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6.19 KB
- 文档页数:7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1.产妇分娩2小时后产妇和新生儿无异常情况下同时送回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的婴儿必须24小时与母亲在一起,如需分开,不得超过1小时。
为婴儿洗澡实行抱一洗一方法,保证母婴分开不超过30分钟,各种治疗、操作尽量在母婴室里进行。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病室内每位产妇只限一名陪护。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每日室内通风换气二次,病室每周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3.新生儿手圈及包被外面均须标明母亲姓名、床号及新生儿的性别。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
4.医护人员检查及护理新生儿前应洗净双手,每检查或护理一个新生儿前用消毒液喷双手。
5.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用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
母婴出院后,母婴室及其床单元进行清洁消毒。
6.责任医师和护士随时指导母乳喂养,鼓励早吸吮,按需喂养,每日至少8至12次,及时解决出现问题,如奶胀、乳头痛等,并指导母亲将多余的乳汁挤出收集后保鲜备用。
7.新生儿用的奶杯、小勺要专用,嘱家属每次用后应清洗消毒。
8.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菌痢、性病、霉菌性阴道炎等产妇的新生儿,新生儿床边应有明显的隔离标志,其用物按传染病特殊处理。
9.产妇因并发症严重或新生儿病情重,暂不能哺乳,责任护士必须指导产妇定期抽挤乳汁,避免回乳。
10.工作人员患感冒及有传染病或皮肤有化脓性疾病者,不得进行新生儿护理工作。
11.每次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要巡视新生儿并逐一口头交班。
有特殊情况的新生儿将病情记入新生儿病历—产科新生儿观察记录表2附注一栏内,并及时报告医生。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1、母婴同室收住对象
(1)住院分娩的产妇(含剖宫产)及新生儿均收入母婴同室。
(2)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有不需隔离或抢救疾病的可留住母婴同室治疗。
2、母婴同室责任制护理制度
(1)提前5分钟到岗,接班后做晨间护理,整理床单等。
(2)指导母亲掌握正确哺乳体位和含接姿势,挤奶方法。
(3)帮助产妇在回病房后即行早喂奶,注意观察新生儿情况。
(4)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指导,包括怎样喂奶及喂奶后的注意事项。
(5)随时为婴儿换尿布,每天给婴儿洗澡一次。
并教会产妇怎样换尿布,怎样洗澡。
(6)做好产褥期观察护理工作。
1)观察产褥期子宫复原情况。
2)检查产后伤口愈合、恶露情况。
3)冲洗外阴,保持清洁。
(7)坚持母婴24小时母婴同室。
(8)按时给母婴测体温,给术后产妇喂饭喂水等。
(9)给产妇做必要的治疗如肌注、服药等。
(10)严格执行探视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3、母婴同室病房医生职责
(1)各级医生按责任严格执行其职责;
(2)产、儿科医生要分别负责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服务,并负责常见疾病的咨询;
(3)认真记录母乳喂养及产妇情况,并做好诊治工作;
(4)与护士密切配合,做好宣教和指导母乳喂养工作;
(5)参与病房值班,24小时有人负责母婴医疗保健工作;
(6)负责与支持组织联系,使出院的母婴能及时得到基层支持组织的管理并接受咨询服务等,使其继续指导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布局合理,病室规范。
每日通风1-2次,室温22℃-24℃,湿度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无异味,无污染源。
第二条实行母婴同室,对母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新生儿和产妇护理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坚守岗位,认真负责,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条实行母乳喂养,不得带入奶粉、奶瓶、奶嘴,除非有医学指诊。
第四条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和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母乳喂养评估,认真落实《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
新生儿入室给予早吸吮及母婴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皮肤及脐带清洁。
第五条严格执行交接班和查对制度。
新生儿入室后,应与助产人员或医生及新生儿的家属全面核对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手腕带、胸牌标记、脚印、出生记录等,家属签名并向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第六条做好新生儿护理,婴儿每日洗澡一次,常规消毒脐带及清洁眼部,婴儿包被、衣服每日更换。
第七条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登记。
第八条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九条母婴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并做好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
第十条新生儿出院时,应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其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全面核查新生儿情况无异议后,做好出院指导,并请家属签字后方能出院。
第十一条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电话或微信群,解答出院产妇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知识的咨询,做好随访服务。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一、母婴同室1 、凡入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均住母婴同室修养。
2 、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病时如不需要隔离或不属抢救者均可在母婴同室治疗。
二、母婴同室工作人员职责1、每天晨会听交班,了解病区重点病人,及时定出处理措施。
2、每天上、下午各查房一次,每周与新生儿科医生联合查房两次,并由产科医生负责填写查房记录,婴儿如有情况变化,医生要给以及时处理,有条件的医院产科应配备儿科医生。
3、值班医生夜查房一次。
4、观察产后两侧乳房有无乳头皲裂,乳胀现象,可及时对症治疗。
5、了解产妇产饮食、睡眠、子宫收缩情况及出血量和恶露色与量的变化。
6、深入休养室,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优点,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鼓励产妇让婴儿多吸吮,按需哺乳。
7、在查房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宣传及咨询工作。
8、参加工作总结和科研工作。
三、母婴同室儿科医生工作职责1、每天上午查房一次,每周产、儿科联合查房一次。
2、值班医生夜巡回病房一次。
3、每班做好交接班。
4、婴儿如有情况变化,给予及时处理。
5、深入休养室,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优点,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6、耐心解答产妇及其家属提出母乳喂养过程中各类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7、做好婴儿出院指导。
8、进行工作总结和开展科研工作。
四、护理工作管理制度1、实行责任制护理,母婴同步护理。
2、进行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和解决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使产妇在出院时掌握母乳喂养及护理新生儿的技巧。
3、协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开奶,按需哺乳。
4、每日一次护理查房,了解新生儿吸吮,产妇哺乳,奶量情况,并检查各类护理标志。
5、进行乳房护理,并指导手法挤奶。
6、认真写好母乳喂养护理记录。
五、护理员职责1、在护士长和母婴同室责任护士指导下做好病区及“母乳同室”休养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2、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地面清扫并用%84拖地,每日两次(病室固定专用拖把)。
床头柜每日用%84湿抹一次,每日做好母婴同室空气消毒两次(喷雾)。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1)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
一、母婴同室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
母婴24小时同室,每天分开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二、婴儿出生后即回到母婴同室。
病理新生儿需收住儿科时,产妇可随同住进病理儿母婴同室。
三、责任护士负责指导母亲哺乳,观察婴儿吸吮,对产后三天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评估。
发现母婴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母婴同室内实行双查房制度,产科医生查产妇、儿科医生查婴儿,各自做好观察记录。
五、母婴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限制陪护,探视时间内每床仅限1人。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2小时,并用消毒液擦洗器具及地面,每月对室内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并记录。
产妇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六、母婴同室病区内定期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有条件的播放母乳喂养宣教录像。
七、母婴同室内坚持母乳喂养,不得给婴儿使用奶瓶、橡皮奶头及母乳代用品。
八、严格实行医生、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兆、产程进展、高危
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
科主任及护士长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九、认真实施促进母乳喂养措施,严格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十、认真完成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指标。
科室每年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一、目的母婴同室是指母亲和婴儿一天 24 小时在一起,医疗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一小时。
为了保障母婴安全,促进母婴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我院分娩后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
三、管理原则1、以母婴安全和健康为首要目标。
2、遵循科学、规范、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3、强调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的密切合作。
四、具体管理制度(一)环境与设施管理1、母婴同室的房间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24-26℃),湿度 50%-60%。
2、室内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婴儿床、产妇床、床头柜、椅子、呼叫系统等,且设施应处于完好状态。
3、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等,预防交叉感染。
(二)产妇管理1、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向其介绍母婴同室的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帮助产妇尽快适应环境。
2、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恶露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如产后体操、盆底肌训练等。
4、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预防产后抑郁。
(三)新生儿管理1、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并在半小时内协助母亲进行早吸吮、早开奶。
2、每日为新生儿测量体温、体重、身长等,观察新生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确保新生儿有效吸吮。
4、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
(四)母乳喂养管理1、医护人员应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2、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包括哺乳次数、哺乳时间、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等。
3、除医学指征外,禁止给新生儿添加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和饮料。
4、对于乳头凹陷、乳头皲裂等影响母乳喂养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处理和指导。
(五)医疗护理操作管理1、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应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母婴的干扰。
2、操作前向产妇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母婴同室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母婴同室工作管理,保障母婴健康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产科、妇产科、儿科等部门的母婴同室工作管理。
三、工作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2. 严格执行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杜绝违规行为。
3. 加强沟通协作,共同维护母婴健康。
四、工作流程1. 产妇入院产妇入院时,由护士接待,核对产妇身份信息,安排住院房间,并填写《产妇住院记录》,进行初步评估。
2. 分娩过程产妇分娩过程中,护士全程陪护,及时观察产妇的情况,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
3.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护士立即进行新生儿护理,包括体温、体重测量,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4. 母婴同室母婴分娩后,鼓励母婴同室,由护士指导母亲进行喂奶、换尿布等护理工作。
5. 落定产后教育计划产后,护士进行产后教育指导,包括产后恢复、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内容。
6. 出院产妇及新生儿出院时,由护士进行出院指导,提前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1. 护士在母婴同室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患者进行细心照料。
2. 护士要遵守医疗护理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做到规范操作,杜绝违规行为。
3. 护士要积极与医生协作,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4. 护士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产褥期。
5. 护士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情况,适时与医生交流沟通,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质量控制1. 定期开展母婴同室工作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工作质量。
2.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3. 及时总结经验,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升母婴同室工作管理水平。
七、相关制度1. 《产妇护理制度》2. 《新生儿护理制度》3. 《产后教育制度》4. 《患者意见处理制度》八、处罚与奖励对执行本制度有不良行为的护士,将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做出相应处罚;对执行本制度有突出表现的护士予以表扬和奖励。
医院妇幼母婴工作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妇幼科室的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工作。
二、收住对象
1. 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
住母婴同室。
2. 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转入母婴同室。
3. 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同进行隔离治疗。
三、工作人员职责
1. 产科医师工作职责:
(1)产科医师分工合作,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2)产科医师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3)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4)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母乳喂养记录。
2. 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1)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2)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3)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协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指导产妇母乳
喂养。
(4)产房护士或助产士与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四、护理常规
1. 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
(1)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2)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3)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
精品文档
.
母婴同室管理规定
一、产科全部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制度,请住院及陪护人员听
从医护人员指导,服从治疗、护理,按时听宣教课,根据医生意见,母婴方可出院。
二、探视及陪护家属,需保护室内外及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大声喧哗,不在室内吸烟、饮酒,搞好污水、污物、垃圾处理,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
三、母婴同室门口放消毒脚垫,工作人员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都应用肥皂水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四、母亲哺乳前用肥皂水洗手。
五、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日通风换气两次,每次20分钟,并用1:800的消毒灵溶液擦洗床单位及地面,每日对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月进行室内细菌培养,细菌数控制在每立方米1200个以内。
六、医护人员患有传染病,不能从事此项工作,患有传染病的孕产妇进行隔离、消毒处理。
七、足月产无异常情况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
八、高危病儿室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每周做一次细菌培养,细菌数控制在每立方米500个以内。
李生晓梦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1、孕妇产前必须接受三次以上有关母乳喂养教育,医院每周至少上三次课,产妇出院前测试,必要时补课。
2、无母乳喂养禁忌症者,新生儿出生后30秒内开奶,在产房观察二小时后送母婴回休养室。
3、按需喂养,鼓励多吸吮。
每日至少8—12次。
产科内不配备奶瓶及人工奶头,乳汁不足者则用母乳库母乳补足,用滴管或小匙喂。
因病情需要母婴分离者,责任护士必须指导产妇定期挤奶汁,以供其婴儿喂养。
新生儿病房应坚持母乳喂养,允许母亲来喂养病儿,不能喂哺时用母奶库的人奶。
4、由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体检、查房,责任护士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脐带出血、面色苍白、发绀及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建立新生儿病历护理记录单。
5、母婴同室休养区,设责任护士,专职负责本区母乳喂养的宣传与技术指导,填写母乳喂养记录。
医院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1.同一般病室工作制度。
2.实行母婴同室(即:母亲与新生儿24h在一起,每天分离不超过1h)。
3.产妇进入母婴同室后,除一般的产后护理常规外,应发放书面材料,并进行口头重点宣教和指导。
4.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
5.及时进行母乳喂养评估,并做针对性的指导。
6.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作细菌监测;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母婴同室,阴转后才能回母婴同室工作。
7.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应在脐带结扎后30分钟内、剖宫产应在母亲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尽早吸吮。
8.实行母乳喂养,认真执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及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法则。
9.教会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体位和含接姿势,以及正确的挤奶方法。
10.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4~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11.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电话,解决出院产妇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知识的咨询。
12.产妇出院前进行母乳喂养技能和知识评估,了解住院期间对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合格者重点宣教。
13.指导家属积极支持母乳喂养,遵守病区各项规章制度。
14.新生儿入室后,应与助产人员或医生以及新生儿的家属全面和对母亲及新生儿相关信息,并向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15.严密观察母亲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6.每天进行新生儿沐浴,并进行脐部护理。
17.新生儿出院的当天,应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其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带、胸牌,做好出院指导,并请家属签字后方能出院。
篇二:1.母婴同室医护人员必须经过18学时的系统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强化母乳喂养的新知识。
2.母婴同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为母婴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小时,每两周做八大指标细菌培养一次。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一)母婴同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1.以“母婴健康”为宗旨,对产妇、婴儿进行科学护理,并配合医生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抢救工作。
2.对产妇、婴儿进行整体护理,做好交接班工作。
3.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热心、专心。
4.严格宣教制度,进行产褥期保健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宣教,教会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5.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6.每天给婴儿沐浴一次,抚触一次,观察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定时测体温,协助母亲哺乳。
7.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有关制度及产妇、新生儿护理常规。
8.每天有医生查房,及时发现和处理母婴异常情况。
9.认真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将分娩后的产妇介绍给当地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随访时间和产妇与支持组织联系的方法。
(二)产科巩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产科门诊管理规范。
2.加强母乳喂养宣教工作。
利用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电视录像、热线电话、咨询门诊、发放宣传册等,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并做到宣教工作有登记、有标志、有管理。
3.办好“孕妇学校”,搞好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
4.产科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随时解答孕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
5.认真执行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工作管理制度,帮助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做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
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体位、含接姿势和挤奶手法。
6.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婴暂时分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按需哺乳。
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饮食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证。
7.认真执行母婴同室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保持母婴同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定期做好监测工作,记录完善。
8.将爱婴医院的长效管理和等级医院相结合,并将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我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院内不允许张贴代乳品广告或推销代乳品,不准用文字或图片美化人工喂养,严格禁止“奶瓶、人工奶头、奶粉”。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母婴同室工作制度是指新生儿和母亲可以在产后康复期内共同住院,母亲可以在医院内继续哺乳和照护新生儿的过程。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目的是为了改善新生儿及母亲的健康状况,并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推广。
本文将就母婴同室工作制度的背景、意义、优势、劣势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婴儿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总数增长速度趋缓。
在这种情况下,母婴同室工作制度的实施因为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此外,《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纲要》、《关于加强新生儿保健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都提到,母婴同室工作制度是必须要实行的。
因此,母婴同室工作制度的推广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意义1.促进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能够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从而充分利用母亲自然的、最好的营养、最安全的食品,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到显著作用。
2.提高看护水平。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能够让家属和产妇共同照顾新生儿,增加家庭成员对新生儿的了解,提高家庭看护水平。
3.提高护理质量。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能够提高产妇、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产妇可以在医院学习到更多的哺乳护理和婴儿护理知识,而且在康复期内可以得到更好的临床监护和治疗。
三、优势1.有利于产后情感调整。
对于初为父母的父母,母婴同室工作制度能够让父母及时接触新生儿,有助于父母的心理适应和产后情感调整。
2.有利于学习照护知识。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能够有效防止人们的错误认识,让产妇得到专业人的指导,学习照护知识。
同时也能解决新妈妈的疑问,提高家庭婴儿照护水平。
3.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能够有利于建立母亲和新生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扩大感情培养,提高母婴互动质量。
四、劣势1.环境条件不够完善。
由于部分医院的硬件设施不够先进,影响了母婴同室工作制度的实施,例如住院条件不足、空间限制等问题。
2.对家庭影响很大。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1. 母婴同室收治正常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
病理新生儿应收住儿科。
2. 母婴实行二十四小时同室。
因医疗和护理原因婴儿需要离开母亲时,母婴分离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母婴暂时分离时,应向产妇提供婴儿领取牌并交产妇保存。
3. 母婴同室实行产科及新生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
产科医师发现婴儿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请新生儿科医师会诊。
4. 母婴同室必须实行责任制护理,严格执行手圈、腰牌查对及交接制度,及时记录新生儿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师。
5. 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早吸吮及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宣教,不得向孕产妇及婴儿家庭宣传、推荐母乳代用品。
严禁使用奶瓶、奶嘴喂养婴儿(除医学指征外)。
非医学指征严禁使用母乳代乳品。
6. 病理婴儿住新生儿科时在病情允许母乳喂养时,应鼓励产妇到儿科哺乳间按需哺乳,有条件者可陪同入住儿科。
7. 母婴同室实行限制探视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婴儿前后应洗手。
新生儿护理用品做到一用一消毒。
禁止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患者探视新生儿。
8. 保持室内通风及安静,严禁吸烟和大声喧哗。
9. 提醒产妇及家属不得随意将婴儿抱离病房。
遇有紧急情况,请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10. 做好出院宣教,将出院产妇交给母乳喂养支持组织。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母婴安全,提高母婴同室护理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护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母婴同室护理工作。
二、组织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母婴同室护理管理部门,负责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确保24小时不间断护理。
3.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护理管理1. 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护理规程和护理规范,做到细心、耐心、责任心强。
2.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母婴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母婴病情变化。
3.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母婴生活护理,保持母婴床单位整洁、舒适。
4.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母婴营养指导,帮助母婴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母婴营养。
5.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母婴心理护理,关心、关爱母婴,提供心理支持。
6.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母婴健康教育,提高母婴自我保健能力。
四、环境管理1. 母婴同室应当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 母婴同室应当设置独立的卫生间,配备必要的卫生洁具。
3. 母婴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生活设施,如婴儿床、摇篮、尿布台、温奶器等。
4. 母婴同室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确保母婴安全。
五、感染控制1. 母婴同室应当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做好床单位、器械、药品等的消毒灭菌工作。
2.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 母婴同室应当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4. 母婴同室应当制定感染应急预案,提高感染应对能力。
六、质量管理1. 母婴同室护理质量应当纳入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范畴,定期进行质量评估。
2. 母婴同室护理质量评估应当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护理安全等方面。
3. 母婴同室护理质量评估结果应当作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制度执行1.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制度的认识和执行力。
一、总则为了提高母婴同室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加强母婴同室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母婴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护理员、行政人员等。
三、母婴同室工作原则1. 以母婴为中心,提供全程、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2.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母婴安全。
3. 注重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4. 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5. 倡导关爱母婴,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母婴同室工作职责1. 医护人员(1)负责母婴同室内的诊疗、护理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母婴安全。
(3)为母婴提供心理支持,关注母婴需求。
(4)做好母婴健康教育,提高母婴保健意识。
(5)定期对母婴进行访视,了解母婴健康状况。
2. 护理员(1)负责母婴同室内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2)协助医护人员为母婴提供生活照料。
(3)关注母婴需求,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做好母婴同室内的物品管理,确保物品整洁、卫生。
3. 行政人员(1)负责母婴同室内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工作。
(2)制定母婴同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3)监督母婴同室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质量。
(4)定期对母婴同室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培训。
五、母婴同室工作流程1. 入住流程(1)医护人员接待母婴,了解母婴基本情况。
(2)为母婴进行健康检查,评估母婴健康状况。
(3)办理入院手续,为母婴提供生活照料。
2. 诊疗流程(1)医护人员根据母婴病情,制定诊疗方案。
(2)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确保母婴安全。
(3)观察母婴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3. 护理流程(1)医护人员为母婴提供日常护理,确保母婴舒适。
(2)关注母婴需求,及时解决母婴问题。
(3)定期对母婴进行健康评估,调整护理方案。
4. 出院流程(1)医护人员为母婴进行出院评估,确保母婴康复。
(2)为母婴提供出院指导,提高母婴保健意识。
(3)办理出院手续,确保母婴安全出院。
六、母婴同室工作要求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母婴安全。
一、目的为保障母婴同室质量安全,降低新生儿及产妇发病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母婴同室病房及工作人员。
三、管理职责1. 母婴同室护士长负责母婴同室病房的全面管理工作,对母婴同室质量安全负责。
2. 母婴同室护士负责母婴同室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确保母婴同室质量安全。
3. 医生负责母婴同室病房的诊疗工作,对母婴同室质量安全负责。
四、管理制度1. 环境卫生(1)母婴同室病房应保持清洁、通风,每天进行消毒处理。
(2)护理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前应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3)禁止探视者进入母婴同室病房,特殊情况需经护士长批准。
2. 护理操作(1)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母婴同室质量安全。
(2)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护理人员应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包括保暖、喂养、清洁、预防感染等。
3. 诊疗工作(1)医生应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疗,确保母婴同室质量安全。
(2)医生应与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医生应关注产妇和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药品及器械管理(1)药品及器械应分类存放,定期检查,确保质量安全。
(2)药品及器械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禁止使用过期、变质、不合格的药品及器械。
5. 传染病防治(1)母婴同室病房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措施,防止新生儿及产妇感染传染病。
(2)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防止传染病传播。
(3)发现传染病病例,应立即隔离,并及时上报。
五、监督检查1. 护理部定期对母婴同室病房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生、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 产妇及家属对母婴同室病房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及时反馈问题。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工作表现优秀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母婴同室工作制度(一)母婴同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1.以“母婴健康”为宗旨,对产妇、婴儿进行科学护理,并配合医生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抢救工作。
2.对产妇、婴儿进行整体护理,做好交接班工作。
3.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热心、专心。
4.严格宣教制度,进行产褥期保健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宣教,教会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5.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6.每天给婴儿沐浴一次,抚触一次,观察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定时测体温,协助母亲哺乳。
7.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有关制度及产妇、新生儿护理常规。
8.每天有医生查房,及时发现和处理母婴异常情况。
9.认真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将分娩后的产妇介绍给当地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随访时间和产妇与支持组织联系的方法。
(二)产科巩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产科门诊管理规范。
2.加强母乳喂养宣教工作。
利用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电视录像、热线电话、咨询门诊、发放宣传册等,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并做到宣教工作有登记、有标志、有管理。
3.办好“孕妇学校”,搞好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
4.产科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随时解答孕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
5.认真执行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工作管理制度,帮助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做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
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体位、含接姿势和挤奶手法。
6.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婴暂时分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按需哺乳。
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饮食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证。
7.认真执行母婴同室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保持母婴同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定期做好监测工作,记录完善。
8.将爱婴医院的长效管理和等级医院相结合,并将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我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院内不允许张贴代乳品广告或推销代乳品,不准用文字或图片美化人工喂养,严格禁止“奶瓶、人工奶头、奶粉”。
(三)母婴同室宣教制度1.通过讲课、放录像、图片等形式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及母婴同室的优点、注意事项及探视制度,保证母婴安全的有关规定。
2•住院期间,由分管护士针对孕产妇的个体情况进行乳房护理和母乳喂养宣教及技巧 指导。
3. 开设母乳喂养热线电话。
4. 出院前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有关知识评估,掌握欠佳者由分管护士负责补课。
5. 发放宣教手册。
(四)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管理制度1. 婴儿出生后经查无禁忌症者在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早吸吮和皮肤接触。
先与母亲进行母婴贴面接触,回病区有应答反应后即进行半裸体皮肤接触, 钟,同时早吸吮。
2. 产妇分娩后,其新生儿(符合入母婴同室条件者)即放在母亲旁, 后,母婴无异常情况一同送人母婴同室。
3. 母婴同室的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和新生儿,反复强化宣传勤吸吮,开奶前 婴儿喂糖水及任何食物等(有医学指征者除外)。
4. 指导产妇按需哺乳,不受时间与次数限制, 婴儿分开的情况下指导产妇如何保持泌乳。
5. 严格做到三废:废除奶瓶、人工奶头、代乳品。
6. 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医疗及其他操作时,母婴分离不得超过1小时。
剖宫产婴 不少于 儿可 30分在产后观察2 小时 不给保证母亲每天喂哺8次以上。
在产妇与(五)母婴同室入室制度1.母婴同室病区应安静、整齐、清洁、禁止吸烟。
2.一般正常产妇及正常婴儿都可以是母婴同室的对象。
3.产妇入室后一律不得擅自离开病区,更不准擅自将婴儿抱出病房。
4.为保证母乳喂养,严禁将奶瓶、橡皮奶头及代乳品带入室内。
(六)新生儿核对制度1.新生儿入室时,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核对腕带、床号、母亲姓名、性别、住院兀号,要求准确,不得有误。
2.交接班时,检查腕带,有缺少情况不予交接班。
3.巡视病房时,见到腕带遗失要及时补上。
4.晨间护理沐浴时,要常规检查腕带是否齐全。
5.做好婴儿查对工作。
三查:沐浴前、沐浴后查腕带,出院前检查婴儿脐、皮肤等一般情况。
六对:出院时对床号、姓名、性别、腕带、出生时间、物品。
6.产妇及家属不得损坏或取下婴儿腕带、胸牌。
(七)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沐浴室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
2.严禁外科室人员及非本室物品进入。
接触婴儿、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3.严禁产妇用物与婴儿用物混合使用,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的布类须经消毒处理后使用。
4.室内保持清洁,实行湿式打扫,每天用高效氯溶液拖地两次。
5•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
6•隔离患儿最后进行沐浴,并作好终末处理。
(八)母婴同室探视陪护制度1.遵守母婴同室住院须知,探视时间为每天上午10:00后,下午16:00后,每床单元限一人。
2.家属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衣服清洁,接触婴儿前清洁双手。
3.患呼吸道疾病或各种传染病的家属严禁入室。
4.家属不得给婴儿吃母乳以外的任何食品和饮料。
5.家属应积极支持母乳喂养,遵守病区和医院各项制度。
6.家属不在病区内大声谈笑,家属不得坐、躺产妇床上。
不得接触其他新生儿,禁止吸烟。
保持病区安静、整洁。
(九)抚触室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必须热情接待产妇,做好抚触宣教工作。
2.保持抚触室内清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
3.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4.工作人员离室前,关闭空调及电源开关,保证安全。
四十五、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和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
2.定期向患者家属宣传讲解新生儿护理知识。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垃圾及时处理,厕所随时清扫。
5.医务人员要穿戴工作服、帽子,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
6.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 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办好交接手续。
7.定期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8.工作人员须向新入院患儿家属介绍医院制度、情况,了解思想、需求,鼓励其树立信心。
9.医务人员要态度和蔼亲切,语言温和,对个别患者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要耐心劝解,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治疗原则。
10.入院时向家属解释病情,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须及时如实告知,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11. 不要对患者家属谈论其他医院治疗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12. 合理安排时间,严格探视制度,避免紊乱嘈杂,保持病房安静。
四十六、新生儿科母婴同室探视、陪伴制度1. 患儿病情稳定,住母婴同室病房。
2. 陪伴家属住院期间应遵守住院规则,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3. 遵守作息时间,保持病房内环境整洁、安静,不在室内吸烟和大声喧哗,室内物品 按规定定点放置。
4. 病房内定时通风,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 30分钟,注意母婴保暖,空气消毒每日 两次,地面、床头桌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两次。
5. 陪伴家属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禁止进入母婴同室病房,避免交叉感染。
6. 探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探视时间,上午 10: 00〜11:00,下午15:00〜16:00, 探视只准一人进病房。
7. 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传,让其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母婴同室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四十七、新生儿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指导制度1. 新生儿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是指具有某种医学指征, 致使在一段时间内吸吮能 差或缺钙的新生儿,以及经临床治疗后能恢复吸吮功能,而仍然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彳2.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母乳喂养,母婴进入母婴同室后,分管护士再次向产妇及家属 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和指导,使其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乳房护理,指导挤奶,促 进并保持乳房泌乳。
3. 出生体重低、吸吮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或小匙喂奶。
4•呼吸功能差,不具备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应入暖箱,按医嘱施治,观察病情和吸吮 能力,恢复吸吮能力和吞咽能力时,应指导直接母乳喂养。
5. 重度窒息、HIE 患儿,在吸氧及按医嘱治疗期间,随时了解病情变化,观察呼吸及 吸吮能力,吸吮力差时可进行滴管或鼻饲喂奶。
6. 出生后不久患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 在住院治疗期间,要进行母婴同室, 吸的可直接进行母乳喂养,吸吮力极低者,应指导挤奶,用滴管或鼻饲喂奶。
二十、爱婴医院领导小组职责1. 负责制定我院母乳喂养的规章制度,并与“双十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画 张贴到门诊、产科病房、母婴同室、儿科病房、儿科门诊,所有有孕产妇和儿童的地方。
2. 负责对全院新老职工进行定期培训和复训,使他们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的政策和技 巧,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并坚持不断更新有关知识。
3. 每半年对全院母乳喂养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及自我评估,不断改进提高。
卜一、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小组职责1.负责我院母乳喂养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负责参训人员人人过关,考核合格。
每次 亡力 能吮2.负责对孕妇学校孕妇的母乳喂养的技术培训及技能指导。
3.参加医院组织的母乳喂养工作的检查督导,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