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3电磁铁 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7.3电磁铁教案7.3电磁铁【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及电磁铁的构造及原理。
2.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可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及有无铁芯来控制。
3.了解电磁铁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集体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磁铁,它有什么特点呢(点出1磁性2永久)它的磁性的有无和强弱是很难改变的,可在生活中呢有一种磁铁它的磁性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任意改变的,大家有没有兴趣一块儿来看一下究竟是什么呢新课讲授:知识点1:电磁铁想一想:你知道什么是电磁铁么?教师总结: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想一想:你自己可以做一个电磁铁么?动手做:自制电磁铁实验现象:当电流通过螺旋管时,螺旋管中的铁芯被电流的磁场磁化成磁铁,使螺旋管的磁性增强。
当断开电路时,他们的磁性消失。
知识点2:研究电磁铁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猜想1:与电流大小有关猜想2: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猜想3:与铁芯的粗细有关实验器材:带铁芯匝数不同的线圈2个,不带铁芯的线圈1个、开关和小灯泡各一个,大头针适量,干电池2节、粗细铁钉各一个,电池盒2个、导线若干。
实验设计:a.主要的实验研究方法:b.如何比较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控制变量法,比较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的多少实验步骤:验证猜想1实验方法:保证线圈匝数不变,都有铁芯,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结论:在铁芯和匝数都相同时,流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验证猜想2实验方法:保证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不变(相等),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结论:在铁芯和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验证猜想3实验方法:保证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不变,改变电磁铁铁芯粗细,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7章第3节电磁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电磁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
2.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介绍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包括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等。
3. 电磁铁极性的判断:讲解如何判断电磁铁的极性,以及极性变化的原因。
4. 电磁铁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基本概念、磁性强弱的因素以及极性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磁铁极性的判断。
2.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基本概念,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电磁铁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区别。
3. 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讲解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等因素如何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4. 极性判断:教授如何判断电磁铁的极性,以及极性变化的原因。
5. 实例分析:分析电磁铁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磁铁实例,如电饭锅、电磁炉等。
7.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变化,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8.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呈现电磁铁的基本概念、磁性强弱的因素以及极性的判断方法。
9.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要描述电磁铁的基本概念。
答案:电磁铁是一种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的装置,具有磁性和导电性。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3.电磁铁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特性。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特性;2. 能够运用电磁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铁的原理和特性;难点:如何运用电磁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等;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带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磁铁钓鱼、电磁铁吸附等,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 演示实验:展示电磁铁的原理,让孩子们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电流强度下的吸附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电磁铁的特性,如吸附力与电流强度的关系、电磁铁的极性等,并绘制出实验结果图。
4.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用电磁铁钓铁钉、用电磁铁搬运小物品等。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磁铁的原理和特性;难点:如何运用电磁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让家人了解他们在学校学到了什么。
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电磁铁应用实例,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情景设计: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电磁铁应用实例来引入课程,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7.3 电磁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三节《电磁铁》。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电磁铁的极性、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以及电磁铁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磁铁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知道电磁铁的极性、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方向、铁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铁的原理、电磁铁的极性、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方向、铁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导学生关注电磁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是由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从而产生磁性的。
(2)介绍电磁铁的极性,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让学生知道电磁铁的极性可以由电流方向决定。
(3)讲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包括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等,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3. 实验演示(1)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方向、铁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电磁铁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磁悬浮列车、电磁阀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极性、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 解释电磁铁的极性如何由电流方向决定。
电磁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2.理解电磁铁的特征和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教学重点】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一、导入:(5分钟)1.出示两个盒子,一个盒子中装有回形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回形针从盒子里杯转移到另一个盒子?要求:整个过程手不能直接接触回形针,也不能动杯子。
2.回顾通电导线有磁性提问:如果将通电导线缠绕在铁钉上,铁钉会有磁性吗?引导学生想到用磁铁,引起不能取下的矛盾直接引出课题二、探究、解释:(一)实验一:制作电磁铁及探究电磁铁的性质(13分钟)(二)实验二: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5分钟)(三)实验三:影响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研究(12分钟)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和构造(提示绕线时要注意方向一致,两端留出一定长度,两头打结)提问:你认为在绕线时还要注意什么呢?1.出示实验步骤,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表格一提问: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接通电路,吸引了?枚。
断开电路,吸引了?枚。
实验结果?预设生: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板书)提问:既然这个装置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预设生:电磁铁。
提问:我们来观察这个电磁铁由哪几部分组成?生1:铁钉。
(教师说明:铁钉在电磁铁中叫做铁芯,铁芯还可以是其他铁性材料)生2:导线。
(教师说明:导线像一个个圈缠绕在铁钉上,所以我们称这一圈圈的导线叫做线圈)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装置称为电磁铁。
(四)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提问:咱们现在知道电磁铁通电后就跟磁铁一样有磁性,那咱们猜想下,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追问:假设有南北极,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电磁铁的南北极呢?预设生1:悬挂法生2:用指南针,用指南针的南极靠近电磁铁的一端,相互吸引的是异极,相互排斥的是同极。
九年级物理上册7、3电磁铁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1、学生:每组1号电池2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小铁钉若干、指南针2只2、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三、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
(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
(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四)总结拓展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能接在家庭、教室的插座上)板书:电磁铁组成:线圈和铁芯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有南北极,和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教案: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7章《第三节电磁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7章的第三节,主要涉及电磁铁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电磁铁的原理、电磁铁的极性、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电磁铁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能够解释电磁铁的工作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电磁铁的极性、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方向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铁的极性、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方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磁铁、铁钉、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并思考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2. 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解释电磁铁的极性、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方向的关系。
3. 演示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线圈匝数、电流方向下的磁性强弱和极性变化。
4. 例题讲解:运用电磁铁的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电磁起重机如何工作等。
5. 随堂练习: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 电磁铁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继电器、电磁阀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三节电磁铁1. 电磁铁的原理: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形成磁铁。
2. 电磁铁的极性: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3.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有关。
4. 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
《电磁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的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及有无铁芯有关。
3、了解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电磁铁的优点。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播放“电磁起重机”的视频录像及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这个装置叫“电磁铁”。
2、板书课题——电磁铁3、电磁铁的定义及结构,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磁铁中要插入铁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下电磁铁的性质,以及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探究电磁铁的性质:1、提出要求(大屏幕):实验时,注意观察通电断电以后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结果:3、小结(大屏幕演示):电磁铁的性质。
flash动画演示——电磁铁通断电时产生的现象。
填空:现象——电磁铁通电时吸引大头针,断电时不吸引大头针。
结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板书:电磁铁的性质。
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flash动画演示)1、问:刚才视频中的电磁铁为什么吸起的铁质物质不一样?学生回答2、问: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测并回答。
3、板书: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4、flash动画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电流的强弱、线圈缠绕匝数)有关?小结结论(板书)并说明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5、对比永磁铁总结电磁铁的优点:(板书)四、电磁铁的应用1、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学生回答。
2、再次播放电磁起重机的视频录像资料。
五、利用课件进行课堂小结:1、电磁铁的定义:内部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在电流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在线圈的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七章 3 电磁铁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一节关于电磁铁的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电磁铁的神奇力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铁的基本概念,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难点: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螺丝刀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电磁铁制作材料包,包括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螺丝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磁铁的神奇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演示实验:展示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实验,让孩子们亲眼看到电磁铁的神奇力量。
3. 讲解原理:解释电磁铁的原理,让孩子们理解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
4. 制作电磁铁: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自己的电磁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5. 实践应用:让孩子们用自制的电磁铁进行各种实验,如吸引铁钉、改变电磁铁的极性等,加深他们对电磁铁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磁铁的基本概念,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难点: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电磁铁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观察。
但在理解电磁铁的原理上,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计划通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电磁铁的奥秘,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同时,我也会搜集更多关于电磁铁的资料,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
我还计划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孩子们去工厂或科研机构观看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第3节电磁铁┃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方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一般习惯将金、银等金属之外的天然材料〔矿石、岩石、生物等〕制成的,具有一定价 值的首饰、工艺品或其他珍藏物品统称为珠宝,故有“金银珠宝〞的说法。
珠宝店里的珠宝 琳琅满目,古玩店里的古玩珍奇繁多,各个器具大小不一,质量不同,价格各异。
在鉴别它 们的真伪时,密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如何测量它们的密度呢?赶快来学习本节内容吧!教学活动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
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 (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1;(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2;(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m V =mV 2-V 1。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教案:7.3 电磁铁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九年级学期:上学期科目:物理教材: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电磁铁的原理:介绍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磁场的现象,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现象制作电磁铁。
2. 电磁铁的极性:讲解电流方向与磁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3.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探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如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等。
4. 电磁铁的应用:介绍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极性及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电磁铁实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电磁铁的制作和实验。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2. 重点: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铁演示仪、电流表、导线、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包括电磁铁、电流表、导线、铁钉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提问学生:“电磁起重机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铁的原理、极性及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3. 实验演示:教师用电磁铁演示仪进行实验,展示电磁铁的极性和磁性强弱变化。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磁铁的极性和磁性强弱变化。
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判断电磁铁的极性及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磁继电器、电磁锁等。
六、板书设计电磁铁1. 原理: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
2. 极性:电流方向与磁极关系。
3. 磁性强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
4. 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第七章第三节电磁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3.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4.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
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教学准备:自制电磁铁、大铁钉、漆包线、开关、导线、电池、大头针、磁铁学生分组:电磁铁、铁钉、漆包线、开关、导线、电池、滑动变阻器、大头针【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电流的磁场
问题过渡创设情境:老师摆放实验器材时,
不小心把一盒大头针撒落地面上了,你能想
办法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这个棘
手的问题吗?
回答问题
交流思考不同的方法
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
实验、思考。