 约瑟夫?熊彼特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经济发展理论》 (3)经典语录: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

才。 9.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 (3)经典语录: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 10. 米尔顿?弗里德曼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 (3)经典语录:世上没有免费午餐。 11. 约翰?纳什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纳什博弈论文文集》 (3)经典语录:理性的思想阻碍了一个人与宇宙的接近。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家那就很多了。而且也是在各个方面都杰出表现的人,比如有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微观的马歇尔,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熊彼特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有萨缪尔森等,货币理论中有弗里德曼蒙代尔。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并指导人们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行动。出于向学生普及经济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的目的,本课程以通俗易懂的讲授方式介绍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二十位经济学家(见附表)的思想体系,通过对其所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带来的社会影响等内容的述评,使对经济感兴趣的同学从中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由此获得对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发展历程的一定了解,并从中领悟一些可以指导个人行为的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上最著名的经济理论1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人想要置身事外都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人们有太多的疑问和困惑。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质量非常糟糕,却还是有人争相购买,而质量好的却无人问津,甚至在竞争中最终败下阵来?为什么有些东西降价后物超所值却销路不畅,而把价格提到高得吓人时却备受追捧?为什么教科书上明明告诉人们要勤俭节约,可经济学家却号召人们消费,甚至有些国家还发钱鼓励民众消费?为什么农作物丰收时,本应该欣喜的农民却愁上眉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去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经济规律以各种形式在暗中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务活动。了解、掌握经济学的游戏规则,并且将这些博弈规则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商务实践中去,将能很好地调整我们的行动和策略,掌握经济先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经济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默默地指挥着经济的运行和变化。我们可以不是经济学专家,但是不能不懂经济学常识,更不能不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规律。 为了普及经济学常识及规律,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所选的52条经济规律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如复利累进效应、最大笨蛋理论、节俭悖论、棘轮效应、格雷欣法则、纳什均衡、蛛网理论、萨伊定律、科斯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马太效应、二八法则、柠檬原理、拉弗曲线、基尼系数、恩格尔定律、长尾理论、蓝海战略、锁定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等。 这些经济规律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竞争、生产与消费、投资与理财、博弈与选择、产权与制度、收入与分配、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调控、信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你看不起低投资回报率,总为自己找不到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而苦恼时,那是你不了解经济学中的“复利累进效应”;如果你以为大手大脚花钱没什么,认为即使养成一个不好的消费习惯以后也能改掉的话,那是你不懂棘轮效应;如果你因为看到很多人买了股票就赚钱而奋不顾身地把全部身价都投入股市的话,那是你还不知道什么叫最大笨蛋理论…… 总之,通过掌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住经济思维的本质,看清隐藏在复杂事物表象下的真实世界,从而提高自己对待财富、处理金钱、衡量利益的财富智商与情商。 供给与需求

管理学专业介绍

管理学专业介绍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学科分类上属一级学科。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更是现目前研究生报考的一大热点,更是跨专业报考的热点,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同学报考管理学。 管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有: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运筹与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 就业情况 适应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计算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类 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会计学:主要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旅游管理:主要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经营或研究工作。 就业前景观察

管理学中部分二级学科近几年就业情况比较理想,比如工商管理里面的市场营销、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就业情况一直不错。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早些年就业非常一般,大部分到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理论研究,但在未来几年估计公务员及协会等事业单位的就业会成为一个亮点。 具体来讲,在未来几年内,其就业前景主要包括: (1)传统管理职位,有很大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最开始来自基层锻炼经验。虽然说很多企业(一部分外资企业除外)目前开出的待遇水平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有心又有条件上MBA的同学来说——研究生就业环境恶化,但是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MBA毕业生在人力市场还是很受欢迎,如质量管理、专业项目管理等; (2)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以前的大学是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它只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一直是水涨船高,在公司的人员配置、战略决策、发展规划等关键问题上都处于智囊团位置,比如人力资源总监、薪酬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等; (3)市场营销职位,从历年人才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市场营销职位的需求经久不衰。销售职位的供需两旺一直是职场的一道风景线,即使在不同行业,市场营销类职位也总是招聘的热门,比如营销总监、营销主管、管理培训生、销售培训生等。 (4)物流管理职位,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招贤绣球四处高挂。而且,国内企业对物流行业成本压缩的诉求也刺激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超过600余万,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极具市场潜力,前景十分广阔。大家可以报考报关员考试,或者是跟单员资格认证等。 (5)公共管理职位,这主要是公务员以及协会、学校等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这也是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的一个去向。尤其是目前一些机构推动改革,实现工作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相信这部分就业会很快成为一大亮点。 (6)咨询类职位,这部分涉及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多个层面,除MBA、EMBA外,硕士研究生到咨询公司就业的也是比较多的。中国本土的咨询业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时期,文都教育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会需要外脑的帮助,咨询人员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更多管理学专业方面的高级人才会进入这个就业领域。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doc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__executive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 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Know Thy Time” if he wants to, and be well on the road toward cont ribution and effectiveness.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 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 no matter how junior, 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 rase,“top Management”.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Who has to use my output for it to become effective?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The effectiveness __executive knows that to get strength one has to p ut Up with weakness. v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They focus on op portunity in their staffing-not on problems.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 e’s own effectiveness.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领衔宾夕法尼亚州...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领衔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三位顶级经济学教授联袂写作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沃顿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采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毛韵诗教授亲自翻译 最畅销的管理经济学领域教科书 书名:阿伦&曼斯菲尔德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书系:湛庐教材—BE0302-1 书号:978-7-300-11173-5 著译者:[美]布鲁斯·阿伦(W.Bruce Allen)尼尔·多赫提(Neil Doherty ) 基思·韦格尔特(Keith Weigelt)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 著 毛蕴诗译 责任编辑:李季 开本:大16开页数:450页纸张:轻型纸 预计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定价:69.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参与出版了几百本有关管理经济学、经济学等书籍,同时他的书籍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他也是第一位受邀来到中国访问的美国管理领域的学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管理经济学领域的领军教材,书中运用了丰富的真实事件与案例,从国际视野的角度阐述了管理经济学理论,并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所学到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现实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借助决策科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本书可以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以及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决策。 ◎本书特点 本书的作者团队都是在沃顿商学院教管理经济学。大多数MBA学生在第一个学期都必须学习这门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把经济学原理用到商业实践中。为此,作者设定了四个目标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使经济学成为决策模型。因此,要让学生理解书中的等式和图形,并且明白作为管理者的他们为什么需要遵循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如边际分析或逆向归纳规律。其次,要明确经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1 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 EMERSON)是美国早期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者,他从1903年起就与泰勒有个人交往,并独立地发展了泰勒科学管理的部分原理。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即:(1)明确目的;(2)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虚心请教;(4)严守规章制度;(5)公平;(6)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7)合理调配人、财、物;(8)定额与工作进度;(9)条件标准化;(10)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奖励效率。 2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亨利·劳伦斯·甘特是在泰勒指导下开始从管理研究的,并为帮助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原理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他后来离开了泰勒的研究行列。他要比泰勒更关心工人的利益。 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 弗雷德里克·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的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具,4年之后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1881年,泰罗25岁那年开始进行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1898-1901年受雇于宾西法尼亚某钢铁厂进行咨询工作,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铲实验,这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901年他退休,开始从事无偿地咨询和演讲活动,宣传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4 卡尔·G·L·巴思(Carl Georg Langer Barth,1860-1939),生于挪威的奥斯陆,自小家境不是太好,当他高中毕业后,就进入海军部门主办的霍尔顿工艺学校学习,并一边学习一边当学徒工。1881年,巴思全家移居美国,他就在费城的机构工具制造企业威廉·赛勒斯公司当制图员,一干就是14年,1895年离开该公司时,已经升格为总设计师。1899年,他又到宾西法尼亚贝瑟利恩钢铁公司任机构车间工程师,和泰罗的特别助手,1903年起,从事咨询业务,1912年,成立巴思父子咨询工程公司。1911-1916以及1919-1922年在哈佛大学任科学管理讲师。1920年,他曾被推选为泰罗协会的荣誉会员,他还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终生会员。 他的主要著作有:《泰罗的"论金属切削技术"一文的补充》、《作为泰罗管理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