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理论及非线性分析毛小勇
- 格式:pptx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53
33总174期 2023.12 混凝土世界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的复合材料,其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与静态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差异,因此研究混凝土的动态本构关系对于理解和预测混凝土结构在冲击、爆炸等极端条件下的响应和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为描述混凝土在高应变率下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损伤和孔隙压实等特征,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动态本构模型,如HJC模型、RHT模型、TCK模型等。
其中,RHT模型是由Riedel、Hiermaier和Thoma提出的一种基于损伤力学和孔隙压实理论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其具有形式简单、参数少、适用范围广等优点[1]。
钢渣是一种由高炉冶炼铁或转炉精炼钢时产生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2],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作为混凝土中骨料或水泥的替代材料使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实现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3-6]。
然而,目前对钢渣混凝土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尚缺乏适用于钢渣混凝土的RHT动态本构模型。
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力学试验获得不同掺量钢渣混凝土的静态力学性能参数,包括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收稿日期:2023-9-13第一作者:常银会,1997年生,硕士,主要从事固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相关工作,E-mail:****************项目信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煤电与冶金多固废协同高效制备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2022BDE02002)基于RHT本构模型的钢渣混凝土SHPB模拟研究常银会 楚京军 侯 荣 刘亚娟宁夏赛马科进混凝土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0摘 要: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钢渣混凝土的静力学性能和冲击动力学性能展开研究。
在试验部分,制备了四种不同钢渣掺量(0%、25%、35%、45%)的混凝土试件,并对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行测试。
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共3篇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1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混凝土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建筑、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材料。
在完成某些重要工程时,混凝土还需要承受风、水、火等自然因素和车辆和船只等外力作用。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和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混凝土动态试验中的试验方法混凝土动态试验的方法通常有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
其中,冲击试验又分为高速冲击试验和低速冲击试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试验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 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试验方法。
其原理是在混凝土的上表面施加一个荷载,从而压缩混凝土,测量这时的应变和应力,最终获得混凝土在压缩下的强度和应变率。
需要注意的是,压缩试验只适用于混凝土在静态条件下进行测量,而不适用于动态加载。
2. 拉伸试验拉伸试验的原理与压缩试验类似,但在这种试验中,荷载施加在混凝土的两端,从而拉开混凝土,测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以及拉伸强度等参数。
3. 高速冲击试验高速冲击试验是一种将混凝土暴露在巨大的动态载荷下的试验方法。
在试验中,混凝土标本受到一些物理事件(如爆炸)的伤害,以使其产生众多的岩石碎片和碳化物。
测定产生的这些碎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同时,也会测量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和表面的形态。
高速冲击试验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试验方法。
4. 低速冲击试验低速冲击试验是一种在混凝土受到局部冲击负荷时进行的试验方法。
常见的冲击负荷是冲击锤或钢球。
低速冲击试验具有试验过程短,制备样本方便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中。
二、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理论研究除了试验方法之外,研究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理论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混凝土的冲击力学理论和动态断裂力学理论。
1. 混凝土的冲击力学理论研究混凝土动态响应的理论问题主要在于探讨混凝土在高速冲击下变形过程中的应力波动和应变波动效应以及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的相互关系。
标准升温下轴向约束PEC柱耐火极限及影响因素分析
满建政;毛小勇
【期刊名称】《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年(卷),期】2012(025)002
【摘要】为考察高温下相邻构件作用对PEC柱耐火极限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标准升温条件下约束PEC柱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
应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火灾荷载比、轴向约束刚度比、长细比、偏心率对约束PEC柱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火灾荷载比的增大,约束PEC柱的耐火极限呈线性降低的趋势;轴向约束刚度比对PEC柱耐火极限几乎没有影响;长细比和偏心率对PEC柱耐火极限影响不大;在荷载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长细比的增加PEC 柱耐火极限略有降低,随着偏心率的增加PEC柱耐火极限略有上升。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满建政;毛小勇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
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98
【相关文献】
1.PEC柱在自然火灾下耐火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朱晋德
2.轴力作用下基于子结构模型的约束PEC柱耐火极限研究 [J], 行盼娟;毛小勇;于
宝林
3.标准升温下PEC柱的耐火极限分析 [J], 徐悦军;毛小勇
4.轴向约束PEC柱-组合梁节点抗火性能研究 [J], 顾夏英;毛小勇;王碧辉
5.高温下钢筋和混凝土强度随机性对柱耐火极限的影响 [J], 吴波;梁悦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强混凝土强度理论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浙江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工程已投产运行,C55高强高性能镜面混凝土首次在电厂建设中应用,通过对本工程的管理及实践,文章介绍了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混凝土的强度由硬化砂浆的强度σf、胶凝材料的强度贡献率u和硬化砂浆的密实度m决定的观点,即:,并对σf、u、m赋予了物理定义和准确计算公式。
标签理论强度;强度贡献率;密实度;计算公式;数学模型引言随着混凝土外加剂和超细矿物掺和料的的普遍使用,现代混凝土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而我国现有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以强度为主,已经不能满足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及施工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传统观念下配制混凝土时水泥要比混凝土强度高,粉煤灰及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用量不能超过规定比例的规定,在现实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指导意义。
根据混凝土体积组成石子填充模型,我们进行了现代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计算,推导出了水泥、掺和料、砂、石、外加剂和拌合用水定量计算的科学依据和计算公式。
1 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数学模型的建立混凝土作为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物,主要由砂子、石子、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硅粉、水、外加剂等成份组成。
根据格里菲斯断裂强度理论公式:σf =可以求得硬化砂浆理论强度,该强度值主要取决于水泥熟料强度及水化产物的表面活性、胶凝材料的内部结构组成、微裂缝和缺陷的大小。
E--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弹性模量,现有两种计算方法:2.1 E=105/(2.2+35/ fcu.o)2.2 E=结合以上分析,混凝土的强度f与硬化砂浆理论强度σf、胶结材料的强度贡献率u和硬化砂浆的密实度m成正比例。
由此可得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数学模型及及城建XS公式。
即:式中:σf -混凝土中硬化砂浆理论强度对于C10—C55的混凝土σf =;-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系数,α=B/1000B= C+F+Ku --胶凝材料强度贡献率2 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数学模型的应用探讨2.1 C10—C30掺粉煤灰混凝土对C10—C30普通混凝土,胶凝材料使用水泥和粉煤灰,其强度计算公式即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计算公式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用水量的变化对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混凝土内部硬化砂浆的密实度m。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李小强第5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以及相关的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1.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在一定的条件下承受荷载的能力。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中水泥的种类及用量、骨料的品种和质量、配合比、养护条件等因素。
2.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包括耐久年限、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等。
耐久性的提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以及养护条件等多个因素。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1.安全性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安全性原则,即在全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经济性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经济性原则,即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结构的材料用量和施工工艺的难度,以达到减少工程造价的目的。
3.合理性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满足合理性原则,即考虑结构的使用效果、施工工艺、建筑美观等多方面的因素,达到结构的最佳设计效果。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流程1.确定设计荷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设计荷载。
设计荷载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其中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楼板装修、设备等,可变荷载包括人员活动、物品存放等。
2.确定构件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荷载和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
截面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3.确定钢筋配筋钢筋配筋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步骤。
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确定钢筋的直径、间距、层数等参数,以达到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4.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子、水的比例和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原理与应用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设计中最常用的结构类型之一,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混凝土结构承受着各种静、动载荷,而这些载荷可能会导致结构产生非线性变形,为了更好地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特性,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进行非线性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原理与应用,包括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概念、模型假设、材料本构关系和分析方法等。
二、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概念非线性分析是指在考虑结构变形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情况下对结构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结构的变形可以分为线性变形和非线性变形,其中线性变形是指结构变形与荷载之间呈线性关系,而非线性变形则是指结构变形与荷载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在非线性分析中,需要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包括材料的非线性、几何的非线性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等。
其中,材料的非线性主要是指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几何的非线性则是指结构在变形过程中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则是指结构的支承和约束条件的变化。
三、非线性分析的模型假设在进行非线性分析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来描述结构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模型假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弹性模量在弹性阶段,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是线性的,因此可以采用弹性模量来描述材料的刚度特性。
2.材料的本构关系在非弹性阶段,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本构模型来描述。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包括弹塑性模型、本构软化模型和本构损伤模型等。
3.几何的非线性在变形过程中,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考虑几何的非线性。
通常采用有限元方法来对结构进行离散化,然后通过迭代计算求解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4.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在非线性分析中,需要考虑结构的支承和约束条件的变化,这也是边界条件的非线性。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随机载荷法或步进载荷法来进行分析。
四、材料本构关系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主要表现为弹性阶段和非弹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